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堂松,胡光平,陳海虹,張 果,容 梅
(1. 貴陽市退耕還林工程服務中心, 貴州 貴陽 550003; 2.貴陽市天然林和公益林保護修復中心,貴州 貴陽,550003;3.貴陽市林業產業發展中心,貴州 貴陽 550003)
垂絲紫荊(Cerisracemosa)屬豆科紫荊屬落葉小喬木,垂絲紫荊樹冠開闊,花形似蝶,密密層層,滿樹嫣紅,觀賞價值高,對氣候和土壤適應性較強,耐干旱,對氯氣有一定抗性,滯塵能力強,是良好的園林綠化樹種,其樹皮、花梗均亦可入藥[1]。主要分布于四川、湖北、云南、貴州。貴陽市的垂絲紫荊為野生狀態,僅分布于花溪區,為喀斯特地貌上木本觀賞花卉[2~4]。目前有關垂絲紫荊的研究主要是生長環境因素研究[5]、花粉貯藏及生活力研究[6]、溫度對垂絲紫荊種子發芽的影響[7]、垂絲紫荊植物化石表皮微細構造研究[8],繁育技術研究未見報道。貴陽市垂絲紫荊基本為野生狀態,種群數量有限,為增加其種群量,在借鑒其它紫荊繁育技術及容器育苗技術應用的基礎上[9~20],開展了垂絲紫荊容器育苗技術研究,為下一步垂絲紫荊的開發利用提供一定參考。
10~11月份垂絲紫荊種子的種殼由綠色變為紅褐色后即可采集,試驗用垂絲紫荊種子采于貴州省貴陽市花溪區高坡鄉。
清鎮市示范苗圃。
黃心土∶腐質土=33∶67,配置過程中按照2 kg/m3的量分別加入復合肥和油枯進行攪拌混勻。
垂絲紫荊種殼收集后自然陰干,然后人工從種殼中取出種子進行沙藏,沙藏時為防止霉變,約1周翻動1次。
育苗采用在大棚內苗床上集中播種,然后分批上袋的方式進行。2~3月份,根據垂絲紫荊種子萌芽情況,當70%的種子萌芽露白時連同河沙一起在大棚育苗床上進行撒播,播種中注意做好消毒工作。
育苗容器采用9 cm×9 cm黑色塑料容器。為增加苗木的整齊度,當出土小苗生長到可以上袋時,根據苗木高度情況選擇高度差不多的苗木進行分批上袋。
小苗上袋后轉移到蔭棚下進行培育。培育過程中注意加強水肥管理,根據土壤干濕情況適時澆水,同時加強施肥和除草管理,前期施肥以氮肥為主,后期可加施磷鉀肥,10月份后根據天氣情況揭開遮陽網煉苗,促進其木質化;除草根據雜草情況約2月除1次。
種子測定按照林木種子檢驗規程,首先觀察垂絲紫荊種子形狀,然后用電子天平測定種子重量,計算種子凈度和千粒重。用游標卡尺測定種子橫徑和縱徑,用解剖刀對種子進行解剖,觀察種子種胚好壞及蟲害情況,計算種子優良度和蟲害率,結果詳見表1。

表1 垂絲紫荊種子測定結果分析
由表1可見,垂絲紫荊種殼占比大,種子出籽率不高,僅為17.58%;蟲害率達10%,蟲害嚴重;優良度也不高,僅為55%;種子整體質量不算好。從種子橫徑和縱徑來看,種子為極小粒種子,其千粒重為19.6 g,每kg約有51020粒種子。
播種時,選取兩份垂絲紫荊種子進行發芽率試驗,一份用0.01%赤霉素浸泡24 h后播種,另一份用清水浸泡24 h后播種。每份處理選取300粒種子,按100粒1個重復,設3個重復。種子發芽后記錄種子持續發芽時間、統計發芽數量,計算發芽率,同時觀察記錄苗木整齊情況,結果詳見表2。

表2 垂絲紫荊種子發芽率統計結果
從表2可見,0.01%赤霉素浸泡垂絲紫荊種子24 h后播種,其種子發芽率為41.5%,持續發芽時間10 d,清水對照種子發芽率為29.3%,持續發芽時間為18 d。前者持續發芽時間比后者縮短了8 d,發芽率提高了12.2%,種子發芽率提高顯著。可見,使用適宜濃度的赤霉素處理種子后播種,可提高種子發芽率,縮短種子持續發芽時間,提高苗木生產的整齊度,生產中可推廣應用。
垂絲紫荊苗木上袋,經過緩苗后,隨機選取50株作為調查樣株,從5月份起至11月份,每月固定時間用鋼卷尺和游標卡尺測定苗木高度和地徑,同時測定整個苗木中優勢木的生長指標,結果詳見表3。

表3 垂絲紫荊1 a容器苗生長節律結果 cm
通過表3可見,垂絲紫荊苗高生長主要集中在6~9月份,其生長量占全年生長量的82.83%。垂絲紫荊的莖生長集中在7~10月份,占全年莖生長量的71.7%。總體來看,垂絲紫荊苗高和地徑生長節律有一定的差異,苗高生長高峰在6~9月份,10月后停止生長,徑生長高峰期在7~10月份,11月份仍在緩慢生長。根據這一生長特性,垂絲紫荊苗木在9月份前主施氮肥,10月份起停施氮肥,噴施0.5%的磷酸二氫鉀,同時進行煉苗,促進苗木木質化。經測定,垂絲紫荊1 a容器苗平均高56.5 cm,平均地莖0.53 cm,優勢木苗高達66.31 cm,地莖達0.54 cm。
垂絲紫荊苗木培育1~3 a間,每年年底測量選定樣株的苗木高度和地徑,計算平均值,結果詳見表4。

表4 垂絲紫荊1~3 a容器苗生長節律結果 cm
由表4可知,垂絲紫荊3 a容器苗平均高可達119.6 cm,平均地莖1.452 cm。通過對比,垂絲紫荊第2年苗高生長量為22.3 cm,第3年苗高生長量為40.8 cm。垂絲紫荊第2年地徑生長量為0.25 cm,第3年苗高生長量為0.66 cm。可見,垂絲紫荊容器苗上袋后第一年生長快于第2年和第3年,但第3年生長較快于第2年,這是第3年進入了垂絲紫荊的速生期。在垂絲紫荊造林中,可利用這個特性,造林使用1 a容器苗好于2 a和3 a容器苗。造林后,在第2年時可以加大施肥量促進苗木生長。
(1)垂絲紫荊種子出籽率不高,僅達17.58%,種子為極小粒種子,其千粒重19.6 g,1 kg約有51020粒,播種時可根據此特性計算播種量。
(2)垂絲紫荊種子使用0.01%赤霉素浸泡24 h后播種,其發芽率可達41.5%,持續發芽時間為10 d,比對照提高了12.2%和8 d,明顯提高了種子發芽率,縮短了種子持續發芽時間,提高了苗木生產的整齊度,可在生產中推廣應用。
(3)垂絲紫荊1 a容器苗平均高56.5 cm,平均地莖0.53 cm,生長期在6~11月份,苗高和地徑生長高峰基本集中在7~9月份。因此,施肥時9月份前主施氮肥,10月份起停施氮肥,改噴施0.5%的磷酸二氫鉀,促進苗木生長和木質化。
(4)為提高造林成活率,垂絲紫荊造林中優先選用1 a容器苗[21~23]。垂絲紫荊幼苗速生期從第3年開始,造林第1年少施肥,以保活為主,造林第2年可增加施肥量促進生長。
(5)垂絲紫荊不僅觀賞價值高,而且抗性強,在貴陽市原生地為石灰巖山地,適應性強,可作為提升貴陽市森林質量的優良景觀樹種加以開發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