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語文新課改的推進,課堂學習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地位。小學語文從三年級開始初步接觸學習旁批,四年級學生學會批注。教師們教學后認真反思,不難發(fā)現(xiàn)語文課堂教學缺少的是實質(zhì)性的沉淀,怎樣讓學生在說出來的同時也能吸進去,寫出來,扎扎實實地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呢?批注式教學不失為改變這一現(xiàn)狀的有效途徑。
關鍵詞:批注式教學:定義;位置;符號;方法;意義
隨著國家教委語文新課改的不斷推進,課堂學習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地位。新編教材小學語文從三年級開始初步學習旁批,四年級學生逐步學會批注。課堂教學后認真反思,不難發(fā)現(xiàn)語文課堂教學缺少的是實質(zhì)性的沉淀,怎樣讓學生在說出來的同時也能吸進去,寫出來,扎扎實實地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呢?批注式教學不失為改變這一現(xiàn)狀的有效途徑。
什么是批注?批注就是讀書學習時通過圈點勾畫實現(xiàn)熟讀精思的一種讀書方法。具體來說,是指學生在自主閱讀時,對文章的語言進行感知,對文章的內(nèi)容、思想感情表現(xiàn)手法、語言特色、精彩片段、重點語句等,在思考、分析、比較歸納的基礎上,用線條,符號或簡潔的文字加以標注的讀書方法。
古人說“不動筆墨不讀書”,現(xiàn)代教育家葉圣陶老先生說:“閱讀是吸收,寫作是表達。”這都告訴我們,把讀和寫結(jié)合起來,會促進孩子們深入思考,深度閱讀,養(yǎng)成作批注的習慣,能大大提高閱讀的效果和質(zhì)量。批注也是我國文學鑒賞和批評的重要形式和傳統(tǒng)的讀書方法,批注的質(zhì)量體現(xiàn)著一個人深厚的文學功底。批注也是個人對作品的再創(chuàng)造,會寫批注的人是進了讀書殿堂的人,能寫批注的人是帶著頭腦讀書的人,養(yǎng)成寫批注習慣的人擁有一筆精神的寶藏。
批注的位置:可以是“眉批”(批在書頭上),可以是“旁批”(字、詞、句的旁邊,書頁右側(cè)),可以是“尾批”(批在一段或全文之后)。
批注的各種符號:
1.描寫精彩的句子或片斷:~~~~
2.關鍵段落:——
3.表示要著重理解的字詞句:…………
4.表示有疑問或暫時不理解之處的:?
5.表示應熟記和背誦的:★★★ 或√
6.表示需要摘選的詞語:○○○
批注的幾種方法,怎樣做好批注?
1、圈圈點點:在初讀時用一套固定符號,注音、釋字、劃出重點詞句、標出自然段序號、文章的中心句或重點語句等。
2、賞析文本:可以從修辭生動、動詞準確、修飾語精當、哲理深刻等方面賞析、感悟。
3、評點式批注:讀文章時,讀者沉入其中,會時時有所感有所悟。記錄下瞬間感悟,可形成只言片語的評點式批注。
4、提要式批注:讀文章時,在關注內(nèi)容的基礎上,跳出內(nèi)容,審視作品,加深對文章的讀文章時,讀者會讀出自己的影子,也會時時將文章中人物的言行與自身進行比較,更會將作品所反映的社會與自己所處的環(huán)境進行比較。抓住觸發(fā)比較點,進行一定的引導就可形成聯(lián)想式批注。這種批注往往和賞析式批注放在一起使用。這種批注法有利于喚醒學生的生活體驗,在別人的故事中讀出自己。
5、反思式批注,即時靈感。讀文章時,如能在體驗情感的基礎上,反觀自身,獲得情感的啟迪,就可形成反思式批注,及時地批注在文章的空白處。。這種批注往往和聯(lián)想式批注在一起使用。這種批注法有利于學生汲取書中的精神養(yǎng)料,反思自己,促進心靈的成長。
批注式教學的意義:
1.會讀:讓閱讀變得省時而高效。? 2.會寫:快速拉升閱讀和寫作水平。
3.會理解:提高閱讀理解能力。 4.會考試:提高語文考試成績。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對話的過程,而批注式教學則有利于學生與文本進行直接的接觸與對話,學生能在自我思索中解讀出自己在本文學習時哪些自己能解決的問題哪些需要同學的幫助和老師的指導,這樣的學習不僅讓學生在文本中走了一個來回,學生更是在文本中找到了自己的需求,從而更加有利于教學的有效進行,所以,批注式教學具有很強的過用功能。
批注的注意事項:
1、要防止為了批注而批注,亂劃一氣,胡批一通,反而會影響對文章的深入理解。要寫到點子上,寫出自己的感悟,對自己的啟示,聯(lián)系生活實際。
2、充分的思辨批注時間。
3、充分的交流時間。
要讓學生在讀中感,在思中悟,在辨中明,在說中得。開展批注式閱讀,一定要有教師的充分參與,既作為讀者、教者,也作為學生批注閱讀的欣賞者與鼓勵者。作為讀者,教師與學生一起感悟,一起探討,發(fā)表己見:作為教者,時時指導、點撥學生,在教學目標、方法策略、理解的深度廣度等方面給予指導:作為欣賞者與鼓勵者,教師要蹲下來看孩子,要尊重學生的閱讀感受、獨立思考、獨到思維和創(chuàng)造性等個性風采。
批注式教學是點燃學生興趣的火把。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學習的巨大動力,有了興趣,學生在學習時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批注式的教學就是讓學生有興趣的前提下進行閱讀評價,將自己感興趣的內(nèi)容通過加工,從而一吐為快。好的開頭是成功的一半,而能有興趣的開頭,會讓學生迫不及待地融入到教學中來,為接下來的學習做好了鋪墊。
批注式教學是開啟學生智慧之門的鑰匙。俗話說,讀書要三到:眼到、口到、心到。所謂的心到就是要用心,即用心思考,閱讀實質(zhì)上應是一種高級復雜的腦力活動。在閱讀的過程中,學生的思維可以沿著不同的軌跡發(fā)散,可以擴展到各個方面,從而激活創(chuàng)新思維。批注式教學就是讓學生在思考中閱讀,在閱讀中展開想象的翅膀,大膽地創(chuàng)新,想自己所想,寫自己所想。這就卸下了思想的包袱,讓學生輕裝上陣。閱讀時邊讀邊想象畫面,開啟奇妙的想象之門。
批注式教學是練就學生學以致用的一種武器。聽說讀寫是學生必備的四項基本技能。讀是寫的基礎和前提,寫是讀的運用和深化。而現(xiàn)代語文教學閱讀與寫作處于半脫節(jié)的狀態(tài),讀就專一讀,寫就專一寫,讀寫孤立,缺少必要的融合,讀成了閱讀課的真諦,寫成了作文課的專屬,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難以全面發(fā)展。批注式教學在讀的基礎上進行深入思索,最后把出色的成果通過語言文字呈現(xiàn)出來,從而讀與寫緊密結(jié)合,學生邊讀邊寫,讀因?qū)懚罨瑢懸蜃x而豐富。這樣不僅訓練了學生的閱讀能力,同時也提高了學生的寫作能力,在教學四下語文第八單元的《巨人的花園》時,在感悟課文人物形象之后,老師讓同學們進行小練筆:發(fā)揮想象,把孩子們在巨人的花園里盡情玩雙的情景寫下來,是學生再讀書、再思考的過程,不僅讓學生把自己的感觸傾吐出來,也讓學生創(chuàng)編有趣的新故事。
批注式的教學不僅凸顯了學生的主體地位,也擺正了教師的主導地位,教師在學生的批注過程中,在巡視學生批注時,能引導學生向縱深方向發(fā)展,開拓問題的寬度,挖掘問題的深度,在觀看學生批注的同時,救師還可以不斷調(diào)整自己的思維,把那些學生能自讀自悟到的內(nèi)容可以一帶而過,而對于那些學生涉及甚少、難度較深的內(nèi)容,教師可以重點引導和點撥,突出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同時也有利于高效語文課堂的打造。當然批注式敏學也會有它的不足,如果我們能揚長避短,在教學中不斷地反思,不斷地改進,批注式教學將不失為提高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制勝法寶,有利于呵護并激發(fā)學生積極、主動地思考,會讓學生體驗到學習的趣味和快樂,讓孩子心靈相通,成為學習的發(fā)現(xiàn)者和創(chuàng)造者。
作者簡介:雷立輝,女,漢族,四川省攀枝花市鹽邊縣漁門鎮(zhèn)中心學校教師,在邊遠山區(qū)從教三十年,教學經(jīng)驗豐富,有不少的教學感悟,化作了筆下的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