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磊
胃炎作為消化內科消化系統疾病一種,依據其發病急緩程度分為慢性胃炎以及急性胃炎2種,其發作誘因較多,以幽門螺旋桿菌感染較為常見[1]。此外長期吸煙、免疫力低下、酗酒、暴飲暴食等均會導致[2]。此種疾病近年來呈現出年輕化特點,同此類人群偏好生冷、刺激飲食以及飲食不規律等系列因素存在相關性[3]。眾多胃炎類型中,以脾胃虛寒型較為常見,主要表現為胃脘痛、食欲不振以及惡心嘔吐等,對患者生活質量產生顯著負面影響,需確定有效方法展開及時治療[4]。本研究旨在探討對脾胃虛寒型慢性胃炎患者采用黃芪建中湯+中藥穴位貼敷方法治療的臨床效果,以促進胃炎患者總體治療效果、預后效果顯著提升。
1.1 一般資料選取2018年1月1日—2020年12月31日收治的100例脾胃虛寒型慢性胃炎患者進行治療研究;隨機分為參照組(采用常規西藥治療)和試驗組(對照組基礎上,添加黃芪建中湯+中藥穴位貼敷治療),各50例。參照組男、女各29、21例;年齡25~53歲,平均(35.29±2.29)歲;病程最短2個月,最長3年,平均(1.25±0.26)年。試驗組男、女各30、20例;年齡26~55歲,平均(35.33±2.35)歲;病程最短3個月,最長3年,平均(1.27±0.27)年。2組性別、年齡、病程比較,具有均衡性(P>0.05)。
1.2 納入與排除標準納入標準:脾胃虛寒型慢性胃炎獲得明確診斷;臨床癥狀均齊全。排除標準:伴有嚴重并發癥;伴有自身免疫性缺陷疾病;對于此次治療呈現出較低依從度。
1.3 方法
1.3.1 參照組采用常規西藥治療。阿莫西林藥物:口服,頻率為2次/d,劑量為1.0 g/次;奧美拉唑:口服,頻率為2次/d,劑量為20 mg/次;膠體果膠鉍膠囊:口服,頻率為3次/d,劑量為3粒/次;甲硝唑片:口服,頻率為2次/d,劑量為0.5 g/次。
1.3.2 試驗組在參照組基礎上,添加黃芪建中湯+中藥穴位貼敷治療。中藥處方為:桂枝,甘草各10 g,黃芪20 g,生姜、白芍各9 g,大棗5顆,飴糖50 g。利用水煎服方式用藥;劑量為1劑/d。中藥穴位貼敷:中藥包括五味子、肉豆蔻、補骨脂、花椒、桂枝、肉桂、丁香各30 g,吳茱萸、炮附片10 g。合理完成粉劑制作。針對患者雙側胃俞、神闕、雙側脾俞、中脘以及雙側足三里進行貼敷治療。1次/d。對于2組共進行為期14 d治療。
1.4 觀察指標①比較2組治療總有效率:顯效:患者體力、臨床癥狀以及食欲均基本轉為正常;有效:患者體力、臨床癥狀以及食欲均獲得明顯改善;無效:患者體力、臨床癥狀以及食欲均無改善[5]。②比較2組疾病復發率。③比較2組各項中醫癥狀評分(上腹不適評分、胃脘疼痛評分、饑不欲食評分以及惡心嘔吐評分):0分:未表現出任何中醫癥狀;1分:中醫癥狀偶爾出現;2分:呈現出較嚴重中醫癥狀,并且中醫癥狀間斷出現;3分:呈現出嚴重中醫癥狀,中醫癥狀持續出現[6]。④比較2組患者胃功能指標[胃泌素(GS)、胃蛋白酶原Ⅰ(PGI)以及胃蛋白酶原 Ⅱ(PGⅡ)水平]。

2.1 治療總有效率試驗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參照組(P<0.05)。見表1。

表1 2組慢性胃炎患者治療總有效率比較 (例,%)
2.2 疾病復發率試驗組50例脾胃虛寒型慢性胃炎患者完成治療后,復發患者1例(2.00%);參照組50例脾胃虛寒型慢性胃炎患者完成治療后,復發患者10例(20.00%)。試驗組疾病復發率低于參照組(P=0.0040,χ2=8.2737)。
2.3 中醫癥狀評分治療前,試驗組上腹不適評分、胃脘疼痛評分、饑不欲食評分以及惡心嘔吐評分同參照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試驗組上腹不適評分、胃脘疼痛評分、饑不欲食評分以及惡心嘔吐評分均低于參照組(P<0.05)。見表2。

表2 2組慢性胃炎患者中醫癥狀評分比較 (分,
2.4 胃功能指標治療前,試驗組GS、PGI以及PGⅡ水平同參照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試驗組GS、PGI以及PGⅡ水平高于參照組(P<0.05)。見表3。

表3 2組慢性胃炎患者胃功能指標對比
脾胃虛寒型慢性胃炎的出現同患者情志失調、個人飲食停滯、作息失控等存在相關性[7]。其表現集中于胃部接近心窩處劇烈疼痛、刺痛、四肢乏力、面部發黃、食欲不振等[8]。治療期間以藥物為主,例如奧美拉唑作為常用藥物,其能夠抑制胃酸分泌,但單純應用西藥,只能夠對胃酸進行抑制,無法獲得理想效果。在此種情形下,對患者添加黃芪建中湯進行治療,可獲得理想效果[9,10]。處方中生姜具有溫胃效果;大棗具有補脾效果;黃芪具有補中益氣效果;飴糖具有益氣養陰效果。所有處方聯合應用,可改善脾胃虛寒證,對脾胃進行保護[11,12]。在此基礎上,中藥穴位貼敷療法配合應用,可做到化濕和中以及調胃補氣,將胃炎治療效果進一步提升[13]。
綜上所述,黃芪建中湯+中藥穴位貼敷聯合應用后,觀察治療總有效率、疾病復發率以及各項中醫癥狀評分(上腹不適評分、胃脘疼痛評分、饑不欲食評分以及惡心嘔吐評分),均獲顯著改善,可促進脾胃虛寒型慢性胃炎患者總體治療效果、預后效果顯著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