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思思
摘 要:隨著我國教育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化,傳統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模式已經不能適應現代義務教育的發展需要。近年來,“雙減”政策的推行為基礎教育改革指明了方向和道路,在小學美術課堂上,教師要通過恰當的藝術實踐形式引導學生學習相應的美術知識以及進行多元化的作業設計,切實落實教育改革政策,才能做到減負增效,提升課堂的教學質量。在本文中,簡要介紹了“雙減”政策下小學美術課堂美術作業的多元化設計,以高質量的作業撬動高效課堂學習,更好地提升教學效率。
關鍵詞:雙減;美術作業;多元化設計
前言
因教育改革及“雙減”現行政策的貫徹落實,美術課改革創新也逐步推進,美術課的內容、全過程、方法及其對策等領域均有了一定的提升,但美術課堂作業的設計方案卻通常被教師所忽視。美術作業作為美術課中最重要的構成部分,不但可以體現學生美術課程學習狀況,還可以塑造學生本身實踐能力與學習習慣,立即將美術課程的效果呈現出來,不難看出美術作業的必要性。因而,怎樣使美術作業更具有多樣化特點,將美術作業的功效發揮出去,就變成教師務必面臨的問題。
一、小學美術作業現狀
1.作業內容、形式缺乏多元化
在過去較傳統式的美術課程教學方式中,通常全是教師布置作業、學生完成作業、教師審閱的固定不動步驟。美術課堂練習通常是以美術繪畫方式為主導,欠缺主題活動研究型及其體驗式的美術作業,這一狀況造成學生在進行美術作業時缺乏積極思索及其積極探索的全過程,教師在美術課中也忽視了學生在學科中占有的核心影響力。久而久之,學生將在美術課程學習中對教師產生一種依靠的心態,最后欠缺主動學習觀念與創新精神,這對學生個性化的藝術創作十分不利。
2.美術作業評價方式過于系統化
美術作業點評主要是為了更好地協助學生能夠不斷提升創作水平,但當今的美術作業點評方法大多非常簡單,欠缺自主創新,教師只能對學生的繪畫作品給予出色、優良、及格等好幾個級別的點評,但這類點評對學生具有的激勵功效幾乎為零。學生在進行創作后立即獲得同學和教師的肯定與贊揚,可以取得越來越多的學習興趣及自信心。根據此,在學生美術作業的制定及點評中,理應重視合作學習式的點評工作。
二、小學美術課堂作業多元化設計應遵循的原則
第一,因材施教原則,因新課程改革的推進及其“雙減”現行政策的普及化,學生在美術學習中慢慢擁有了行為主體影響力,變成美術學習的主人。不同學生的自學能力及其知識接受能力等領域也普遍存在著一定的差別,在設計美術作業時,教師理應對學生的具體學習狀況、學習方法、學習特點等進行考慮,這些要素都將影響教師挑選學習內容。第二,創新原則,在小學美術作業設計方案中,教師應不斷引導學生發揮本身的想象力,促進學生打造出大量頗具創意的繪畫作品。與此同時,根據教師頗具創造力的學習輔導,構建和諧、愉快的學習氛圍,展現學生創作的美術作品,讓學生在美術創作中感受快樂。
三、多元化小學美術作業設計策略
1.設置層次化作業,降低繪畫難度
在美術學習過程中,每一個學生的自學能力和學習興趣是不一樣的,這就要求教師在授課中重視學生的個別差異,設置層次化作業,讓學生依據作業的難度系數和操作方法獨立挑選符合自身情況的作業。除此之外,教師還理應進一步減少美術繪畫的難度系數。例如,在《春夏的色彩》這一課中,原來作業設計是讓學生用水拓畫的方式主要表現春夏的色彩,之后在上課的過程中發覺水拓畫針對一部分操作能力不強、理解能力弱的同學而言較為難,在這個基礎上進行了作業調整。在示范性階段中,提供四種不一樣的主要表現春夏顏色的方式,分別是:彈涂法(用油畫棒在紙里開展彈涂)、烘染法(用水彩筆在折疊好的生宣紙上烘染)、滴染法(用蓄水軟筆將顏色滴染在宣紙上)、水拓法(用水拓畫原材料開展寫作),再讓學生自主選擇更適合自身的畫畫方式,這樣學生在畫畫過程中較為有興趣地進行作畫,最后的作品實際效果會更好。讓美術繪畫技能較為弱的學生也可以將心里春夏的色彩表現出來,在一定水平上降低了學生美術技能的難度系數。
2.讓美術作業設計具備合作性特征
在當今教育改革的發展趨勢下,倡導學生大力開展小組合作學習。在進行作業設計時,教師盡量多地為學生制定一些團隊性合作任務,使學生可以在協作探討的過程中提升美術素養及鑒賞能力。根據布置具有協作性特點的美術作業,提升學生美術學習中的創作欲,使學生在協作過程中學會思考與探究,最后達到美術課堂教學的目的。
如在二年級《得獎啦》這一課的學習中,教師可以使學生在美術創作前進行分組討論,在探討中積極主動表達個人觀點,教師再讓學生開展協作觀察,以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按職責分工進行獎杯制作。
3.使美術作業設計呈現趣味性特征
設計美術作業時,應當盡可能讓學生感受到創作美術作品的樂趣,培養學生完成美術作品的主動性,為學生創造實踐機會,使學生將課堂美術理論知識的學習轉化為親身體驗。這樣學生可以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積極動腦,提升藝術作品的創新能力。
如五年級《彩墨臉譜》一課中,布置作業時,教師應當將每一位學生不同的個性與特長充分發揮出來,為學生布置畫臉譜、戲曲服裝設計制作以及說唱曲藝的作業,進一步加強學科整合。關注每一位學生的個性化發展,重視學生在活動進行過程中產生的一系列創作。
結束語
針對美術作業的設計與安排,需要教師進行更加深入的探索與思考。美術作為一門輕松有趣、具備文化特征的學科,教師就應當將其獨特的魅力充分發揮出來,設計出具備層次性、合作性、趣味性的美術作業,讓學生不僅能夠在課堂中輕松快樂地學習,還能夠在課下也享受到美術課程的樂趣。
參考文獻
[1]豆海紅.基于STEM教育的“小學美術教學技能”課程教學實踐探索——以隴南師范高等專科學校為例[J].林區教學,2020(12):107-110.
[2]王軼媛.豐富課堂教學,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小學美術課堂優化教學的幾點嘗試[J].美術教育研究,2020(17):170-171.
[3]何曉喆.小學美術課堂傳承中華傳統文化的實踐方法——以超輕黏土為表現形式的二十四節氣課程為例[J].文化產業,2020(15):149-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