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興偉
摘? 要: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環境問題也不斷加重,加強環境監測分析越來越有必要,但在環境監測過程中,仍然存在一些問題,如監測參數不完善、水環境監測分析方法不完善、環境空氣監測體系不健全、噪聲監測技術與規范仍需完善等,對于這些問題,本文提出了相應的對策與建議。
關鍵詞:環境監測分析;水環境監測分析;噪音監測;生態監測
1 國內環境監測分析方法存在的問題
1.1 監測參數有待進一步完善
第一,對于部分標準而言,其監測參數仍無法涵蓋其中,參數的檢出限也不符合相關要求,這就需要進行部分全新項目與方法的研發。第二,在監測污染源的過程,仍然主要關注常規因子,而較少使用特征因子。而社會經濟不斷發展,科技發展日新月異,催生出了大量新興行業,在針對這些類型行業開展監測工作時,如果仍使用常規因子進行監測,無法準確反映廢水排放的具體情況。對于某些新興行業,在其發展過程中會產生嚴重的環境污染,通常會為其制定相應的污染物排放標準,但在這些標準中,不少指標仍然存在一定的監測盲點[1]。
1.2 水環境監測分析方法亟待改進與完善
一方面,盡管目前我國已經制定了水環境質量標準與污水排放標準,但這些標準與原有的標準分析方法不符,與此同時,現有的水質分析方法缺乏系統性,無法滿足一個標準分析方法的最低要求,導致已頒布的標準缺乏嚴肅性,也就難以落實到位。
另一方面,水環境監測的水質參數有無機物、微生物、重金屬離子以及營養物等,在應用傳統方法時,主要是采用儀器分析與化學分析方法,測定其濃度,獲取的相關參數只能對水質進行相應描述,卻無法準確反映水質實際狀況。根據既定的水環境監測指標,難以反應有機污染物的類型與程度,因此,在水環境中,加強對有機污染物的監測是極其有必要的。
1.3 環境空氣監測體系不健全
第一,當前環境空氣監測項目主要有SO2、NOx(包括NO、NO 2)、TSP、PM 10、O 3和氣象參數。而關于霾污染、臭氧光化學污染、空氣污染的人體健康和生態效應的跟蹤評估以及控制研究等的監測項目都尚未得到開展。第二,對于空氣或廢氣而言,缺乏VOCS分析方法,但就EPA來說,卻有相應的分析方法[2]。
1.4 噪聲監測技術與規范仍需完善
隨著城市建設與發展,很多原本關注不高的噪聲與振動源越來越明顯,結合對市民的信訪可以發現,小區固定設施、空調噪聲以及振動擾民等,都要采用相應的監測技術,制定與之配套的管理要求。分析人們的投訴可知,各種類型的環境污染投訴不斷增加,面對環境污染問題不斷加重的形勢,繼續采用傳統的監測方式,無法滿足日益增長的需求,這就有必要對監測方法加以改造,并充分考慮自動化、網絡化以及智能化的需求。合理應用現代聲環境監測儀器,加強對聲環境質量與變化趨勢的監測,使噪音污染源得到治理。
1.5 生態監測尚存在較多不足
一方面,生態環境監測領域無法實現全面覆蓋。生態監測比較重視生態學原理的應用,并在該理論基礎上,綜合運用較為成熟的方法,并在時間與空間上,圍繞特定區域范圍內的生態系統及其組合體的類型、功能及結構等展開測定,為資源的合理利用和生態環境的改善提供有利依據。但就目前的監測領域而言,有待進一步拓寬,傳統生物監測涵蓋內容也較少。
另一方面,生態監測技術體系不完善。對于現有的技術與方法,未能進行全面整合,也沒有建立較為清晰的業務化技術路線,再加上專業監測與評估等方法和標準也十分缺乏。當前,人們要求不斷提升,傳統的生物監測方法已無法滿足人們要求,即便進行了相應完善,但基礎性研究仍需加強。
2 加強環境監測分析的對策與建議
2.1 完善相關配套制度
為更好地開展環境監測分析工作,監測部門應當加快完善配套制度,促進其工作效率提升。第一,對于環境監測管理部門而言,應當明確污染排放標準,通過制定相關標準,對環境監測行為進行有效約束。第二,對于廢水與地表水相關的監測標準分析方法,環境監測部門應當加以優化,并與先進國家的分析方法進行對比,使環境監測分析方法的應用質量得到提升[3]。
2.2 完善環境監測分析方法標準體系
為保證環境分析方法得以有效應用,環境監測部門還應完善相關的標準體系,引入各類分析方式,針對噪音和固體廢物,制定相應的檢測分析方式,并加強對地表水與飲用水的研究,使環境監測分析方法得到有效應用。與此同時,對于環境監測部門而言,可以在采取應急檢測分析方式的同時采用連續性自動監測分析方法,保證整體監測工作質量。
2.3 建立健全實驗室質量管理體系
環境監測部門應當制定實驗室質控制度,盡可能地減少實驗室質控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構建網絡監測體系,使環境監測分析數據更加準確,提高分析數據的可靠性,提高環境監測工作質量,對環境監測分析方式進行優化。環境監測部門應當建立健全實驗室質量管理體系,并保證其有效實施與運行。針對影響監測數據的各種因素、落實以及開發監測分析方法的質量控制措施等進行有效控制,使環境監測分析數據更加正確,提高分析數據的可靠性,保證環境監測工作質量,對環境監測分析方式加以優化[4]。
2.4 加強高新技術在環境監測領域的應用研究
現如今,科技發展不斷進步與發展,自動化程度不斷提升,要加強新的技術在環境監測工作中的應用,鼓勵使用先進的監測分析技術,促進環境監測技術水平提升。加強流動注射分析技術應用于環境監測領域的研究。以遙感技術、地理信息技術為基礎,加強水和生態環境監測技術研發。不斷完善環境質量與污染源的監測技術,就環境質量與污染源進行實時跟蹤或監視性監測,快速掌握環境質量和污染源的實時狀況與變化趨勢,了解污染影響范圍及污染程度,為管理部門作出正確決策提供技術依據和保障,為管理部門作出正確決策提供依據和保障[5]。
3 結束語
總之,為改善環境污染,強化技術支撐,在對環境監測分析方法進行優化時,相關管理部門應當完善環境監測分析的配套制度,構建環境監測分析方法標準體系,建立健全實驗室質量管理體系,加強高新技術在環境監測領域的應用研究,使環境環境監測分析方法得到有效應用,提升其發展效果。
參考文獻:
[1]陳文華.論我國環境監測分析方法的現狀問題及對策建議[J].2022(13).
[2]牛雪瑩.試論我國環境監測分析方法的現狀,存在問題及對策建議[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電子版,2020(1):1.
[3]于躍.環境監測分析方法的現狀,存在問題及對策建議[J].2020.
[4]葉翠,張娟.目前我國環境監測分析方法的問題及處理對策[J].華東科技:綜合,2020(5):1.
[5]鄭曉紅.我國環境監測分析方法的現狀,存在問題及對策建議[J].20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