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君娜 葛盼盼
摘 要:從高職院校實驗室存在的安全方面角度出發分析存在的相關問題并針對相關問題通過信息化技術增強安全管理,從而提升實驗室安全管理。
關鍵詞:信息化;實驗室;安全管理
高等職業技術學院是中國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主要培養的是實用型、應用性、技術型的人才,即高技能型人才。他們不單單只通過理論教學,傳統的授課方式來教導學生;而是更加注重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專業技能方面的強化。因此,高職院校實驗室的使用率遠大于理論教室。隨著使用率的提升,實驗室安全方面的問題隨之可見。
一、存在的問題
(一)、管理模式滯后:隨著高職教育體系改革、招生模式呈現多元化,普高畢業生不再是主力軍,提前批招生、中職院校單考單招、“3+2”一體、社會擴招等形式的生源逐步增多。00后的學生見多識廣、思維靈活;授課模式的更新,智能化設備的普及,但是實驗室整體的管理模式沒有及時更新。隨著實驗管理工作的精細化要求,管理人員無法同時掌控多個實驗室安全,傳統的實驗室安全管理模式已跟不上步伐,只能給高職院校的實驗室安全管理帶來了更大的困擾。
(二)、安全制度的不完善:眾多高職院校實驗室的管理模式為多方位多層面管理,近些年高職院校擴招,學生人數猛增,導致實驗室出現了超負荷運轉,同時實驗技術和管理隊伍人員嚴重緊缺,實驗室安全制度落實不到位;實驗室安全監管有漏洞;常規安全檢查執行力不強,實驗室的安全管理制度很難真正的落到實處,也不利于整體實驗室的安全運行。
(三)、基礎設施設計不合理:擴招導致高校的實驗室嚴重不足,只能將其他用房改建成實驗室。建設初期缺少對實驗室基礎安全設施建設的整體規劃,僅僅重視了實驗室的儀器設備和實驗室環境的改善,忽視了基礎安全設施的重要性這些因素都讓實驗室安全問題上存在缺陷。
(四)、安全意識不足:近年來新冠疫情的不斷變化,實驗安全管理對于疫情防控這塊不能做到很好的把控。防疫物資的不足、消殺力度不強、師生自身防護意識差等原因都會導致實驗室聚集性疫情的發生。
二、相關問題的應對措施
(一)增強安全意識:實驗室的安全意識、疫情防控意識都是極為重要的大事,因此要加強廣大師生對實驗室整體安全性的重視度,有效的利用信息化手段對師生普及防火、防電、實驗室垃圾分類、如何有效進行實驗室疫情防控等方面知識的灌輸。對于實驗室管理的專職人員我們要定期進行實驗室安全業務培訓,通過在線學習等方式加強實驗室安全管理方面的業務學習。
(二)加強安全教育:在實驗室安全教育方面,依托智能化信息技術建建立對應的實驗室安全公眾號、通過公眾號定期推送相關實驗室安全信息、實驗室安全知識問答,錄制實驗課程安全操作小視頻,加強學生在實驗操作中的安全;同時通過線上問卷調查的形式了解學生對實驗室安全知識的掌握程度以及大家對實驗室安全建設的意見與想法;聯合校保衛處等相關部門定期進行專題實驗室安全演練,讓每個進入實驗室操作的師生都會精準的使用滅火器、滅火毯等常規消防設備。
(三)健全安全制度:高職院校實驗室的安全問題是顯而易見的,原有的實驗室安全管理方法已經跟不上信息化智能化的實驗室了,所以我們依靠信息技術手段完善實驗室安全制度、健全實驗室安全管理評價體系。根據各實驗室的專業特征制定職場化實驗室安全規章制度其內容通過文字、圖片以及手機掃碼動態視頻等方式加以呈現,讓廣大學生對實驗室安全有一個更加直觀、理性的認識。建立完善的實驗室安全管理機制,各實驗室管理人員需每日對所管轄的實驗室進行安全檢查,檢查數據每日上報;分院需不定時的隊各實驗室進行安全抽查;制定實驗室安全臺賬,每學期開展“開學第一課”實驗室安全知識講座,與各專業實驗室簽訂實驗室安全責任書。
(四)完善安全設施:實驗室硬件條件是實驗室安全的基礎保障,完善硬件設計不合理的實驗室不但可以提高實驗室的空間使用率也大大地提升了實驗室的安全性。部分實驗室由于早期的設計與后期的改造會導致一些基礎設施(電線的排布、水管的布局等)出現相關的安全隱患,我們在加強廣大師生對用水用電的安全知識教育的同時要完善硬件設施,改善硬件條件。比如針對安全問題中所述的電源插座布局不合理事件,可以利用假期對實驗室進行相關方面的基建改造加大電線容量,增加電源插座的數量。此外需要給每個實驗室配備干粉滅火器,對于有精密儀器設備的實驗室還需要配置二氧化碳滅火器和滅火毯。各類激光儀器,高溫高壓的儀器處還需要張貼醒目的安全標識。大面積實驗室需要2個及以上出口,樓道內設置緊急安全通道、安全出口。
高職院校實驗室作為培養學生綜合素質能力,提升學生專業技能操作水平的重要場所,實驗室安全管理尤為重要。實驗室安全管理始終堅持 “以人為本,安全第一,防范于未然”的方針理念,依托網絡信息化加強實驗室安全教育宣傳力度,普及實驗室安全理念、加強實驗室安全教育,從而提升師生對實驗室安全的重視程度。建立健康安全的實驗環境,保障實驗教學安全,健全實驗室安全體制,完善高校實驗室安全管理是每個高校實驗建設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參考文獻:
[1]李丁.高校實驗室安全管理體系構建的探索與實踐[J],實驗室環境與安全,2014,33(3):274-277
[2]杜云翔.高校實驗室安全管理新思路—實驗室安全周初探[J] ,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4.33(2):279-282
[3]韓君娜.淺談實驗室安全教育的重要性[J],才智,2020,04:214
作者簡介:韓君娜(1984.10-),女,浙江寧波,本科學歷,實驗師,研究方向:實驗室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