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齊 鉞
大學生就業創業,一頭連著國家社會,一頭連著千家萬戶,是“穩就業”的重中之重。近年來,寧波通過實施“甬上樂業”計劃,優化政策保障體系,提升公共服務水平,大學生就業創業工作取得顯著成效。但是,當前寧波大學生就業創業形勢依然復雜嚴峻。大學生“緩就業”“輕基層”的就業觀念普遍存在,“供需不匹配”的就業結構性矛盾還需進一步解決。加之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部分行業和企業生產經營受阻、中小企業吸納就業能力下降、線下招聘活動暫停、考試招錄延后等不利因素增多。筆者認為,在此背景下,高校和政府部門應起而行之、勇挑重擔,從以下三方面工作入手,合力鋪就大學生高質量就業創業之路。
一是要進一步明確大學生就業創業導向。由于缺乏清晰的自我定位和長遠規劃,部分學生在考研、考公上盲目跟風,職業生涯選擇過多依賴社會主流期待,自我認識與社會認識存在偏差。高校應將就業觀擇業觀引導作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內容,加強在校職業規劃教育,拓寬畢業生就業視野,幫助他們了解所學專業的發展趨勢和就業形勢,引導他們接受多元化職業,規避就業“盲從”,全面評估自身條件,合理調整就業預期,擺正找準職業定位,打破“唯薪資”“唯鐵飯碗”的世俗桎梏,拓展就業創業空間。政府部門應積極開展大學生就業創業指導培訓、職業能力測評、大學生就業創業典型評選等活動,提高大學生的主動就業意識,引領他們樹立正確的就業觀和擇業觀。同時,加大大學生到企業和基層就業的政策支持力度,引導投資機構、金融機構在防控金融風險基礎上推出更多更優的大學生創業金融產品,強化對大學生創業的融資支持。
二是要進一步優化大學生就業創業供需結構。由于轉型升級、智能制造等戰略的實施,用人單位對大學生的綜合能力素質提出了更高要求。與此同時,隨著社會發展和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學生對崗位的期望值也進一步提高,供需雙方存在不匹配的結構性矛盾。對此,高校應結合自身辦學特點及優勢,根據社會市場需求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合理定位人才培養目標,制定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及時調整和優化專業設置,突出對專業技能的培養,夯實課下專業實踐環節。同時,高校應擔負起學生創業引路人角色,將創業教育與創業實踐有機融合,將學生的人生發展和創業指導貫穿人才培養全過程,幫助學生開展創業規劃。就政府部門而言,一方面要進一步建強大學生就業創業平臺,優化《寧波市大學生就業實踐基地管理辦法》,規范就業實踐全流程管控,促進實踐基地轉型升級,另一方面要積極搭建“政校企”三方線上對接平臺,鼓勵企事業單位和高校共建就業實習基地,推動重點產業用人需求與大學生就業有效銜接。

“甬上樂業”2021寧波就業創業服務交流大會現場招聘會。寧波市人力社保局供圖
三是要進一步提升大學生就業創業服務水平。為優化大學生就業創業生態環境,寧波積極推進人社領域數字化改革,通過大數據比對實現政策找人,極大地便利了大學生享受政策。下一步,高校和政府部門應抓住全面推進數字化改革的契機,建立常態化對接機制,加強大數據交流分析,開發就業畫像分析、就業模型研判、精細化定制服務等深層次應用,切實提升就業數據的信息價值,精準掌握大學生求職意向和行業需求,提高大學生就業崗位匹配效率。要著力打造大學生就業創業信息化服務平臺,推動實現業務跨部門、跨區域、跨層級辦理,不斷提升公共服務質效。除此之外,還要進一步深入開展寧波市高校畢業生就業服務活動,在做好線下招聘的基礎上,緊貼大學生的喜好和習慣,運用抖音、B站、微博等平臺,拓寬大學生就業信息獲取渠道,加大網絡招聘、直播帶崗、線上指導等“云服務”,促進大學生更高質量就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