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本文以BIM技術為切入點,闡述了BIM技術可實現可視化設計,多專業協同設計的特點,可提高市政給排水管線設計質量,基于BIM技術的以上優勢,結合某市政工程項目,提出BIM技術應用措施,從而為相關工作者提供一些參考。
關鍵詞:市政工程;給排水管線設計;BIM技術;應用
前言:
社會經濟快速發展下,工程建設形態、功能、規模越發復雜,使得給排水管線綜合設計的難度加大,傳統CAD模式的設計方式通過立面圖、平面圖、剖面圖等二維圖紙將設計成果展示出來。但是,當市政給排水管線復雜時,傳遞信息過程中可能產生偏差,導致實施設計成果出現問題,難以將最終效果展現出來。因此,設計人員可利用BIM技術,整合工程參數與計算機技術,建立三維模型,能夠檢查管線碰撞,提高設計質量。
一、BIM技術概述
BIM技術在建筑工程中,是以基本構件為設計元素,有機組織描述構件的材質信息、物理特性、幾何數據等,形成全方位數據庫,將構件參數均存儲于數據庫內,構成項目數據模型[1]。建筑各參與方均可根據權限,插入、編輯、提取、更新模型數據庫信息,模型構件信息也不是獨立個體,互相存在邏輯、空間聯系,共同構成有層次、完整的信息系統。該技術特點如下:
1.可視化設計。BIM能夠實現可視化設計,特別是給排水系統愈發復雜的情況下,需要在有限空間內布置多種系統管道,還要符合空間要求,利用BIM設計,人員能夠直觀查看管道空間情況,完善管件布設,提高設計質量。
2.協同設計。構建BIM模型綜合多個專業信息,將各專業設計數據,通過協同平臺匯集于BIM模型內,任何環節設計信息產生變化,僅需要修改模型即可,增強修改關聯性,模型也能自動生成剖面圖、平面圖。
二、市政給排水管線設計中BIM技術的應用措施
以某給排水管道工程為例,管線長度是1068m,為政府投資,處于交通要道,僅能夜間施工,增加了設計和施工難度,加上施工處于中心城區,管道連接用戶較多,必須做好設計工作,以免管線互相碰撞,提高施工難度與造價。
1.項目準備工作
該項目作為區域最大社區,涉及地下管線包含7種管線和5個專業,即污水管線、給水管線、燃氣管線、通信管線、雨水管線、電力管線及工業管線。實際工程中,給排水設計部包括工業管線與燃氣管線,故項目準備僅考察剩余管線情況。BIM建模可通過族制作方式,構建工程每個模型,也能建立非標準件模型,在給排水管線設計中,使用Revit軟件構建BIM三維模型,首先創建MEP項目,選擇合適的樣板文件,設置度量單位等,利用軟件協同功能,讀取給水管線、污水管線、雨水管線等數據,作為設計起點。設計師將BIM模型鏈接至MEP文件,保證BIM模型信息變更后,能夠自動更新鏈接模型,使得設計人員能夠及時看到關鍵圖元被修改、移動或刪除,加強協同設計[2]。通過本地文件編輯,能夠將更改內容上傳至中心文件,實現內容自動變更,未獲得修改權限,則不能直接修改圖元,設計師彼此也能查看工作進度,實現給排水管道的協同設計。
2.建立系統模型
市政給排水管網布管原則是有壓管讓無壓管、小口徑讓大口徑,建模中按照工程CAD圖紙,構建排水管網細節模型,從建立管網至每種管道附屬構筑物,均需按照圖集和標準規范制作。該項目中,主要考慮污水管網和雨水管網關系,且城區排水體制是雨污合流機制,雨水管接入污水管排放,污水管作為排水系統主體,所以建立模型需先構建污水管網,以此為基礎,構建雨水管網模型。建模過程中,管線走向需嚴格參考CAD圖紙,根據不同類型管線實現分開建立,管線由于走向不同,附屬構筑物僅能還原實地,故構建附屬構筑物時,無需設置“連接件”,也無需參與碰撞檢測環節。建模流程以CAD二維管線平面圖作為底圖,導入Revit內,構建三維模型,需要將管件、管道等構件,加載至軟件內,編輯相應參數,通過合理設置構件參數,可減少調整管線的工作次數,提高設計效率。
市政CAD管線平面圖,淺藍色是污水管線,深藍色是給水管線、黃色是雨水管線、綠色是通信管線、紅色是電力管線,每個管線節點均有標號,管線標高集成表內,能夠查詢管道端部數據及標高。由于該工程設計范圍大,區域廣泛,Revit軟件文件導入幾何圖元范圍廣泛,圖形可靠性降低,需拆分平面總圖為若干分圖導入,完成繪制。構建三維模型需選擇相對標高基準面,Revit軟件由于無匹配市政工程的標高模板,故將平面標高±0.00定位線管線起始端作為基準標高,以此完成管道繪制,根據建模順序,構建污水管網、雨水管網、給水管網模型,按照管道兩端標高完成管線繪制,坡度則根據兩端管線相對高度自動生成。而檢查井附屬構筑物建立模型,根據《市政排水管道工程及附屬設施》,結合不同管徑需要的尺寸制作[3]。在軟件立面窗口設計,能夠準確、直觀的確定管道相對空間位置,設計人員也能多角度觀察管道布設的合理性。
3.管線碰撞檢查
設計人員使用Revit軟件設計給排水管道BIM模型后,需要綜合給排水管線,尋找管線、設備碰撞問題并加以調整,也能對局部管線復雜錯誤情況,提供技術指導,減少變更設計與后期返工,節約施工成本。檢查過程中,有多專業管線碰撞檢測與單類管線碰撞檢測模式,前者是指污水管與雨水管碰撞檢查,后者是指污水管、雨水管碰撞檢查2種。技術性碰撞是實際操作和設計之間存在矛盾,圖紙表達設計實際操作難以達到,例如預裝空間不足,儀器難以進入狹小空間等,需增加預留空間。而細節性碰撞,則是根據BIM詳圖以模型圖元構件為檢測對象,通過數學方程描述圖元構件輪廓,調動函數求解,有解表示管線存在碰撞,設計人員需合理調整,遵循小管避讓大管、壓力管避讓重力管,有效解決管線碰撞問題。
總結:綜上所述,建筑領域中BIM技術作用愈發重要,將其用于市政給排水設計中,能夠構建三維模型,有助于設計人員高效、準確的進行管線規劃,提高管線設計質量。因此,設計人員需結合實際,從項目準備工作、建立系統模型、管線碰撞檢查這幾方面出發,合理利用BIM技術,順利完成管線設計,節約建設成本。
參考文獻:
[1]趙建偉,鄒婷婷.BIM技術在市政給排水管線設計中的應用探索[J].居業,2021(11):9-10.
[2]姜麗.基于BIM技術的市政給排水管線設計及應用研究[J].建材發展導向,2019,17(16):54-56.
[3]徐敏.基于BIM技術的市政給排水管線設計及應用研究[J].甘肅科技縱橫,2021, 50(10):4.
作者簡介:王宏波(1995.05—),性別:男,民族:漢,籍貫:陜西咸陽,學歷:碩士,職稱:助理工程師,研究方向:市政給排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