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愛驥
摘 要:從當前高中歷史課堂來看,大部分教師在進行知識講解時完全按照教材標準進行知識梳理,整個歷史課堂中需要學生掌握大量知識內容,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缺少有針對性的內容取舍,間接導致課堂教學效率降低,阻礙學生個人發展。為改變當前歷史課堂教學現狀,教師應當在大概念教學引導下,結合單元教學主題制定情境,特別是圍繞學生個人發展需求創設課堂氛圍,引導學生自行結合知識內容進行探究分析,從各個歷史事件中形成個人主觀認知,以此提升歷史課堂單元教學效率。
關鍵詞:大概念;高中歷史;單元教學;研究
當前處在素質教育階段,要求教師將學生個人發展放在首位來進行教學改革工作。部分教師在進行歷史課堂教學時存在錯誤認知,認為學生只要掌握課堂重點內容即可,大部分學生采用機械識記的手段進行知識積累,學生長期在該環境中進行知識學習,導致個人邏輯思維逐漸呆板,缺少應對能力。歷史學科的知識內容重視學生思想觀念的培養,教師應當主動利用大概念形式進行單元教學,突出學生課堂主體地位,讓學生結合各個重點歷史事件形成個人自主認知,以此豐富個人知識學習體驗。
一、大概念下高中歷史單元教學優勢
首先,串聯歷史教材中的重點概念。高中歷史教材內容較為復雜,需要學生記憶的知識點眾多,教師在此時為了全面展開分析,通常會利用大量時間進行單課時的內容講解,以上情況導致課堂教學效率降低,不利于學生歷史素養的發展。而如果教師利用大概念教學形式進行單元主題講解,在教師帶領下,各課時知識點充分融合,教材中的單元內容充分融合,學生知識學習效率會更加高效。
其次,增加課堂教學互動。教師利用大概念教學手段進行單元知識講解,其中單元重點知識內容充分整合。為了充分發揮概念教學作用,教師會主動結合單元教學主題設計問題,以此展開課堂教學引導,學生自主結合問題展開分析,與“課堂”及教師互動增多,直接提升課堂教學效率。
最后,幫助學生形成個人知識體系。在大概念教學課堂中,重視結合單元教學主題進行內容取舍,在教師帶領下學生結合不同歷史事件展開自主分析,在探究中個人歷史知識體系逐漸形成,能夠結合任何歷史理論形成個人主觀認識。
二、大概念下的高中歷史單元教學研究
(一)立足教材本身,剖析教材主題概念
教師主動順應當前教育發展趨勢進行改革工作,其中歷史課堂教學效率低下,學生難以結合重點內容形成個人思想觀念。針對以上情況,教師應當主動結合歷史課程教學標準制定教學計劃,其中圍繞學生當前發展需求進行內容整合,在教學中利用多樣化教學手段將單元重點內容結構化,根據新課程標準進行教學內容的取舍,適當設計問題增加師生互動,檢驗學生學習情況,以此實現課堂高效發展。總而言之,教師在大概念下進行高中歷史單元教學,應當立足于教材本身,根據課標具體要求進行整體把握,教師利用問題設計帶領學生梳理知識體系,挖掘單元教學重點概念,以此實現本單元教學目的。
比如,該教師在進行部編版高中歷史教科書《中外歷史綱要(上)》第六單元《辛亥革命與“中華民國”的建立》一課的教學時,其中新課程對本單元的教學標準有明確要求,要求學生了解“面對列強侵略中華人民為挽救國家都做出了什么努力,在該事件中我國存在哪些局限性”。通過該內容的呈現,教師充分了解本單元教學重點內容,其中教師可以圍繞辛亥革命及“中華民國”建立進行細節性問題設計,例如詢問學生:辛亥革命產生原因及意義是什么?“中華民國”成立意義是什么?在教師帶領下學生自行結合問題梳理知識聯系。當時清王朝日益腐朽,帝國主義不斷侵略,為了推翻清王朝統治,挽救中華民族,趕走外來侵略,孫中山主動領導同盟會發起了這場辛亥革命。在問題的引導下學生可以掌握本單元主題概念,該單元主要圍繞“舊民主主義革命”展開談論,學生在問題中積累歷史經驗,間接提升個人知識學習效率。
(二)結合歷史知識結構,展開大概念教學
大概念教學理念開始在課堂中逐漸應用,該種教學形式主要結合學科性質整合具有教育價值的知識內容,其中教師要想深入挖掘其中存在的概念理論,應當主動結合單元內容進行結構化的制定。教師圍繞本單元重點知識進行思維導圖的設計,讓學生根據不同分支問題進行回憶,在保證課堂教學時間充分利用的基礎上擴大知識學習領域,主動將重點知識內容進行連接,在學生掌握本單元核心概念的基礎上進行問題設計,以此活躍學生邏輯思維,通過正遷移的形式運用概念知識進行問題解決,增加學生課堂學習體驗,不斷提升課堂教學效率。
比如說,教師在進行部編版高一歷史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上)》第一單元《從中華文明起源到秦漢統一多民族封建國家的建立與鞏固》一課的教學時,結合本單元知識內容,可以讓學生圍繞“統一多民族封建國家的建立原因”展開探究。歷史單元內容繁瑣復雜,教師可以發現其通常是按照時間線進行知識聯系,其中教師可以讓學生按照時間順序分為四個時期,圍繞早期國家、諸侯紛爭、秦朝統一、西漢與東漢進行思維導圖的創設,其中按照本單元核心問題依次進行知識整合,通過該種方式把握本單元重點內容。
結束語
綜上所述,當前教育部門將學生個人發展放在首位,其中要求教師及時結合學科教學性質進行工作創新,歷史學科知識內容種類繁多,教師嚴格按照教材內容進行知識講解,課堂教學效率持續下降,不利于學生個人歷史核心素養的發展。因此教師應當主動轉變課堂教學理念,嚴格按照概念教學定義進行單元重點內容整合,結合問題分析創設濃厚學習情境,帶領學生深入剖析不同時期的歷史事件,在講解的基礎上幫助學生形成個人知識體系,以此在大概念教學帶領下,提升高中歷史課堂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1]鄭云欽. 基于史料實證素養培養的單元主題教學實踐探究——以高中歷史統編教材《中外歷史綱要(上)》第三單元教學為例[J].福建教育學院學報,2021,22(12):44-46.
[2]李惠軍. 歷史新課程單元教學探微與實踐(三)——主旨與路徑:內容主旨的淬煉與整體推進策略[J].歷史教學(上半月刊),2021,(12):8-14.
[3]曾杰,蘇興城. 唯物史觀指引下的高中歷史大單元教學思考——以改革開放史教學為例[J].教學考試,2022,(08):49-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