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嘵磊
(北京城建華夏基礎建設工程有限公司,北京 101149)
研究發現,提高鋼管混凝土中各類材料的利用率,在節約混凝土材料的同時,有效控制了鋼管混凝土柱的成本造價,具體應用在工程項目中,保證了項目的經濟效益。因此,有必要分析錐形鋼管混凝土基礎及其運用情況,擴大此種類型鋼管混凝土的應用范圍,提高工程結構的承載力水平,更好地保障工程品質。
鋼管與混凝土二者之間優勢互補,組合使用,承載力水平得到大幅度提升,其原理是,錐形鋼管混凝土發生局部變形和屈曲的可能性更小,穩定性比普通鋼管或混凝土更高,不易發生脆性斷裂問題[1]。
研究發現,鋼管混凝土在火災中,可有效抑制混凝土的溫度升高,避免混凝土升溫帶來的不良后果,為火災救援爭取了更多的時間。受火災因素影響,鋼管承載力有所下降,鋼管局部的荷載力會傳遞給混凝土,最大程度上優化了鋼管和混凝土的承載力,發揮了鋼管混凝土的承載力作用,發揮了結構的承載性能。
鋼管混凝土在實際制作過程中,便捷程度高,減少材料使用量,并且鋼管有效代替了鋼筋材料的使用,簡化了鋼筋制作、鋼筋切割、鋼筋綁扎等制作環節,節省了大量時間和人力,為后續的施工也提供了諸多的便利。將鋼管混凝土應用在具體的建筑工程中,有效推進工程施工進度,保證施工進度計劃的落實,保證工程項目在預計工期內完工建設[2]。
大量工程實踐證實,鋼管混凝土不僅可應用在樁基礎施工中,而且可在逆作法施工中應用。例如,將鋼管混凝土應用在地下室結構施工中,可將其視為上部結構支撐,并結合施工圖設計要求和技術規范,使用沖、鉆等方式將預制的鋼管混凝土安裝就位,為后續施工作業的開展提供了便利,降低了施工難度,縮短了工程項目的工期,發揮了鋼管混凝土結構的價值作用。
錐形鋼管混凝土是在普通鋼管混凝土結構基礎上,增加了傾斜角,構成了圓錐形的中空夾層鋼管混凝土結構,進一步提高了承載力水平,節約了材料的使用量。將錐形鋼管混凝土具體應用在輸電線桿中,可保證承載力均勻地傳遞,符合受力要求。
錐形鋼管混凝土主要是縮小了一端截面的面積,并沿著結構面全長減小,最終減小到一定程度,形成一個傾斜的角度,充分節約了使用材料,材料成本費用得到控制,可創造更大的項目效益。
結合某工程施工需要,按照一定的尺寸進行設計,將錐形鋼管混凝土基礎構件錐度控制在合理范圍內。為測試錐形鋼管混凝土基礎構件應用的可行性,對軸壓比(0、0.3、0.6)不同的3 種錐形鋼管混凝土基礎構件展開測試,主要探究不同試件錐度與承載力之間的關系,具體試驗情況見表1。

表1 不同軸壓比試件相關參數
1)根據設計圖進行下料制作,剪切符合工程尺寸的鋼管(外鋼管、內鋼管),使用專用的模具進行固定,并進行電焊焊接操作,操作人員嚴格把控焊接縫的質量。
2)完成上述操作后,按照配置等級,將混凝土拌和物灌注到制作好的鋼管中,并進行振搗操作,進而保證錐形鋼管混凝土的密實度。
試驗中,研究人員使用拉伸試驗,測試了鋼管材料的力學性能,參照表2 有關參數進行操作。選擇合適等級的混凝土,按照一定的配制比進行制作,嚴格把控混凝土的強度,控制混凝土的坍落度和流動度,并將混凝土內部的澆筑溫度控制在8~10 ℃,將外部溫度控制在6~9 ℃。試驗測得混凝土的強度等級為49.28 MPa,彈性模量為34 000 MPa。試驗裝置使用的是壓扭工作機,并借助千斤頂施加軸力,利用鋼絲繩和頂端端板對圓盤施加壓力。

表2 鋼管材料屬性參數
試驗發現,受荷初期,試件變形不明顯,在荷載逐漸增加情況下,試件出現位移。進一步觀察發現,試件上端靠近端板位置有明顯的位移現象。持續增加扭矩情況下,試件的變形呈現緩慢變化的趨勢,當接近荷載極限時,試件的轉角出現急劇增加的情況。試驗證實了試件的延伸性。本文研究發現,不同軸壓比試件并未出現明顯的扭斷現象,進一步說明了鋼管與混凝土材料二者之間的協調性,有效均衡了變形情況。本研究中,不同錐度試件壓扭形態破壞程度明顯,當荷載逐漸增加時,錐形鋼管混凝土頂端最先遭到破壞,但對鋼管混凝土整體的形態破壞性不顯著;當荷載接近極限,有裂縫產生,但未破碎。試驗結果,證實了不同軸壓比對試件的承載力無顯著影響,不同的錐度對試件承載力產生了一定的影響,且錐度越大,則試件的承載力水平越小,試件發生變形的可能性也就越大。
由上述試驗結果可知:錐形鋼管混凝土具有實際應用的可行性,本文就錐形鋼管混凝土在凍土區域中的運用情況展開分析。
某凍土區域面積廣闊,凍土區域較多,海拔較高,凍土厚度不等(從幾米到百米),測試發現,凍土溫度在0~-2 ℃。為保證我國凍土區域輸電便利,加強電網建設顯得尤為重要,因此,為保證電力輸送效果,亟須優化凍土區域輸電線路桿塔設計,進而保證凍土區域的電力供應,滿足地區用電需要。
研究發現,凍土土體結構的垂直面和橫截面有不同厚度的結冰現象,凍土顆粒發生了不同程度的位移情況,導致凍土土體膨脹。當凍土土體受到此種約束力作用時,引發了不同的凍脹力。因此,對此區域的擬建設的架空輸電新路產生了負面影響,嚴重影響到輸電桿塔的穩定性。進一步研究發現,凍土產生的凍脹力中包含了法向凍脹力、水平凍脹力和切向凍脹力,均對桿塔施工產生了阻礙,容易造成桿塔上拔,威脅到桿塔的穩定性,尤其在凍土開裂的情況下,桿塔失穩嚴重。圖1為輸電桿塔基礎。

圖1 輸電桿塔基礎
由上述分析發現,錐形鋼管混凝土基礎性能優勢顯著,特點鮮明,具有實際應用的可行性。因此,結合凍土區域基礎狀況,改變了傳統臺階式、板式的基礎開挖方式,更換為錐形鋼管混凝土基礎,有效改變了凍土凍脹力方向,降低了凍土基礎表面的結冰程度,改善了凍土縱橫截面的粗糙程度。由于凍土區域的土體結構穩定性差,因此,在實際施工中,加強對施工工期的控制,避免過度擾動凍土土體,控制錐形鋼管混凝土基礎的埋深要超出凍土的融化深度,并對凍土土體含水量進行嚴格把控。在本項目中,主要建設了排水設施,將塔基周圍的積水排干凈。另外,為改善本區域土體的凍脹性,在基坑回填過程中,優先選取的是非凍脹性材料。為保證錐形鋼管混凝土基礎施工效果和品質,施工方案設計人員全面進行考量,并利用了傳統基礎施工的優勢,加強創新和改進,將底板更換為錐形的底板[3]。
在應用錐形鋼管混凝土基礎的過程中發現,使用錐形鋼管混凝土立柱,能夠有效改變和控制凍土的凍脹力方向,顯著改善了混凝土立柱的粗糙程度,大大降低了凍土地區土體凍結強度,有效抑制了混凝土受拔時的擴張壓力,切實增強了混凝土立柱基礎的抗拉性能,滿足輸電桿塔穩定性要求,這也有效證明了錐形鋼管混凝土基礎更適用于凍土區域。
就底板采取錐形形狀看,此種形式靈活程度高,可節省模板用量,方便混凝土澆筑施工,有效規避了配筋施工中產生的一系列問題,施工進度也得到保障。
綜上所述,錐型鋼管混凝土基礎優勢特顯明顯,具有在實際工程中應用的可行性,將此基礎應用在凍土地區輸電桿塔施工建設中,提高了施工質量,解決了傳統基礎施工中的難題,優化了桿塔施工模式,值得推廣和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