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景霞
(佛山市順德區龍江城區中心小學,廣東佛山,528000)
素質教育重視學生知識、能力、態度的綜合培養,素養是個體綜合能力的體現,它能幫助個體有效應對情境的挑戰。學校是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培養個體核心素養的環境要素之一,課程作為學校教育的重要內容,是培養兒童核心素養的主要載體。針對我國學校課程改革存在的課程設計與評價主體間博弈、模式化建構與常態化推進沖突、學為中心走向以學代教的極端的現實困境[1],龍江城區中心小學(以下簡稱我校)從心出發,構建并逐漸完善了具有校本特色的童心課程體系。
“童心”,是指該課程從兒童的內心出發,指向兒童的成長,即基于兒童、為了兒童、服務兒童。如表1所示,在童心課程體系初成階段(1.0時代),基于“兒童是一個完整的人,他們有活潑的身體、豐富的情感和審美需求及對未知的渴望,他們需要綜合的、有趣的、美的、輕松的成長養分”的認識,我校整合了國家課程、地方課程、校本課程,構建了含學科課程、主題活動課程、綜合課程、社團活動課程在內的童心課程體系。因此,童心課程體系以課程整合為主,綜合了課程內容和探究式活動,組織開展了情感參與感較強的集體活動。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指出,小學階段以綜合課程為主,改變課程結構過于強調學科本位、科目過多和缺乏整合的現狀,體現課程結構的均衡性、綜合性和選擇性。[2]在具體實施中,我校童心課程體系學科課程板塊注重課程知識的滲透性,如在數學課堂滲透藝術審美、數學故事、環保意識等。綜合課程板塊注重國家課程和地方課程、校本課程的整合,如科學課程與環境教育校本課程的整合,讓課程內容更加貼近學生的生活,更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不定期的主題活動課程分年級開展,由各年級組長和教師根據該年級的實際情況設置活動主題和活動形式。每周的社團課程則由學生自發開展,根據相同的興趣愛好確定活動內容。除扮演專業引領的角色外,教師一般不參與社團活動課程的組織事務。學校課程普遍存在“體系性”缺失、課程分科過細、學科間缺乏橫向聯系等問題。[3]從表1可以看出我校童心課程體系1.0時代的整體課程情況,學科課程占較大的比重,采取相同主題課程內容互相滲透的整合方式,并未設定具體的課程時間,課程整合不夠深入和細致,缺乏更詳細的體系設計和實踐引導,缺乏科學的評價體系,無法保證課程整合效果。
童心課程體系1.0時代注重知識的相互滲透,在講解課程知識的同時照顧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利于國家課程的校本化實施,為探索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策略提供經驗。總結童心課程體系1.0時代的實踐經驗發現,該階段的課程整合缺乏頂層設計的理念引領,缺乏循序漸進的發展目標。在此背景下,我校深入學習《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等文件精神,深入分析當前學校教育存在的弊端、探索學校教育如何適應現代社會的發展要求,對“童心”這個關鍵字眼作深入的理性思考,征求教育部門和教師的意見,邀請專家進行充分論證,最終提出“童心教育”的理念。“童心教育”是遵循兒童的成長規律,以兒童的自然天性和天賦資源為基礎的教育。“童心教育”的重點是保護兒童的“五心”,即赤子心、敬畏心、善良心、好奇心、想象心,追求兒童的至誠至真。2015年,我校進一步提煉“童心教育”的核心內涵,確定“化育童心,至誠至真”的辦學理念,以引領課程整合的頂層設計。“童心教育”理念和“化育童心,至誠至真”的辦學理念基于我校十幾年的辦學經驗,源于我校的辦學歷史與精神積淀,具有深刻的思想內涵,能指導我校課程體系的頂層設計。
在“化育童心,至誠至真”辦學理念的引領下,我校童心課程體系1.0時代由課程整合轉變為課程融合,升級為童心課程體系2.0時代。為促進學生綜合素養的提升和個性化發展,根據學生的興趣和發展需要,童心課程體系2.0時代將課程設定為三大板塊和五大領域。如表2所示,童心課程體系2.0時代三大板塊分為童心教育必修課程、童心教育選修課程、童心教育專題課程,五大領域分為語言領域、科學領域、健康領域、人際關系領域、藝術領域。例如,人際關系領域融合了道德與法治、綜合實踐活動、禮儀與交往、演講與思辨等課程,課程形式靈活,有主題活動、探究活動、比賽、話劇等。

表2 童心課程體系2.0時代及課程設置
在“童心教育”理念和“化育童心,至誠至真”辦學理念的雙重指導下,童心課程體系2.0時代全面建構課程整合體系,即童心“3+5X”課程體系,促進國家課程校本化、校本課程特色化、專題課程個性化,使必修課程與選修課程相得益彰。童心“3+5X”課程體系的“3”不僅是指三大板塊,而且包括三“育”(真愛教育、個性教育、智慧教育);“5”不僅是指五大領域,而且包含五“心”(赤子心、敬畏心、善良心、好奇心、想象心);“X”則是指學生個性發展的無限可能。由表2可知,五大領域構成了童心“3+5X”課程體系的主要框架,不僅課程融合度高,協調了國家、地方和學校三級課程,指明了學生成長發展的方向,而且主題式教育更加突出,課程內容豐富、課時安排充足,促進了學生綜合素養的提升和個性化發展。
根據學生身心發展特點,結合社會發展的實際需要和學科發展的客觀要求,童心“3+5X”課程體系以“化育童心,至誠至真”為核心內涵,以創設學生發展空間為平臺,以課程建設為中心,構建“培養至誠至真的現代少年”的童心教育課程體系總目標。為彰顯教師專業特長,培養學生綜合素養,促進學校、教師、學生的共同發展與可持續發展,童心“3+5X”課程體系還細化了各年級段的建設目標。如表3所示,各年級段的課程目標既有聯系又有區別,體現了學生身心發展的階段性特點。

表3 童心“3+5X”課程體系的細化目標
素質教育理念是提倡學生可持續發展和終身發展的教育理念,要求教師全面培養學生的終身學習能力和適應能力。童心“3+5X”課程體系五大領域雖然在促進學生綜合素質提升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在培養學生解決復雜能力方面有所欠缺。為了給學生提供影響深遠的成長養分,我校在借鑒項目式學習理念的情況下,在童心“3+5X”課程體系的基礎上設計“童心項目課程體系”。針對單一、具體問題的解決,項目式學習涵蓋多個領域知識的綜合運用,涉及較多較復雜的知識點和主題。要想完整地完成一個項目,學生需要經過選題、設計(目標、問題、整合)、分組、實施等環節的鍛煉。當學生獨立負責一個項目時,他需要自覺了解每一個環節的基本要求,自行把控整個過程。[4]當學生以小組形式負責一個項目時,他們需要設定好目標,分配好任務,逐項深入探討。
因為在項目式學習中,學生可以深入體驗,在體驗中發現規律,在探索中獲得成果,所以我校將童心“3+5X”課程體系升級為“童心項目課程體系”具有可行性。如圖1所示,“童心項目課程體系”大致的設想如下。第一,全面考察和梳理地方和學校的課程資源,包括學校歷史、文化氛圍、專家資源、教師和學生等。第二,將這些課程資源作為項目課程體系發展的土壤,形成較完整的生態系統,讓學生在系統的課程體系中深入體驗項目課程的魅力,收獲成長。

圖1 童心項目課程體系構想
以“廢品公司”項目為例,因該問題源于學生的真實生活,很多學生不知道用過的廢紙該如何處理,所以該項目具有持續探究的價值。為此,教師在開展該項目時可以設置一個挑戰性問題(如何成立一個公司解決廢紙問題),一個復雜情境(成立公司需要什么程序,如何設立部門負責具體等),若干子項目(如何成立,成本多少,如何運營,市場怎樣等)。學生親身體驗公司的運行、廢紙變廢為寶、市場經濟規律、環保等,不僅在人際關系領域(和“客戶”打交道)得到鍛煉,而且在語言領域(寫作)、健康領域(環保意識)也得到培養。項目式學習有趣、生動,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提升學生的學習參與度,取得良好的學習效果。
總而言之,龍江城區中心小學童心課程體系從1.0時代到2.0時代,再到項目課程體系的設想,其初衷是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核心素養視域下的學校課程建設需明確學生的個體差異與需求,建立以學生能力發展為導向的多層次、多選擇的課程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