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梅連
摘 要:教育是一個國家進步和發展的根本,尤其是品德教育,從小學階段就開始對學生滲透德育,其中也包含了對于一些特殊兒童有針對性的德育。在學校教育中,班主任作為管理和教育學生的第一責任人,需要在知識文化和品德兩個方面對學生進行同步教育。在學校教育中,特殊教育學校是專門面向智力落后、情緒與行為障礙、孤獨癥等學生的。特殊教育學校德育教育的形式和內容與普通學校有所區別,由于學生的智力障礙和身體行動障礙,在德育教育方面需要更加深入和細致,重點關注孩子的自信心和價值觀。同時由于學生的特殊性,特殊學校的德育教學一般都是在校園內進行,缺少社會實踐歷練和外界環境的熏陶。作為特殊教育學校的班主任要更加注重對德育途徑的培育。本文就特殊教育學校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具體實施內容與途徑進行深入探究,期望可以得出一些具有幫助性的想法和建議。
關鍵詞:情感;特殊兒童;滲透德育
特殊教育的教育精髓在于“特殊”二字,作為特殊學校的班主任,需要承擔兩方面的任務和職責:一方面要有針對性的結合特殊兒童現狀進行相匹配的文化課程建設,例如在形式上將課程簡單化、通俗化、生活化,優化課程的最終目的是為了讓特殊兒童更容易接收和理解課程內容;另一方面要重點關注特殊兒童的心理健康建設,包括自信心、自尊心、自主意識等獨立個體相關性格和情緒方面,這是作為特殊教育學校班主任最為重要的教學任務之一。
一、特殊兒童教育現狀及問題
從現階段特殊教育學校教育模式和具體實施內容看,有以下幾方面凸顯問題存在:首先是教師的教學資格問題。無論是教學能力,還是德育能力,都需要建立在自身專業技術水平和良好的道德品質基礎之上。一些學校的入行門檻較低,教師的德育教學水平參差不齊,無法確保對特殊兒童全方位的呵護和教育;其次教師不注重課堂德育模式的創新,墨守成規,由于教育對象特殊,德育教學氛圍平淡而沉悶。特殊兒童本身接收信息的能力相對于普通兒童就比較差,如果沒有有效的德育教學引導,很難激發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再次就是有一些教師的教學態度存在問題,說到底就是沒有深刻意識到自身擔當特殊教育教師的崗位的重要性,自然就不能將特殊兒童的德育工作細化落實下去。下面結合現狀做出相應的對策。
二、用情感滲透特殊兒童德育的有效途徑
1.重視養成教育的內容及評價工作。養成教育對于特殊兒童是極為重要的,通過各種形式的日常活動,如每周一的升旗儀式,幫助學生養成行注目禮的習慣,其中的少先隊員還需要行隊禮;班級內組織的口語交際,能夠提升孩子的口頭表達和情感表達能力;營造良好的校園德育環境,如學校走廊兩側、班級和校園宣傳欄等,都是培養學生良好習慣的重要場所。養成教育的場所不局限于班級內和校園內,家庭教育也要和學校教育同步進行。禮貌用語、行為禮儀、環境衛生等都是養成教育的主要教育方向,所以家長也要結合日常管理深入到每一項習慣養成的實踐教育中去,給孩子營造一個良好的德育環境。
2.以學生為主體的師生關系。素質教育理念下,學生作為教育的主體,不僅要參與教師的品德投票,更要深入地去評價教師對學生的關愛和幫助情況。師生之間朝夕相處,如果教師沒有一顆關愛之心和作為教師的高度責任感,是不可能教育出品學兼優的學生的。特別是在對特殊兒童的德育教育中,教師和學生之間的角色一直是教育研究者關注的問題。因為德育教育是需要情感支撐的,良好融洽的師生關系能夠拉進彼此之間的距離,也能讓教師的教學工作更加順利地開展,可以說師生關系是教學效果的重要組成部分。師生關系影響到兩方面的教學效果:學科教學和德育教學。從學科教學角度講,融洽的師生關系能夠讓教師的德育效果更加明顯,特殊兒童本身情感比較脆弱,性格比較敏感,教師要投入更多的耐心和精力去呵護學生的自尊心。德育評價工作以鼓勵為主,盡量避免嚴厲的批評。
3.將情感融入日常管理。學生的情緒是比較敏感的,教師對待學生的態度和說話的語氣,學生能夠很明顯地感受到,所以教師要注意調整自己的情緒和心情,用心地去關愛學生。在學生犯錯誤時,不要急于嚴厲地去批評,而是要深入了解學生的內心感受,找出其中的原因,幫助學生打開心結。現在的學生年齡偏小,在家庭中父母對孩子往往比較溺愛,導致學生心理較為脆弱,所以教師要全面了解學生的整體情況,然后進行有效開導。這需要教師投入大量的精力,因為每個學生都是獨立的個體,個性化德育才能夠將德育管理細化,尤其是針對于特殊兒童這類弱勢群體,教師在一定程度上要承擔家長和教師的雙重角色,將學生當成自己的孩子一樣在管理中融入情感。例如在我的班級中有一名叫小譚的全托女學生,有重度的言語和智力障礙,不會用語言表達自己的需求,戀家情節嚴重,日常飲食甚至需要與父母視頻才能進行。針對這名學生現狀,我對其家庭背景進行深入了解,發現其父母過于溺愛她。于是我在充分考慮到她感受的同時,帶領她進行一些幫助別人的活動,如幫助其他學生打水、掃地等,對她進行鼓勵和愛護。經過一段時間的教育,這名學生主動排隊到飯堂領飯,吃飽飯自己去打湯喝,吃完飯后還自己收拾餐桌。其他老師都反映小譚同學變了,她的父母看到她的變化之大,都感到非常欣慰。
結語
總而言之,現代教育的核心出發點是依據不同學生個體特征選取其最適宜的教育與發展方式,使其優勢潛能得到充分發揮。而面對特殊兒童這一群體,教育重點則不僅僅局限于知識教學,更注重培養學生形成健全人格、掌握生活技能、習得社會行為,將情感融進日常德育中,以此進一步發揮教育功效,促進特殊兒童的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盛永進. 略論基于“特殊需要”的特殊兒童觀[J].現代特殊教育,2009(5):17-19.
[2]謝韻濤. 淺談特殊兒童與特殊教育[J].小作家選刊,20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