陳陽東
機械圖樣可以說是機械專業的通用語言,讀好工程圖是機械專業學生就業工作的首要基礎。機械制圖作為基礎性學科,主要是通過培養學生的空間分析能力以提高學生的識圖能力。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需要為學生的未來發展打下堅實基礎,盡可能的提高學生的識圖能力。
一、機械制圖教學現狀
機械制圖主要是為機械專業學生學習機械設計、工程設計、結構設計等后續課程提供必要的理論及制圖基礎,在工程類學科的教學中起著重要的支承作用,貫穿學生的高校專業學習始末。機械制圖主要包括以下幾部分:制圖基礎、畫法幾何、機械制圖與計算機繪圖等。機械制圖的主要目的便是讓學生了解我國的相關制圖標準,掌握基本的繪圖手法及標準構件的畫法等,具備基礎繪圖能力,同時讓學生具備一定的識圖能力,能夠讀懂中難度工程圖。
以近幾年的機械專業學生及用人企業的反饋信息而言,機械制圖并沒有達到擁有的教學效果。
(1)學生角度。學生在實際的實訓及實習中,發現并不能很好的讀懂所分配的工程圖樣,圖紙理解有一定的困難,有些標注不太了解,并不能夠想象出構件或工程零件形狀。部分基礎較差的同學甚至完全讀不懂圖樣,需要重新進行學習才能夠看懂工程圖。
(2)用人單位角度。很多的用人單位在于學校進行交流時,時常會提到學生的實踐能力,希望學校能夠加強對學生機械制圖課程的重視。部分用人單位提出,畢業學生的整體識圖能力較差,無法看懂工程圖樣,需要較長時間的培訓才能夠適應崗位需求。
二、機械制圖教學的現存問題成因
結合實際的教學情況,反思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后發現主要原因如下:
(1)過于注重理論教學,缺乏實踐訓練。目前,中職的機械制圖課程大多以教材為主,過于強調專業理論,教師在教學中強調理論的重要性,只注重理論傳達而忽略了學生識圖能力的培養。很多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較差,對于畫法幾何等課程學習難度較大,而老師在實際的教學當中,只是布置大量的習題讓學生練習,且大多集中在特殊情況,導致學生很難理解與想象,學習吃力。
(2)教學內容枯燥乏味,缺乏有效的能力培養途徑。雖然老師在課堂中開始使用現代化教學工具,但教學思維并沒有很大的轉變,還是采用傳統的涂鴉式教學方式,課堂上教師講述理論,學生課后練習,并沒有充分利用現代化教學工具,教學內容枯燥乏味,導致學生的學習興趣及積極性較差,教學效果欠佳。
三、機械制圖教學的改進措施
(1)轉變教學方式,"以識為主,以畫為輔"。可以在教學任務及課后作業中,增加識圖任務,以"識圖"為主進行課程教學,轉變傳統教學方式,有效提高學生的識圖能力。以機械專業為例,可以結合課程內容增加零構件等的識圖任務,以工程識圖作為課程考核的主體標準,從源頭摒棄傳統教學方式弊端,提高學生的識圖、讀圖能力。
(2)由易到難,循序漸進。中職學生的基礎水平參差,空間思維能力較弱,對于畫法幾何等基礎性內容的學習積極性較差。以機械專業為例,老師可以先讓學生從最簡單的幾何體、圓柱等開始,依照實際的立體模型或立體圖教學生識讀三視圖,而后進行組合體訓練,慢慢過渡到基礎的軸類零件圖,最后進行零部件的識圖教學。
(3)充分利用教學資源,培養想象思維。在實際教學中,老師可以利用立體模型進行講解,也可以運用各種幾何體來組合零構件,讓學生更加直觀的觀察三視圖與立體形體間的聯系。對于一些比較復雜的零部件,可以在課堂上利用多媒體,現場制作構件的三視圖,利用多媒體對制圖過程進行播放,讓學生更好的理解兩者間的關系。
機械制圖教學重點在于學生空間思維能力及識圖能力培養,重視理論實踐的結合,因而在教學中,應當充分重視學生識圖能力培養,提高學生空間想象能力,實現學生長遠發展。
參考文獻:
【1】韓曉彩,機械制圖中提高識圖能力的途徑探析--教學中提高學生識圖能力【J】
【2】林丹,如何提高機械制圖的識圖能力--結合CAD教學為例【J】
【3】趙雅琴,提高機械制圖繪圖,識圖能力的有效方法探析【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