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園
(湖北汽車工業學院體育課部 湖北十堰 442002)
社會信息化浪潮已經到來,它推動著教育信息化快速發展。《教育部關于一流本科課程建設的實施意見》提出,要強化現代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解決好教與學模式創新的問題,建設線上線下混合式一流課程,打造在線課程與本校課堂教學相融合的混合式“金課”。在普通高校公共體育課程中,開展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已經成為一種時代發展趨勢,要建設一流的線上線下混合式體育課程,就必須制定科學、全面、有效的課程考核評價方式。教育部等六部門發布的《關于推進教育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構建高質量教育支撐體系的指導意見》提出,要創新信息化評價工具,全面記錄學生學習實踐經歷,客觀分析學生能力,支撐各學段全過程縱向評價和德智體美勞全要素橫向評價。這就要求教師充分利用各類信息化手段在線上和線下全方位地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評價,促進學生主動學習、刻苦鍛煉。
目前,高校公共體育課以線下教學為主,體育課程分成若干學期進行獨立的成績考核,考核合格者獲得相應的學分。成績考核評價方式大多采用平時成績加期末考試。平時成績主要以量化考勤為依據進行評定,期末成績則主要以運動能力作為主要考核內容,以對某項目運動技術的掌握情況或者某項身體素質的高低作為最后成績的評價標準,少數學校還會把學生體質健康測試的成績以一定比例加入考核成績中。
現階段,高校公共體育課考核在學期末根據教學大綱選取特定運動技能,按照一定的標準,量化學生的技能成績。這種量化方法只體現學生對于某個運動技術的掌握水平以及當時身體素質水平,忽視了學生學習提升幅度和個體天賦差異,不能科學地反映教學效果和教學任務的完成情況。同時,考試項目的固定性,使得學生只需針對考試項目進行練習,忽略了運動項目的系統性及身體素質全面性。這使學生為了順利通過考試,只能對某項目考試內容進行機械模仿練習,力爭在技術上進行考核規范,而其特長和個性卻被無情的扼殺,極大地限制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我國高校公共體育課考核內容主要以平時成績和期末考試為主。平時成績主要考查學生的出勤情況,期末考試主要考查體育技能掌握情況及身體素質狀態。整個考核體系過于注重結果考核,忽略了學習態度的過程考核,也缺乏對學生體育理論、體育文化、意志品質等體育素質的考核。這種過于單一的考核內容不符合高校公共課程體育課程培養學生“健康第一”終身體育意識的教學目標。
由于課程設置的限制,高校公共體育課程大多分成若干學期,每個學期進行一次獨立考核,只針對本學期學生學習情況進行評價。同時,由于每學期的學習內容不同,以致考核內容也不相同。這樣導致大學體育課程考核評價被割裂,不具有連續性,不能對學生在校期間體育學習情況進行整體評價。體育鍛煉的循序漸進和持之以恒原則決定了學生的體育學習具有長期性和系統性,以一個學期的學習情況,考查學生的體育學習情況,是不全面、不合理的。
目前,我國學校體育課考核標準大部分采用“常模參照評價”的方式進行“一刀切”式的評價,即一個考核項目設置一個考核標準,面向所有學生進行評價。這種考核方式缺少對學生主觀努力因素,身體素質和技術提高幅度的考慮,忽略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嚴重地挫傷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體育課程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是把線上教學和傳統線下教學的優勢結合起來的一種“線上+線下”的教學模式。它推動了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將體育課程授課的時間、空間、對象,以及教學方法、教學內容、教學形式、教學評價與反饋等多方面因素進行重組和構建。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能根據學生線上與線下的學習表現,建立多層次、多元化、動態、開放性的考試及其評價體系,結合多種形式,注重過程考核,以對學生能力進行全面而科學的檢驗。
我國高校傳統線下公共體育課程,由于受到課時、場地、器材、班級容量、教師數量及學生運動基礎的限制,一名教師需要教授十幾個班級,在一個班級里需要面對幾十名學生,同一個項目運用統一的教學大綱、教學內容、考核內容和考核標準。運用單一的考核內容和考核標準,衡量幾百名甚至幾千名具有不同運動基礎和性格特點的學生是不科學、不全面的。這導致在教學中基礎較好的學生“吃不飽”,基礎差的學生“吃不了”;在考核中,基礎較好的學生“躺著過”,基礎差的學生“躺平掛”,嚴重影響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在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中,體育教師可以積極引入信息化技術進行輔助教學,利用各種運動軟件及互聯網教學平臺進行監督、記錄、統計、整理和分析學生各種學習行為。這使得教師在不增大工作難度和工作量的情況下,豐富課程考核內容。因此,在線上線下混合式體育課程考核中,可以加大過程考核的比例,豐富考核內容,多方位對學生體育學習情況進行評價。
線上線下混合式體育課考核可以分成線上考核和線下考核兩部分(見圖1)。線上考核內容包括學習態度(如考勤、學習數量、討論及閱讀等情況)、單元測試、作業完成情況及期末理論考試等。線下考核內容包括學習態度(考勤、上課表現)、體育技能掌握與提高程度、體育素質、課外體育訓練與競賽及課外體育活動等。在線上和線下制定多元化的成績考核內容,使學習成績與參與態度相結合,以“重在參與”為主;成績與技能掌握的情況和技能提高的幅度相結合,以擇優評價為主,兼顧運動基礎差的學生;成績與體能相結合,以體質測試為主,可以切實提高學生身體素質;成績與課外活動相結合,以院系評價為主,可以監督學生在課外堅持進行體育鍛煉,促進學生形成“終身體育”觀念;成績與課外體育競賽相結合,可以增加學生團隊榮譽感,促進校園體育文化的建設;成績與體育理論相結合,可以使學生深刻理解體育文化,提升綜合體育素養。

圖1 線上線下混合式體育課程考核內容示意圖
傳統體育課程考核方式主要以教師與學生進行面對面的人工考核為主,標準統一,主觀性較強,效率不高,并不能適應新時代大學生越來越多樣化的人格特點,也不利于全面地評價學生的學習情況。近些年,很多體育教師也嘗試進行分層教學、分層考核,但由于傳統學生管理方法及考核方法的限制,在面對幾百名學生進行分層教學及考核時,工作量巨大,各種分層式的教學與考核只能在小范圍進行,無法全面推廣。
在線上線下混合式體育教學中,可以引入各種信息化工具對學生進行全面、及時、準確、長期的考核(見圖2)。利用一些網絡教學平臺,可以自動記錄學生考勤情況,對學生作業完成情況及理論考試進行評分統計,還可以將學生的各類運動數據長期儲存,并進行對比分析,從而獲得學生運動能力變化情況,作出差異性評價。利用手機中各類運動APP,還能監督學生在課中、課外的體育運動情況,在課中幫助教師對學生運動成績(跑步、定向越野、波比跳、俯臥撐、仰臥起坐等)進行統計,評測學生的體能能力。各類智能運動設備可以配合運動APP 監督學生課內外運動情況,還可以實時監控學生的運動狀態,如心率、步幅、步頻等,精確掌握學生鍛煉情況。由于信息化技術自身的局限性,一些考核內容必須通過人工考核來完成評價,如復雜的運動技能、學生的體育精神及學習態度。通過人工與信息化技術相結合,可以把體育考核貫穿于學生體育課內外整個過程中,突破了傳統考核方法時間、空間的局限性,由內到外的評價學生體育學習情況,并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隨時變換教師“教”的內容和方式,實現學生自主學習、個性化學習,真正做到“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

圖2 線上線下混合式體育課程考核方法運用示意圖
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是信息技術與傳統課堂教育相融合的一種全新的教學模式。在這種教學模式下,體育教師可以利用信息化手段,實現課堂內外、多階段、全方位地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考核評價,并可以及時將考核評價結果反饋給學生,有助于高效地實現教學目標,提高學生鍛煉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