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剛
摘 要:在初中語文教學過程中,學生的人文素養是其綜合素質提升的基礎,教師善于利用教材中的內容,結合課外實踐活動,對初初中生進行人文素養的培養,是達成初中語文教學標準化進程的有效方法。人文精神能夠促進初中生形成正確的“三觀”,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人文精神,具有非常積極的作用,本文將對此加以簡單闡述。
關鍵詞:初中語文;標準化教學;人文素養
引言
作為初中語文教師,結合多年一線經驗明確,明確自身的教學目標,才能與時俱進,為更新個人的教學理念,教師應針對學生的人格和情操進行多樣化的培養,在關注學生人文素養的同時,給學生更多的學習輔助。教師為了能培養成“高分高能”的學生,使用人文素養來帶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并做好知識的傳授,發揚其人文素養的必然作用,才能使學生得到快速發展。
一、初中語文標準化教學培養學生人文素養意義
(一)提升學生的精神境界
語文是一門具有豐富的人文教育資源,它的教材中充滿了愛國之情,在課堂上,教師不僅要讓學生了解其語言和文字的技巧,還要讓學生感受到作品中所蘊含的情感,從而將愛國愛黨、無私奉獻的精神內化,通過這種方式,讓學生的心靈得到升華,從而使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不斷成長[1]。
(二)促進學生學習語言知識
語文學習的過程其實就是一個知識的累積過程,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注重人文素質的培養,拓寬了學生的知識面,為以后的學習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初中語文教材里有許多關于人文素質的知識,教師可以深入挖掘,利用網絡帶來的便利,把這種積極的能量有聲有色地傳達給學生,使學生成為有理想的社會主義接班人[2]。
二、初中語文標準化教學中培養學生人文素養策略
(一)深挖教材,積極培養學生的人文素質
語文教材中包含了許多可以滲透人文知識的閱讀材料,作為一名初中語文教師,在傳授知識的同時,也要深入挖掘教材中的人文知識,利用教材內容科學合理地提升學生的人文素質。比如,在學習“社戲”這節課的時候,為了能夠讓學生體會江南水鄉特有的文化生活氛圍,教師以多媒體素材,并播放一段小視頻,從故事的情節和煙雨江南的場景入手,分析人物形象,并把握小說的主題,本文的情感目標在于體會農家少年淳樸善良、好客能干的特點,以及農家小朋友真摯的情感體驗。故此,聯系教材的內容,讓學生在學習的同時挖掘教材中的人文知識,體會其中所蘊含的人性光輝。
(二)深入淺出,加強課堂教學中的情緒體驗
說到語文學習,就不可避免地想到了人文科學,而說到人文科學,就不可避免地涉及到了人的情緒。所以,初中語文老師必須在教學中投入更多的感情,讓學生在課堂上體會到教學的真諦,體會教材中的情感元素,與作者產生共鳴。比如,在學習“大自然的語言”這節課的時候體現出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關系,通過欣賞大自然中的物理現象,可以提高學生的人文思維能力。教師在課堂上以課件播放音樂和視頻,其中有非常美麗的聲音和景象,歌曲的導入環節激發了學生的興趣,使這篇原本以科普知識為主的說明文中卻蘊含了很美好的人文情懷。教師參與到學生的交流和反饋之中,學生也積極的參與到課堂的學習之中,在了解大自然科學現象的奧秘同時,又能夠找到符合人對事物認知和感受的情感邏輯[3]。
(三)創造積極、開放的學習環境,寓教于樂
興趣是最好的教師,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學生對語言的探究也就自然而然地多了。教師應充分發揮互聯網的優勢,借助多媒體電教設備視聽教學的優勢,營造更加生動形象的教學情境,使學生能夠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作者的思想情感。比如,在學習“大雁歸來”這節課之前,教師詢問學生:誰聽過《鴻雁》這首歌?誰又會唱?現場有學生即興演唱,學生們給予熱烈的掌聲。然后,教師請同學們自行朗讀了解大雁的生活習性,同時又從字里行間,體會到作者對大雁的喜愛之情。由于課前導入環節非常成功,學生們對本節課很有興趣,于是通過文本感受到了本文濃郁的抒情色彩,體會到作者愛鳥的情懷。教師又請學生們說一說:誰家有寵物或者有鳥類,以及在動物園或者其他生活場景中所見到小動物的感受,學生們七嘴八舌,對于這一話題非常熱情,文章中的情感也激發了學生保護野生動物保護環境的積極性。最后教師為學生的討論行為總結,指出人與自然和諧相處,人與大雁的美好深情是非常珍貴的。
(四)鼓勵閱讀,促進學生人文素質的提升
不同國家、不同時期、不同民族的作家所創作的大量經典之作,無不飽含著深厚的人文關懷內容。讀經典其實就是讀生活,鼓勵學生自己閱讀,理解名人名言背后的人文關懷,要比單純的背誦教材來的更有效果。教材通常僅從名作中選取一部分,以供學生選擇,但其目的并不在于讓學生僅讀到選讀的內容,而在于藉由這一節選,激發學生對經典文章的閱讀興趣。所以,在教學中要注意引導和協助學生進行拓展閱讀,同時要合理地安排好閱讀反饋課程,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五)從教材走向社會,參與社會實踐活動
語言的延伸與生命的延伸是一致的,教師在進行語文人文素質培養的教育時,不僅要注重教材的運用,還要積極拓寬教學的實踐途徑,如開展課外實踐活動,拓寬學生的視野,讓學生從中獲得知識,促進自己的發展,教師要把教材、生活、社會相結合,通過教材內容引導學生關注社會,從而培養其人文關懷能力[4]。
結論
綜上所述,為了能夠讓初中生形成積極向上的心態,探索適合學生成長的教學模式,教師發現,如果在語文標準化教學中使用人文素養的培養方式,就能幫助學生形成積極向上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因此,努力尋找人文素養和綜合素質之間的聯系性,營造更加開放而活躍的課堂氛圍,能為學生高質量的學習創設良好的教育情境。
參考文獻
[1]莫俊.初中語文教學中提高學生人文素養的策略研究[J].考試周刊,2021(91):38-40.
[2]郭藝.初中語文教學之培養學生人文素養策略[J].智力,2021(13):85-86.
[3]馬文霞.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人文素養的策略研究[J].天天愛科學(教育前沿),2021(06):81-82.
[4]祁玉蓮.淺談初中語文教學中對學生人文素養的培養[J].家長,2021(08):187-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