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小紅 張曉嵐 吳偉霞
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中國醫療水平以及經濟水平得到迅速提升,中國已進入人口老齡化階段,骨科類疾病發病率不斷上升,手術滲透率也不斷增加。有研究表明,預計到2021年骨科類疾病手術人數將增長到460萬例左右,其中創傷類手術量占比最高,將達到310萬例[1]。因此,良好的術前胃腸道準備是確保手術成功的必要條件之一,也是一項重要的護理操作。術前胃腸道清理的主要目的是預防手術過程中腸道內的積便、積氣污染手術臺,以免造成手術失敗,給患者帶來非必要的痛苦。次要目的是減少術后麻醉引起的嘔吐、腹脹、便秘等癥狀,降低并發癥的發生率。目前臨床上有多種術前腸道準備的方法,常用的有39 ℃生理鹽水500 ml清潔灌腸、2%肥皂水清潔灌腸、20%的甘露醇口服等,其各有特點[2]。此研究在子午流注擇時理論的指導下,結合術前胃腸道功能機制,提倡采用子午流注擇時理論指導臨床“辨證施護”。此試驗采用甘肅省中醫院自制藥健胃清腸合劑,此合劑具有瀉下通便、軟堅潤燥等效果,在臨床上有較普遍的應用。子午流注擇時理論是以中醫經絡學說和臟腑學說為基礎,按照不同的時辰、氣血流注不同經穴的原則,將時間、空間因素與生物節律性結合[3]。子午流注擇時理論認為卯時是氣血流注、盛衰開闔的有利時段,大腸經最旺,此時最利于排泄,因時利導[4]。因此,觀察采用子午流注擇時口服健胃清腸合劑在骨科術前胃腸道準備中的效果,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擇2020年5月—2021年3月在甘肅省中醫院隴中正骨行骨科手術的90例骨損傷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按患者進入試驗研究的先后順序,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為試驗組和對照組,每組45例。試驗組中男24例,女21例;年齡30~80歲,平均(59.5±8.1)歲;脊柱損傷26例,四肢損傷19例。對照組中男27例,女18例;年齡38~79歲,平均年齡(61.5±9.0)歲;脊柱損傷28例,四肢損傷17例。2組患者的年齡、性別、損傷部位等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納入與排除標準納入標準:①四肢、脊柱損傷準備手術者;②術前無服用瀉藥或其他影響胃腸動力的藥物者;③脊柱受傷無損傷神經者;④年齡30~80歲者;⑤無慢性胃腸功能疾病(腹瀉、習慣性便秘等)、腸道器質性病變者[5];⑥患者及家屬均知曉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①嚴重的急性感染者;②有精神障礙或者患有腦血管、肝臟、心臟等嚴重疾病不能耐受試驗者[6];③對此試驗藥物過敏者;④參加了其他研究試驗者;⑤試驗中不配合者。
1.3 方法
1.3.1 試驗組在常規治療基礎之上,按照子午流注擇時理論,囑患者在術前1 d卯時(5:00—7:00),大腸經最易排泄時,將健胃清腸合劑(規格:250 ml,生產商:甘肅省中醫院制劑中心;批號:甘藥制字Z11012103;劑型:合劑)分3次飲完[7]。晨起5:00口服50 ml,6:00口服100 ml,7:00口服100 ml進行腸道準備。控制飲食,禁食含纖維素豐富的水果蔬菜及有渣食物,在手術前的12 h、4 h禁食禁水。術前每間隔2 h評估患者1次。
1.3.2 對照組在常規治療基礎之上,術前1 d囑患者進食清淡易消化食物,忌油膩、辛辣、寒涼、刺激性飲食[8]。按照傳統時間,囑患者在術前1 d將健胃清腸合劑分3次口服,于下午4:00口服50 ml,下午6:00口服100 ml,晚上8:00口服100 ml進行腸道準備。在手術前的12 h、4 h禁食水。術前12 h禁食,4 h禁水。術前每隔2 h評估患者1次,觀察2組患者對藥物接受程度,腸道清潔情況,有無惡心、嘔吐等不良反應。若有上述情況及時給予對癥護理。
1.4 觀察指標
1.4.1 腸道清潔效果評價指標①第一等級:服用藥物后,大便幾乎沒有糞渣殘留,大便形態呈現為清水樣;②第二等級:服用藥物后,大便有少量的糞渣殘留,大便形態呈現為清水樣;③ 第三等級:服用藥物后糞渣含量較多,大便呈稀爛樣,伴隨惡心、腹脹等不良反應[9]。
1.4.2 藥物可接受程度采取視覺模擬評分方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 測量患者在口服健胃清腸合劑過程中的感受,分值區間在0~2分代表舒適;分值區間在3~4分代表輕度不適;分值區間在5~6分代表中度不適;分值區間在7~8分代表重度不適;分值區間在9~10分代表極重度不適[10]。分值區間在0~4分代表患者接受度良好;分值區間在7~10分代表患者接受度差。
1.4.3 不良反應評價指標根據患者情況,由輕及重分為如下4個等級。Ⅰ:沒有腹痛、惡心以及嘔吐等癥狀發生;Ⅱ:具有輕微腹痛、惡心,沒有嘔吐及頭暈、乏力等癥狀:Ⅲ:有明顯的腹痛,有惡心、嘔吐、頭暈、乏力以及出冷汗等癥狀;Ⅳ:有劇烈腹痛,有惡心、嘔吐、頭暈、乏力、出冷汗一系列癥狀[11]。術前評估在手術室接患者時由研究員完成。

2.1 清腸效果試驗組與對照組腸道清潔效果比較,卯時口服健胃清腸合劑患者腸道清潔效果優于傳統時間口服健胃清腸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2組患者清腸效果比較 (例,%)
2.2 藥物可接受程度試驗組與對照組藥物可接受程度比較顯示,卯時口服健胃清腸合劑患者藥物可接受程度優于傳統時間口服健胃清腸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Z=2.78,P<0.05)。見表2。

表2 2組患者藥物可接受程度比較 (例,%)
2.3 不良反應試驗組與對照組藥物不良反應比較顯示,卯時口服健胃清腸合劑患者不良反應總發生率明顯低于傳統時間口服健胃清腸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2組患者不良反應比較 (例,%)
3.1 卯時口服健胃清腸合劑對患者腸道清潔作用的影響此研究顯示,觀察組術前1 d卯時口服健胃清腸合劑與對照組傳統時間口服健胃清腸合劑相比,卯時觀察組患者腸道清潔有效率低于傳統時間對照組患者腸道清潔總有效率(P<0.05)。原因是根據子午流注擇時理論,卯時是大腸經發揮排濁功能最好的時刻;其次,健胃清腸合劑屬于純中藥制劑,其味咸、苦,性寒,入胃、大腸經,有瀉下、軟堅潤燥、清熱消腫等作用。綜上,患者卯時服藥是藥物發揮藥效最有利的時刻,能使人體排濁排泄功能達到最佳。同時有關研究顯示,封月琴等[12]在骨科術前進行胃腸道準備,采用子午流注卯時口服番瀉葉的方法,此時大腸經最旺、易排濁清污,腸道效果好,并且不良反應少。陳一秀等[13]在結腸鏡檢查前,采用子午流注卯時服用藥物的方法,進行胃腸道準備,明顯縮短了胃腸道準備時間,提高了腸道清潔效果。
3.2 卯時口服健胃清腸合劑對患者藥物接受程度的影響研究顯示,術前1 d卯時患者口服健胃清腸合劑藥物接受程度與傳統時間患者口服健胃清腸合劑藥物接受程度比較,前者藥物接受程度效果優于后者藥物接受程度。原因有3方面:①子午流注擇時理論認為氣血運行是自寅時從中焦開始,先行流經肺經,然后由卯時流經大腸經,最后流經肺經,形成閉環[14]。利用氣血灌注、人體臟腑盛衰開闔的最佳時機,可以有效協調陰陽,促使氣血調和。因此,只有在經絡臟腑得到氣血灌注的最佳時刻服藥,才能使藥物與相應經絡臟腑功能有效結合,發揮較好作用。②早期藥理學研究發現,健胃清腸合劑中的中藥有強大的抗炎和促動力學作用,其中大黃的成分可改善腸道屏障,以此來調節腸道微生物失調的狀態,達到腸道抑菌作用;枳殼的成分可興奮胃腸道平滑肌;厚樸的成分能使肌肉處于松弛狀態,小劑量藥物成分可興奮胃腸平滑肌。卯時口服清腸合劑,藥效得到充分發揮,藥物有效成分可被機體充分吸收,達到骨科術前胃腸道準備標準。③在有效時間段內口服健胃清腸合劑,對中老年患者,清腸效果明顯,無不良作用,更易于被患者接受。綜上所述,卯時口服健胃清腸合劑不會對患者胃腸道的吸收和分泌功能造成影響,也不會引起機體水電解質、酸堿平衡紊亂。使患者在術前胃腸道準備過程中易接受、易配合,在骨科術前胃腸道準備過程中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3.3 卯時口服健胃清腸合劑對患者產生不良反應的影響此研究中,觀察組患者術前1 d卯時口服健胃清腸合劑產生不良反應的總發生率與對照組患者傳統時間口服健胃清腸合劑產生不良反應的總發生率比較,觀察組不良反應癖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原因是:①在子午流注擇時理論的指導下,通過對胃腸道氣血運行的辨證,在機體五臟氣血運行最為旺盛時,通過調節臟腑經絡氣血運行,使得胃腸道氣血運行舒暢,服藥施治,藥效發揮至最大,惡心、嘔吐等不良反應減少。②“擇時治療”“因時而護”。卯時口服健胃清腸合劑,使大腸經最旺盛、易排濁排泄,此時服藥既體現了子午流注理論時間的優異性,也減少了患者的不適癥狀。同時,有關研究顯示,健胃清合劑中大黃還含有其他的藥物成分,有大黃酸蒽酮苷、番瀉苷A等[15]。其中,大黃酸蒽酮苷可降低患者服藥后惡心、嘔吐等不適癥狀。③口服健胃清腸合劑,簡單安全,為非入侵性的操作,避免了患者因情緒緊張導致自主神經系統的正常生理功能紊亂而產生一些自主神經癥狀。從而降低不良反應的發生。
骨科手術前胃腸道準備,運用子午流注擇時口服健胃清腸合劑進行清腸,此研究顯示,術前卯時口服健胃清腸合劑,腸道清潔效果、患者對藥物接受程度以及不良反應明顯優于傳統時間口服健胃清腸合劑者。卯時臟腑氣血運行通暢,大腸經最易于排濁。骨科手術順利進行的關鍵就在于術前胃腸道準備是否徹底,而此研究患者卯時口服健胃清腸合劑進行術前胃腸道準備不僅讓醫生在進行手術時防止污染手術臺,還可以更好地避免給患者帶來不必要的痛苦。子午流注理論是中醫時間學的寶貴財富,隨著社會的飛速發展以及對時間醫學的更好理解和掌握,時間醫學將會對于今后的臨床醫學研究具有越來越重要的指導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