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濱州市公路事業發展中心 蔡錦明
在網絡時代,各種信息快速增加,海量數據給檔案編研帶來阻力,人們獲取信息的方式發生巨大變化,通過互聯網檢索信息已成為提高檢索信息的高效手段。雖然檔案編研具有獨特特點,但管理方面面臨很多難題。在這種態勢下,探討檔案編研的特點及創新管理具有實用價值。
在檔案工作中,編研屬于重要的組成部分,收集整理單位運營中各種檔案資料,為日常經營、高新技術研發等提供資料。檔案編研應研究各類資料,在此基礎上編寫檔案文件及參考資料等各類資料??傮w而言,檔案編研由五大部分共同組成,即選題—選材—編輯—總纂—審核。在編研過程中,還要滿足相應要求,比如選題時,應該具備實用性與創意;選材時,應該嚴謹與創新;編輯時,要合理增添地方特色。
總而言之,檔案編研重點在于編與研,這是工作的重要方面?!熬帯笔钦碣Y料時,在遵從歷史基礎上,合理編撰檔案;“研”是依據檔案中記載的核心內容,對各細節深入調查,并對此進行深入研究,然后對文獻和檔案適當進行整理總結,這樣能更好發揮出檔案的作用。
在數據時代,人們必然會接觸到各類信息資源,而且資源類型越來越豐富。在新時代,檔案編研也必然具有新的特點,其特點體現如下:
(一)編研效率高效便捷。傳統編研所采用方式為手寫抄錄,不但工作效率低,還要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采用紙質傳播,出版檔案文獻時需經過多次編校及印刷等環節,傳播范圍有限,工作效率極低。如今,檔案編研逐漸實現電子化,無論是抄錄、選題,還是傳播都發生新的變化。抄錄時,利用計算機完成海量信息的錄入與編撰;傳播方面利用網絡技術,實現交互性與實時性的特征,通過實時傳播,能夠讓用戶利用網絡渠道獲取所需檔案文獻,有效提高傳播檔案的速度與范圍;選材時,通過網絡開展調查,能夠獲取各類選題素材,方便快捷、省時省力,所選主題自然具有實用性與針對性,有效提高編研的便捷性。
(二)編研手段多樣化。檔案編研手段越來越多,可謂靈活多樣。主要體現在表現形式、編研隊伍等各個方面,本文對此進行探討。1.表現形式多樣化。在傳統檔案管理中,表現形式主要為文字模式,通過文字記載資料,這種模式必然導致許多類型無法歸納與總結。比如美術、舞蹈及視頻等等,舞蹈視頻即便采用文字描述,也無法淋漓盡致地展示出其神韻。在計算機網絡技術快速發展中,檔案資料表現形式多樣化,編研者利用網絡的聲像和音像,不斷擴展表現檔案的形式,采用數據、圖表及視頻等各種形式,采用這種編研方式能夠讓表現形式多樣化。2.編研隊伍多樣化。傳統編研工作,由固定人員開展工作,自然帶有個人觀點,編研者均按照個人思路開展工作,難免會出現一些誤區,而且從選題到出版花費時間較長,等印刷后才發現錯誤時,已經過去較長時間,編研者無法及時糾正錯誤,會導致錯誤被繼續傳播,從而影響檔案編研的聲譽。在新時代,編研者和使用者間通過網絡達成紐帶,搭建成溝通的橋梁,使用者可提出個人觀點供編研者參考,便于編研者及時發現問題。因此,編寫者和使用者均可成為編研者,讓編研隊伍多樣化,自然檔案編寫更科學。
(三)編研理念開放集約。傳統編研理念比較保守,以單位利益為重,注重資源被內部使用,因此編研中所收集的資源主要來自單位與檔案館,資料殘缺不全,導致所編寫檔案缺乏科學性。而現代編寫理念為開放集約,有效擴展信息來源,利用網絡資源共享的特征,有效提高檔案編寫的質量。編寫過程中,通過網絡渠道及時與相關人士交流溝通。通過網絡渠道,編研者可了解先進理念,掌握天下事,將這些資料編寫進去,從而編研出高水平的作品。
(四)編研服務主動化。傳統模式下,編研成果主要用于本單位,放置到本單位檔案室,便于資料使用者依據要求查詢。在這種模式下,檔案資料只能被動等待需求者查閱與學習。如今檔案管理已經實行網絡化,充分利用網絡渠道為需求者提供服務。許多檔案管理單位建立檔案管理網站或APP,將檔案管理政策與最新消息推送出來,主動為需求者提供服務,從而吸引更多需求者關注,從中獲取所需資料與信息,有效提高檔案資源的使用率。
檔案真實記錄著社會活動的歷史,其成果是凈化和洗滌生態環境的有效途徑,但是從編研工作現狀來看,在編研工作中還暴露出各種問題。
(一)編研成果重復嚴重,創新較少。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編研工作的硬件條件更為豐富,但是編研者受工作觀念及能力等因素影響,編研成果創新較少,高質量成果數量更是少之又少,根本不能滿足人們對檔案資源的需求。檔案的編研成果內容比較少,而且更新慢,許多專題照片比較陳舊,缺乏詳細梳理和介紹,只是有“編”,卻沒有“研”。檔案工作者嘗試采用各種新的方式,推出老建筑、重大紀念日及歷史名人等各種編研成果,但是效果并不好,要么內容零散,要么淺嘗輒止,缺乏理論與經驗支持,質量重復較多,精品成果較少。
(二)編研成果影響力低,傳播力急需提高。雖然編研工作不斷開展,其成果樹立快速增多,但是這些資料重點是在檔案部門內部使用,影響力比較低,沒有實現大范圍傳播。瀏覽各類檔案信息網站,就會發現所公布的編研成果中主要為紀實資料匯編、大事記等,而這些編研成果常由整個團隊經歷長時間辛苦工作形成,內容比較全面,系統完整,具有極強專業性。但是受眾受到限制,許多公眾難以看懂,自然對這些檔案敬而遠之。從現狀來看,許多成果常常為檔案館內部所用,有一些是贈送給相關研究機構,范圍十分有限,一些編研成果雖然有參考價值,但因價格昂貴無法得到大范圍使用。在大數據時代背景下,許多檔案部門都在嘗試采用新方法編研,也想將成果推向社會,但是缺乏相關傳播經驗,傳播和利用力度始終比較小。
(三)外部力量重視不夠,雙重借力急需拓展。雙重借力,就是在開展編研工作時借助檔案部門外的人力和智力,利用先進技術開展編研。檔案部門應利用計算機技術構建交流平臺,讓社會公眾通過社交媒體、網站等各種渠道,發表自己個人的意見與建議,讓社會各界人士協調參與,匯聚大眾智慧,發揮專長,有效提高檔案編研的成效和質量。從檔案編研現狀來看,社會公眾參與并不明顯,社會公眾力量還未參與進來,還沒對編研工作造成建設性影響。技術手段讓編研工作更加豐富,編研成果逐漸朝著多元化轉變,成果也得到社會受眾的接受。但是從編研現狀來看,編研技術手段依然停留在傳統階段,人工智能等各種新技術還沒被使用,從而影響編研工作的效果和質量。長期以來,編研選題最終由檔案部門完成,由內部人員落實。因此,檔案編研工作應該高度重視外部力量,不斷拓展借力,才能有效提高編研工作效率。
在新時代,檔案編研具有獨特性,自然編研工作會有所變化,但需要結合時代特征進行創新,這樣才能夠挖掘出檔案資源的價值。筆者結合文獻研究,提出如下創新管理建議:
(一)拓展開放范圍,探索編研新理念。在新時代,檔案編研必須要高度重視“開放”的行動指南,樹立新的編研思路與理念,加強開放意識,為資料需求者提供相應的編研成果。在編研過程中,檔案館應該會同博物館、圖書館及其他相關檔案館等部門聯合落實,加強多部門合作,同時還應該與相關企業及社會各類組織進行一定的聯系,讓社會力量參與其中,實現開放性編研。在實際實踐中,無論選題還是成果都應該鼓勵社會組織參與;征集選題時,應針對公眾需求,對編研方式不斷創新。在編研過程中,還要多聽聽公眾的意見,邀請公眾出謀劃策,提高公眾與成果間的契合度,同時把成果融入社會,提高編研效果。發布編研成果時,合理利用互聯網平臺,通過各種社交媒體、網站等渠道進行傳播,讓更多人很容易獲取到編研成果,實現檔案信息的傳播與資源共享。這是一個合作的時代,檔案館一定要打開合作思路,要與其他企業、局館等合作,本著“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原則,檔案信息來自一線,自然檔案資源也應用于一線,有利于深度開發資源,有效提高編研成果的水平。只有從民間獲取選題,才能讓檔案資料具有真正的親民性;這種檔案資料才能得到應用者的認可,也才能真正提高編研成果的工作效率和質量。
(二)提升檔案資源的價值,降低獲取成果的難度。只有提高檔案的利用率,才能讓編研成果發揮出價值。在編研工作中,可通過大數據分析技術,有效整合各類信息資源,發揮出檔案的價值,對瑣碎數據進行整合分析,把成果轉為數據,需求者通過簡單操作就能獲取相關的數據信息。這是數據時代,檔案資源已經徹底打破了憑證價值,人們越來越關注其數據價值,通過大數據技術對檔案信息進行處理和挖掘。在編研檔案資源時,編研者應利用數據處理和分析技術,整合信息資源,有效激活檔案信息的多維價值,采用數據化形式將編研成果展現給人們,讓用戶通過簡單操作就能獲取所需的數據信息,這樣非常便捷。人們獲取信息渠道比較多,檔案管理部門只需要提高信息的易獲取性,就能夠讓需求者發現數據資源。如今,許多檔案館都建立了線上檔案館,將檔案數據發布到平臺上,用戶依據所需復制與保存數據。因此,要合理提高編研成果的易獲取性,將檔案信息與社交媒體共同推送,如此,需求者通過任何方式都能夠獲得成果。如2018年,青島市開通數據化檔案館,該市將信息資源通過信息網平臺發布出去,利用者復制與保存文檔和圖片,非常便利。采用這種方式,有效提高編研成果的利用率,讓利用者獲取渠道更便捷;檔案網站與社交媒體還可同步推送相關信息,從而拓展受眾獲取信息的渠道。
(三)創新編研方式,提高成果親民性。如今編研工作具有非常扎實的科學技術作為支撐,無論是科技水平,還是內部信息資源的挖掘整合,原模式都極易被突破。在編研過程中,應利用信息技術對編研工作進行創新,從而實現編研成果數字化,提高成果的可視化效果,讓需求者能夠感知和體驗。現代化編研常常利用電子、多媒體等傳播技術,可有效提升編研成果的時效性。比如在檔案信息網站展示電子雜志,用戶就能夠直接翻閱,而且信息中圖文并茂,讓讀者獲取更多信息資源。這種展示模式如今比較廣泛,比如浙江檔案網展示《記憶浙江》《地圖上的寧波》等內容,打開電子圖書,就能夠感受到清晰明了的插圖,不僅查閱便利,還能夠提高編研成果的閱讀效果。在編研過程中,廣泛使用電子編研模式,可有效破除空間與時間的限制。應用人工智能、VR等先進技術,從而實現編研成果線上線下的展示模式,真正走進公眾的生活和工作,實現檔案資源的最大化價值。為了使編研成果更有趣味,編研工作還可與文化產業聯系起來,將成果滲透進人們日常生活中。只有獨具特色的編研成果,才能夠吸引人們的眼球;只有便捷的傳播途徑,才能便于人們獲??;這樣能確保編研成果更加有效傳播和利用。對于線上線下,筆者認為更應該大力建設線上模式;隨著計算機網絡技術的快速發展,計算機網絡已經成為人們生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更是人們獲取信息資源的重要渠道;當用戶需要獲取信息時,首先考慮網絡上搜索信息,其次才是到圖書館、書店等各線下渠道搜索信息;因此,檔案編研工作應該與時俱進,合理利用信息時代的特征開展。
(四)加強檔案信息的推廣力度,提高資源影響力。2019年3月,時任國家檔案局局長李明華在檔案工作會議上明確提出,要加強宣傳工作,不斷普及檔案知識,拓展編研的影響力,提高社會對檔案資源的認識。在大數據時代,檔案編研要想從大量信息數據中脫穎而出,得到認可,必須要走不平常的路,加強宣傳,提高編研成果的知名度,吸引更多需求者的關注。比如,采用近年比較火的短視頻、自媒體平臺推廣編研成果,能夠非常有效地宣傳和推廣。在推廣編研成果時,可以緊跟時代發展,蹭社會熱點中的流量和熱度,利用焦點與熱點話題,拓展宣傳力度和影響范圍。比如將“新中國成立70年”“建黨100年”等相關檔案,作為重點成果進行宣傳和推廣,在社會熱點話題中受到關注。再比如,2019年國家檔案局推出《新中國這樣走來》系列節目,主要講述新中國成立過程的艱辛,取得巨大的反響,為公眾展示出檔案的力量。在新時代,編研工作可依托抖音、微信等各種社交平臺,不斷推送編研內容及工作動態,分享與編研相關的“小視頻”和“小故事”,引導觀眾參與閱讀,提高其影響力。同時,編研部門還可以與大媒體合作,邀請粉絲量較多的博主轉發相關信息,逐漸提高檔案編研的影響力,不斷提高編研的知名度與社會美譽度。
在檔案館工作中,編研工作屬于重要組成部分,更是工作者踐行“為黨管檔、為國守史、為民服務”的重要體現。隨著時代的發展和變遷,對檔案編研提出新要求和新機遇。在大數據視野下,檔案編研工作必須要認識到時代發展的需求,緊緊抓住時代發展的機遇。編研者應轉變理念,與時俱進,才能開發出社會公眾真正需要的成果。同時還要與互聯網及各種社交媒體合作,不斷展示編研成果的親密性,不斷拓展宣傳渠道和范圍,接受公眾的監督和反饋,有效提高成果的質量,提升編研工作效率。編研工作者不僅要掌握先進技術,還必須要順應時代發展的理念,了解編研工作的新特點,結合時代所需,不斷創新開展編研工作的方式方法,推動編研工作不斷取得新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