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東彪 李連慶
(1.九江學院體育學院 江西九江 332005;2.南首爾大學大學院 忠清南道天安 31187;3.商河縣第三中學 山東濟南 250001)
2015年,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正式宣布“全面二孩政策”,大批適齡人群積極響應,開始了“二胎計劃”,“二胎計劃”的實施,帶動了經濟發展。幼兒出生率呈增長趨勢,加上近年來,我國學前教育資源迅速擴大以及學前教育普及水平的大幅提升,幼兒園的數量也在迅速增加。幾年后,大量適齡幼兒的出現,導致幼兒園飽和過度,學前教育的重要性可想而知。經濟條件變好,幼兒的身心發展受到家長的重視。查閱文獻發現,關于幼兒平衡能力培養的研究較少,而在幼兒期間,平衡能力對幼兒的身心發展很重要,平衡能力的提升,可以促進幼兒的大腦發育,讓身體穩定性更好,對未來的身體發育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因此,該文運用文獻資料法、實地考察法、訪談法等對九江市濂溪區幼兒園幼兒平衡能力培養現狀進行調查分析,發現幼兒平衡能力培養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提出相應建議,提升人們對幼兒平衡能力的關注,使九江市濂溪區幼兒的平衡能力得到有效改善,以促進幼兒園在幼兒平衡能力培養方面的更好發展。
該研究以九江市濂溪區幼兒園幼兒平衡能力的培養情況為研究對象。
1.2.1 文獻資料法
查閱九江學院圖書館的相關書籍,并且以平衡、幼兒平衡等為關鍵詞,在中國知網平臺檢索相關文獻,對其進行總結歸納,分析研究,了解前人研究成果,確定主題和研究內容。
1.2.2 實地調查法
前往九江市濂溪區各大幼兒園,對其進行走訪觀察,與當地幼兒園的教師、園長、幼兒家長等相關人員進行交流合作,全面了解當地幼兒的平衡發展情況,并做好相關記錄。
1.2.3 訪談法
根據研究需要,對相關人員進行訪談,了解平衡能力的培養對幼兒的影響。同時,針對選題的主要研究內容,對長期從事幼兒平衡能力培養的負責人及家長進行了采訪。
九江市濂溪區共有幼兒園58 所,其中公辦性質的幼兒園19 所,民辦性質的幼兒園有31 所,民辦普惠性質的幼兒園有8所。該文根據辦學規模、辦學性質、覆蓋率,隨機選取了其中13所幼兒園作為調查對象。九江市濂溪區公辦幼兒園與民辦幼兒園的班級類型是不同的,公辦性質的幼兒園班級劃分為小班、中班、大班3個類型,幼兒的年齡普遍在3~6 歲之間。城市區域的公辦幼兒園必須是年滿3 周歲的適齡幼兒,并且必須是市中心常住居民,幼兒家長可在離家最近的幼兒園進行報名登記,通過“電腦搖號”的方式進行錄取。農村區域的公辦幼兒園需年滿3周歲的適齡幼兒在戶口所在地的村中心幼兒園進行報名登記入學。而民辦幼兒園班級類型分為托班、小班、中班、大班4個類型,幼兒的年齡平均在2~7歲,相較于公辦幼兒園,民辦幼兒園的入學條件簡單,家長可根據自身需求選擇城區民辦或者農村民辦幼兒園。
2.2.1 教師的性別、年齡
在九江市濂溪區中,該文所調查的195 名教師,女性教師有176 名,男性教師有19 名。女教師占比非常大的原因在于學幼師的基本上都是女性,而且幼師這一職業時間充裕,與幼兒接觸時間多,有利于女性照顧家庭和孩子。教師性別統計,如圖1所示。

圖1 教師性別統計(人)
在調查的195 位幼兒園教師中,23 歲及以下的教師有5 人,23~30 歲的有94 人,31~40 歲的有67 人,41~50歲的有27人,而51歲及以上的只有2人。教師年齡統計,如圖2所示。

圖2 教師年齡統計(人)
2.2.2 教師學歷、專業
如圖3 所示,近年來,由于我國對學前教育的重視,發展較好的幼兒園在教師招聘上更偏向于本科以上學歷,但人才依舊很缺乏。在九江市濂溪區,該文所調查的195名幼師中,其中職高畢業的教師有13名,專科畢業的教師有135 名,本科畢業的教師有47 名。城鄉發展的差異性在人才的分配上有很大的影響,調查發現,城區幼兒園對教師的學歷要求較高,甚至一些幼兒園要求全本科以上,而邊遠農村由于基礎設施差、交通不便、工資較低等原因,教師文化素質普遍不高,教師學歷普遍為專科及以下。從入職優勢來看,本科學歷的幼兒教師在專業知識儲備上有一定的優勢,這種優勢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她們選擇去幼兒園工作的決定,而專科畢業的教師基本都具有很明確的職業傾向性,所以基本上都會選擇與自己專業對口的職位。從入職適應度來看,本科畢業的幼兒教師在專業技能方面不是很擅長,加上初入職場,工作經驗缺乏,與家長之間溝通不是很順暢,這對于剛畢業的幼兒教師來講是很不利的,而專科畢業的幼兒教師在入職后,理論知識儲備基本夠用,專業技能方面都很優越,而且專科畢業的幼兒教師群體整體適應度都很高。

圖3 教師學歷統計(人)
如圖4 所示,教師所學的專業知識決定了其教學質量,在該文所調查的195名教師中,學前教育專業的教師有168名,體育專業的教師有15名,其他師范類專業的教師有10 名,其他非師范類的教師有2 名。從調查數據來看,體育專業的教師人數較少,對九江市濂溪區幼師教師體育專業化造成了一定影響,幼兒園為了長期發展應加大對體育專業教師的招聘。

圖4 教師專業統計
2.2.3 教師教齡、教授班級
幼兒教師這個職業,特別看重個人的經驗,教齡長意味著經驗豐富,尤其是家長,認為教齡長的幼兒教師經驗豐富,教育幼兒有較高的專業性。調查發現,從我國現階段看,在重學前教育的大熱潮之下,學前兒童接觸新知識時,應該接受比較先進的思想,而教齡豐富的教師,雖然經驗豐富,但是思想相對落后,當然也有極少數教齡豐富的幼兒教師,心態年輕,易于接受新鮮事物和新潮思想。在九江市濂溪區幼兒園中,教師教授班級,普遍為一個老教師配備兩個年輕教師。
2.2.4 體育專職教師
目前,在國家政策與家長越來越看重幼兒教育的當下,許多幼兒園都開始改善幼兒園教師隊伍。幼兒體育教師、幼兒體能教師、幼兒體智能教師,都成為幼兒園招聘信息中的一個新熱點。在經濟發達的地區,人們對幼兒體育專職人員的人才需求越來越高,而此前我國教育體系中并沒有相應準備。但目前國內“幼兒體智能工作室”或者“幼兒體智能協會”大量出現,且大多是以商業行為來經營的。江旺益在幼兒體能教師專業能力研究中,指出幼兒體育專職人員應具備教育專業知識、幼兒專業知識、體育專業知識三方面的專業知識,并且在專業技能方面,首先,要有體育教學的能力;其次,要有安全防護的能力,要有運動指導的能力;最后,要有時間掌控能力。通過訪談得知,現九江市濂溪區幼兒園體育專職人員匱乏,在編人員僅有8名,且都分布在城區資源最好的幼兒園。而在該文所調查的13所幼兒園中,只有5所幼兒園配備了體育專職教師,其他8所均沒有配備體育專職教師。
2.3.1 幼兒的動態平衡能力
采用走平衡木測試的方法,對126 名幼兒進行測評。準備一個平衡木,讓幼兒在平衡木上走完全程,用計時器記錄幼兒從開始到結束的時間。具體情況,如表1所示。

表1 不同年級幼兒動態平衡能力測試表(n=126)
2.3.2 幼兒的靜態平衡能力
采用單腳閉眼站立測試的方法,測試幼兒的平衡能力,幼兒在平坦的地面上單腳站立,非支撐腳屈膝屈髖,保持幼兒適合的角度,再用計時器記錄幼兒保持這一動作的最長時間。具體情況,如表2所示。

表2 不同年級幼兒靜態平衡能力測試表(n=126)
2.4.1 園長方面
如表3所示,80%以上的園長表示幼兒園很重視幼兒平衡能力培養。他們認為,保持身體平衡是身體和大腦共同參與的,訓練平衡能力時,大腦也得到了極大的刺激,變得格外靈敏,進一步促進了幼兒的智力發育,對他們日后的身體協調性和學業表現都有著積極影響。幼兒園充分認識到了平衡能力培養對孩子的重要意義,不僅在教師開會時強調多開展能夠提升孩子平衡能力的活動,還購置了一些針對性的訓練器材,為幼兒平衡能力的培養創造了良好的外部環境。

表3 園長平衡能力認知情況(n=13)
2.4.2 教師方面
如表4所示,通過對多名教師的采訪,發現教師對幼兒的平衡能力培養和對幼兒的學習能力、語言組織能力同樣重視。他們在日常體育教育活動中,首先培養的就是孩子的平衡能力,根據幼兒的身心發展規律,制訂適合幼兒的學習計劃,組織開展訓練。不僅在幼兒園內充分利用各種資源,如平衡木、平衡板等器材,讓幼兒快樂訓練,而且應調動家庭資源,與家長溝通,帶領孩子在家里多進行互動以及平衡運動,創造良好的家庭環境。

表4 教師平衡能力認知情況(n=195)
2.4.3 家長方面
如表5 所示,大部分家長對于孩子的平衡能力培養還是比較重視的,孩子在學步時便開始有計劃地對其進行訓練,利用網絡了解相關知識,尋找有效的訓練方法。后期在幼兒園看到教師的訓練方法后,也積極配合,在家庭生活中繼續采取相關訓練,快速提升孩子的平衡能力。當然也存在部分家長,對于孩子平衡能力的培養并不了解,只是停留在幼兒學步階段,認為孩子學會走路就行。當對這部分家長進行平衡能力培養的重要性解釋后,他們都表示以后會多了解相關知識,重視孩子平衡能力的培養。

表5 家長平衡能力認知情況(n=100)
2.5.1 課程的開設形式
幼兒園課程的開設形式主要有3 種類型,第一種是分科課程;第二種是核心課程;第三種是活動課程。其中,活動課程主要根據幼兒的興趣和需要以及自身能力來開展相應的活動,相比較而言,是培養幼兒平衡能力最好的形式。根據對九江市濂溪區13 所幼兒園的訪問調查,只有3 家幼兒園針對幼兒平衡能力的培養,開設了針對性課程,而其余10 家幼兒園并沒有開設針對平衡能力培養的課程。3 家幼兒園針對平衡能力開設的課程有輪滑、平衡瑜伽,形式比較單一,而其余幼兒園雖然沒有培養平衡能力的針對性課程,但是都在平常的早操、課間游戲中加入了平衡能力培養的體育活動。
2.5.2 教學目標、教學內容
該文針對平衡能力培養,制定的教學目標是訓練幼兒平衡能力,培養幼兒相互幫助的品德,體驗參與體育游戲的快樂。
教學內容是在平衡板上,先進行比較簡單的走路練習,再進行較為復雜的走路練習,最后再讓幼兒在平衡板上進行高難度的跳板運動。
2.5.3 教學方法、教學時間
游戲法和操作法是幼兒園常見的11 種教學方法中的兩項,也是該文針對幼兒平衡能力培養所運用的教學方法。
根據教育部所發布的《3~6 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相關條例規定,幼兒園兒童每天戶外活動時間不得少于兩小時,特別是體育活動的時間不得低于一小時。該文所調查的13 所九江市濂溪區幼兒園均符合該條例。
2.5.4 教學組織、考核評價
《幼兒園工作規程》指出,組織活動應根據不同教育內容,充分利用周圍環境的有利條件,積極發揮幼兒感官作用,靈活運用集體或個別活動的形式。該文針對幼兒平衡能力培養,在教學時采取了集體教學、分組教學和個人單獨教學3種教學組織方法。在平衡木上進行比較簡單的走路練習時,采用集體教學的組織方法;在進行較為復雜的走路練習時,采用分組教學的方法;在讓幼兒在平衡木上進行高難度的跳板運動時,因為難度較大,只能選取幾名身體素質非常優秀的幼兒進行教學,所以采用的是個人單獨教學的組織方法。
考核評價是對幼兒園整體教學能力進行考核的重要環節,該文所調查的13 所幼兒園,每學期均對幼兒進行了一次平衡能力的考核評價,以此檢測每學期平衡能力培養的培育結果。根據考核評價,總結這一學期對幼兒平衡能力培養的不足以及比較好的經驗方法,還能對幼兒的身體素質發展有一定的了解。
2.5.5 場地器材配置
該文所調查的13 所幼兒園均有戶外塑膠運動場地,其中有9所幼兒園擁有室內體育活動場所,但是面積沒有戶外場所大。幼兒園里平衡能力訓練器械主要有獨木橋、梅花樁、沙包、秋千、蹺蹺板、搖馬等。另外,有教師與幼兒一起動手制作游戲道具,如將喝完的牛奶易拉罐清洗干凈,在罐身兩邊打兩個孔,用繩子穿過去,再綁在幼兒的腳上,讓幼兒進行高蹺行走。
2.6.1 體育專職教師不足
調查發現,目前九江市濂溪區體育專職教師嚴重不足,且社會體育指導員的比例更低,體育專職教師嚴重不足。
2.6.2 幼兒教師缺乏體育相關培訓
研究發現,幼兒教師所接受的體育相關培訓存在數量少、知識面狹隘等問題。幼兒教師在入崗培訓前能接受專業體育培訓的人數比例低于2/3,邊遠農村的幼兒教師所接受的培訓人數比例,相較于城區而言更低。所以,通過培訓教師相關體育專業內容,對幼兒的平衡能力發展有極大的好處。
2.6.3 自編平衡類游戲數量少、創新性不強
幼兒教師在教學時,往往只選取傳統游戲,如“金雞獨立”“小熊過獨木橋”這些游戲,現在的孩子學習能力很強,一般的游戲玩了幾次就很容易厭倦,幼兒教師因為工作繁忙,很少自編針對平衡能力發展的游戲,而且大部分游戲沒新意和吸引力,幼兒對游戲缺少興趣,這使得幼兒運動參與率下降,游戲互動性不強。
2.6.4 幼兒家長的不重視
幼兒在6 歲之前,其本身的神經成熟度已經達到92%,在此基礎上,大力發展幼兒的平衡能力可以得到非常好的效果。幼兒家長認為孩子太小,這樣會很容易受傷,而且家長對這方面的專業知識了解不多,有的家長甚至一點都沒接觸過。
2.6.5 缺少專業練習平衡能力的器材
幼兒園內練習平衡類的器材有波速球、平衡墊、平衡木等器材。這些專業練習平衡能力的器材在幼兒園內數量都非常少,在基礎條件設施差的農村基本沒有這些器材,普及率不高。
九江市濂溪區幼兒專職體育教師較少,體育教師缺乏相關業務培訓和交流機會,自編平衡游戲能力不足,向家長和社會宣傳幼兒平衡能力的重要性方面欠缺。因此,在大力宣傳幼兒平衡能力重要性的同時,應擴大幼兒專職體育教師人數比例,增加體育教師培訓和交流機會,自編或引進專業平衡能力練習器材,從而增強幼兒平衡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