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中市緊緊圍繞糧食安全和農民增收兩大目標,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農業生產兩大任務,超額完成春播糧食任務,有條不紊推進蔬菜和畜牧生產,為奪取農業豐收和一產高質量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發力“三端”,牢牢守住糧食安全底線。
責任端壓緊壓實。市政府向11個縣(區、市)頒發2022年度糧食安全等10項農業農村重點工作任務書,將全市377.3萬畝糧食、30億斤以上產量目標分解到縣、到鄉、到村,并納入鄉村振興實績考核內容,確保糧食播種面積只增不減、糧食產量只增不降。
春播端管促并舉。農資保障有力,堅持“一年生產兩年鬧”,去年底就統籌協調農資企業和經營戶儲備農資,全市共儲備種子1.09萬噸,化肥22.5萬噸,農藥710噸,地膜4390噸,棚膜1700噸。春耕春種快速有序,完成春播面積418.85萬畝,其中糧食作物380.5萬畝,完成計劃的100.1%;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61484畝,完成任務的102%。新型經營主體培育提速,召開全市農業生產托管現場推進會,推廣壽陽縣“雙層經營-兩次分紅、一地三收”(土地保底收入(1100~1300元/畝)+二次分配的溢價收入+務工收入)、平遙縣左家堡村“農戶土地入股、集體規模經營”做法,用足用活政策、挖掘土地生產潛力、壯大集體經濟,促進農業提質增效、解決返鄉務工人員就地就業、增加農民工資收入。全市新增農民專業合作社162戶,同比增長27.56%,吸納7200余名農民就地就業。
復墾端強化引導。出臺復墾面積按國家地力補助標準予以補貼等措施,對拋荒一年以上的,取消耕地地力保護補貼資格,復耕復種后市縣拿出專項資金重新納入補貼范圍。榆社、和順等縣對在復墾撂荒的確權耕地上當年種植農作物規模30畝以上的,每畝補助200元,支持復墾農機作業和生產資料購置。
通過宜機化改造,把小塊耕地“連起來”,實現“撂荒地變良田”。靈石縣借助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將2畝以下地塊全部消除,3100畝撂荒地恢復生產,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從26%提高到100%。據統計,晉中市已復墾撂荒地4.81萬畝。
緊盯“三子”,努力確保農副產品穩產保供。
緊盯“菜籃子””,確保穩定供應。加強生產指導監測,建立蔬菜生產價格監測日報制,跟蹤了解全市10個蔬菜生產監測點和3個主栽蔬菜品種當天蔬菜產量、銷量、價格等情況。加強在田蔬菜管理,應用現代化生產技術,強化技術指導,開展專業化統防統治,提高蔬菜產量和品質。全市蔬菜在田面積18.8萬畝,已生產蔬菜20.8萬噸。加快災后恢復重建,去年秋汛受損的12815.9畝設施大棚等,全部完成修復、重建并投入生產。
緊盯“肉盤子””,確保量足價穩。全面建強重點基地,以“點對點”服務形式,指導養殖場(戶)落實養殖生產技術,規范養殖場和屠宰場管理,推進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截至目前,全市生豬出欄61.37萬頭,同比增長3.96%;肉蛋奶總產量21.86萬噸,同比增長2.03%。全力推進重點項目,得天緣、東方希望、漢世偉、龍海、國青等龍頭企業建設項目已落地,新引進靈石5萬頭、祁縣5000頭奶牛項目已開工建設,新建標準化規模養殖場13個,提升改造16個。
緊盯“路卡子””,確保運輸暢通。晉中市農業農村局牽頭與太原市農業農村局聯合印發《關于暢通疫情防控期間鮮活農產品和農業生產資料運輸通道的通知》,統籌做好兩地鮮活農產品和農業生產資料運輸,累計發放運輸通行證298份,保障了晉中市和太原市日均1080噸蔬菜、1650噸肉蛋奶的供應,農資運銷暢通。
狠抓“三要素”,夯實一產高質量發展基礎。
“項目”上積極謀劃爭取。成立農業農村政策研究工作專班,按照中央深改委第11次會議精神謀劃上報了總投資101億元的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農村人居環境整治項目和山西省都市群特優農產品(特色小鎮)供應基地建設項目。爭取涉農項目資金4.76億元,包括中央資金3.63億元、省級資金0.77億元、市級資金0.36億元。
“政策”上拿出真金白銀。按照中央、省委一號文件精神出臺《晉中市“484”現代農業產業發展工作矩陣推進方案》,明確8項18條扶持政策和激勵措施,市縣兩級安排2.4億元支持重點項目建設,市農業農村局已組織完成項目申報、評審。
“技術”上突出包聯服務。11個“雙包三聯”工作組充分發揮資源優勢、技術優勢,做給農民看、帶著農民干、幫著農民賺的效果初步顯現。組織遴選3類 16項農業生產主推技術(模式),主導品種、主推技術入戶率和到位率達95%以上。積極推廣晚播小麥“五防五促,以促為主”技術措施,促弱轉壯成效明顯,苗情轉化好于預期。制定出臺《晉中市干部進村服務工作方案》,市四大班子領導帶隊,30余位市級領導親自上陣,宣傳惠農政策、強化一線服務。
(晉中市農業農村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