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勇
當前,地方電視臺的新聞節目遇到了很大的發展瓶頸,主要表現在節目形式同質化、新聞內容單一化、新聞互動性差等方面。特別是地市級電視臺的新聞節目以灌輸的方式為主,導致播出的電視新聞節目缺乏新意,很難吸引觀眾。針對這種情況,傳統的電視新聞節目,必須緊跟時代發展的腳步,更新理念,開展全方位的節目創新,提升新聞編排能力和節目質量,才能鞏固自身優勢,在融媒體時代不斷進步和發展。
在融媒體的環境下,信息傳播出現內容海量、主體多元、形式交互等特點,這是傳統的電視新聞節目從未遇到過的沖擊和挑戰。從當前情況來,電視新聞節目存在一些不足:
在電視新聞節目中,同質化現象較為嚴重,一些電視媒體抄襲之風盛行,套用、抄襲其他電視臺節目制作的模式和方法,導致節目從形式到內容都存在雷同的情況。進而導致電視節目內容與本地實際情況脫離,沒有真正反映民眾關注的熱點、痛點,一味追求高大上,沒有形成自身獨有的風格,長此下去,這種沒有特點和新意的電視節目很難得到受眾的關注,收視率越來越低。
地方電視臺的新聞節目通常傳播的都是本地新聞。過去,觀眾只能通過地方電視臺和報紙媒體了解本地民生熱點、時事政治。但在融媒體環境下,新聞發生后會迅速在網絡傳播、發酵,形成熱點后電視新聞才姍姍來遲。在進行新聞報道策劃時,和觀眾的需求嚴重脫節,缺少應對融媒體發展的舉措,競爭力不強。另外,新聞播出模式仍然遵循過去的經驗,方式不夠靈活,缺少創新能力,很多新聞仍然沿用主持人導語+播音員旁白+現場同期聲這種一成不變的敘述手法,對手機剪輯軟件等采集工具和短視頻等新聞形式沒有良好的適應,與融媒體時代傳播高效、形式豐富的新聞要求有很大差距。
一些電視臺的新聞節目在報道過程中缺少普通民眾的視角和聲音,公眾的態度或想法沒有在電視節目中得到及時的傳遞和表達,難以和觀眾形成有效互動,新聞節目自然也就不受關注。
理念是一切行動的指南,只有電視臺的發展理念和時代相適應,才能真正達到創新的目的。信息技術的不斷進步和快速發展,讓新聞傳播范圍加大,距離縮短,在融媒體時代,新媒體的時效性很多時候都會超過電視新聞,要想改變這種落后的局面,地方電視臺必須更新傳播理念,擁抱融媒體,積極轉型升級。
新媒體時代,更加強調內容為王。作為傳統的電視新聞節目,還存在內容乏善可陳、信息更新速度慢的問題,因此,地方電視新聞節目要明確自身的優劣勢,找準節目定位,精準發力,這樣才能提高節目質量,提升媒體影響力。首先要從節目內容方面進行改進,全面增加新聞的信息量,提升時效性,內容體現多樣化特征,更有層次、更加豐富。地方電視臺要充分發揮貼近基層優勢,新聞內容多反映本地民風、地方民情,與實際情況相結合,在節目中加入地方元素,反映民眾的真實聲音和他們關注的熱點,讓節目更貼近民眾,更接地氣,這樣才能有效避免新聞節目同質化。其次,新聞節目內容要體現多角度、有內涵、有新鮮度,需要媒體工作者廣泛收集第一手新聞素材,同時要強化新聞敏感性,在一些趣味資訊、生活小事、網絡信息中善于發現有價值的新聞線索,搶占先機,迅速跟進采訪,快速制作成電視新聞播發,在媒體競爭中占據主動。
融媒體時代的新聞傳播方式是交互的、雙向的,民眾需要有參與感。創新電視節目,需要加強節目互動性,這樣才能提高受眾的參與熱情,獲得更高的關注度。地方電視臺應該多設置一些新聞互動環節,為受眾提供交流、溝通的渠道,例如可以在節目中開展連線、有獎問答等方式,激發他們參與節目互動的熱情,也可以通過微信、抖音、微博等新媒體社交平臺,與受眾形成良好的互動,認真聽取受眾對新聞節目的意見和建議,加強對優質新聞評論的傳播,形成全民參與的媒體交流互動平臺,提升新聞節目的影響力。
融媒體時代,電視新聞節目已經由傳統媒體的單向傳播轉變為多元化傳播,傳播介質不止于電視,也涵蓋了PC端、智能手機、平板以及自媒體端等,實現了線上線下的同步播放,傳播方式日趨豐富。因此,地方電視臺應充分利用新媒體技術和平臺,實現新聞節目多元化和多樣化的渠道傳播,讓受眾能隨時隨地接收到電視臺播放的新聞信息。例如地方電視臺可以在網絡社交媒體平臺上開通微信公眾號、抖音、微博等賬號,與受眾開展實時互動的同時,采取連線、視頻直播等方式及時傳播新聞內容,讓電視新聞節目得到全方位的推廣。
地方電視臺要充分利用新型傳播技術對節目報道形式進行創新,讓節目形式變得豐富多彩,策劃出更接地氣、貼近實際的內容吸引受眾觀看。例如有的電視臺通過最新的技術應用,讓觀眾操作手機就可以到虛擬的觀眾席就座,并通過PC、手機等工具,與主持人、嘉賓以及其他觀眾同步在線,分享觀點、實時互動,贏得了觀眾的喜愛和關注。通過創新電視新聞節目,讓觀眾的新鮮感增強,極大地調動了觀眾參與節目的積極性,節目也收獲了更多的好評。另外,還可以在新聞畫面中加入圖表、動畫、虛擬人物等創新報道形式,例如在關于民生的新聞報道中加入一些關鍵重要的數據,繪制圖表進行對比,更好地呈現新聞內容;在重要會議里加入領導人的重要講話文字等,使得報道節目的形式越來越豐富多彩。
在信息技術時代,新聞節目需要革新制作方式,這樣才能在媒體融合時代得到更好的發展。傳統媒體時代,電視新聞節目通常都比較枯燥、單一,對于新聞素材的搜集和采編,都是使用的比較落后的采編方式進行的,當時的科技水平不高,缺少技術上強有力的支持,對于電視新聞素材的編輯也顯得簡單和粗糙,到最后的新聞播報也較為簡略、固化,整體上要想進行新聞節目的創新變得十分困難。進入融媒體時代,新聞理念更新和技術的提升,大大提升了電視新聞節目的制作水平,節目采編播呈現出快捷、豐富和多樣化,有的時候只需要一部智能手機就可以完成新聞節目的制作,通常使用手機拍攝功能收集和攝制新聞素材,再用手機視頻剪輯軟件進行編輯,且軟件隨時可以升級,剪輯出來的新聞內容質量很高,藝術表現力更強。在新聞采訪報道時也可以通過視頻連線進行采訪,無需親赴現場,稿件的撰寫可以通過手機、平板等APP終端來完成。通過多種新媒體技術手段的運用,電視新聞節目的視聽效果和品質有了相當大的提升,得到了觀眾的認可和喜愛。
綜上所述,在融媒體時代地方電視臺要加強新聞節目的創新,通過轉變理念,擯棄傳統模式;注重差異化,提高節目內容質量;加強互動,提升受眾滿意度;創新新聞傳播方式;創新電視新聞節目的報道形式;革新新聞節目制作方式等,讓新聞節目融入更多的新媒體理念和技術,制作出獨具特色優勢的電視新聞節目,滿足受眾新聞信息的多樣化需求,提升新聞節目在媒體市場中的競爭力。

新聞漫畫《變廢為寶》 王鵬/作(新華社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