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莉·史密斯是蘇格蘭實驗派小說家,作品曾多次被布克獎提名。她善用時間斷裂、跳躍式場景轉換、碎片化敘述等創作技巧進行大膽創新,使小說的文本空間充滿多種解讀可能性。
《迷》(The Accidental)是2005年阿莉·史密斯發表的第三部長篇小說,它講述了史瑪特一家在諾福克鄉下度假時的神奇經歷。家中四人關系疏離,心事重重卻從不向彼此透露,直到一位名為琥珀的女子闖入了史瑪特一家人的世界,并以不同的方式影響他們的生活,家中四人一改往日沉悶,開始直面過去,療愈創傷,沿著新的人生軌跡前進。
因主題的復雜性和創作手法的新穎性,國內外對《迷》的研究屈指可數。有學者從田園文學的角度指出,以《迷》中諾福克為代表的鄉下田園是當今社會逃避現實的避難所。劉曉暉從時間空間化的文本造型、微觀空間中的幻化符碼、隱喻空間的多重意蘊文本三方面剖析了《迷》中匠心獨運的空間架構。張維維指出,阿莉·史密斯長篇中的空缺藝術可以刺激讀者不斷對文本進行填補,最終實現作品意義。但《迷》中阿莉·史密斯對世界真實性的解構,對身體體驗的回歸卻鮮有人觸及,因此本文提出阿莉·史密斯在《迷》中暗示了周遭世界是意識形態堆砌出的假象,是現代人精神異化的根源,而身體體驗作為感覺記憶的書寫,是對抗假象的一大利器;對于過去的創傷,要敢于直面,與人言說。
一、假象橫生的世界:營造的“事實”
作為試驗派作家的代表,阿莉·史密斯將戰爭、校園欺凌、現代人對攝像的狂熱等社會熱點碎片化、跳躍式地融入《迷》的主線敘事,服務于小說的故事架構,同時借用這種蒙太奇的手法,向讀者揭示意識形態對現實的捏造。現代社會的個體被無處不在卻又無處可尋的意識形態塑造,按照社會的預期認識事物、構建事實,錯把假象當作真實,消解了個體去發掘真相的可能。所以人們在改造世界的同時,更多的是被世界改造,只不過后者是無意識的,因而更難發覺。
(一)媒體報道:原始信息的可塑性
新聞報道與出版物等媒體作為原始信息的加工者與信息傳播的權威,是大眾獲取信息的主要渠道。但《迷》中對媒體的隱晦刻畫,披露了原始信息在傳播過程中的相對真實性與信息接收者的可塑性,消解了媒體存在的根基。
愛思翠在諾瑞奇拍影片時被教堂的綠色吸引,由眼前光亮的綠色聯想到了戰爭和瀕危動物:“……不知哪里,因為有自殺炸彈攻擊或美國軍人開槍還是怎樣地;但是要把這些事放進腦子里……弄成比你在想綠色這顏色還要重要的事,實在很困難。咖喱宮,也就是你蠻容易去在乎那件事情的,因為它就在那里。”對戰爭的漠然并非愛思翠有意為之,而是媒體作用下的必然。媒體對暴行的默然甚至是娛樂化報道,讓各種暴力在大眾文化中早已喪失了殘酷性,淪為被消費的娛樂商品,以滿足大眾的偷窺欲與獵奇心理。如愛思翠所言:“這超市女的在做的事……錄下來都是沒用的影片……除非她出了什么很慘的事;這時,就絕頂重要了。”
媒體對大眾的馴化在校園欺凌事件中得到了近乎完美的闡釋。麥格納斯把女同學凱瑟琳的不雅照片惡意修改并群發后,凱瑟琳在浴室自殺。顧及聲譽,學校以保密為處理凱瑟琳事件的第一原則,甚至故意隱去受害人的名字,“他們出的那一事件就叫做‘該事件。那些信從沒提過她的名字”。麥格納斯在與校方簽不開除協議時,注明不可以公開人名或事件的經過,“這件事媒體的報道相當低調”。具體發生了什么事件,學校盡量避免提,她的名字反而成了禁忌,這種有意的模糊使受害者連同事件本身在世上銷聲匿跡。學校與媒體的聯合成功掩蓋了事實,“最終的結果=沒一個人真的想知道”,“最終的結果=他們逃過一劫”。受害者被刻意模糊,加害者卻逍遙法外,媒體在預判信息接收者對事件反應的基礎上,對事實進行了洗牌,實現對大眾的操控。據此,《迷》解構了信息與媒體的真實性。
(二)影像媒介:意識形態的變體
影像等媒介是對事實的直接復制,但《迷》借錄像帶鏡頭的選取、照片畫面的中斷對媒介與事實的同一性提出質疑;創作手法上,作者安排每個人物對同一事件進行敘述,多角度敘事產生了角色對事件的多重解讀,作為媒介之一——書的文本意義的同一性由此被消解。借此,《迷》暗示讀者,媒介復制出的景觀是意識形態的變體,事實可以被鏡頭改寫、歪曲,影像媒介通過操縱人們的下意識達到整頓世界秩序的目的。
愛思翠酷愛錄像帶,走到哪里都帶著攝影機,生怕漏掉生活中任何值得記錄的瞬間。對于愛思翠來說,只有真正記錄才能證明事件真正發生過,錄像帶充當了事實的依據。“那影片不是可以當證據嗎?愛思翠說。什么證據?琥珀問。我們到過那里的證據啊,愛思翠說。”但作者巧借愛思翠的錄像帶對她的這種觀點予以反擊。史瑪特一家回到倫敦后,愛思翠嘗試在錄像帶上尋找琥珀的身影,卻“什么也沒有。好像琥珀自己把自己給刪掉了,或者是根本沒有琥珀這一個人,純粹是愛思翠想象出來的”。阿莉·史密斯借琥珀的消失這種超自然現象巧妙消解了影片的真實性。
對影像媒介真實性的解構在一張全家福中得到了更詳盡的體現。照片作為對瞬間畫面與情緒的捕捉,是連續性的中斷,這種斷裂使每一張照片都充滿了歧義。照片中的夏娃和愛思翠在前排挽著手,麥可和兒子在后排搗亂,畫面上是一家人的笑臉,鏡頭后的每個人卻“各懷鬼胎”。“這照片又拍下了什么?拍下了沒麥可回家又帶著一身別人的味道?拍下了麥格納斯這孩子長得真像他爸爸,夏娃幾乎沒有辦法和他共處一室?”鏡頭加工后呈現的符號掩蓋了事實,照此去解讀事實反而與事實相差甚遠。正如麥格納斯所言:“拍在影片里的東西,跟真實世界里的不同。會拍進影片里面,都有理由。”影像媒介復制出的景觀可以操控人們的下意識。
此外,對媒介真實性的解構在創作手法上也得到了體現。《迷》的敘事分開始、中間、結束三部分,每部分由四個人物分別講述自身視角下的情節發展,每個人對口中的“事實”各執一詞,渴求借助書中文字追溯真相的讀者,得到的只是相互矛盾的敘述話語,作為媒介之一——書的文本意義的同一性被打破。視角不同,對事件的意義構建就不盡相同,試圖借助媒介還原事物是不可靠的。3242AF33-B8F4-4E91-A4DB-58602FCDDB7F
透過別人的鏡頭看世界,人們看到的只能是鏡頭加工后所呈現的景觀,因此鏡頭中畫面的選取和解說話語必然摻雜了一定的主觀意圖,所以人們看到、接受、內化的并非客觀事實,而是媒體的預判。因此,現代社會的每個個體都被無處不在卻又無處可尋的意識形態塑造。鏡頭就成了傳播話語和意識形態的載體,藏匿在鏡頭后面的事實被改寫、歪曲,任意加工和解讀。阿莉·史密斯借助《迷》解構了媒介復現的景觀世界的真實性,媒介通過操縱人們的下意識達到整頓世界秩序的目的。
二、身體體驗:感覺記憶對假象的消解
《迷》把身體描繪成記錄事實的場地,借此暗示要想分辨真假、擺脫意識形態的禁錮,身體體驗是消解假象的利器;同時必須直面過去的創傷,審視內心,敢于言說。
琥珀到來之前,用青年旅社來形容史瑪特一家居住的鄉下別墅或許比家更合適,因為家里每個人都各懷心事,封鎖在自己的世界。琥珀的到來使家里一改往日荒涼:“但愛思翠今晚呢?居然幫忙收盤子,和夏娃有說有笑,像正常人家的女兒。麥格納斯呢?以前的那個人幾乎又回來了。他甚至自動去幫麥可洗盤子。”琥珀的魔力在于她了解每個人的需求,并給了他們最需要的東西。她在每個人的世界里扮演著不同的角色:于麥格納斯,琥珀是救他于死亡邊緣的天使,是傾聽他懺悔的審判者;于愛思翠,琥珀是朋友、是陪伴;于麥可,是永遠得不到的獵物,是諷刺、是羞辱;于夏娃,琥珀是理解,是感同身受的女性。琥珀對每個人的態度都不能用“友好”來形容,但她卻對每個人都有著巨大的吸引力。“琥珀身上有一種東西,讓她在這房間中央像是一個軸心,把他們全兜攏在這間房間里面”,這種東西和吸引力就是琥珀身上的真實與不掩飾。“琥珀=真”,琥珀像一面鏡子,每個人在她面前都映射出真實的自己,她使每個人開始撕下面具,直面創傷。
愛思翠攝影機里的畫面充當了真實世界的對立面,是阿莉·史密斯重點消解的對象,她借琥珀之手,把愛思翠最心愛的攝影機從陸橋扔了下去。失去了攝影機的愛思翠被迫開始用雙眼觀察事物,用身體感受世界,這時愛思翠發現,感覺記憶更具真實性與恒久性。“就算沒錄在帶子上面,她還是記得許多事。像前幾天,也就是她沒來由的就想起了她和琥珀那一次走過一座農場或什么地方時,有一只很大的狗跑出來對著她們亂叫……琥珀也就齜牙咧嘴的兇回……愛思翠沒想到這件事居然還存在她的腦子里。”
其實早在與愛思翠的第一次出行,琥珀對愛思翠的改造就開始了,借用感覺延遲和放大,讓愛思翠用身體感受到了真實:“那人還在笑,伸出手用力搭在愛思翠的頭上,敲了兩下……過了好一陣子,愛思翠還感覺得到被打的地方……像是那只手還搭在她頭上。”這種身體體驗并非為了證明什么,而在于感覺、感知本身。如愛思翠所言:“只是她一時想不起來到底是什么事。她只記得笑的感覺。她也清楚地記得那時的感覺……她的責任就是要真正去看到,真正在那里。”從鏡頭回到現實世界的愛思翠開始對欺侮她的蘿娜進行有力反擊。
《迷》是一部意識流作品,這使讀者與書中人物感同身受。小說結尾,夏娃選擇放棄一切,四處旅行,也可以看作她尋求體驗、重新感知世界的開始。《迷》把身體描繪成記錄事實的場地,身體是筆,是現實世界的試金石。在現代社會中,要活得真實、活得有張力,就要去參與、去體驗、去感受,用真實體驗去分辨真實與虛幻,用身體沖破假象的層層迷霧。
三、結語
《迷》借助對媒體與攝像機等影像媒介的刻畫,揭示了事實的相對性與可塑性,解構了世界的真實性。“真實”的外殼下包裹的是一個復雜的意識形態網絡,大眾被無處不在卻又無處可尋的意識形態塑造。《迷》借琥珀“攪亂”四人生活暗示人們,身處假象橫生的世界,要想療愈創傷,就要重新審視過去,言說創傷,互相傾聽。同時,為避免被意識形態操控和吞噬,人的身體作為能動和意識的主體,是辨別真實與虛幻的唯一試金石,身體體驗是沖破層層迷霧的一劑良方。
(山東傳媒職業學院)
作者簡介:田雯雯(1995—),女,山東濟南人,碩士研究生,助教,研究方向為英美文學。3242AF33-B8F4-4E91-A4DB-58602FCDDB7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