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禮兵
減輕學生的語文作業負擔不僅需要在作業時間和作業總量上做減法,而且需要在作業管理上做加法。好的作業管理不僅能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與他人協作的能力,而且能夠給予學生更多的人文關懷。如何給語文作業管理做加法呢?
一、作業布置:情境作業,體驗內化
學生知識的構建、文化意識的形成、思維品質的發展等都需要依托一定的情境,情境作業的布置,可以讓學生以往的生活體驗轉換為新的學習體驗。
以八下第二單元事理性說明文閱讀作業為例,首先,創設角色體驗情境,以小組合作的形式,設立“事理性說明文閱讀偵探組”,豐富學生情感體驗。其次,創設閱讀情境,例如在學習了《大自然的語言》這篇課文后,開啟自讀《阿西莫夫短文兩篇》《大雁歸來》《時間的腳印》系列活動,活動作業包括制作“說明順序線索圖”“說明語言線索圖”“說明方法線索圖”等,利用活動作業串聯整個單位的閱讀。再者,創設活動情境,設計一個偵探組闖關游戲,為了完成終極作業任務,可以將體育運動加入到游戲當中,通過小組接力運動,爭先獲得不同的任務線索,激發學生完成作業任務的興趣,提高學生的積極性。
7上國慶假期作業設計:我校運動會剛剛結束,相信你那發現美的眼睛一定收集了不少“精彩”瞬間。請在假期以小組為單位,將文字或圖片記錄的“運動會精彩瞬間”,整理編排,完成一版“運動會精彩瞬間”為主題的報紙,可手寫編輯,可打印編輯。
二、作業評語:花式評語,強化表彰
隨著時代的變化,教師隊伍新血液的注入,在學生的作業本上,可以看到作業批改方式的變化。首先,評語的變化,評語由簡單的“優”或是“良好”,變成了趣味十足的小句子。如學生作業的字跡十分潦草,教師的評語:人靠衣裳馬靠鞍,高的正確率當然要匹配更漂亮的字了。當學生字寫得太小時,教師的評語可以是:老師老啦,下次要帶放大鏡看才行哦。這樣的評語可以拉近師生的距離,即便是批評的話語,也增加了些許溫暖。其次,教師作業批改時也可以添加一些配圖,比如,“贊”的簡筆畫、表情包、花朵等圖案。這些圖案也會給學生帶來意外的驚喜,期待下一次的作業批改。
三、作業批改:多種形式,自主提升
進入初中,學生的作業量有所增加,無法采取更多的面批,為了全面掌握和梳理學生的作業情況,給予學生適時地指導,可以采用不同種類的作業花名冊,
如:抄寫、默寫、背誦、作業本、作文、名著閱讀花名冊等等,用于記錄學生的作業上交情況、作業質量情況等。首先,進行全批詳批,以便于全面掌握教情和學情,了解學生的作業完成態度。其次,根據錯題集中和不同的情況,進行重點面批,調節學生個體學習的差異性。再者,作業批改不僅可以是教師完成,也可以是學生自批自改,或者同學之間互批互改。自批自改的方式適合基礎類的作業,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評價標準進行批改。教師要及時指導批改符號的使用,確定成績的評定、并監督學生及時訂正。互批互改的方式適合復習習題的講解,可以由同桌互換改,也可以由班級的“學習伙伴”互換改,并且做到互相監督訂正,或者可以由“學習組長”統一改,老師先檢查組長的作業,交代作業批改的要求和評分規則,再由組長批改并督促組員訂正,最后收齊上交到教師處檢查。給學生提供一個相對自主的環境,提高作業批改的有效性,達到自主提升的目的。
作業講評不是教師的獨角戲,解決學生作業中出現的問題,始終堅持從學生中來到學生中去的原則。那么,如何到學生中去?首先,最基礎的方式是在課堂上,讓學生以開火車的方式作簡要分析,這樣的分析方式適合基礎練習題的講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強學生的自信心,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其次,可以指定已掌握的同學來擔任“小老師”的角色,從多個層面進行講評。比如,講評作文時,可以選取部分作文投影到班級電子屏上,學生認真閱讀后,可以讓其從書寫規范、語言特色、寫作方法、精彩句段等角度,進行點評。講評開放性習題時,可以讓不同“小老師”講解自己解題的思路,其他學生可以對不同“小老師”的解題思路進行點評。以八下《在長江的源頭格拉丹冬》為例,作業本中要求給格拉丹冬設計旅游指南(可以利用表格、圖形、思維導圖、文字等形式),學生完成這項作業時選擇的形式不同,呈現的效果也不同,通過“小老師”的思路講解和其他同學的點評,使學生能夠取長補短,不斷完善自己的旅游指南,推動學生對文章的理解、對“游蹤”的明確。學生在講和評的過程中,可以不斷提升自身的語文核心素養。
語文作業管理,需要以教師為先導,學生為主體,課堂為主位,優化作業設計,細化作業責任分工,多元化批改,自主化講評,不斷將作業與生活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