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和玉米一直以來存在相互爭地的矛盾,種玉米就會減大豆、種大豆又會減玉米。2021年,我國大豆產量和進口量“雙減”,如何在有限的耕地資源下,既穩定玉米產量,又提高大豆有效供應呢?《2022年全國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技術方案》提出,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是穩玉米、擴大豆的有效途徑。為此,農業農村部迅速行動,部署2022年在全國16個省份推廣玉米大豆復合種植模式1500萬畝以上。
那么,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技術究竟是一項什么樣的新技術新模式?其優勢又有哪些?
什么是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
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是在傳統間套作基礎上創新發展而來,該技術采用大豆帶與玉米帶間作套種,充分利用高位作物玉米邊行優勢,擴大低位作物空間,實現作物協同共生、一季雙收、年際間交替輪作,可有效解決玉米、大豆爭地問題。
大豆帶狀復合種植技術是針對我國旱地間套多熟種植習慣,采用玉米-大豆、木薯-大豆、馬鈴薯-大豆等大豆帶狀間作套種方式,集成品種搭配、擴行縮株、營養調控、減量施肥、綠色防控、封閉除草、機播機收等單項技術的大豆帶狀復合種植技術體系,集高效輪作、綠色增收、提質增效三位一體,實現了基礎理論研究、應用技術(機具)和示范推廣的有機結合,為提高我國大豆綜合生產能力、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提供了新途徑。
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的優勢有哪些?
首先,大豆玉米復合種植,具有增產增收、綠色可持續、生態效益明顯等優勢。2020年全國20個省市自治區近50個點開展了示范,普遍實現了玉米不減產,每畝多收大豆100~150公斤。經過四川、河南、山東、內蒙古等多地示范,實現了玉米產量與當地單產相當,帶狀間作畝均增大豆100~130公斤,帶狀套作畝均增大豆120~150公斤。
其次,玉米植株高,大豆植株低,高低協同,能更高效地利用光能。因大豆本身具有固氮作用,與玉米連續兩年間套輪作后,每畝能夠實現純氮減少4公斤,氮磷肥利用率分別提高84.8%和34.2%。不光節約成本,還增加了收益,對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具有重要戰略意義。
再者,就是培肥土壤,大豆根部可以吸收土壤中游離的銨態氮,使得每畝土地使用的尿素逐漸減少,可有效降低使用肥料的成本。
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與傳統大豆玉米間套作模式有什么區別?
首先,田間配置方式不相同。帶狀復合種植年際間實行帶間輪作,換句話說,假如這個位置今年種玉米,那明年就改種大豆。另外,帶間距作物帶內行距不同、株距較小。一般兩行玉米間距40公分,兩個玉米帶間距1.6~2.6米(根據中間大豆行數確定),大豆一般是4~6行,兩行大豆間距20~40公分,大豆和玉米間距60公分。玉米播種量不減少,株距一般是10公分左右。
其次,機械化程度不同、機具參數不同。帶狀復合種植需要有配套農機。
第三,土地產出目標不同。間套作的最大優勢是提高土地產出率,帶狀復合種植則是玉米不減產,多收一季豆。
一般在有種植玉米、大豆的地區都適合發展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技術,但大豆和玉米的品種選擇上要特別注意,如果不考慮大豆高產,選擇適宜當地栽培的玉米品種就可以。
如果想實現玉米、大豆都豐收,那么玉米品種最好選擇緊湊型或半緊湊型,盡量不選擇平展型;大豆則選擇產量高、耐陰、抗病、中早熟品種即可。
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模式及地域分布情況是怎樣的?
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按照共生時間可分兩種。第一種是帶狀套作,是指共生時間小于全生育期的一半,一般是先播種玉米,在玉米花粒期前后播種大豆,這時候的玉米植株高,空氣流動性差,陽光少,對大豆苗期影響大,等后期玉米收獲,大豆就能充分利用時間和空間。
第二種是帶狀間作,是指玉米大豆生長周期重合度高,在玉米拔節早起,大豆不受玉米影響,但后期玉米植株長高,對大豆影響大。
該種植技術,對不同地區的種子、行間距、株距等有不同的要求,可采用的種植模式也多種多樣,包括“2+4”、“4+6”模式,即兩行玉米、四行大豆,四行玉米和六行大豆,其他的還有“3+4”、“4+4”、“2+5”、“2+6”等。此外,還要掌握相關的病蟲害防治、機械化操作、除草施肥等配套措施。
地域分布方面,凡是種植大豆、玉米的區域都適合發展玉米大豆帶狀復合種植。
從全國來看,東北、西北、華北和黃淮海流域,比較適合帶狀間作,因為這些地區的大豆和玉米的生長周期基本一致。西南溫度高,一年兩到三季,所以可實行帶狀間作和套作。
各省市積極推廣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
目前全國各地政府抓緊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技術的落實。其中,四川省首次把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寫入省委一號文件。文件還專門對油菜籽和大豆生產提出要求,落實國家大豆振興計劃,開展大豆科技自強縣建設和玉米大豆帶狀復合種植全程機械化試驗推廣。
為科學規范玉米大豆帶狀復合種植技術推廣,統籌協調好水肥管理,確保玉米不減產、大豆收一茬,根據寧夏回族自治區不同生態區氣候和生產特點,切實發揮穩糧增豆作用,當地特制定2022年玉米大豆帶狀復合種植肥水管理技術方案。
山西省特別重視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和油料生產工作,組織專家團隊到村到田開展包聯服務,全省各地穩步推進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長治、呂梁、大同、陽泉4市已完成今年任務的九成以上。截至今年5月21日,山西省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66.7萬畝。
江蘇省為保障完成2022年60萬畝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推廣任務,對做好2022年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專用機具購置省級專項補貼工作提出了明確要求。要求指出,在承擔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推廣任務的縣(市、區)、省農墾集團、省沿海集團實施復合種植專用機具購置省級專項補貼,補貼機具為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專用播種機、專用植保機、專用收獲機,不包括改裝、兼用機具。
遼寧加大大豆扶持力度,調整玉米大豆生產者補貼標準,大豆畝均補貼標準比玉米高200元以上,將玉米大豆帶狀復合種植(間作)的大豆納入玉米大豆生產者補貼。
此外,山東省印發《2022年全省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項目實施方案》,對濟南市安排5萬畝的推廣任務等。河南省印發《河南省2022年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實施方案》,要求今年全省復合種植任務達到100萬畝。
(本刊綜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