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兩會上,全國政協委員、攀鋼集團研究院有限公司一級專家、釩鈦資源綜合利用國家重點實驗室辦公室副主任孫朝暉帶來了一份有關我國釩鈦新材料產業發展的提案——《支持在四川布局組建國家釩鈦新材料產業創新中心》。
孫朝暉向本刊記者介紹,四川攀西地區釩、鈦資源分別占全國儲量的52%、90.5%,是國內規模最大、產品種類最多的釩鈦產業基地,具有全國最完整的釩鈦產業鏈,2020年四川釩鈦產業總產值達到1000億元。近年來,攀西戰略資源科技攻關獲得實質進展,鞍鋼集團下屬攀鋼集團在十余項關鍵核心技術上取得突破,釩、鈦資源利用率提升至44%、28%,在12個領域、350余個牌號、5000余個規格產品上廣泛使用,多位一體的釩鈦產業自主創新體系正逐步形成。
孫朝暉表示,充分發揮四川釩鈦戰略資源優勢,組建國家釩鈦新材料產業創新中心,將推動釩鈦產業創新發展,提升我國釩鈦新材料產業國際地位和話語權,推動攀西戰略資源創新開發試驗區高質量發展。

一是有利于提升我國關鍵材料保障能力。釩、鈦是改造傳統產業、發展新興產業及國防科技工業不可或缺的稀有金屬,是不可再生的戰略資源。許多國家都把釩鈦資源作為戰略物資加以保護,未進行大規模開發利用。組建釩鈦新材料產業創新中心,將有效提高技術水平,開發一系列高性能產品,增強我國高端裝備制造等重點領域關鍵材料和產品保障能力。
二是有利于提高資源綜合開發利用率。攀西地區釩鈦資源采選、冶煉、分離技術難度大,綜合利用率均未到50%,每年新增700萬噸富含釩鈦的高爐渣未得到充分利用。組建釩鈦新材料產業創新中心,突破高效洗選、低成本冶煉等關鍵技術,提高礦渣、尾礦、冶金渣等固體廢棄物循環利用率,實現回收資源在建筑、化工、交通等領域的耦合應用,有效提高釩鈦資源綜合開發利用水平。
三是有利于推動全產業鏈創新發展。我國已成為世界上最大的釩產品、鈦白粉、海綿鈦生產國和主要的鈦材生產國,但釩鈦產品以中低端產品為主,高附加值產品供給不足。組建釩鈦新材料產業創新中心,整合產業鏈上下游創新資源,攻克行業關鍵共性技術,推動實驗室樣品到生產線產品再到市場化商品的加速轉化,將大大提升產品附加值,促進初級材料供應向中高端裝備制造轉型升級,推動釩鈦產業高質量發展。
田詩快言快語地插話進來:“好了,好了,悄悄話一會進屋說去吧。來,姐夫,聽姐說你還把我的那根發絲拈走了去研究去了。還給我——”田詩調皮地伸出了手。
為此,孫朝暉建議:
二是基于產城布局確定校址。職業教育是與產業緊密結合的教育種類,“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是基本要求。根據現代城市建設、經濟發展、產業轉型升級的先進做法看,產城教融合是未來新型城市發展的典型模式,一個重要做法就是把職業學校建立在產城融合的“新城鎮”,實現“宜居”“宜產”“宜教”,這在江蘇、貴州等地得到了良好印證。云陽縣結合大數據產業園建設,計劃將縣職教中心整體搬遷至水口工業園區,進行全新規劃建設,打造“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的示范。
如今國家越來越重視可再生資源,而油脂就是一種不可多得的天然優質原料,其不僅可以作為化工原料,也是一種新能源。所以其發展前景是無限美好的,不過油脂也是一種傳統的工業原料,所以在未來的使用中只有擴展新用途,沖破現有格局才能有一席之地。而與之相關的羧酸的反應無疑是突破口之一,在從事相關研究前必須對其有一定的宏觀認知。相信在越來越追求環保的未來,可再生的脂肪酸化合物一定會在日常生活中占據越來越多的份額。
一是全方位支持由鞍鋼集團牽頭,聯合攀鋼集團、西部金屬材料、湖南金天鈦業、鋼鐵研究總院、四川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等產學研資創新資源,在四川布局組建國家釩鈦新材料產業創新中心,構建長期穩定、開放共享的高效協作創新網絡。
二是開展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和全產業鏈協同創新,促進成果轉移轉化,打造世界級釩鈦新材料產業集群,推動釩鈦新材料產業高端發展,增強我國重點領域關鍵材料保障能力,形成國家戰略需求的有力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