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旭麗,冉 倩,劉 莉,趙錫麗
(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內分泌代謝病科,重慶 400010)
據國際糖尿病聯盟統計數據顯示,2019年全球糖尿病患者有4.63億,預計至2045年將增至7億[1]。中國糖尿病患者也迅速增加,已達1.16億,成為世界上糖尿病患病人數最多的國家[2]。有研究發現,良好的糖尿病教育不僅能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而且對血糖控制、降低并發癥發生率均具有重要影響[3]。然而,有機會去接受糖尿病相關健康指導的患者卻不到50%[4]。在糖尿病患病人群中,中青年糖尿病患者人數逐漸遞增[5],并且存在依從性低[6]、飲食無節制且不規律、缺乏運動、時間不充裕等問題,并對自身健康狀況關注較少。而個體化健康教育處方[7]可根據患者日常生活行為習慣及需求對其進行針對性的糖尿病健康教育,患者因此可快速掌握管理血糖的知識,從而可以更好地控制血糖。本研究對2型糖尿病中青年患者分別采用常規糖尿病健康教育和個體化健康教育處方,探討了二者對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和血糖的影響,旨在為開展2型糖尿病中青年患者健康教育提供理論依據。
1.1資料
1.1.1研究對象 選取2020年12月至2021年5月本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64例作為研究對象,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干預組和對照組,每組32例。2組患者中因未堅持完成隨訪各脫落1例,最終納入患者62例,每組31例。本研究經本院倫理委員會審批[批號:2021年科倫審第(58)號]。
1.1.2納入標準 (1)符合1999年世界衛生組織提出的2型糖尿病診斷標準;(2)年齡18~60歲;(3)糖尿病病程大于或等于1年;(4)具有自理能力,意識清楚;(5)對本研究知情并同意參與。
1.1.3排除標準 (1)有精神疾病或認知障礙疾病;(2)處于妊娠期;(3)合并嚴重急、慢性糖尿病并發癥或嚴重軀體疾病。
1.2方法
1.2.1干預方法 2組患者均遵醫囑給予降糖及基礎治療,同時按不同健康教育方法干預3個月。
1.2.1.1對照組 接受常規糖尿病健康教育,即入院后發放糖尿病知識手冊[8],進行基本飲食運動宣教,每周三參加糖尿病知識小講座,住院期間醫護人員隨時解答患者提出的疑問,出院前確定復診及隨訪日期。
1.2.1.2干預組 采用個體化健康教育處方,具體方法:(1)建立糖尿病患者個人檔案,內容包括基本資料[包括姓名、年齡、體重指數(BMI)、血糖、糖化血紅蛋白(HbA1c)等]、糖尿病診治過程、治療方案等。(2)發放自制的個體化健康教育處方1份,內容包括基本資料和根據患者病情及評估飲食、運動、血糖監測、用藥及胰島素使用等所得到的健康教育知識,同時還包括患者血糖控制目標、復診及隨訪的時間,最后患者得到量身定制的處方,囑患者按處方內容進行自我管理。(3)出院前結合患者身心特點、健康教育需求、治療方案等由經過統一培訓的糖尿病專科護士對患者進行一對一不少于30 min的個體化健康教育。利用教學模具、書面、幻燈片及技能演示等形式使患者加深對健康教育內容的理解。(4)處方內容,①飲食:著重于食物的選擇及量的控制,強調尊重患者個人飲食習慣。引入血糖生成指數(GI)[9]和血糖負荷(GL)的概念,開展“高、中、低GI食物表”的專項教育,請患者寫下自己喜愛的食材類型,然后在GI食物表中找到該食材所屬層級,增強患者對低GI食物的識別能力,然后在日常生活中運用GI、GL知識對食物進行合理選擇、搭配。GL=食物實際碳水化合物的量(g)×食物的血糖指數(GI)/100。②運動:分為運動禁忌證、運動強度及方式、運動的注意事項三部分,著重于運動強度及方式。讓患者從不同強度中選出自己經常進行的運動方式,醫師評估患者病情,根據其身體狀況及活動水平制定運動處方,并標注出相應的注意事項。③血糖監測:包括監測時間、頻率、血糖儀的使用等,監測時間和頻率根據醫師對患者病情的評估及使用的藥物確定。④藥物:向患者講解其服用的口服藥的種類、不良反應及服用注意事項;對使用胰島素的患者講解胰島素注射方法,包括胰島素筆的組裝、劑量的調節、部位選擇等。⑤并發癥的防治:主要是低血糖的防治及足部護理,低血糖防治包括低血糖的臨床表現、緊急處理措施等;足部護理主要是每天常規檢查足部皮膚及關注有無其他異常情況。⑥復診:根據日常血糖的監測結果、HbA1c檢測結果及特殊情況決定。⑦隨訪干預:常規電話隨訪每月1次,糖尿病健康教育門診隨訪每3個月1次,有特殊情況隨時撥打電話進行咨詢。
1.2.2觀察指標
1.2.2.1知信行水平 采用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知信行簡化量表(KAB)[10]評估2組患者干預前后知信行水平。KAB由知識、態度、行為3個分量表組成,共42個條目,各分量表總分均為0~100分,評分越高表示知信行水平越好。該量表的信度系數為0.83,結構效度指數為0.85,具有良好的信效度。
1.2.2.2自我管理行為水平 采用中文版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行為量表(SDSCA-6)[11]評估2組患者干預前后自我管理行為水平。SDSCA-6由11個條目組成,總分為0~77分,評分越高表示自我管理行為水平越高。該量表的信度系數為0.97,內容效度指數為0.92,具有良好的信效度。
1.2.2.3血糖水平 使用博士醫生血糖儀檢測2組患者干預前后空腹血糖(FPG)及餐后2 h血糖(2 hPG),使用高效液相色譜法檢測2組患者干預前后HbA1c。
1.2.3資料收集 在醫院電子病歷系統上收集2組患者干預前、干預3個月后一般資料(包括患者性別、年齡、病程、BMI、治療方式、文化程度、人均月收入及費用支付方式等)、HbA1c、FPG、2 hPG等相關數據,同時由1名經培訓的專科護士使用KAB、SDSCA-6對2組患者進行測評。使用統一的指導語向患者逐一解釋量表內容,面對面指導患者填寫,對有理解困難者協助進行填寫。量表當場發放和回收,有效回收率為100%。

2.12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 2組患者年齡、性別、病程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見表1。

表1 2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
2.22組患者干預前后糖尿病自我管理知信行水平比較 2組患者干預前KAB的知識、態度、行為得分及總分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組患者干預3個月后 KAB的知識、態度、行為得分及總分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2組患者干預前后糖尿病自我管理知信行水平比較分)
2.32組患者干預前后糖尿病自我管理行為水平比較 2組患者干預前SDSCA-6各維度得分及總分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組患者干預3個月后SDSCA-6除藥物維度得分無差異外,其余各維度得分及總分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2組患者干預前后糖尿病自我管理行為水平比較分)

組別n足部護理干預前干預后藥物干預前干預后總分干預前干預后對照組3148.62±9.3054.15±9.7270.97±14.9876.04±16.6539.21±5.0446.04±5.31干預組3146.54±10.2559.22±8.2972.81±17.8282.03±14.2739.88±4.9651.78±4.45t-0.842.210.441.520.534.62P-0.4070.0310.6610.1340.599<0.001
2.42組患者干預前后FPG、2 hPG、HbA1c比較 2組患者干預前FPG、2 hPG、HbA1c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組患者干預3個月后FPG、2 hPG、HbA1c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2組患者干預前后FPG、2 hPG、HbA1c比較
3.1個體化健康教育處方能提高2型糖尿病中青年患者自我管理能力 本研究結果顯示,干預組患者干預3個月后 KAB的知識、態度、行為得分及總分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與胡淑霞等[12]研究結果一致,說明個體化健康教育處方可提高2型糖尿病中青年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由表3可見,干預組患者干預3個月后SDSCA-6除藥物維度得分無差異外,其余各維度得分及總分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與晉鈺等[13]研究結果有所不同,分析其原因可能與納入本研究的2組患者在基線藥物維度得分均較高有關。在個體化健康教育活動中醫護人員更像是“引導者”,啟發患者主動學習的意識,調動患者學習的積極性和自我管理依從性,有效的健康教育在提高患者依從性的同時有利于糖尿病患者更好地控制血糖[14-16]。早期有研究發現,2型糖尿病中青年患者的生活、社會壓力大,家庭、工作責任重,沒有足夠的時間和精力關注自身疾病,因此,自我管理行為能力相對較低[17]。而個體化健康教育處方采用“一對一”的形式全面評估患者情況,結合患者需求調整處方內容,既提高了患者對非藥物治療重要性的認識、糖尿病相關知識的認知程度、依從性[18],又增強了其對疾病管理的信心,同時提高了血糖管理能力[19]。
3.2個體化健康教育處方能有效改善2型糖尿病中青年患者血糖水平 良好的血糖管理與患者飲食、運動、血糖監測、藥物等自我管理行為的改變有關,而個體化健康教育處方內容不僅包含以上幾個部分,同時還結合患者個人的飲食運動習慣讓其出院后能更便捷地管理自身血糖,有效預防并發癥的發生。本研究結果顯示,干預組患者干預3個月后,FPG、2 hPG、HbA1c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與陳云仙等[20]研究結果一致。分析其原因可能為:(1)常規糖尿病健康教育缺乏系統、完善的糖尿病相關知識[21],而患者獲得的個體化健康教育處方是量身定制的,更適合患者的生活習慣,同時對患者來說也更全面,既節約了患者的時間又貼近患者的日常生活,能有效促進患者保持已形成的行為習慣,進而促使代謝指標發生變化。(2)2型糖尿病中青年患者由于病程相對較短,接受醫護人員指導較少導致相關知識掌握不好[22]。個體化健康教育處方能使其快速、準確地掌握需要的知識,提高糖尿病知識掌握率,明確在日常生活中具體如何合理控制血糖。在處方中飲食部分引入了GI和GL,患者知道在日常生活中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食物及如何控制適合自己的食物的量,這些均是在尊重患者的飲食習慣上建立的,更加有利于患者在出院后保持該習慣,從而合理管理血糖。
綜上所述,個體化健康教育處方能提高2型糖尿病中青年患者的知信行水平及自我管理能力,同時能有效控制血糖。但本研究樣本量較小,干預時間較短,后續將擴大樣本量、延長隨訪時間進一步研究其遠期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