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剛,盧金逵,徐 菡,梁 慧,童腮軍
(1.上饒師范學院體育學院,江西 上饒 334001;2.上饒幼兒師范高等??茖W校,江西 上饒 334001;3.上饒市第八小學,江西 上饒 334000;4.上饒師范學院教育科學學院,江西 上饒 334001)
自改革開放以來,城鄉二元經濟結構的形成促使城鄉居民收入差距不斷擴大,大批農村人口到城市尋求就業機會,進城務工者的子女留在農村成為留守兒童,隨父母進城上學就成為隨遷兒童。民政部2018年全國普查數據整理統計留守兒童人數為901.78萬,城市隨遷兒童1 424.04萬。[1]這些特殊群體兒童青少年健康行為關系到全國兒童青少年健康水平,是我國重要公共衛生問題之一。許多研究已報道了留守兒童心理問題[2-4]、城市隨遷兒童常見病狀況[5-6]和超重肥胖流行趨勢[7]。
隨著社會醫療衛生水平快速提升,以往對兒童青少年的健康和生命具有嚴重危害的傳染性疾病和營養不良的情況逐漸得到控制,與之相關的健康危險行為成為威脅他們健康的首要因素。[8]凡是給青少年健康、完好狀態及至終生的生活質量造成直接或間接損害的行為,通稱青少年健康危險行為。[9]其在中學生這一相對健康的人群中普遍存在:李春玫等調查了江西省兩地區高中生,顯示男性青少年更易發生外顯性健康危險行為,女性則更趨向于隱匿性的心理行為傷害。[10]曾直等研究表明高職院校健康危險行為的檢出率高于普通高校大學生。[11]目前,江西作為上海流動人口輸入的重要省份,本文試就比較江西農村留守、非留守及上海城市隨遷中學生健康危險行為的發生率,并對其關聯的家庭因素進行分析,為相關部門開展特殊群體健康促進提供理論依據。
采用隨機分層整群抽樣方法,于2019年4月至6月隨機抽取江西省上饒市A、B、C共3個縣,將被抽取的三個縣按縣城、鄉鎮分層。每層均隨機抽取2所學校(初中、高中各1所),每層抽取的4所學校中均含有1所中專學校。發放問卷1 204份,收回有效問卷1 156份,有效回收率為96.01 %。其中留守學生448名(38.75 %),非留守學生708名(61.25 %);男生626名(54.15 %),女生530名(45.85 %);年齡13~18歲,平均(16.32±1.54)歲。同時,2019年4月至6月隨機抽取上海市非寄宿制學校6所,其中遠郊2所(初中1所,高中1所),近郊2所(初中1所,高中1所)和市區2所(初中1所,高中1所),合計3所初中、3所高中。發放問卷603份,收回有效問卷383份,有效回收率為63.52 %。其中男生203名(53 %),女生180(47 %)名,年齡12~17歲,平均(15.13±1.61)歲,共383名從農村隨遷至上海市的中學生納入研究。本研究通過上饒師范學院倫理委員會的審批,調查前均經過受試者本人及其監護人的同意,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1.2.1 問卷調查
參考美國青少年危險行為監測系統(YRBSS)問卷,咨詢專家根據國內中學生的特點修訂而成[12-15]。問卷主要包括三部分:(1)基本信息:性別、出生日期、年級、戶籍所在地、父親學歷、母親學歷、家庭月總收入。其中,戶籍指戶口所在地。(2)留守、隨遷中學生情況:留守中學生、隨遷中學生。留守中學生:指父母雙方或其中的任一方截止調查時間為止,因外出打工沒有和子女在一起生活的時間長度達到或超過6個月的18周歲及以下的青少年。隨遷中學生:指戶籍登記在外省(區、市)的鄉村,隨務工父母到輸入地的城區(同住)6個月以上并接受義務教育的18周歲以下兒童少年。(3)2005年在衛生部疾病控制司領導下進行的我國第一次全國規模的城市青少年健康危險行為調查結果,揭示出城市青少年人群日益普遍的不健康飲食行為、體力活動不足和“以靜代動”的生活方式。本研究特選此類7項健康危險行為進行調查:每周早餐行為、吸煙、飲酒、缺乏睡眠、適度體力活動情況、每天看電視時間、每天手機使用時間。每周早餐行為:過去7天內吃過早餐1次及以上;吸煙:指平均每天吸煙1支以上,連續或累計6個月;飲酒:指平均每天喝酒1杯以上,連續或累計6個月;缺乏睡眠:上學期間夜間睡眠時間小于7小時;適度體力活動:在過去7天內,至少3天是每天至少累積了60分鐘的體力活動;看電視時間:每天看電視是否累積超過3小時以上;手機使用時間:每天使用時間累積超過3小時以上。研究前對調查問卷的信、效度進行了檢驗,結果顯示問卷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Cronbachα系數為0.81)。
1.2.2 統計學分析
使用軟件EpiData3.1建立數據庫并設置核查程序,雙盲錄入所有數據。應用SPSS22.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采用χ2檢驗比較留守、非留守與隨遷中學生家庭因素與健康危險行為的關聯,再將單因素分析有統計學意義的因素再納入二元Logistic回歸分析不同家庭因素與不同健康危險行為的關聯強度。檢驗水準α=0.05。
從組別來看,隨遷組中學生每天看電視時間3小時以上(8.62 %)、無適度體力活動(83.55 %)、吸煙(4.18 %)明顯高于其他兩組(均P<0.05)。從健康危險行為的項目來看,無適度體力活動、每天手機使用時間超過3小時以上、每天睡眠時間小于7小時發生率較高。見表1。

表1 留守、非留守與隨遷中學生健康危險行為發生率的對比
在農村留守組中,家庭月總收入與留守中學生每天手機使用時間3小時以上具有統計學意義(χ2=8.528,P<0.05)。見表2。

表2 農村留守中學生家庭因素與健康危險行為的關聯
在農村非留守組,父親學歷與每天看電視時間3小時以上(χ2=25.21.606,P<0.01)、每天手機使用時間3小時以上(χ2=11.609,P<0.01)、無適度體力活動(χ2=12.569,P<0.01)的行為檢出率均具有統計學意義,家庭月總收入與每周早餐行為不到1次(χ2=11.337,P<0.01)也具有統計學意義,見表3。

表3 農村非留守中學生家庭因素與健康危險行為的關聯
在上海隨遷組中,父親學歷與無適度體力活動(χ2=8.02,P<0.01)檢出率具有統計學意義,見表4。

表4 上海隨遷中學生家庭因素與健康危險行為的關聯
控制相關混雜因素后,分別將單因素分析有意義的健康危險行為(每天看電視時間3小時以上、每天手機使用時間3小時以上、無適度體力活動、每周早餐行為不到1次)設為因變量,將家庭因素(父親學歷、家庭月總收入)設為自變量納入Logistic回歸分析。因變量賦值:每天看電視時間3小時以上=0,每天看電視時間3小時及以下=1;每天手機使用時間3小時以上=0,每天手機使用時間3小時及以下=1;無適度體力活動=0,有適度體力活動=1;每周早餐行為不到1次=0,每周早餐行為超過1次=1。自變量的賦值方法如下:父親學歷為小學以下=1,初中=2,高中/中專或以上=3;家庭月總收入大于8 000元=1,5 001~8 000元=2,2 001~5 000元=3,2 000元以內=4。結果顯示,農村非留守組中,父親學歷為初中和小學以下的非留守學生每天看電視時間3小時以上發生風險分別是父親為高中/中專以上的1.82(95 %CI=1.28~2.58,P<0.01)和2.61倍(95 %CI=1.62~4.20,P<0.01),其長時間使用手機的發生風險是父親為高中/中專以上的3.99倍(95 %CI=1.67~9.58,P<0.01)。在隨遷組中,父親學歷為小學以下的中學生無適度體力活動的發生風險是父親為高中/中專以上1.65倍(95 %CI=1.12~2.75,P<0.05),見表5。

表5 留守、非留守及隨遷中學生健康危險行為與家庭因素與健康危險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
本研究顯示,城市隨遷中學生每天看電視時間3小時以上、每天無適度體力活動、吸煙均顯著高于農村留守和非留守中學生。隨遷中學生從外地到上海生活,生活便利度[16]、信息獲取[17]、網絡誘惑[18]等生活環境的巨大差異使一些青少年無法較好地融入城市生活,容易出現問題行為[19],問題行為內含的許多社會心理因素交互在一起又共同促使了健康危險行為的高發[20]。再加上父母工作壓力大、上下班時間長、監管力度松懈[21],親子共處時間不足便產生了家庭教育功能弱化[22],造成隨遷中學生進城后在家庭親子溝通上的“留守”問題仍未得到有效解決,兩方面的原因聯合起來使該群體的健康危險行為發生情況不容樂觀。
本研究發現上海隨遷中學生組中父親學歷與子女每天體育活動(適度體力活動)具有正相關,即父親學歷層次越高,青少年的體育參與度越強(本文的論述無歧視的含義,完全是探討一個總體概率以及整體平均的差異)。其原因可能是隨遷中學生的父親受教育程度高,使其職業、經濟收入、健身行為的養成、陪伴時間等因素直接或滲透式地正向影響子女的健身意識和行為。[23]家庭文化層次對青少年體育鍛煉認知度的影響具有顯著性意義[24-25],家庭文化層次具體體現在父母的學歷上,尤其是父親的學歷越高時,對子女參與體育鍛煉行為具有一定程度的指導意義[25]。而反之,中學生在參與體育鍛煉時的欲望和熱情會相對較低,甚至會有抵觸體育鍛煉的行為,從而導致他們參與體育鍛煉行為較差,這也正體現著體育參與代際傳遞的重要影響。[25]這一結果與國外的調查研究結論較為一致,在德國家庭中父親的學歷與其子女體育活動參與度也呈正相關關系[26]。
同樣,本研究還發現在非留守中學生組中,父親學歷與每天看電視時間3小時以上、每天手機使用時間3小時以上呈負相關性。父母文化程度較低是子女視屏時間過長的危險因素。[27-28]著名的教育家格爾說過,“父親的出現是一種獨特的存在,對培養孩子有著一種特殊的力量”,孩子會潛意識地學習和模仿父親的相關行為,但學歷越低的父親理解能力、家庭控制力有限,其健康意識和家庭保護意識就越弱。[29]父親不良的言傳身教也在微妙地影響著孩子的健康成長。
綜上所述,上海隨遷中學生健康危險行為的發生率高于農村留守和非留守組,父親學歷與與健康危險行為呈負相關,父親學歷為低學歷家庭,中學生健康危險行為發生的可能性更高。因此,有關部門應該加強城市隨遷兒童青少年的健康教育活動,同時要不斷提高低學歷父親的健康行為素質和強化家庭中的教養方式,預防兒童青少年健康危險行為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