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靜
漆畫肌理,在詮釋肌理的概念時,應該注意與紋理的概念分開?!凹±怼迸c“紋理”在英語中都使用了英語單詞texture,但在中文里面“肌理”一詞的來源應是法語的“matière”的直譯,這個詞匯是指物質的紋理、結構所呈現的形態。在繪畫中,肌理定義中的“物質”應更替為“作品畫面”,指作畫材料的紋路,以及這些紋路呈現的形態。
一、漆畫肌理
(一)什么是肌理
肌理的核心是視覺所體現的感官上的視覺美。當代繪畫中有相當一部分優秀的藝術家,他們直接運用了材質的抽象美,或者具體的材質間大小關系、形態關系、節奏關系等來創作作品?,F今漆畫已經發展成一種具有獨立表現形式的藝術繪畫類型,它能帶給人視覺上和心理上的美與享受。在作為一種表現畫家思想和精神的傳達媒介的角色上,肌理構成了漆畫繪畫藝術表現形式和語言的重要組成部分,并以其不可被代替的視覺美漸漸引起人們的關注,許多人開始在繪畫中嘗試不同肌理的表現效果。
(二)什么是漆畫肌理
“漆畫”,顧名思義就是用大漆作為繪畫主要材料,對形象進行繪制和藝術創作的一個畫種,“肌理”通常泛指涂在人體表面皮膚上的特殊紋理或者泛指某種器物、花木、果實、水土等在其身體表面的特殊紋理,“漆畫肌理”可以簡單地解釋為漆畫表面的紋理,進一步可解釋為用于增加漆畫表形效果、表意效果的繪畫語言。
以漆畫材料中最基本的一種大漆為例,大漆的顏色本身就具備一定的半透明度,將漆罩在紋理漂亮的木材、擁有高度折光性能的金屬材料或者陶瓷材料上,能頓生蘊蓄的味道。干后的漆液具有一定的硬度,耐于打磨,若再進行有輕重差別地打磨,就能夠充分展現出光滑、明暗的多層次感。罩染就像“加”,打磨,就像“減”,交替地使用所產生的肌理和顏色就會具有“霧里看花”“水中望月”一樣的朦朧之美,這便是大漆能體現的漆畫肌理的效果。
漆畫可以通過簡易的堆疊來體現厚重感,但根據材料不同的特性,漆畫也可以直接通過材料特性展現厚重感。肌理可以適當地放置在畫面結構中,肌理在繪畫中是活的,對整個作品的表現張力有很大的促進效果。利用蛋殼的白色和鴨蛋殼的藍色,通過蛋殼的緊密縫隙產生質感效果,表現出光與暗的關系,從而實現蛋殼的變形與轉折。也可以使用畫刷涂畫,然后覆蓋染色,拋光,經磨削而顯現肌理下的隱含效果。倘若是薄料,則肌理效果就沒有那么富有生機而活潑。如此,多層次的繪畫技術使得漆畫能很容易地體現交疊迷離的層次、變幻莫測的肌理、含蓄而又神秘的意境。粉末顆粒在涂料中所形成的肌理圖案具有平衡的效果,會使人產生舒適感,這時的肌理顯示出密度的差異,另一方面在特殊的情況下會由于強對比而生成一種強烈的視覺觀感?!皾娖帷边@一技法的操作中可以出現一些不規則的肌理,這種不規則能帶給觀者自然流淌的美感。
漆畫中肌理有形式美感,指的是欣賞肌理的形式結構時的人體生理感受。人在社會生活中自然積累下來的經驗就是獲取這種感受的基礎,每個人的經驗都是特別的,這種經驗通過轉化留存在人的大腦中,使每個人在欣賞作品時能夠產生獨一無二的共鳴,進而感受到肌理的獨特美。
二、漆畫肌理對厚重感的營造
(一)厚肌理和材料
關于構造厚肌理的形式,有“堆砌”與“變化”兩個種類。堆砌是指單位化相似的肌理類型,而后再對其進行反復堆疊;而變化則是指單位化的肌理以特定規律出現,這里的變化強調的是有一定規律,要隨意自由地進行組合。漆畫的肌理制造方法多元,這與藝術表現方法的多元并非完全相同。舉例來說,將棉布緊緊地粘貼在輪胎板上,印出一個很自然的褶皺,刮上不同的顏色,經過一段時間的打磨,布紋肌理就會呈現出豐富的效果。棉布本身的肌理在這個過程中被完整地保留了下來,但同時也通過藝術的加工,使肌理的表現力有了較大的提升。在圖畫的肌理設計中,對于原材料也可以不斷地進行添置和加工,是否保留原材料的美感需要根據圖像畫面的實際情況選擇。將不同材質的紙張、布料、金屬等與其他材料組合,再進行藝術性的加工,用抽象或具象的方式去表達自己創作理念,這種方式在現今也比較普遍和受歡迎。
一些自然物質的形態質感是漆畫中厚重肌理的審美源頭。如大理石的自然花紋,仿制這種自然肌理,再現了其表面形狀,這屬于仿制肌理。泥土最為突出的特點之一便是裂紋,因此可以利用泥土與漆的混合,產生裂紋的效果,而雞鴨蛋殼的鑲嵌工藝也能夠仿制得到這種效果。不管處理的具體形態和方法是什么樣的,漆畫處理藝術的制造與創新都離不開自然界,所以繪畫工作者也應該去觀察大自然,模仿大自然,利用其中的一部分,做好繪畫技法的研究與創新。
另一方面,用漆來制作抽象性的厚重肌理效果,則在表現上更加隨意。藝術家可以通過自己選擇好的主題來進行創作,本質來說用大漆來制作抽象的畫面,更加注重畫面的整體感、視覺中心和畫面細節,而要達到這些,使用厚重肌理效果的大漆更有表現力。因為薄肌理或者是平涂的漆畫必須靠畫面具體視覺形象來吸引觀眾和表達藝術家的內心,而抽象的畫面僅僅靠薄肌理或平涂,在氣勢上可能就要稍欠缺一些,就如同一個2米高的壯漢和一個1.6米高的瘦弱的人給人的不同感覺。當代抽象大師基弗的作品之所以能如此震撼人心,不僅僅只是其作品畫面意義或效果,與其作品大和厚的特點也有很大的關系。所以在制作抽象漆畫的時候,運用厚重肌理來表現可能效果更加出彩。
(二)漆畫肌理的厚重感
漆畫肌理的厚重帶來的不是單純的一種畫面的立體化,而是一種意想不到的效果和意料之外的表現力,這對畫家的繪畫立意有更好更全面表現的效果。肌理是漆畫藝術的核心和靈魂,對漆畫技法的創新和新肌理材料的開發,將給現代漆畫帶來更為豐富也更加綺麗多彩的藝術表現形式。
從當下流行的漆畫創作形式來看,所著重表達的是肌理的多樣化,側重于表現多變和豐富的肌理效果。不同的方式和理念創作出來的是不同的肌理效果,但其目的都是更好地表達作者的深層精神和意識。厚肌理相較于其他不算厚重而變化多端的肌理,表達上更強調一種深重、醇厚的意蘊美感,能夠喚醒觀者對肌理形狀的深入思考,引發觀者和作者的審美共鳴。比如在制作與山有關或者與溝壑有關的畫面時,就可以運用厚重效果來表現,選用厚厚堆積的灰或泥土等,再用布進行加工處理,這樣從直觀上就已經給了觀者視覺上的巨大沖擊,也能更好地表現現實中真正的山或溝壑的肌理效果。因此,用具有厚重感的肌理語言來表現漆畫中的某些題材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CC5B22EC-C29B-463E-9DA2-C85FD4E341A2
厚重肌理的漆畫更傾向于給人心靈上的震撼和深思。擁有厚重肌理感的漆畫并不是只如同安格爾的《泉》給人的優美清新的感受,也不是只如同蒙克的《吶喊》給人帶來的沉重,漆畫既可以用厚重肌理表現得比較脫俗,也可以用厚重肌理表現得比較磅礴,全憑藝術家本人的意愿,所以厚重肌理在漆畫的制作中是大部分藝術家都會采取的形式。當然繪畫也分抽象和具象,抽象的厚重感一般表現出的是溢出的思想,往往用到流淌法來組成一些抽象目標的肌理構成,從而在視覺上營造出溢出感和流動感,留給人一些綿長的思緒和欣賞體驗;在具象的厚重感中,一般情況下能想到的則是使用材料直接重疊堆砌出具體的山體、樹干等實體性較強的物象,這種情況下的厚重肌理,賦予創作目標物體的內涵則是沉重與厚實居多。
三、厚重漆畫肌理的藝術價值
(一)厚重漆畫肌理的美學價值
漆畫的肌理有著工藝和藝術兩方面的屬性,藝術家為了表現一定的主題和基于某種美學追求,以工藝的手段制作肌理,并通過藝術的手法進行加工,強化其藝術表達,由此產生了大量獨特的厚肌理。這份獨特主要在于厚重感的營造方面,工藝決定了厚重感的層級,工藝制作后的厚肌理本身出色的材質美,同時因為藝術加工增加了形態美。
不同質地的肌理可以給人非常強烈的心理審美感受。厚肌理常常如同一條精心編制的圍巾,圍在脖子上,給人感覺以柔軟和溫暖,富有感性色彩,內在美十分豐滿;就像是多條棉麻擰成的一根粗麻繩,給人的感覺是質樸而粗獷,有原始美,具備力感,這是厚肌理的美。另外,肌理身為視覺藝術表達的語言,它具有自己獨特的心理審美享受價值,這來源于不同的生活品位和精神。肌理能令不同的人產生不同的審美享受。因此,藝術家很自然地都會把表現物體的不同質感和紋理特征視為繪畫表現的重要因素。
厚重漆畫肌理源于歷史上的漆器,在立體的工藝作品中體現著美妙的層次感,物品為光滑面的立體,肌理作為光滑表面上制作出的立體紋理,耐人尋味。而漆畫中的肌理效果卻并非簡單地附在造型外部表面的裝飾品,本真而獨特的厚肌理可以更加有效地凸顯返璞歸真的意境,令人回味。一幅包含了厚肌理的漆畫,遠視之,主題色調均衡、和諧統一,肌理對于作畫主題具有“綠葉襯紅花”的大功用;近觀之,則有難以言表的肌理視覺,以及形式組合材質組合的綜合美感。這樣一來,這些厚重的漆畫肌理具備了“耐看而有內涵”的藝術性,增加了漆畫的歷史厚重感和文化感。漆畫同漆藝的融合包容,取長補短的歷史實際上并不悠久,在當今的漆畫的創作中,厚肌理成為補充漆畫歷史和沉重感的重要手段,在實際對比淺薄肌理與厚重肌理表達效果,并聯系漆藝歷史的考量之后,確實有源于歷史而高于歷史之感。
(二)厚重漆畫肌理的精神維度
漆的顏色經久不褪,體現的是道家的自然不衰。在河姆渡文化龍山遺址考古發掘層中,出土的一件造于新石器時代用朱漆木制的黑色胎盤陶碗,上面印著黑、朱兩種不同顏色。到目前為止,碗的內部還是可能會出現新的裂紋,但是顏色還是和最初一樣鮮艷、樸實。古老的漆“紅如血,黑如鐵”,這正充分體現了大漆的神奇,也證實了漆具有悠久的歷史底蘊。從使用的角度來看,漆材料也蘊含著傳統文化的高尚品格。古時把以厚肌理為主要裝飾形式的圖案畫在漆器表面上,而這些漆器一般只被貴族使用,平民中很少見,賦予厚重肌理以高貴、稀少的特征。就古代漆畫的形式和內容而言,貴族生活中的場景經常被再現,這體現的是與生活的聯系。戰國時期的漆器,上面描繪有狩獵、宴飲、舞蹈等場景,漆畫的屏風上所描繪的都是一些具有道德和說教性質的英雄婦女傳記,反映了中國封建社會的思想意識,與漆器的精神相得益彰。正是這種厚重的漆特性,使今天的人們得以窺見先秦中國畫的風格,得以從沉甸甸的歷史中保留其久遠的內涵。
很多人都認為厚重肌理的漆畫對于漆畫的歷史性保留有絕對的功勞,這點不假。其實這就像墨水這個材料貫穿書法的歷史一樣,漆畫以古老的材料大漆為媒介,建立了與古老品格的聯系,而就大漆來說,傳承那樣長遠的歷史,早已被先輩們賦予了豐富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大漆這種材料,在質感方面是溫和油潤、厚實淳樸的,體現的是能代表我國文化傳統中的樸實和大方兩種高級品質,也承載了東方的高雅情操和我國古代文明的記憶。這樣看來,大漆結合了新事物而誕生的漆畫其實是漆藝精神的全新表達,這點呈現了“自然和道”的理念。
具體繪畫時,由于漆的油黏性,必須多蘸,繪制出的線條往往斷斷續續,需要反復涂制,厚度由此而來?!恩埏椾洝吩疲骸捌嶂疄轶w,其色黑,故以喻水。復積不厚則無力,如水之積不厚,則負大舟無力也。工者造作,無吝漆矣?!逼岙嬐瑯尤绱耍缓駝t無力,“厚”恰恰是樸素淳厚的審美品格特質的外部表現。創作者應注重在形式的建構與藝術意境的內涵上下功夫,以使這些作品更好地展示出較高的藝術品位——樸素、大氣、
單純。
(四川師范大學)CC5B22EC-C29B-463E-9DA2-C85FD4E341A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