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敏
隨著經濟水平的發展和生活方式的改變,“00后”的小學生物質豐富、衣食無憂,再加上父母“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思想影響,大多數家長對孩子只重視知識學習、智力投資,不舍得孩子動手勞動,導致教育出一批“以自我為中心”“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小皇帝”“小公主”,更別提去服務他人、服務社會了。新時代的教育召喚勞動教育的歸位。小學低年級是勞動教育的啟蒙階段,教師在教育教學中針對低年級學生進行積極引導,開展多方面多途徑的勞動活動,在勞動教育活動實踐中提升學生的勞動意識、服務意識,從而提高勞動能力。
一、低年級小學生服務意識培養的重要性
(一)自我服務意識的培養。對小學生進行服務意識的培養,首先以自我服務意識的培養為基礎。《大中小學勞動教育指導綱要》中提到“(學生)要樹立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意識,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其實就是強調培養學生的自我服務意識。學生培養服務意識的第一站應是家庭和父母,在幼兒時期已逐漸開展。升上小學一年級后,隨著年齡的增長,能力也有所增長,意識也提高,他們會做的事情更多了:穿衣褲鞋襪、整理書包、掃地、拖地等,掌握的生活技能越來越多,并明白這些事情是自己的事情,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漸漸解除對大人的依賴。這樣的自我服務能帶給兒童精神上的喜悅和滿意。一個人,只有具有優良的自我服務的意識,才會有積極向上的態度去為他人和社會服務
(二)對他人服務意識的培養。從“自我”到“他人”是低年級小學生服務意識提高的最關鍵的一步,也是最難的一步。原因在于,低年級學生的自我服務意識剛樹立,未得到鞏固,則要面對服務意識的轉變,從服務自己到服務他人。關鍵在于,要引導兒童從"以自我為中心"走出,不再聚焦于自己個人的需求,而將眼光投向他人,能理解接受別人的需求,并愿意為了滿足他人需要而提供幫助或者服務的行為。這種服務意識轉變的過程中,應對學生的服務他人的行為給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勵,不斷強化其服務他人的意識。
(三)服務社會意識的培養。比如,到一些單位開展志愿者服務就是屬于社會性服務的一種。能經常參加志愿服務,無疑是具備無私奉獻的精神和樂于助人的高貴品格的。小學升從小培養這種意識,將逐漸具備更高的道德修養,形成強烈的奉獻意識,促成人格的提升。
二、培養低年級小學生服務意識的勞動教育途徑研究
(一)堅持家務勞動和家庭服務
1.學會做家務。家庭是兒童的第一所學校,父母是兒童的第一任老師。勞動教育最重要的場所就是家庭。父母首先應摒棄一切包辦的思想,教會低年級孩子掌握一定的生活技能,如:刷牙、洗臉、進餐、穿衣等。同時,還要多做一些自己能完成的家務活:擦桌椅、抹窗戶、掃地、擇菜、晾衣服、扔垃圾等。最好能夠每一周制定勞動計劃表,每天堅持勞動,并有效反饋,對孩子多肯定和鼓勵,讓孩子感受到通過勞動而獲得的愉悅感,長此以往,孩子將會愛上勞動,這是對自我服務意識的有效強化。
2.樂意為家人服務。家庭勞動的內容,除了家務勞動,還包括為家人服務。服務性勞動和家務勞動稍有不同,勞動的對象是人。比如,給爺爺奶奶洗腳、為爸爸媽媽捶背、幫弟弟妹妹穿衣梳頭等。這種服務性勞動培養孩子的觀察力、感受力,能關注到別人的需求,并能通過自己的勞動去實現別人的需求或為別人提供幫助。這是最初階段的“為他人服務”,在這個過程中,能逐步樹立“為他人服務”的意識,為后面走出家庭為別人提供服務打好基礎。
(二)開展學校勞動課程和勞動活動
1.善用《勞動》教材,打造勞動課堂。《勞動》教材是勞動教育的重要抓手。作為廣州市《勞動》教材實驗校,我們長于充分鉆研教材、使用教材。教材的每一個主題注重從學生身邊問題出發,關注學生的親身體驗,注重本地文化的傳承,發揚嶺南文化,而且每一個主題都設置了豐富的內容。如一年級上冊主題一《打掃教室環境好》,活動內容非常豐富多樣:認識清潔工具、校園保潔我能行、社區義務打掃我參與、當好班級值日生在教材指引下開展教學,樹立正確的勞動觀念、服務意識,堅持日常勞動,培養主人翁精神。
2.學校就是一個大家庭,學生在學校里學習生活,要學會和同學的友好相處,對學校、班級里的事務學會分工合作,實現“我為人人、人人為我”。比如,通過《班級包干區劃分安排》《班級值日學習視頻》《文明就餐指引》等制度、文件規范學生在校日常勞動的開展。
3.勞動教育與各學科的融合教育。正確的勞動意識、習慣對于小學生以后全面素質的發展有重要作用,低年級更是打好基礎的重要階段,因此所有的任課老師在日常教學中,應將勞動觀念價值融入課程的日常教學中,包括語數英學科、綜合實踐、道德與法治等,在教學設計時能適當添加勞動的要素,設置有關勞動的相關教學活動發揮學科優勢,并且在各項活動中形成其正確的習慣于意識,為日后綜合素質的提升打下良好的基礎。
4.完善勞動課程體系,開展項目式學習。一個完整的勞動教育課程體系,除了《勞動》教材以外,還要開發更多的勞動課程,比如,勞動周專題活動,小菜園項目。建設一個小菜園,作為班級開展勞動教育的活動場地。同時,小菜園項目不是單獨的勞動教育,還應該是多學科融合的勞動教育,在菜園種植的過程中,可以和語文、數學、科學、美術、信息技術等學科進行融合。學生在實踐中觀察、記錄植物生長的過程,分享勞動體驗,不僅獲得了知識,培養了科學素養,還在勞動中鞏固了各學科知識,學以致用。
(三)重視社區服務和社會實踐
社區服務和社會實踐是學生勞務的輸出,其目的在于通過具體的行為實踐活動,鼓勵學生接觸社會,培養主人翁意識,愿意為他人、為社會服務。社區服務和社會實踐活動的形式非常豐富多樣,低年級的學生可開展的活動有:社區保潔(潔凈)活動、綠地領養、圖書館整理是書籍等。通過參與這些活動,學生可以逐漸養成關愛、負責、助人、奉獻的優秀精神品質,由此提高社會服務的意識。
三、結語
總而言之,在小學階段,尤其是低年級階段,開展勞動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是幫助學生全面發展的重要措施,是樹立學生服務意識的重要方式。因此,應該對勞動教育加以重視,盡可能多地創造機會讓學生參加勞動,不斷強化學生勞動意識、服務意識,并需加強家校合育,以家庭為基地,優化勞動教育模式,拓寬勞動教育的途徑,加大力度培養學生的勞動能力,以使其萌發對勞動的熱愛之情,并樂意通過自己的雙手為他人服務、為社會服務。
責任編輯 邱 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