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凱旋 郭子豪 李一碩 張琦
摘 要:在當今新時代的背景下,我國經濟不斷發展,為鼓勵多渠道就業,我國政府提出了鼓勵大學生創新創業的教育政策,提出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計劃。本次研究以山東青年政治學院為例,主要通過田野調查的研究方法深入調查細化研究應用型高校大創項目實施質量的影響因素,探析制約應用型高校大創項目持續發展的原因,以期提高大學生大創項目的工作質量,發揮應用型高校大創項目的最大作用,建立良性有效的創新創業循環體系。
關鍵詞:大創項目;實施質量;影響因素;優化路徑
全國各高校積極響應教育部號召,深入推進改革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支持和引導更多的大學生投入到創新創業的工作中,我國各級地方政府、各所高校仍在不斷關注大學生創新創業發展,完善相關機制。教育部頒布的“關于做好‘本科教學工程’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實施工作的通知”(教高函[2012]5號文件)對創新創業比賽活動提供了政策性支持,應用型高校實施大創項目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不斷提高,實施范圍也不斷擴大,受到全國各地大學生積極參加。因此本研究對大創項目實施質量的影響因素以及優化路徑探究具有一定的實踐價值。
一、應用型高校大創項目發展現狀與問題探究
(一)項目管理不嚴格
通過調查發現,在大創項目的管理過程中流程界定不夠清楚,往往是由發通知后的三天內將中期檢查材料甚至是結項材料編撰完成,這樣的檢查材料其真實性和操作性有待加強。并且,大創項目的管理由學工處負責,但卻與同處學工處的學生綜合測評工作嚴重脫節。一方面,對于大創項目的結項,本校早已取消優秀合格的分級,但對于學生綜測加分標準卻仍然在列。另一方面,對于項目主要成員的界定存在重大歧義,項目成員(非負責人)是否算作重要成員,或者是其中幾人算作重要成員,這些都沒有嚴格界定,這就在很大程度上打擊了項目成員工作熱情。
(二)學校宣傳和培訓不足
學校宣傳和培訓不足對大創質量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首先就選題來看,許多老師直接從自己的課題中讓學生來申報項目,由此沒有發揮學生的主體性,限制了學生創新思維的發揮,形成這樣的風氣對于大創的發展存在不良影響。學校文化氛圍不足,學生缺乏參與大創項目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導致很多優秀大學生沒有參與到大創的隊伍當中,而參與大創的同學,大部分團隊會由關系較好的同學組建而成,由于學校培訓工作不到位,沒有充分考慮工作的分配和人員的優化組合,通知下發后就進行組隊,團隊組建倉促,不利于后期工作安排,導致參選的項目在選題、調研等工作開展上存在一系列問題,調查統計發現存在項目由于團隊合作問題而終止的情況。
二、應用型高校大創項目優化路徑對策與建議
(一)完善項目審核評價體系
由于學生對項目研究開展的過程和方法不了解,很多學生在立項成功后并不專注于項目研究。大創項目的評審與結項應當增加階段性過程評價,并針對項目開展過程存在的問題給予有效的反饋,對學生未來開展實踐項目提供經驗指導,注重大創項目全過程的考核。申請項目劃分為不同等級,但是并不代表結項成果的等級,學校應當加強對于項目成果的審核,鼓勵團隊發表高質量論文,或將項目成果向其他競賽轉化,提高項目成果的轉化。另外,還需要對指導老師進行考核,考核結果可以作為結項質量水平評定。
(二)加強創新基礎建設,構建創新保障機制
高校應該借創新創業的大背景為契機,有效整合有關創新創業資源,探索創新創業教育的新模式,同時也要進一步加強師資力量的建設和與大創相關的基礎設施的建設,對于不同專業、不同主題的大創項目的研究配備專業的實驗場地與相關資料,為大學生搭建高質量的創新實踐平臺,營造良好的自主研究空間與完善的設施,利用教師的資源與知識儲備為學生的研究提供幫助落實指導教師與參與學生的對接,實現良好的資源共享。完善大創項目的管理制度,提高大學生大創項目的研究成功率,建立良好的保障機制可以更好地促進大創項目向著高質量方向發展,激勵學生更好地發揮主觀能動性,調動全部智慧參與大創項目的研究與發展,同時為大學生進行項目研究提供堅實的物質基礎與制度保障,進而提升大創項目的實施質量。
三、小結
應用型高校的大創計劃是深化應用型改革培養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一個重要途徑,也是學生培養創新思維與實踐能力的的重要組成部分。本文通過分析山東青年政治學院大創項目實施質量的影響因素,以此總結出大創項目的實施質量是受高校制度、資源、教師和學生自身等各種內外因素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的,并根據其作用機制提出可操作化的對策建議,為大創項目推動應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探索和實踐提供借鑒。
參考文獻:
[1]李麗霞,王巧玲.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可行性分析[J].人才資源開發,2021(03):55-56.
[2]沈絲楚,許明星,張迅捷,郁林瀚,鄭蕊,陳熹,李紓.大學生“雙創”項目成功者的決策偏好探索[J].蘇州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21,9(01):98-107.
[3]任玉成,谷天天,李俊峰.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項目對本科生綜合能力培養探索實踐與思考[J].黑龍江教育(理論與實踐),2021(02):39-40.
作者簡介:
楊凱旋(1999年12月),女,漢族,籍貫:山東省煙臺市,山東青年政治學院,研究方向:社會工作
郭子豪(2002年4月)男,漢族,籍貫:山東省濱州市,山東青年政治學院,研究方向:社會工作
李一碩(2002年3月)女,漢族,籍貫:山東省聊城市,山東青年政治學院,研究方向:政治學與行政學
張琦(2001月4日)女,漢族,籍貫:山東省濰坊市,山東青年政治學院,研究方向:公共事業管理
基金項目: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應用型高校大創項目實施質量的影響因素及其優化路徑研究——以山東青年政治學院為例”(202114277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