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坤朋
(河南省商丘市永城市人民醫院 永城 476600)
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是一種多能造血干細胞惡性克隆性疾病,占成人白血病的67%左右,隨年齡增加,其發病率逐漸增高[1~4]。老年AML 患者由于機體免疫力降低、機能衰退,多數病情較為嚴重,再加之治療過程中患者長期勞損,易波及其他臟器發生病理性變化,增加死亡風險,故老年AML 是當今臨床醫師的治療難題[5~7]。阿克拉霉素、阿糖胞苷及粒細胞集落刺激因子組成的化療方案為臨床常用治療方法[8~10],但由于老年患者骨髓恢復較慢、療效評價差異等原因,治療效果不能滿足臨床要求。相關研究顯示,血管調控因子、血管生成因子在血液系統惡性疾病的發生、發展中發揮重要作用,因此抑制血管新生成為治療急性髓細胞白血病的新思路[11~12]。沙利度胺為血管新生抑制劑,具有抗血管生成、免疫調節作用。本研究選取醫院老年AML 患者為研究對象,探究沙利度胺聯合阿克拉霉素、阿糖胞苷及粒細胞集落刺激因子治療AML 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醫院2018 年2 月至2020 年2月收治的老年AML 患者82 例為研究對象,根據治療方法不同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各41 例。實驗組男22 例,女19 例;年齡60~76 歲,平均(68.53±2.54)歲;分型:M0 7 例,M1 9 例,M4 3 例,M5 18例,M6 4 例。對照組男21 例,女20 例;年齡60~78歲,平均(68.98±2.69)歲;分型:M0 6 例,M1 7 例,M4 5 例,M5 17 例,M6 5 例,M7 1 例。兩組年齡、性別、AML 分型等一般資料均衡可比(P>0.05)。本研究經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KY2020-03-015)。
1.2 納入與排除標準 (1)納入標準:年齡在60 歲以上;經臨床診斷符合《成人急性髓系白血病(非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中國診療指南(2017 年版)》[13]AML 診斷標準;對本研究內容知情并自愿簽訂知情同意書。(2)排除標準:合并重要臟器功能障礙者;精神異常、認知功能障礙者;嚴重感染者;惡性腫瘤者;對本研究使用藥物過敏者。
1.3 治療方法 兩組在治療過程中均密切監測生命體征等,必要時進行輸血治療。
1.3.1 對照組 采用鹽酸阿克拉霉素(又名注射用鹽酸阿柔比星,國藥準字H10920075)、注射用鹽酸阿糖胞苷(國藥準字H20055128)、重組人粒細胞刺激因子注射液(國藥準字S20043013)治療。第1~8天,每天阿克拉霉素10 mg/m2,靜脈滴注;第1~14天,阿糖胞苷10 mg/m2,皮下注射,每12 小時1 次;第1~14 天,每天粒細胞集落刺激因子200 μg/m2,皮下注射。治療28 d。
1.3.2 實驗組 在對照組基礎上加用沙利度胺(國藥準字H32026130)治療,初始劑量為100 mg/d,睡前口服,逐漸增加至200 mg/d。治療28 d。
1.4 療效評估標準 (1)臨床癥狀、體征完全消失,可正常生活或基本正常生活;(2)骨髓中原始細胞≤5%,紅細胞、巨核細胞恢復正常水平;(3)進行外周血常規檢測無白血病細胞,血小板計數≥100×109/L,中性粒細胞計數>1.5×109/L,血紅蛋白≥90 g/L(男性患者需≥100 g/L)。完全緩解(CR),符合以上3 項指標;部分緩解(PR),僅符合第2 項;未緩解(NR),以上均不符合。總有效率=(CR 例數+PR 例數)總例數×100%。
1.5 觀察指標 (1)臨床療效。(2)預后相關因子水平。治療前后于清晨取靜脈血,離心取血清,采用酶聯免疫吸附法測定血清成纖維細胞生長因子(bFGF)、血管內皮生長因子(VEGF)、血管內皮生長因子受體(VEGFR)水平。(3)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比較兩組發熱、肺部感染、臟器損傷、惡心嘔吐等不良反應發生情況。
1.6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2.0 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s)表示,行t檢驗;計數資料用%表示,行χ2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實驗組治療總有效率為82.93%,高于對照組的60.98%(P<0.05)。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例(%)]
2.2 兩組治療前后預后相關因子水平比較 治療前兩組血清bFGF、VEGFR、VEGF 水平相比,無顯著性差異(P>0.05);治療后實驗組VEGF、VEGFR、bFGF 水平均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前后預后相關因子水平比較(±s)

表2 兩組治療前后預后相關因子水平比較(±s)
注:與同組治療前比較,*P<0.05。
VEGFR(pg/ml)治療前時間 組別 n bFGF(ng/ml)VEGF(pg/ml)實驗組對照組41 41 tP治療后 實驗組對照組41 41 tP 2.45±0.54 2.52±0.49 0.615 0.541 2.03±0.32*2.27±0.41*2.955 0.004 358.65±45.21 363.54±40.88 0.514 0.609 223.54±31.52*283.84±37.87*7.836 0.000 2431.68±185.63 2398.45±149.67 0.892 0.375 1325.45±121.85*1864.84±136.48*18.877 0.000
2.3 兩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比較 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見表3。

表3 兩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比較[例(%)]
近年來,隨著對AML 的深入研究發現,VEGF在白血病細胞的生長、轉移、浸潤過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14~17]。因此,本研究從抗血管生成角度出發,找尋一種科學有效的治療方法。
阿克拉霉素、阿糖胞苷、粒細胞集落刺激因子組成的化療方案中,首先粒細胞集落刺激因子可誘導機體內大量處于細胞周期靜止期的白血病細胞進入DNA 合成期,然后阿克拉霉素、阿糖胞苷開始發揮作用,通過抑制核酸合成,干擾白血病細胞增殖、分化,從而阻斷細胞增殖周期。因此,聯合用藥可有效增強阿糖胞苷、阿克拉霉素對白血病細胞毒性,從而抑制其增殖、分化,對抗白血病具有積極作用。血管新生在白血病的病理過程中發揮重要作用,VEGF是一種糖蛋白,可選擇性對KDR 受體、Flt-1 受體發揮作用,促使血管生成;VEGF 可對內皮細胞膜表面VEGFR 產生作用,對內皮細胞生成生長因子促進的同時,還可對白血病細胞發生反作用[18~20];血清bFGF 可促使內皮細胞游走、平滑肌細胞增殖,其可在新生血管形成中起到關鍵作用[21~23]。本研究中,治療后與對照組相比,實驗組VEGF、bFGF、VEGFR水平均較低(P<0.05),可見沙利度胺聯合阿克拉霉素、阿糖胞苷及粒細胞集落刺激因子治療老年AML可有效降低血清bFGF、VEGF、VEGFR 水平,抑制血管新生。沙利度胺為谷氨酸衍生物,屬于一種新生血管抑制劑,具有抗細胞因子、免疫調節作用,還可抑制T 細胞克隆性增殖,同時還可對VEGF、血清bFGF 的生成產生抑制效果,進而達到抗血管生成作用[24]。本研究實驗組治療總有效率為82.93%,高于對照組的60.98%(P<0.05),可見沙利度胺聯合阿克拉霉素、阿糖胞苷及粒細胞集落刺激因子治療老年AML 效果顯著。分析原因為沙利度胺通過降低血清bFGF、VEGF、VEGFR 水平,抑制血管新生,進而提高治療效果。此外,本研究還發現,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可見沙利度胺聯合阿克拉霉素、阿糖胞苷及粒細胞集落刺激因子治療老年AML 安全性較高。
綜上所述,沙利度胺聯合阿克拉霉素、阿糖胞苷及粒細胞集落刺激因子治療老年AML 效果顯著,可通過改善機體內血管調控因子水平,促進病情好轉,且安全可靠,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