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豪強 倪宏竹 胡夢強 劉夢寒
摘要:我國體育學院的創新創業教育正處于發展階段,起步時間晚、老師重視程度低、學生參與度低、培養體系不健全等問題已經成為熱點問題。針對河南科技大學體育學院創新創業教育體系進行個案分析,深層剖析體育教育專業學生對參與創新創業活動的看法以及原因。根據以學生為主體、充分調動學生主觀能動性為原則,結合創新創業教育本質內涵科學地推動體育教育專業創新創業教育體系的建設,培養具有較高創新精神、實踐能力、適應能力的全能型體育人才。本文通過文獻參考法、問卷調查法、訪談法對體育教育專業學生創新創業培養體系進行探索。
關鍵詞:創新創業;體育教育;教育改革
1.研究背景
世紀之交,中國轉眼之間已成為體育強國,這是不言而喻的事實。但這個體育大國的發展并不均衡,這也是不爭的事實。我國體育競技處于世界的頂級水平,已經創、超世界紀錄75次,不斷刷新世界紀錄[1]。但是我國體育新興產業和創新精神還比較落后于世界發達國家,創新創業教育在西方發達國家的大學中已經建立了比較完善的教育教學體系,取得了豐碩的教育成果,能夠為推動經濟建設作出重要貢獻,而我國創新創業教育研究與實踐開始于20世紀末,國家出臺了以創業促就業、促使更多勞動者成為創業者的就業舉措,創新創業教育隨之在高校得到了多元性的建設與發展,建立了各具特色的教育模式與不同形式的實踐活動,這對深化高校教育教學改革、提高人才培養質量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2]。所以在這個前進的過程中,體育的發展需要重新定位、不斷創新、不斷革新。根據國家體育總局最新印發的《“十四五”體育發展規劃》,體育總局決定在“十四五”期間大力推動具有中國特色的世界一流體育大學和一流體育學科的建設,推進高等體育院校與全國性單項體育協會協同創新,培養更多具有創新精神、實踐能力、行業急需的體育人才。為了實現我國“體育強國”的偉大理想,必須要發展國家棟梁之才的創新意識,鼓勵他們扛起這時代大旗,走在世界的前端,做世界的佼佼者。
2.研究意義
體育專業學生具有積極樂觀的精神、頑強的拼搏精神、不服輸的毅力、靈活的應變能力、敏捷的動手能力以及超越自我的勇猛,但也呈現出知識不足的缺點,通過加強學生的創新創業教育,可以發展學生的開拓精神、實踐毅力、社交與組織才能,從而更大程度上使學生突破自我、激發創造實踐才能、豐富體育學生的知識認知、開闊學生的視野,提高體育學生的核心競爭力,使體育學生擁有更好的適應能力,在集體中脫穎而出。
隨著中國發展的瞬息萬變,社會結構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社會各行業人才逐漸趨于飽和,社會崗位的需求不斷減少,使得大學生就業難的問題日益嚴峻,大量的畢業生與有限的工作崗位之間的矛盾將會長期存在,并且愈演愈烈。體育專業學生將面臨未來工作崗位與傳統領域逐漸脫離的問題,體育畢業生需要在體育產業、體育服務和大眾體育等專業領域中開拓新興事業、新型崗位,缺乏創新精神和創業素質的畢業生將難以適應這個滿是挑戰和機遇的時代。
3.研究對象
河南科技大學體育學院440名學生。
4.研究方法
4.1文獻資料法
通過中國知網、萬方數據庫查閱了大量創新創業培養體系、體育創新、體育教育專業學生創新創業培養體系等相關文獻,為本文研究提供參考依據。
4.2訪談法
對河南科技大學體育教育專業的學生和相關體育教師進行訪談,提供具有高度實踐性的建議。
4.3問卷調查法
通過問卷星平臺對河南科技大學體育學院學生發放問卷240份,回收236份,其中有效問卷216份。
5.研究現狀
5.1學院現狀
體育教育專業本科教育大多都重視對運動技術、技能的學習與訓練,憑借雄厚的師資力量傳授學生相對完善的知識體系和基礎技能,但并沒有真正的融合創新創業教育、同學生的認知、能力、個性、素質等方面的培養結合起來。不僅導致學生實踐能力薄弱,更不用談及學生的職業能力和創業實踐能力;而且造成體育專業畢業生缺乏創新意識、實踐能力,很難在當前體育產業多元化、健身運動普及化、體育市場專業化的社會中開展自己的事業,有著濃厚傳統體育思想的人才培養體系和學生的發展規劃亟待創新創業教育來彌補。隨著國家這多年來對創新創業教育的推廣及重視,創新創業在大學內已不新奇,但是對體育學院來說,創新創業的開展確實是星星之火。體育學院在大型創新創業比賽中不僅遞交的報名名單少,而且真正富有價值的項目更少。
河南科技大學體育學院創新創業教育起步相對較晚,從2018年11月開展至今不過四年。憑借著我國大力推進創新創業教育,學校下撥專項資金,體育學院成立創新創業教研室,此時體育學院的創新創業教育才正式開始。體院現階段主要開展“互聯網+”、“創青春”、“挑戰杯”三大國家賽事以及其他雙創比賽。體育學院現有學生440名,其中,2020年“互聯網+”大賽參賽156人,參與率35.45%;2020年“創青春”大賽參賽130人,參與率29.54%;2020年“挑戰杯”大賽參賽132人,參賽率30%,總體參賽情況保持30%左右的參賽率。2020年中國國際“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河南科技大學校內選拔賽,全校各學院共有6421個項目團隊報名參賽,河南科技大學體育學院僅報名不超過20個,進入校賽復賽僅剩一個項目,體育學院推進省賽零。2021體育學院四個年級的挑戰杯大學生創業大賽參賽率都保持30%左右,到2022年挑戰杯參賽情況如下:2019級報名77人,人數107人,占72%;2020級報名40人,總共111人,占36%;2021級報名39人,總共110人,占35.45%。
5.2項目現狀
分別搜尋各個學院互聯網+的項目與體育學院的參賽項目進行對比,體院學生做出的項目過于簡單、過時,而且多數停留于簡單策劃書層次,只有簡單的幻想,并沒有真正地投入到實踐過程,分析項目的可行性,僅僅是為了報名而報名。并且少有真正富有價值、富有發展潛力的優秀項目。體育學院學生的創新創業項目并沒有發揮自己本專業優勢,只有極少數是結合體育創新的項目,而這極少數中還是建設的運動APP,真正挖掘體育深處,發揮體育競爭力進行創新的項目更是鳳毛麟角。2F2A3059-57A6-4BF8-AB81-9286B84CB502
5.3參與現狀
對于體院大一至大四的240名學生進行問卷調查,并對大一至大四的20多名學生進行深入談話,得出有76%的學生是想進行創業的,但真正報名參加創新創業項目的學生僅有不到30%,真正用心投入時間精力的學生更加微乎其微。絕大部分學生言行不一,僅僅是紙上談兵。所在學院并沒有真正從根本上去激發學生創新創業的動力。
6.原因分析
探究其根源,這不僅與長期的創新創業教育缺失有關,學生對創新創業的認識及理解也是重要的影響因素。學生對創新創業的理解普遍膚淺,行為急功近利、進難而退的情況十分多見,缺乏腳踏實地的精神、百折不撓的意志,以及必要的心理、技能等準備[4]。
根據調研數據反饋:大多數體院學生對參加創新創業項目僅僅是因為畢業需要2學分的創新創業課外素質學分。相比于其他專業學生來說,其他專業學生拿出對待考研的態度來對待“互聯網+”“創青春”等創新創業大賽。訪談得出:體院學生相對于其他院系學生來說基礎知識薄弱,學習能力較弱,大多數體院學生認為沒有時間來準備這些項目,大一時期對校園、比賽、證書等了解還不夠、技能還不成熟;等到了大二、大三,具備了一些應有的技能,也知道從何入手了,但面臨著可能要參加某項比賽需要進行訓練,訓練結束后已經是疲憊不堪,還面臨著英語四六級、裁判證、教資、考研等的壓力,在面臨著時間沖突的時候,他們認為參加創新創業項目價值不高,還沒有好好準備考取一些證書有價值。
體育專業學生的知識儲備不夠、眼界不夠開闊、文章語言組織能力差以及對必要的實用技能掌握不充分、即使是別具一格的題材寫出的報告也是暗淡無味,且大多數時間還要投身于訓練之中,很難寫出深入且專業的項目,做出的項目相對于淺顯、通俗,并不能發揮體育專業的優勢。相對于其他學院的項目來說,部分項目是老師正在進行的專業科研項目,拿出來讓學生發展,以至于其他專業的項目更加深入、專業、新穎、富有實踐發展性。而對于體育學院來說,體院師資力量單薄,且深入進行科研的教師也相對較少,學生項目缺乏專業教師的指導。
7.建議
7.1清晰可見的激勵
整合國家、地方、學校的各種創業政策,建立高效便捷易用的相關信息平臺,使學生清晰地明白創新創業的政策幫扶以及服務體系。學院出臺創新創業激勵政策,不僅面向學生、也面向教師,充分調動老師對學生的鞭策作用。對于學生創新創業獎勵推免資格、評優評先加分,同時設立創新創業獎學金;對于教師明確職稱評定、成就獎勵、職位評定的條款,發揮教師與學生的聯動效應與杠桿作用。提高對學生創新創業的關注,深入了解學生在創新與創業過程中所遇到的困難與需求,及時提供指導服務與相關支持。
7.2資金、資源等的保障
資金的是否充足是學生進行創新創業的核心因素。學院要充分調動校外資源、校友資源以及專業相關產業,促進企業與學校達成雙贏,建立實質性的校企合作平臺。積極拉動校外贊助、建立創新創業基金,保障創新創業團隊前期資金來源。高校可以建議政府加大對高校畢業生創新創業專項資金的投入,尤其擴大對小額創業的資金扶持力度,適當的降低創業資金申請標準和門檻。建議政策性金融機構專門為大學生或者畢業2年以內的學生設置“創業貸”等金融產品,開發針對不同群體畢業生的小額創業貸款扶持項目等,并對還款信用狀況良好的創業者逐步提高創業貸款額度[5]。鼓勵學生成立基金會,拉取贊助,自主拉動資金。創新創業教育相關的支撐體系不夠完善,需要打造創新創業環境,完善相應設施,為學生提供實驗室、實用工具,完善相關的硬性設施,積極建設開放性實踐環境。同時結合社會資源,走院企雙贏之路,共建實踐研究場所,共同科研、創新,一方面企業得到最新的科研成果;另一方面,學校得到企業的投資引進高端人才、增添更先進的設施、建設更完善的場所、更好地完成科研項目,保持學院與企業處于互利互惠的良性循環中[6]。
7.3大學生創新創業課程體系的構建
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提高到與學術性同等重要的地位。體育學院應當充分發揮學科專業優勢,將學科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有機融合,將基礎創新創業知識(創業基本知識、基本技能、創業政策的運用、成功案例的分析等內容)融入學生的培養體系。積極舉辦創新創業比賽、講座、論壇等活動,通過認知提高、能力培養、實踐模擬等環節,提升學生的創新認知和實踐能力。通過和諧的融通,兩者彼此影響與補充,促進彼此的升華。選拔具有強烈興趣、表現突出的學生參與SIYB、KAB創業培訓課程,幫助學生建立完善的創業知識結構、了解創業過程與模式、掌握創業方法與步驟,從而提高創業成功率[7]。
制定科學、合理的評價體系,將其不斷優化。學生方面,不以是否創辦公司和是否盈利作為唯一的評判標準,注重評估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考察學生在認知、組織、營銷等方面是否有實質性的進步,督促學生不斷進步;教師方面,重新定義評價教師的規則,擺脫對傳統教師的評價方式,驅使雙創教師全身心投入創新創業的研究與教育工作中[8]。
引進其他專業優秀課程,培養具有多元化思維的“T”型人才,鼓勵學生跨專業、跨學科、跨領域進行學習,文理滲透,鼓勵雙創團隊聚集財務、管理、心理、法律等多專業人才進行雙創研究,構建多足鼎立的團隊結構,集思廣益,取長補短,利用知識結構多元化的優勢進行聚合思維,開展創新創業項目[9]。
7.4專業師資團隊的建設
建設一支具有超前意識、豐富的實踐經驗和技能的創新創業導師團隊,教師是保障和提高創新創業項目質量的重要因素,其起著極其關鍵的作用。學院要科學的對師資隊伍進行規劃,引進高尖端專家對教師們進行培訓,鼓勵教師積極的了解行業、企業以及市場的需求與要求,同時參與科學研究,成為學術兼實踐的全能教師。其次,引入創業大牛以及資歷豐富的成功人士為學生進行講解,指導學生的實踐工作。
7.5學生影響作用的貫徹2F2A3059-57A6-4BF8-AB81-9286B84CB502
對河南科技大學體育學院2019級學生三組創新創業團隊的隊長進行積極的培養,經過一年的試驗得出,學生的帶頭影響作用會對創新創業大賽的報名率產生積極的影響。2021河南科技大學體育學院四個年級的挑戰杯大學生創業大賽參賽率都保持30%左右,經過一年的努力,2022挑戰杯大學生創業大賽參賽率如下:2018級沒有學生報名,人數99人;2019級報名77人,人數107人,占72%;2020級報名40人,總共111人,占36%;2021級報名39人,總共110人,占35.45%。在2019級創新創業隊長的影響下,2019級創新創業大賽的參賽率高度提升。
參考文獻:
[1]體育總局.《“十四五”體育發展規劃》[Z].2021.
[2]周靜,劉振忠,姜鳳艷.基于創新創業教育的體育專業實踐教學模式改革與創新研究[J].河北體育學院學報,2014,28(03):68-71+81.
[3]趙亞蕓.《2020年中國大學生就業報告》(就業藍皮書)發布[EB/OL].[2020-07-10]. http://finance.cnr.cn/jjgd/20200710/t20200710_525162604.shtml.
[4]肖林鵬.對應用型本科院校社會體育專業創新創業教育的若干思考[J].大慶師范學院學報,2015,35(03):149-155.
[5]李莉,郭立群,汪力斌.農業院校大學生創業現狀調查與對策研究[J].中國大學生就業,2021(19):52-57.
[6]胡桃,沈莉.國外創新創業教育模式對我國高校的啟示[J].中國大學教學,2013(02):91-94+90.
[7]劉艷,閆國棟,孟威,權宇彤,逯家輝,滕利榮,孟慶繁.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的深度融合[J].中國大學教學,2014(11):35-37.
[8]馬永斌,柏喆.大學創新創業教育的實踐模式研究與探索[J].清華大學教育研究,2015,36(06):99-103.
[9]黃兆信,王志強.論高校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的融合[J].教育研究,2013,34(12):59-67.
*基金項目:2021年度河南科技大學大學生研究訓練計劃項目(SRTP 2021288)。
作者簡介:馮豪強(2000—),本科生,研究方向:體育教育。2F2A3059-57A6-4BF8-AB81-9286B84CB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