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鏞
2021年秋季,一場刮遍全國各大網站、報刊雜志、朋友圈等新聞媒體與社交平臺的“雙減”風引來無數熱議,高頻次出現的一個詞——“雙減”是什么呢?“雙減”是教育系統的一次改革,是教育系統的一件大事。國之大計,教育為本。我國的教育改革一直在不斷地進行著,國家對教育的重視,人們對教育的關注越來越多,越來越細。在我的理解中,高質量的教育體系,高質量在哪兒呢?我覺得:基礎教育中的高質量,高在“打破”和“踐行”。
深化基礎教育改革,建設高質量育人體系,這場基礎教育的深化改革是打破原有的舊,打破照本宣科紙上談兵,打破陳舊的教育模式和教育理念,打破各自為戰吝于交流,打破貼標簽固化思維,打破得過且過不思進取。
打破照本宣科紙上談兵:在建設高質量課程育人上,照本宣科和紙上談兵是要被打破的,五大領域的保教活動都是有活動指導的,但是這個指導,是框定的大方向,我們要怎樣做出高質量的課程呢,對著書本上的條條框框死板生硬的讀給小朋友,小朋友們是無法接受的,幼兒的身心發展特點和規律擺在那里,幼兒的認知水平不高,要通過直接的感官和動作獲取最直接經驗,枯燥死板的讀書和灌輸并不適合這一階段的孩子們。所以,我們的老師將一個個框架里面的課程主題,設計成一個個生動的主題活動,孩子們通過游戲、實踐、參與來獲得直接經驗,去體驗、去領悟、去成長,而不是讓道理成為書本上的一段墨字,成為老師口中干巴巴的一個詞語或者一長段的句子。
打破陳舊的教育模式和教育理念:在建設高質量文化育人、高質量活動育人、高質量管理育人和高質量實踐育人上,舊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是要被打破的。幼兒園相當于孩子的第二個家,在文化、活動、管理和實踐中,我們要實行保育和教育相結合的原則,我們不僅要做到對幼兒身體的照顧和保護,還要遵循幼兒身心發展的規律,把握幼兒年齡特點和我國的教育目標,保教并重,保和教二者不能偏廢,不能割裂。要想做到高質量,學校的物質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都要積極跟上時代改革的步伐。老師們在活動室和公共區域精心創設的環創、用美好的笑容和熱情地擁抱營造愛的氛圍、多形式多方向各種規則和道理的潛移默化、各類大節小節及日常生活中,對國家、對民俗、對愛的表達和引導,才是高質量的文化育人模式;老師在教學活動設計上創新和用心,教育集團對老師綜合素質、能力的考核和篩選,對老師的培訓和關愛,師德和業務的學習及反思,對一日活動流程的梳理和調整,安吉游戲的引入和不斷探索,也是對高質量的管理和實踐的努力。
打破各自為戰吝于交流:在高質量協同育人上,學校和家庭、社會脫節,各自為戰要不得,老師和老師之間老師和家長之間吝于交流也不可取,讓孩子單方面發展,脫離德智體美全面發展也不符合我們幼兒教育的目標。《綱要》指出:幼兒園應該與家庭、社區密切合作,與小學相互銜接,綜合利用各種教育資源,共同為幼兒發展創造條件。高質量的協同育人,是家校共育,老師與家長良好溝通,為孩子的發展和成長積極正面的商量對策,不是老師的一言堂,同樣家長也不是對老師指手畫腳的指揮官,幼兒園的家園共建手冊,班主任的每月家訪,設立的家委會、伙委會讓家長更清楚地了解孩子在學校的生活和學習,從而更好的配合和理解學校和老師的工作,還有組織小朋友進行的各種主題社會實踐活動,這都是在一步步踐行著高質量協同育人。而老師間的溝通學習和交流也是協同育人的重要部分,何為協?這是協作的意思,作為一線的教師、作為學校的管理者,都有各自的經驗和各個層次的見解和思維。我們在各種會議中領會精神,在學習活動中分享經驗,在各種教研活動中積極大膽交流,在公開課觀摩中學習優點,總結不足,教師之間又互為教育資源,在領會中、分享中、交流中、解惑中甚至辯論中進步,豐富自我,同時也促進一個集體的成長和豐滿。這也是協同,也是高質量育人的踐行。
打破貼標簽固化思維:在建設高質量評價育人上,貼標簽和固化思維要重拳打破,孩子們的天性是豐富的,值得尊重和愛護的。兒童是發展的人,具有獨特的個性。兒童是具有獨立意義的人,作為教師要用怎樣的眼光看待小朋友?不能因為他說話慢,就給他貼上個語言發展跟不上的標簽,也不能因為他理解領悟能力稍弱一點就給他貼上一個差生的標簽,同時也不能因為小朋友活潑好動,就給孩子貼上一個搗蛋鬼皮猴的標簽。國務院印發的《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中強調:扭轉不科學的教育評價導向,堅決克服唯分數、唯文憑、唯論文、唯帽子的頑瘴痼疾。我們應該遵從這點進行高質量的評價育人,要用全面和發展的眼光看待孩子,發現孩子身上的優點和長處,我們要接受每個孩子身心的發展是有差異性和不平衡性的,進行因材施教,關注孩子學到了什么,而不是關注孩子什么學不會。打破對待孩子和看待孩子的固化思維,撕掉因固化思維而給孩子貼上的片面的標簽。之前提到的“雙減”里面,減少孩子考試頻次,禁止幼升小進行摸底考試等,也是讓我們不能以分取人一刀切,這些都是對建設高質量評價育人的踐行。
基礎教育改革的深化,高質量育人體系的建立,都是國家對教育和民生的重視。作為一名一線教育工作者,我們要根據教育改革要求,打破舊、錯、懶、怠、呆等不利于高質量育人體系發展的思維和做法。踐行高質量課程育人、高質量文化育人、高質量活動育人、高質量管理育人、高質量實踐育人、高質量協同育人、高質量評價育人的思維理念,不斷去領會、學習、創新,敢于去“打破”,勇于去“踐行”,腳踏實地地跟隨教育改革的腳步,做一個跟得上時代步伐的高質量育人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