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煥金
高中古詩詞傳統教學與互聯網結合起來,能有效創新教學形式,提高古詩詞教學質量。近年來,在“互聯網+”背景下,筆者通過高中古詩詞教學的實踐研究,歸納出有效的教學策略。
一、借助“互聯網+”技術,有效激發高中生學習古詩詞興趣
高中語文教師在熟悉高中語文核心素養、高考古詩詞旨意的前提下,合理使用互聯網教學條件,在高中古詩詞教學中滲透語文核心素養之文化傳承、審美鑒賞,力圖從教學策略的角度把握好高中古詩詞教學規律,提高古詩詞的教學效率,凸顯課堂教學中以學生為中心的互動式、趣味性、有效性的課堂教學,激發高中生對古詩詞的學習興趣及提高他們的鑒賞能力,從中獲得對詩詞美的享受。
例如:在講授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的課堂教學中,為調動學生積極性,教師可以利用“互聯網+”輔助工具展現“春江花月夜”相關繪畫或播放“春江花月夜”民樂,讓高中生在腦海中勾畫春江月夜的景象;教師還可以借助多媒體向學生展示江南水鄉動態山水畫卷,讓學生身臨其境,感受江南水鄉的美景。
二、巧用微課,創設情境,探究古詩詞的情感美
微課短小且通俗易懂,采用形象美圖或視聽動畫,為學生創設與古詩詞主題貼切的學習氛圍,是“互聯網+”背景下新型教學形式。“微課”本質特征在于給學習者建構自己知識和能力大廈的材料,給學生自主選擇學習內容留有更多更大空間,而不是由教師系統化的“越俎代庖”。“互聯網+”使微課的傳播方式多樣化,學生根據自己的學情,針對自己的薄弱環節,有選擇地下載、重復觀看,利用課余時間進行“移動學習”,更有利于古詩詞內容的理解與鞏固。巧用微課創設高中古詩詞情境,通過觀賞微課,讓學生更加直觀感悟詩詞中所蘊含的內容、意境,探究古詩詞的語言美、情感美。例如講授《沁園春·長沙》的課堂教學中,巧用微課,創設情境,探究古詩詞的情感美。微課播放多姿多彩、生機勃勃的湘江寒秋圖及高昂激情的朗讀,讓學生在創設的湘江動態情境中,體會作者“悵寥廓,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的感嘆,把握作者“敢于改造舊世界的革命青年”的使命與擔當,抒發作者“憶往昔崢嶸歲月稠,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的高昂情感。教師可以結合所創設的情境,播放相關的湘江秋景圖,讓學生身臨其境感受“漫江碧透,百舸爭流”等優美句子。
三、以“互聯網+”為支撐,創新古詩詞傳統課堂的教學形式
在“互聯網+”背景下,高中語文教師應從高中生的實際出發,把“互聯網+”技術融入高中古詩詞教學,更有利于傳統古詩詞課堂教學形式的創新。利用“互聯網+”技術創新古詩詞學習情境,通過展示古詩詞意境,引領學生由淺入深體會古詩詞的詩意,讓學生把握、領略古詩詞構造的意境,可以更好地讓學生與古詩詞產生情感共鳴,幫助學生品味古詩詞所蘊含的藝術魅力。例如:講授李白詩歌《蜀道難》的課堂教學中,傳統的高中古詩詞教學,教師很難讓學生融入詩歌情境。“互聯網+”背景下,教師可以利用與古詩詞風格貼切的動畫、圖片和背景音樂體會情感基調,引領學生身臨其境,走進詩人的內心世界,感受作者豪放的英雄氣概。詩歌開篇“噫吁噓!危乎高哉!”語氣詞的連用,為蜀道的高危的感嘆奠定了豪放的情感基調,創設趣味化的動畫意境,培養學生反復吟誦古詩詞的濃厚興趣,體會其語言氣勢,進入詩境,品味意境,獲得詩歌藝術美的感染。
總而言之,高中古詩詞教學與“互聯網+”技術有效結合,使高中語文教師的古詩詞課堂教學策略多樣化,使古詩詞學習資源更加豐富,更有利于實現課內外古詩詞的有效拓展。既有利于提高教與學的課堂效率,又幫助高中生豐富學習古詩詞知識,激發高中生學習古詩詞的興趣與熱情,讓高中生更好地傳承與發展古詩詞文化。
責任編輯 李少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