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婧 鄧芷晴 黃少濠


摘 要:互聯網的高速發展讓人們在享受信息時代便捷的同時,也增加了陷入信息繭房的危機的風險,本文以大學生為主體從大學生的學習狀態,學習思維等方面探討了重視信息繭房的必要性并以此為基點,發掘出信息繭房對大學生在線學習以及身心健康帶來的不利影響,除了高校應當積極引導組織活動加強學生之間的互動,設置相應信息素養課程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方式,學生更應當在瀏覽信息時有意識的控制閱覽內容避免知識面單一化,并養成多平臺多元化學習的習慣防止認知局限。
關鍵詞:大學生;信息繭房;學習思維
一、信息繭房現象的特點和表現
桑斯坦生動地描述了信息繭房的產生使得自己陷入到"個人日報"的陷阱中的現象,并指出信息繭房是人們關注的信息領域會習慣性地被自己的興趣所引導,從而將自己的生活桎梏于像蠶繭一般的“繭房”中的現象。然而長期過度的自我選擇也會導致自己失去了對不同事物的學習能力和認知能力,使得個人生活如同機器人一樣過于定式化,程序化。
二、信息繭房對大學生學習的影響
大學生正處于人生觀、價值觀尚未建成的階段且在接受高等教育期間有充足的時間精力利用互聯網進行線上學習,為調研大學生學習受信息繭房影響程度,本次研究采取了非隨機的抽樣方式進行問卷調查,通過問卷星平臺投放,共回收208份問卷。問卷主要測量大學生瀏覽信息的同質化程度、對待同質化學習內容的態度以及通過詢問被調查者關于學習時間以及學習范圍是否縮減從而探究信息繭房現象對大學生學習的影響因素。從樣本結果上看,有超過半數調查對象對信息繭房現象產生過困惑并試圖破解這種“繭房”現象,“欲破強敵必先推本溯源”根據問卷數據我們總結出以下信息繭房現象對大學生群體可能造成的影響因素:
1.信息接受被動化,接收信息同質化
從樣本結果上來看,有60.71%的大學生學習專業知識主要依靠平臺的個性化推薦,經常性瀏覽推薦內容的受訪者占總人數的69.71%。在經常性瀏覽推薦的人數中,有高達94.48%受訪者認同推薦內容大多為同質化內容,有88.32%受訪者對出現大量同質化內容感到困擾或反感。信息接受被動化或是導致信息繭房的最大因素。
當受眾瀏覽或者搜索相似關鍵詞的內容時,算法將通過對用戶瀏覽信息路徑以及用戶畫像分析,系統將自動的推送相同領域的信息,如果用戶不對瀏覽的內容加以調整和控制并依賴瀏覽推薦內容作為主要的學習知識來源渠道,就可能陷入“信息繭房”處于閉封的信息環境,循環被動接受同質化信息,并逐步喪失深層次,全方位的思考,最終限制思維水平和知識廣度。此外學生大量瀏覽的推薦內容符合他們的偏好并在學習中獲得正向的反饋,可能對平臺形成依賴,甚至于不自覺的瀏覽該內容而縮減本應當屬于其他內容的學習時間。
2.擠占學習時間,思維逐漸碎片化
根據第48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截至2021年6月,我國網民的人均每周上網時長為26.9個小時,日均3.84個小時。在數據中,瀏覽非專業知識在4個小時以上的有152人,占73.08%。從相反方向上看,用于專業性在線學習低于3小時的有200人,占96.15%。表明大學生的自控能力較弱,難以摒棄娛樂的誘惑并投身于學習中。同時,媒體利用大學生的零碎時間多,難以抵抗誘惑等特性,抓住機會轉型輸出碎片化信息,導致碎片化閱讀爆炸性增長,然而這對學生有弊無利,極大程度導致學生進行了一天的學習但卻一無所獲,同時碎片化閱讀嚴重制約了學生對于整體知識架構的整合,使知識平面化,構不成連接。
三、校方破解信息繭房對策
1.提高社會黏性
信息繭房以群眾的角度來說分為個人信息繭房和群體信息繭房,群體性的信息系繭房比個人信息繭房更加難以解決,群體性信息繭房的核心問題是一個群體只會在圈子內進行相似信息的交流和傳遞(個體信息交流范圍受到群體限制影響且難以突破),會導致信息繭房的產生,所以我們在解決這種問題時要從源頭抓取,因為改變群體中的某一個人的想法并不會使這個圈子的平衡打破,這里的平衡指的是在學習到這類信息的同時獲取到其他的信息而不是固步自封,打破群體性信息繭房的方法,就是對學習圈子進行拓展以及互溶,例如一個學校會有許多的專業,而這些專業都是一個群體性的信息繭房,學校通過第二課堂的方式,讓學生跨專業的進行交流學習,從而打破這種思維邏輯。
2.通過課外活動緩解信息繭房消極影響
面對信息繭房帶來的消極影響,學校應當義不容辭地加入尋找解決途徑的隊伍。學校可以加強引導學生,定時舉辦以信息繭房為主題的班會,開展一系列與培養信息素養,消除信息繭房相關的比賽。
以創建社團的形式讓社團成員在老師的帶領下,展開一系列信息多元化活動,可以邀請其他社團一起共同舉辦信息繭房比賽,信息繭房小貼士等活動,通過活動來向全體學生介紹與信息繭房有關的影響,還可以邀請同學們進行討論,集百家之所長,讓同學們接觸到舒適圈以外的事物,間接性地讓同學們尋找更多自身未發掘的興趣愛好,讓同學們更加的自信。豐富學生們的課余信息文化生活,讓學生們在線下接觸更多的不同專業的同學,緩解伴隨信息繭房帶來的回聲室效應,為校園打造良好的人文信息環境。
3.提高學生信息素養
信息素養是當代大學生針對問題,利用信息解決問題所應具備的綜合能力和基本素質,通過提高大學生信息素養可以有效促進學生擺脫傳統思維的羈絆,幫助學生找到更優質的解決問題的方法以及借用輔助工具并提高學生整合信息資源的能力。
盡管目前我國高校的信息素養課程以必修、選修、講座等多種形式呈現,但是普遍存在參與互動少,課程質量不高,理論性強而實踐性弱且與專業領域脫離等問題,致使學生雖然參加過該類課程但是在實際時運用信息時并未真正做到知行合一,仍然有部分同學因陷入信息繭房現象而感到困擾。
3.1提升信息素養課程教學質量
針對信息素養課程參與率低、教學質量低的問題,學校應當將信息素養課程以必修課的形式確定,保證學生對于信息理論和各種信息檢索渠道有一定的了解,能夠甄別有效、合法的信息。另一方面學校應當建立獨立的信息素質教育培訓平臺或者采用網絡工具輔助課程教學,整合優質教學資源豐富課程內容,改善學生的學習體驗感,使學習多樣化,提高課程質量。
3.2增強課程實踐性
校方應在教學大綱要求授課老師在課程安排方面將信息理論知識融合專業領域內容并采用場景化教學。根據學生專業布置各學科相關的課題任務,組織小組同學根據課程內容討論并在結課前完成課題任務。
以財務管理專業為例,我們研究如何處理財務關系以及怎樣讓資金在財務活動中發揮最大作用,實現企業價值最大化,內容涉及財務會計學、經濟學、管理學與經濟法等多領域的交叉學科。隨著企業規模逐漸擴大,生產經營活動日趨多元化國際化,電子計算機、運籌學等各種科學技術成果在財會領域廣泛應用,要求財務管理專業的學生在利用會計信息系統根據經濟業務能填寫記賬憑證、制作財務報表的基礎上,更要能夠憑借現有財務數據為導向,通過分析財務數據異常值和企業資本結構,預測未來財務活動相應的成本以及收益,提高企業經濟決策準確性,從而規避財務風險。迅速發展變化的商務環境以及會計法規和會計制度的不定期調整無不要求著財務管理專業的學生更應該廣泛和深度閱讀交叉學科內容,提高專業知識層面為企業提供財務價值。學校將信息素養課程與財務管理專業知識相融合將有助于授課教師提升教學質量并且對于學生對專業領域的探究起到促進作用,有了信息檢索相關技能的加持也可以防止學生陷入單領域思維陷阱。
四、學生個體破繭策略
1.嘗試“破繭”平臺
群眾是很多個體組成,提出一個大膽的假設,如果每一個體都對信息繭房有所概念的話,就能從源頭上解決群體性信息繭房的產生,當然這一設想在短時間內不會得到實現,在現在這個大數據網絡時代,很多的app,短視頻媒體都會根據用戶的喜好去進行推薦,而大多數人往往很難走出舒適圈從而陷入信息繭房的陷阱當中,例如:學生線上學習時,系統界面會出現與自己長期喜好相關的內容,而當用戶在瀏覽了過多的相似內容時,系統會自動跳出另外的界面去引導用戶進行別的學習,娛樂休閑的軟件“抖音”,還有家喻戶曉的人民日報,都有類似的功能。
2.培養信息素養
信息素養主要包括信息知識,信息意識,信息能力和信息道德四個方面。對此,學生們應當熱愛生活,增強對知識的求知欲,提高學習的主動性,在獲取信息的同時,也要強化信息意識,對獲得的信息進行正確的鑒明,收納“精華”,舍棄“糟粕”。
學生應當勇于向他人輸出自己不同的的見解,敢于表達自身的思想觀念,哪怕與群體信息意見相反,也要勇敢積極表達自我,同時虛心地接受不同的見解,謹防陷入群體化致弱效益。
學生在進行網絡閱覽時,還應當將信息素養貫徹于實際,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和審美觀,遵守法律法規,不信謠不傳謠,如同2020年初新冠疫情爆發之后,有許多人故意編造不實信息發布于網絡上,嚴重損害了當事人的聲譽,也對國家疫情的防控秩序造成了嚴重不良影響,一旦許多人相信了造謠信息并進一步傳播,則會造成更嚴重的影響。作為大學生,我們應當承擔起責任,在查明真相之前,不進行過激言論,不散播不實信息,遵守社會公德,增強自身網絡責任意識,加強行為規范。
3.培養學生自我約束能力
用戶要加強自身對多元化學習的能力以及興趣。在學習中,互聯網的作用更多是用于有針對性的搜索,同時學生們要對學習進行拓展而不是固步自封,從而打破信息繭房造成的學習內容單一性以及學習效率不高等問題。對于學生的學習狀態以及學習時間安排,學生進行網絡檢索時,可以對系統推薦的不同內容分配好時間去進行瀏覽,例如可以設置一個鬧鐘或者備忘錄去進行提醒,從而提高學習效率,多樣化理解知識,面臨疑難可以做到隨機應變,而不是在一個問題中死磕。
4.選擇更多學習平臺進行學習
當學生在使用平臺進行學習時,很容易就會被平臺推薦的內容所吸引,從而在不必要的內容上浪費了有限的時間,沒能達到學習的目的。我們可以對自身的學習方法,學習時間以及學習渠道進行一個選擇規劃來達到有效學習的目的。為了能夠進行充分有效的學習,學生可以適時選擇性地切換平臺進行閱覽學習,還可以通過限定同一個平臺的閱覽時間,例如調試一個提醒時間的鬧鈴,這可以有效的幫助我們對娛樂內容進行一個防沉迷處理的同時,還能夠通過及時轉換學習平臺,緩解長時間停留同一平臺帶來的信息同質化等消極影響。而且不同的平臺資源不同,例如劉忠老師對于初級會計實務的教學循序漸進,他的課程可以在斯爾教育app上進行學習;而經濟法基礎是中華會計網校的侯永斌老師略勝一籌。學生還應當主動地尋找更多的優秀學習平臺,比對不同平臺的優缺點,選擇更優越的平臺作為學習渠道進行學習,對自身的學習發展有著非常大的幫助。
5.減少無目的性瀏覽
隨著多媒體內容形式的多樣化,推薦算法大量推送用戶可能感興趣的視頻文章,如果學生不加強自身對于信息的敏感程度以及對信息的分析判斷能力并經常無意識地瀏覽平臺推送的內容可能會被動的接受同質化內容,從而使得信息渠道窄化,陷入信息繭房。增強目的性的搜索一方面幫助學生減少不必要的瀏覽時間,從而專注于完成計劃內容,另一方面搜索引擎所出來的欄目內容更具針對性解決當下的問題,可以鞏固系統化的學習,減少碎片化信息。
五、結語
“信息繭房的產生是信息時代的必然產物”,而作為大學生而言更容易在沒有自控力的情況下,陷入其中。大學生想要沖破繭房,勤于律己,接受事物存在的多樣化,理性看待和客觀分析自己是否身處信息繭房之中,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打破信息繭房。
參考文獻
[1] (美)桑斯坦著畢競悅譯. 信息烏托邦[M]. 1. 法律出版社, 2008年10月01日 :293 頁
[2] Tao小小. 信息繭房成因分析[EB/OL]. 2020[2020-04-13 20:27].
[3] 陳湘、程路. 信息素養通識課程教學模式、評價及推廣的改革實踐[R]. 四川 成都:西華大學圖書館, 2021.
[4] 龍曉虹. 新媒體時代高校圖書館信息素養培養工作優化研究[R]. 貴陽:貴陽學院圖書館, 2021.
[5] 張丹. 大學生破解“信息繭房”對策研究[R]. 浙江杭州:中國美術學院圖書館, 2021.
作者簡介:
李婧(2001-),女,廣東省深圳市人,民 族:漢 ,學歷:本科。研究方向:信息繭房。
鄧芷晴 廣東白云學院會計學院財務管理系
黃少濠 廣東白云學院大數據學院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系
基金項目:廣東省2021年度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智能時代背景下“信息繭房”對大學生專業知識獲取的影響及突破》(S20211082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