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玢
音樂教育與學校德育相互作用,相互滲透,密不可分。音樂教學只有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才能成為教學的活水之源。
一、從備課入手,挖掘教材中的思政內容
在音樂課選用的教材中,許多作品具有強烈的時代氣息和愛國主義情感,對中職學生的人生觀和世界觀有積極的引導作用。如從《七子之歌》的背景著手:這首歌選自愛國詩人聞一多在1925年創作的《七子之歌》組詩。每首詩最后都有“母親,我要回來,母親!”既表達作者對祖國的眷戀,又能培養學生對黨的熱愛和愛國主義精神。在此基礎上,引導和鼓勵學生用自己對情感的理解來歌唱。
二、運用多種課堂組織方式,讓學生得到情真意切的音樂體驗
談亦文的《幼兒園音樂教育活動指導》第三章“幼兒園的歌唱活動”給我們提供了多種活動導入方法,例如:1.運用動作的方式;2.運用語言的方式,可以分為講述故事、朗誦歌詞、創編歌詞;3.運用圖片的方式;4.運用游戲的方式。只有把思政教育融入音樂教學的全過程,以情感為主線,以理論為針,才能充分發揮思想道德素質教育在理性說服人、以情感推動音樂教育中的整體作用。
此外,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多媒體技術可以應用于音樂教學中。比如在課堂上可以使用各種聲音、圖片、動畫、視頻等。在欣賞小提琴協奏曲《梁祝》時,通過對民族管弦樂團的介紹,使用電腦平臺逐一介紹各種樂器的組成、編排、音色、演奏方法,讓學生感受各種樂器所代表的具體形象。然后播放編輯好的課件,增強學生對音樂作品主題的升華理解。最后在總結作品的特征和主題時,學生們用通俗易懂的語言描述《梁祝》交代的背景和表達的思想內容:相愛的男女在封建社會追求自由的愛情,控訴和反抗著舊封建社會的黑暗和邪惡,表達了人們對美好幸福生活的向往。這不僅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而且可以加深對作品的理解,更有效地發揮課堂思想政治的功能。
三、利用社團活動開展音樂課堂思政教育
教師可以通過組織學生開展社團合唱、文藝匯演、器樂班、興趣小組等活動,提高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和審美能力,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接受思政教育。例如社團合唱是一種高度審美的藝術活動,可以豐富學生的情感,增強學生的音樂素養和藝術想象,從而培養高尚的情操,促進身心的健康發展。社團合唱作為音樂教育課堂外的延伸,對學生進行歌唱技能的訓練,不僅能有效激發學生的歌唱興趣,提高音樂教學質量,也能培養學生團結合作的精神,培養學生互相幫助、互相學習的好習慣。
除上述集體活動外,其他校園文化活動也可用于教育學生:1.利用校園廣播有選擇地播放一些積極向上的優秀歌曲,培養學生樂觀向上的性格。2.通過黑板報、展廳、宣傳欄和圖書館等形式向學生推薦音樂家的作品和故事。3.在課堂上或者校道走廊上可以適當張貼宣傳音樂家的名言,幫助學生樹立對社會和生活的正確認識,培養學習的濃厚興趣。
四、利用流行音樂進行課程思政
流行音樂作為音樂王國的重要成員,屬于大眾音樂,因其朗朗上口且易于演唱而被大眾,尤其是年輕人所接受。現在的中學生熱愛追星,喜歡青春流行音樂。因此,利用流行音樂的迅速傳播性,可以大大改善學校德育教學的尷尬局面。而且流行音樂里有很多值得拿來做的思政教育,例如古巨基的《友共情》、周華健的《朋友》都蘊含著強烈的友誼情感和人文關懷,可以喚起對朋友和同學之間的關心和珍惜;容祖兒的《我的驕傲》《世上只有》,飽含了對父母養育之恩的感激;周杰倫的《蝸牛》是一首典型的勵志歌曲,已被上海市語文教材收錄,對即將走向社會的學生群體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實踐證明,通過“寓教于樂”和“情感上的合理”,生動深刻地引導學生求真、善良、愛美,培養學生良好的品格和高尚的情操,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
責任編輯 韋英哲ABCCA9A1-D0CB-430F-A20E-B715164D0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