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寶華
摘 要:隨著”雙減“政策的落實,學生的學習時長、作業量都有了明確的規定。在當前學習時長縮短、作業量減少的情況下,又得確保學習的效果,那就需要教師的課堂教學、布置的作業更為有效。特別是臨近期末的總復習,我們作為老師不能再用“題海戰術”提分了,而應該根據教材內容和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差異化分層設計作業,有效地讓學生掌握該掌握的數學知識。
關鍵詞:“雙減”;差異化分層設計;減負提質;策略初探
一、設計探究性作業,了解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
在”雙減“政策背景下,教師在進行作業設計時需注重對作業題型進行總結,并找出具有特色性的數學題目來讓學生進行練習,練習的過程中要鼓勵學生進行舉一反三,以此來有效提升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掌握。作業設計的前提是需要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了解,明確學生知識點掌握情況,因此教師可以在進行作業設計時根據教材內容設置具有特色性的數學題目來讓學生進行練習,然后教師再根據學生作業的完成情況進行分析,從而可以快速的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了解。
以人教版小學數學四年級《空間與圖形》為例,本人在進行這一內容的總復習作業設計時,結合三角形、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梯形等相關知識內容進行作業設計。如:梯形總復習,本人設置了一項生活中梯形物品的探究性作業,讓學生通過對日常生活的觀察來對梯形的特征、特點及用途進行總結,而教師可以根據學生們對該內容的總結和表述來對學生空間與圖形這一內容的學習情況和對知識的理解運用能力有了一定的了解,了解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然后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題目調整,從而快速的提升學生對數學學習能力的提升。
二、設計分層分量作業,有針對性地幫助學生補缺補漏
分層分量設計是”雙減“政策背景下提升學生學習效率的重要方式之一,它主要是結合學生的學習情況和學習需求來進行作業的設計,從而有效的提升學生對數學知識的學習和掌握。在以往小學四年級的數學教學中,教師在進行作業設計時常常是讓學生通過試卷和課后習題來進行。而對于學生來說他們課下的作業負擔是非常重的,有部分學生為了快速的完成作業,在進行作業完成的過程中常常為了圖快而忽略了題目本質意義,從而導致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并不是很高。因此,為了有效的提升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和掌握,教師在進行作業設計時要及時的與學生進行交流和溝通,了解學生真實的學習狀況和需求,并結合教材內容對學生進行分層分量的作業設計,在減輕學生作業負擔的同時提升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和運用,提升學生的數學知識學習效率。
例如,在進行小學數學四年級教材中的《乘和除法》(人教版)的知識總復習過程中,教師可以與學生進行互動交流,通過交流發現學生的學習情況主要分為三種,即第一類:對于乘和除法的基礎知識掌握不全面;第二類:對于乘和除法算式的運算能力較差;第三類:對乘和除法知識的延伸性比較薄弱。因此教師在進行總復習作業設計時就需要從這三個方面入手進行分層分量設計。如面對基礎比較薄弱的學生,教師在進行作業布置時要讓學生從閱讀教材理論知識為主,提升學生對乘與除法內容基礎地位學習能力;在面對運算能力差的學生時,教師可以給學生出幾道具有代表性的計算題目是并引導他們進行計算,從而有效的幫助學生在完成作業的同時提升自身地位運算能力;在面對延伸性比較弱的學生時,教師在進行作業設計時要將作業內容形式進行變換,讓學生在做作業的過程中學會舉一反三,通過分層分量作業訓練,有針對性地幫助學生補缺補漏,從而有效的提升學生數學知識的延伸性意識。
三、設計添加了鼓勵性語言的作業,提高學生完成作業的積極性
鼓勵是學生學習過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種教學方式。對于小學四年級的學生來說,教師的鼓勵可以有效的提升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積極性。因此教師在進行總復習作業的設計過程中要用一些鼓勵性的語言來引導學生完成作業,從而有效的提升了學生的作業完成效率,幫助學生減輕了課后作業負擔。
例如,在進行小學數學四年級教材中的《四則運算》(人教版)的作業設計過程中,教師可以將一些四則運算的題目進行設計排版,并在設計的過程中要加入一些鼓勵性的語言,如“這道題完成得不錯呦!”“你真棒!”等,學生在進行四則運算的過程中看到教師所設計的一些鼓勵性的語言時,其自身完成作業的積極性快速的提升,從而使得其運算準確率和作業效率都得到有效的提升,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學生的學習壓力,為學生減輕了作業負擔。
四、建立數學課下作業交流小組,減輕作業難度
對于數學教學來說,溝通與交流是提升學生學習效率的關鍵方法之一,在以往的數學教學中教師并不是很注重讓學生在課下進行小組交流學習,從而使得學生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缺少了很多的樂趣。伴隨著雙減政策的落實,越來越多的數學教師開始意識到小組合作交流的重要性,因此數學教師在進行作業設計的過程中開始根據學生的住所及學習情況進行小組的劃分,讓學生們以小組的方式去完成作業。如在進行總復習《統計》這一內容的作業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在課下以小組方式進行調查和分析,并繪制相應的統計圖。通過這樣的方式不僅可以有效地提升了學生之間的相互配合能力,還可以讓學生在課下交流的過程中對知識進行掌握,并從中找到學習的樂趣。
五、建立作業反饋與評價體系,便于教師調整作業設計的方向
近年來,隨著“雙減”政策的落實,越來越多的輔導機構逐漸被關閉,并且很多學校開始注重提倡教師提升課堂教學效率,在進行作業設計的過程中要減少作業量,在提升學生學習效率的同時減輕學生的學習壓力和負擔。而作業總結和反饋作為提升學生學習效率的重要方式之一,對于加強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總結與反思具有重要的意義。因此,教師在進行作業設計時要設置相應的作業評價標準體系,讓學生能夠通過參考評價標準和自身完成作業的情況來進行作業的總結,針對在完成作業中不懂的問題與知識點要及時地請教教師并進行反饋,而教師在得到學生們的反饋之后則可以快速的調整作業設計的方向,并對學生所產生的問題進行講解,從而有效的提升了學生的作業完成效率和數學知識學習效率。
結束語
在雙減背景下的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在進行作業巧設計時更要注重其方式和方法,要對其作業完成方式進行創新、走“新”, 為學生減輕作業壓力與負擔,真正做到入“心”教學,讓學生能夠從中找到樂趣,提升其自身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和掌握。
參考文獻:
[1]宗若燦.小學數學作業設計的優化策略[J]. 江西教育,2021,1166(32):56-59.
[2]王佩.關于小學數學總復習教學的思考與實踐[J]. 數理化解題研究,2021,510(17):4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