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歡 徐倩皙 馬琪萍 黃小婷 李海英
摘? 要:近年來,廣西全力推動向海經濟加快發展,因此需要構建具有廣西特色的向海產業體系。其中北部灣經濟區是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樞紐,擁有豐富海洋資源,承擔著廣西向海產業發展的重任。本文使用波特五力模型以及SWOT分析法,對廣西北部灣經濟區向海產業的現狀、優劣勢、機會以及向海產業在發展中所面臨的競爭問題進行分析。提出在向海產業發展過程中,北部灣經濟區應優化產業布局和基礎設施建設,積極培養相關人才,同時促進各產業協調發展,推動廣西向海經濟更好更快發展。
關鍵詞:向海經濟;向海產業;北部灣經濟區
一、引言
在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背景下,發展向海洋經濟是新時代中國在面對經濟全球化及區域經濟一體化的重大舉措,向海產業的發展帶來了新的機遇和潛力。近年來,《廣西加快發展向海經濟推動海洋強區建設三年行動計劃(2020-2022年)》經自治區十三屆人民政府第65次常務會議審議通過,廣西向海通道建設不斷升級。與此同時,北部灣沿海地區抓住時機,大力發展向海產業。而對于向海產業的開發,以及如何推動向海產業的發展,成為其中的難題之一。對此,需要對北部灣經濟區所存在的向海產業進行深入研究,推動其進一步發展。
本文通過結合廣西向海經濟的發展趨勢,對北部灣經濟區向海產業帶來的經濟效益進行分析,探究北部灣經濟區發展向海產業的優勢及發展前景。同時,分析北部灣經濟區向海產業面臨的挑戰,并對此提出對策和建議。
二、北部灣經濟區主要向海產業發展現狀
向海經濟是圍繞陸地和海洋而延伸出的開放型經濟的新發展模式,旨在推動沿海區域海洋經濟的發展以及海洋產業與陸域產業的融合。由此產生了向海產業。向海產業目前尚未有詳細明確的定義,根據現有的研究可得,向海產業包括海洋產業,如海洋漁業,船舶業,海洋交通運輸業等;同時在此基礎上陸域產業向海延伸,形成生態旅游業、綠色臨港產業、食品制造業、金屬新材料等特色產業。
(一)海洋產業
漁業資源是向海經濟發展的重要物質基礎,北部灣地區各個市含有各類海洋生物,擁有漁場十余個,是我國傳統的四大漁場之一。依托各類資源和政策,北部灣經濟區的漁業發展迅速。但同時,也存在著某些近海漁業衰退,捕撈成本過高,漁業的產業結構不合理等問題。
北部灣經濟區作為西南地區重要的出海口,例如北海、防城港等地均建設有大型碼頭。隨著“一帶一路”的建設,北部灣經濟區海洋交通運輸業迎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在2020年,全年廣西北部灣港港口吞吐量達9567萬噸,同比增長15.64%,其中集裝箱吞吐量達505.16萬標箱,同比增長2.23%;海洋運輸貨運量完成0.65億噸、貨物周轉量完成830.26億噸公里,增速與上年基本持平。
(二)休閑娛樂、生態旅游業
近年來,北部灣經濟區中旅游業帶來的收入不斷上升,休閑旅游業對經濟發展的貢獻不斷上升,旅游業已成為支撐北部灣經濟發展的重要產業。北部灣經濟圈廣西區域旅游發展的重點是海濱休閑旅游、熱帶風光旅游,以陽光、沙灘、海水等特色,發揮大西南出海通道的優勢,吸引更多國內外游客。尤其是北部灣瑰麗多彩、別具一格的民族風情,將提升廣西旅游特色和市場競爭力。而旅游業的發展,帶來了房地產、工業、貿易、服務業等多產業迅速發展,形成繁榮的經濟生態鏈。
(三)臨港產業
“十四五”期間,廣西將重點打造能源、先進裝備制造、電子信息、綠色化工新材料等臨港產業集群。北部灣港是西部陸海新通道重要節點、陸上“絲綢之路”與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連接點,區位優勢明顯、政策優勢疊加。2021年,欽州港片區全年GDP完成300億元,同比增長13%。北海臨港產業已初步形成高端玻璃及光伏材料、新材料及高端設備制造、高端造紙等六大主導產業集群。目前在庫的六大工業產業集群項目共42個,計劃總投資5785億元,預計產值達8103億元。
三、北部灣向海產業波特五力模型分析
(一)行業內競爭者競爭能力
廣西總體經濟發展水平在全國范圍內來說相對落后,而且廣西北部灣經濟區剛剛建立不久,依然處于起步階段,所以相對于廣東等其他海洋經濟區,競爭力較弱,競爭優勢不大。廣西北部灣經濟區相對于同行業經濟區經濟較落后,所以對于北部灣經濟區來說,同行業競爭者能力較強。
(二)潛在競爭者進入的能力
1.存在潛在競爭者進入威脅
雖然向海產業中海洋新興產業,具體包括海洋工程裝備制造業、海洋藥物和生物制品業、海洋可再生能源業、海水利用業等興起時間短,產業增加值在主要海洋產業增加值中的比例并不高,但是漁業、制造業等傳統勞動密集型產業比重較大,進入壁壘較小,即進入同等行業的門檻低,因此存在潛在競爭者的威脅。
2.產品差異化小
向海產業中的漁業、制造業、服務業,比如濱海旅游業、交通運輸業等產業差異較小,潛在進入者不需要花費時間精力去進入同等行業。因此,想要提供產業競爭力就必須打造品牌效應,強化特色發展以面對潛在進入者的威脅。
(三)供應商的議價能力
在廣西北部灣經濟區向海產業中,供應商較為復雜。對于向海產業中漁業、水產品加工業等,由于水產品養殖成本、遠洋捕撈作業的成本不斷提高以及漁業資源的枯竭等使得供應商的討價還價能力較高。而向海產業中的海洋運輸業供應商包括修造船廠和設備、物料、配件、燃油的供應商等。其中,修造船廠和設備供應商數量眾多且規模不一,議價能力相對較弱;而燃油價格受國家宏觀調控,海洋運輸業上供應商的議價能力是較弱的。而在向海產業中新材料、新能源以及高端設備的供應商的議價能力是比較高的。
(四)購買者的議價能力
在海洋食品產品的購買上,雖然購買者每次的購買數量有限且購買者比較分散,但是產品對購買者的影響不大,加上海洋類食用產品的保質期較短,因此購買者有較強的討價還價能力。海洋運輸業對運價的敏感度較高,除了少數貨物,其他運輸服務購買較為分散且購買規模較小,所以購買者整體議價能力較強。一般海洋旅游產品和服務的消費者比較明確,大多為旅游愛好者或海洋愛好者,廣西北部灣經濟區的海洋旅游業的可替代性是比較低的,因而其所面臨的來自購買者的競爭壓力不高。
(五)替代品的替代能力
向海產業中新興的海洋產業及海洋港口等由于興起時間較短,替代威脅比較小,還有制造業、服務業等相對來說替代威脅較小,但是漁業替代品威脅較大。首先肉、奶、蛋等富含蛋白質的產品由于食用和儲存的方式較方便,消費者就會更傾向于此類替代品。其次,國外進口水產品也具有較高的替代能力,相比之下,營養價值更高的進口水產品更受歡迎,這就會對本土漁業企業市場份額造成威脅。
四、廣西向海產業SWOT分析
(一)優勢
1.區位優勢
北部灣經濟區在向海產業發展中最大的優勢即為區位優勢,其地勢平坦,東聯港澳,南接東盟,背靠西南腹地,有著沿海延邊的便利,是中國與東南亞、非洲、歐洲、大洋洲之間海上航運距離最短的對外門戶。北部灣經濟區位于華南經濟圈、西南經濟圈和東盟經濟圈的結合部。同時,北部灣不僅是中國著名的漁場,也是中國海洋生物物種資源的寶庫;作為重要的熱帶海洋生態系,具有極大的科研和生態價值。
2.金融機構對相關企業的融資支持
金融是經濟發展的重要“推動力”,是經濟合作的重要紐帶。中行廣西分行“六大措施”支持北部灣經濟發展充分發揮開發性金融合作融資平臺作用,加快北部灣經濟建設。各銀行以積極開放的態度,加強與國內外金融機構的合作,引進更多的資金支持北部灣經濟區向海經濟發展。
3.國家政策優勢
廣西能夠同時享受少數民族自治、西部大開發、沿海開放和邊境地區開放等多重疊加優惠政策。“引金入桂”、“引銀下鄉”戰略的實施,完善了北部灣經濟區銀行體系,有利于北部灣形成多元化的金融市場新格局,為向海產業的深入發展提供了良好的金融環境和現代金融體系。
(二)劣勢
1.存在產業優化問題
在廣西向海產業的發展中,存在著成本優化問題,部分生產要素成本居高不下。社保繳費基數較高,物流服務成本較高,集裝箱物流成本明顯增多。另外,污水處理技術有待提高,隨著產業的發展,導致了大量污染物的形成。
廣西是以傳統產業為主,傳統產業多而新興產業布局比較少,產業層次結構低,使得整體發展不足。盡管廣西的向海產業結構在不斷的優化,但是其第二、第三產業還是落后于全國的平均水平,需進一步培養海洋高科技新興產業和優化海洋新興服務業。
2.技術落后,資源整合利用程度較低
廣西區域內的海洋科研機構和學術機構,與其他沿海城市相比,數量明顯較少。相對于其他的發達省份,廣西海洋科技投入不足,其海洋科研經費與科研課題數都處于沿海省份倒數的位置。
在有限的海洋資源開發中,廣西北部灣經濟區對海洋資源的開發利用程度較低,開發利用海洋資源的方式較為粗放,在單位海洋資源產生的收益上遠遠低于其他省市。
3.教育落后,缺乏相關人才
廣西在海洋專業人才培養上比較薄弱,缺少發展海洋經濟的教育意識與發展科技的理念,在高校中也存在如相關專業課程設置不合理,實踐課程少等問題。由于海洋科學高技術人才的缺乏和工程師以及技術人員的人數較少,在向海產業的發展過程中就難以支撐向海高科技項目和新興向海產業的開發和研究。
(三)機會
1.經濟全球化加快國際間合作
北部灣地理位置較好,這里聚集了華南地區一大半的城市,更有南寧和海口等大城市,未來發展不容小覷。廣西北部灣經濟區對外貿易規模不斷擴大,發展迅速。
2.海洋科技創新體系不斷完善
北部灣地區將與全國重點高校合作機制,積極設立各類相關的專業與課程,實現向海經濟人才戰略,打造船舶和海洋工程、海洋科學等高校海洋專業科研基地,推進產學研合作,共建海洋科技創新平臺。加強科學技術人才的培養,將普通勞動力轉化為高技術人才,提高對人才的補貼力度,將人才留在當地。
3.政府政策支持
廣西北部灣經濟區和北部灣城市群、中國(廣西)自由貿易試驗區、面向東盟的金融開放門戶等一批國家級開放平臺加快建設,以及“強首府”和“北欽防一體化”戰略深入實施,都為我區加快完善向海發展基礎設施、密切與周邊省份和東盟國家合作、承接東部沿海地區產業轉移、完善向海產業鏈和構建現代向海產業體系,實現“大通道+大平臺+大產業”的融合發展帶來重大的市場機遇和優越的發展環境,推動向海產業進一步發展。
(四) 威脅
1.全球疫情的大背景下,經濟下行壓力
在疫情不斷蔓延的今天,全球產業鏈、價值鏈、供應鏈體系出現不同程度的斷裂、萎縮現象,對廣西發展向海經濟帶來不利的外部環境。使向海經濟發展存在很多的不確定性因素,加大了向海經濟發展的風險性和不可預知性。為廣西向海經濟對外開放發展帶來顯著挑戰,在國際航運、海洋旅游、船舶海工及水產品加工等外向型產業發展方面都帶來巨大沖擊。
2.同行業競爭及潛在競爭者進入競爭威脅
廣西北部灣經濟區成立時間較短,且在發展水平上相對落后于其他沿海城市,競爭能力弱。由于向海產業中如漁業、制造業等海洋產業差異化較小,而這些勞動密集型產業又在向海產業發展中占據了較大的比重。因此競爭者所面臨的進入壁壘不高,北部灣經濟區需打造特色化產業,這使得向海經濟發展增加了一定的難度,為向海產業布局與集聚發展帶來新的挑戰和威脅。
3.替代品威脅
向海產業作為一個新興產業,發展基礎較為薄弱,知名度不高,民眾了解度較低。因此,在產品差異化較小的基礎上,人們可以更愿意去接受知名度高的行業的產品。如漁業這類存在較多替代品的產業,面臨著較大的替代品威脅。
五、北部灣經濟區向海產業戰略選擇
(一)SO戰略
1.立足區位優勢,發展特色產業
北部灣經濟區具有良好的區位優勢,是連接多個區域交流與合作的重要橋梁,同時有多個港灣和入海河流。在海洋經濟日益發展壯大的今天,北部灣要利用自身的區位優勢,發展具有廣西特色的向海產業,推進生鮮、原油等產業精加工,同時加快建設產業園。
2.利用政策支持,構建現代向海產業體系
廣西可享受多項國家政策支持,從中獲得大量優惠政策。北部灣應利用這類有利條件,制定詳細的向海產業發展策略,大力推進傳統海洋產業、綠色臨港產業等優化升級。加強陸海產業鏈供應鏈對接整合,大力發展新興產業,形成一批向海發展的主導產業聚集區。在國家及相關金融政策下,要重點推進經濟區內各個城市的重大項目。
(二)WT戰略
1.優化產業布局及產業結構
北部灣經濟區應注重優化產業布局和產業結構,堅持功能定位、錯位發展,進一步優化臨港產業布局。擴大產業規模,全力做大產業,完善配套,深度融入區域產業鏈。同時,加強政府引導,改善物流環境,完善基礎設施,并充分發揮市場機制的調節作用,促進海洋資源的高效利用。
2.提高資源整合技術,降低向海產品可替代性
由于北部灣向海產業中大部分產品仍存在較高的可替代性,所以需要不斷優化基礎設施建設,以此提高資源利用率。要想使各基礎設施建設協調發展,需要有良好的運行機制做保障,為此,應該處理好各因素之間的相互關系,建立高效靈活的運行機制。
(三)WO戰略
1.以經濟全球化提高對外開放程度
北部灣經濟區應當抓住經濟全球化這一趨勢,加強與國際之間的聯系。抓住全球最大貿易協定RCEP簽署的重大機遇,立足“雙循環”新發展格局,擴展與東盟各國的貿易合作,優化對外貿易和投資布局,構建更高水平的開放型經濟新體制。
2.以海洋科技創新推動技術及教育發展
隨著向海經濟的不斷發展,海洋科技體系的不斷完善,海洋經濟發揮著重要作用。在各類人才戰略的支持下,北部灣經濟區注重對相關人才的培養,不斷創新當前的發展機制。一方面,要建設向海產業科研平臺,建立相關重點實驗室。另一方面,要對涉海相關企業開展技術創新,推動技術進步,構建向海經濟產業鏈。
(四)ST戰略
1.利用區位優勢,降低競爭者威脅
北部灣經濟區有著良好的地理區位優勢,離港澳臺及亞洲的一些發達國家和地區的距離較近,使之具有更多的發展機會和空間,再加之本身所具有的豐富的海洋資源,大力發展海洋生物醫藥業等新興產業可以作為未來產業發展的一個方向。通過利用區位優勢,降低各類競爭者帶來的風險。
2.利用政策支持緩解經濟下行壓力
發揮地理位置臨海和國家政策支持的優勢,通過加強港口物流合作,大力發展臨海工業,加快臨海城市發展。可通過與其它產業的結合發展, 利用優勢, 回避威脅。
參考文獻
[1]夏惟怡,文海漓.廣西向海經濟全方位開放合作的成效、問題與對策[J].改革與戰略,2020,36(06):116-124.
[2]劉暢,初曉琳,齊曉明.“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背景下廣西向海經濟發展對策研究[J].中國管理信息化,2020,23(07):146-147.
[3]麻昌港,施悅.廣西北部灣向海產業發展與對外貿易實證研究[J].黑龍江民族叢刊,2021(06):58-62.DOI:10.16415/j.cnki.23-1021/c.2021.06.020.
[4]夏飛,陳修謙,唐紅祥.向海經濟發展動力機制及其完善路徑[J].中國軟科學,2019(11):139-152.
[5]廣西壯族自治區海洋局.廣西向海經濟發展戰略規劃(2021-2035年)
[6]陳云,陳妹.廣西發展向海經濟的SWOT分析及對策建議[J].邊疆經濟與文化,2020,(08):27-30.
作者簡介:李歡,女,漢族,廣西柳州,2000年4月,本科,學生,廣西財經學院,廣西南寧,530000,寫作方向:向海產業
二作:徐倩皙,馬琪萍,黃小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