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昕
《未成年人“打賞”被叫停,游戲直播江湖面臨洗牌》
近日,中央文明辦、文化和旅游部、國家廣播電視總局和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共同發布《關于規范網絡直播打賞加強未成年人保護的意見》,明確要求禁止未成年人參與直播打賞,要求網站平臺“健全完善未成年人保護機制,嚴格落實實名制要求,禁止為未成年人提供現金充值、‘禮物購買、在線支付等各類打賞服務”,且不得研發上線吸引未成年人打賞的功能應用,不得開發誘導未成年人參與的各類“禮物”。
同時,《意見》還嚴控未成年人從事主播,要求網站平臺“不得為未滿16周歲的未成年人提供網絡主播服務,為16至18周歲的未成年人提供網絡主播服務的,應當征得監護人同意”。
曾從事游戲直播的小左對《法人》記者表示,此規定一出,那些靠打賞獲得主要收入的游戲主播,估計“撐不住了”。
網友“季風”:禁止的同時,引導未成年人理性消費,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更為關鍵。
網友“伊莎貝拉”:同時也提醒家長盡到監護責任,不能隨意把帶有自己賬號的電子產品交給孩子。
《奧迪“小滿”廣告文案被指抄襲,專家如何判斷是否侵權》
記者:彭飛李遼
5月21日,是中國“二十四節氣”的小滿。一條以“小滿”為主題的奧迪汽車廣告視頻,經由劉德華的抖音平臺發布,獲得廣泛傳播。但隨后抖音主播“北大滿哥”發布視頻稱,上述視頻文案絕大部分抄襲其一年前的作品,并附上抄襲證明。
5月22日上午,奧迪承認文案涉侵權,并發布致歉聲明稱,已對該情況進行處理,會給公眾滿意答復,同時全面下架相關視頻。同日午間,奧迪小滿篇品牌視頻開發團隊所屬公司上思廣告發布聲明,向劉德華、“北大滿哥”及奧迪致歉,并承諾盡最大努力彌補對原作者的損失。
網友“西西里”:是法律意識淡薄,還是廣告營銷手段花樣頻出,在一定程度上暴露了行業亂象。
網友“山野”:其實,換個方式,取得授權或者達成合作,就是雙贏的結果。
《24歲就“超齡”?遭遇就業歧視請拿起法律武器》
記者:姚瑤
5月27日,話題#應屆生因畢業年齡超24歲被中國聯通解約#沖上微博熱搜,閱讀量超3億。此事件源于近日應屆畢業生何同學向媒體反映:去年秋招中,她與位于廣東省河源市的中國聯通河源分公司(下稱“河源聯通”)簽訂了“三方協議”,卻被河源聯通告知因其年齡超過24歲被解約。此事在網絡上迅速發酵后,引發廣泛關注。對此,《法人》記者采訪了兩位律師,對涉及就業歧視問題和企業需承擔的責任等進行詳細分析。
網友“沙盤游戲”:35歲的就業門檻,一次次呼吁,仍待解。24歲,簡直挑戰了年齡歧視的極限。
網友“薄荷夢”:就業歧視是一個普遍存在的問題,有些企業嘴上不說,私底下卻以種種
(責編惠寧寧美編劉曉瑩)26B82196-1039-4B50-9039-6C822E82C6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