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 群,張 莉
(海口市婦幼保健院新生兒科,海南海口 570203)
隨著我國危重新生兒救治成功率的提高,如何改善危重新生兒,尤其是早產兒的營養狀況成為臨床關注的重點。目前我國NICU多為無陪護病房,母嬰分離導致住院新生兒母乳喂養率普遍偏低。母乳喂養是指用母親乳汁喂養嬰兒的方式,對NICU住院新生兒具有重要作用[1]。研究表明,母乳喂養不僅能提高新生兒身體素質,還能增強免疫力、提升智力、減少猝死的發生率。近年人們逐漸重視母乳喂養,越來越多的研究證明母乳喂養的益處可以延續到成年后[2]。促進NICU新生兒進行母乳喂養,完善母乳喂養管理,是臨床管理工作的重點。持續質量改進(CQI)是在全面質量管理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以系統論為理論基礎,強調持續的、全程的質量管理。通過管理、控制環節質量滿足患者需求,是一種全新的理論。為了在NICU更好的實施和推進母乳喂養,本研究探討實施NICU新生兒母乳喂養的管理方法,選取202例NICU住院患兒作為研究對象,分析CQI強化NICU母乳喂養管理及提高母乳喂養率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20年1月至6月海口市婦幼保健院收治的105例NICU住院患兒為對照組,另選取2020年7月至12月海口市婦幼保健院收治的97例NICU住院患兒為觀察組進行回顧性分析。觀察組中男患兒55例,女患兒42例;胎齡248~271 d,平均胎齡(264.23±15.45)d;出生體質量1 305~2 000 g,平均出生體質量(1 738.45±258.46)g。對照組中男患兒50例,女患兒55例;胎齡247~275 d,平均胎齡(268.78±18.95)d;出生體質量1 390~2 000 g,平均出生體質量(1 712.45±255.27)g。兩組NICU住院患兒性別、胎齡、出生體質量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組間具有可對照性。本研究經海口市婦幼保健院醫學倫理委員會的批準。納入標準:①因各種原因需進入NICU的患兒;②患兒病歷資料完整。排除標準:①存在先天性心腦血管系統、內分泌系統等疾病者;②住院期間合并其他相關并發癥需接受另一種治療方案者。
1.2 干預方法
1.2.1 干預措施 對照組患兒采用常規管理模式,由醫護人員對家屬開展健康教育,為產婦提供心理幫助,給予母乳喂養指導(如母乳喂養姿勢),并為其提供舒適的住院環境;密切監測NICU患兒生命體征;根據海口市婦幼保健院感染預防手冊,實施消毒隔離措施,根據醫囑為嬰幼兒提供靜脈營養治療或胃腸內喂養;及時回復家屬問題,了解其需求,盡量為其提供完善的護理服務。觀察組患兒在對照組管理模式基礎上成立母乳喂養CQI小組,護長擔任組長,組員分別為病區責任組長及母乳喂養管理小組成員等6人組成。小組建立后,組織人員學習母乳干預相關知識,提高母乳喂養管理意識;使其掌握母乳喂養相關知識要點,知曉治療、健康宣傳同樣重要,培養人員應急事件處理能力,定期對組員進行知識、操作考核。
1.2.2 CQI具體干預模式 ①加強產婦及家屬母乳喂養意識:告知產婦及家屬,母乳喂養對患兒健康重要性,指導產婦學習擠奶,怎樣儲存及母乳運送。②獲取母乳的方法:首先跟著乳暈周圍擠壓,然后由胸壁方向反復一壓一擠一放;擠壓時間為3 h/次,20~30 min/次,或者利用吸乳器,把擠出來的乳汁裝到儲奶器里面。③保存母乳:做好母乳接收記錄,將乳汁裝到儲奶器、母乳保鮮袋/玻璃制品等,貼上標簽密封冷藏,冰箱溫度保持在2~4 ℃,保存時間為24 h。④乳房保養:先用無菌毛巾熱敷乳房,再模擬嬰兒吸吮動作按摩其乳房;按摩5 min左右,輕輕抖動和拍打乳房,以此促進乳腺管通暢,排出乳汁,減輕脹痛感,使用消毒棉簽沾乳汁涂抹奶頭,再擠奶。⑤飲食營養:叮囑產婦多喝湯水,多吃牛奶、雞蛋、青菜等營養價值高的食物,有助于乳汁分泌。⑥對產婦心理狀況進行評估和疏導:產婦一旦發生壓抑、煩躁等情緒波動,會減少乳汁分泌,所以要做好母乳喂養的宣傳。心理干預:由于產婦與嬰兒分離,擔憂自己孩子病情,極易導致負面情緒,乳汁分泌會受到影響。所以,醫護人員根據實際情況進行針對性心理疏導,安撫產婦情緒,確保產婦保持心良好態,保持每天睡眠充足,樹立母乳喂養信心,增強其配合度。⑦通過建立微信互動群進行溝通交流及讓產婦直接進入病房親自喂哺(袋鼠式干預)等方式創造良好母乳喂養氛圍,讓產婦及家屬在一個溫馨、愉快的環境進行母乳喂養。⑧開展家庭訪問或電話隨訪。
1.2.3 質量控制 由質控小組完成質量監測,并及時提出不足之處。
1.3 觀察指標 ①比較兩組產婦焦慮自評量表(SAS)及抑郁自評量表(SDS)評分。采用SAS、SDS量表評估兩組產婦焦慮、抑郁程度,輕度焦慮或抑郁:50~59分;中度焦慮或抑郁:60~69分;重度焦慮或抑郁:≥70分[3-4]。②比較兩組住院患兒母乳喂養情況。包括首次母乳喂養日齡、2周內母乳喂養狀況、母乳喂養時間、住院期間純母乳喂養率。③比較兩組產婦醫學應對問卷(MCMQ)評分。該量表各領域Cronbach's α系數>0.8。包括面對、回避、屈服三個維度,經1~4級評分法,其中“面對”包括8個條目,“回避”包括7個條目,而“屈服”則包括5個條目,各維度評分由各個條目相加而得[5]。
1.4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 20.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處理。計量資料以(x)表示,組間比較行獨立樣本t檢驗,組內比較行配對樣本t檢驗;計數資料以[例(%)]表示,組間比較行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產婦SAS及SDS評分比較 干預后兩組產婦SAS及SDS評分低于干預前,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產婦SAS及SDS評分比較(分,x)
2.2 兩組住院患兒母乳喂養情況比較 觀察組首次母乳喂養日齡、2周后母乳喂養程度及母乳喂養時間、純母乳喂養率均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住院患兒母乳喂養情況比較(x)
2.3 兩組產婦干預前后MCMQ評分比較 干預后觀察組產婦“面對”項評分高于干預前和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前后兩組產婦“回避”“屈服”項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產婦干預前后MCMQ評分比較(分,x)
持續質量改進是控制環節質量、過程管理及改進質量,滿足消費者需求的重要手段之一[6]。通過持續性探究,全程母乳喂養質量管理使母乳喂養更優、更標準,對母乳喂養質量管理有重大意義;強化NICU母乳喂養管理,有利于提升母乳喂養率[7]。實施質量改進方法模式,可以起到調整新生兒科醫護人員的作用,提高母嬰分離的患兒家屬的積極性和參與程度,有效提高母嬰分離患兒的母乳喂養率。國內研究顯示,NICU患兒母乳喂養率及喂養適應性較低,也是影響平均體質量增長的重要因素,延長其住院時間[8-9];醫護人員為NICU患兒及父母的互動制定合理時間表,指導父母通過擁抱、聲音安撫等促進親子情感培養,鼓勵父母堅定母乳喂養的信心,促使NICU患兒體質量逐步提升,縮短其ICU住院時間。本研究結果表明,實施持續質量改進方法模式,NICU住院患兒母乳喂養狀況有明顯提高,觀察組患兒首次母乳喂養日齡、2周內母乳喂養狀況、母乳喂養時間、純母乳喂養率均顯著優于對照組。本研究經持續質量改進,純母乳喂養占比持續增加,以此說明對比常規母乳喂養模式,質量改進方法模式更受產婦及家屬喜歡[10-11]。另外,新模式極大改善了產婦的不良情緒及應對方式。結果顯示,干預后兩組產婦SAS及SDS評分低于干預前,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觀察組產婦“面對”評分高于干預前,且高于對照組。經家庭健康宣教微信平臺,有助于將家屬與NICU患兒關系建立,制定合理的探視計劃,并在探視期間對患兒進行安撫等、增加其互動時間,有效增強NICU患兒與父母間的情感,激發產婦母乳喂養動力,有效促進NICU患兒正常發育,這對患兒健康十分重要。與此同時,微信平臺能夠便于醫護人員及時與產婦及其家屬溝通,方便患兒家屬及時掌握新生兒情況,減少不必要的擔心、焦慮情緒,及時排解心中的疑惑,建立和諧、互信的醫患關系[12]。
綜上所述,選擇持續質量改進方法模式不僅可以強化NICU母乳喂養管理,提高母乳喂養率,還可以提高住院患兒產婦及家屬對母乳喂養的認知,值得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