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克誼
摘要:對水域救援的定義、類別和難點進行概述,分析了我國消防救援隊伍在水域救援中的理論技能、救援裝備、訓練和聯動機制等方面存在的主要問題,提出了加強理論學習、強化專業訓練等措施,以完善我國水域救援預案、規范救援處置和指揮程序,加強水域救援裝備建設,為我國消防救援隊伍提高水域救援能力提供參考。
關鍵詞:消防救援;水域救援;不足;對策
近年來,隨著全球極端天氣影響,山東地區雨水災害呈現多發趨勢,2018年8月,受臺風“溫比亞”影響,山東壽光遭遇河水倒灌,大量民居、農田、大棚及養殖場等損失慘重。2019年8月,臺風“利奇馬”使全國普降暴雨至特大暴雨,山東省降雨量為有氣象記錄以來最大值,境內淄博市、濰坊市、濱州市受災嚴重,大部分區(縣)出現河流洪水及城市、農田內澇災害。水域救援作為一項特殊的搶險救援工作,已成為消防隊伍執勤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特別是溺水、臺風、洪澇災害多發。面對新的形勢和任務,如何提升消防救援應對水域事故救援的專業化、職業化、現代化水平,發揮應急救援國家隊和主力軍作用,是當前消防救援隊伍水域救援專業隊建設的難點。
1? 水域救援的概念、類別和難點
1.1? 水域救援的概述
水域救援是指救援人員對各種原因造成的水中遇險事件開展的救援行動。
1.2? 水域救援的類型
1.2.1? 溺水救援
溺水救援是指船舶翻沉或不慎落水等意外情況的營救行動。當發生溺水時附近群眾難以提供有效的救援幫助,專業救援力量到場后,溺水人員位置不易確定,短時間無法找到溺水者,錯失最佳救人時機。據醫學統計分析,溺水者在4~6min內采取急救措施,心肺復蘇的成活率較高,如果超過8min得不到有效救治,成活率將低于10%。
1.2.2? 內澇災害搶險救援
內澇災害搶險救援是指受汛期暴雨、水閘排水等原因,造成河水水位上升,城市排水設施癱瘓,從而引發洪災或造成房屋、建筑、水利、交通、電力設施的破壞,造成較大經濟損失和人員傷亡。此類災害受災面大、受災點多、救援面廣,發生內澇災害導致道路和通信中斷,影響救援設備和生活物資的運輸。消防救援隊伍在內澇災害救援時,應在地方各級政府統一領導指揮下,協調其他相關部門開展救援工作。
1.2.3? 圍堵堤壩搶險救援
圍堵堤壩搶險救援,是指雨季內河水漫過堤壩發生潰堤,造成城鄉、農田被淹情況的救援,此類搶險工作特點是參戰人數多、救援時間長、體力消耗大。
1.2.4? 孤島轉移營救
孤島轉移營救是指因上游水庫、堤壩泄洪,水位短時間猛漲,有人員被困水中礁石,生命受到威脅的救援。孤島轉移營救現場,水流一般較湍急,水位上漲速度快,短時間內器材裝備難以發揮救援作用,救援時間緊迫,容易導致被困群眾情緒激動,救援難度較大。
1.3? 水域救援的難點
人員溺水,自救能力差,且水域情況復雜,極易造成人員傷亡。
由于水庫、溝渠等多數位于城區外,距離消防隊較遠,通常情況下救援力量到場時已錯過最佳救人時機,往往要大范圍搜尋才能找到被困者。
救援人員深入河水救人時,若自身水性較差,且缺乏水域救援訓練,自身危險性大。
大多數被困者在水中會失去理智,救援人員在施救過程中,被困者往往摟抱或硬拽,如果救援人員處置方法不當,自身安全也將受到威脅。
水域情況復雜多樣,突發性強,救援時間緊,技術要求高,作業危險性大,事故地點往往遠離岸邊或城鎮,遇難或溺水人員救助轉運困難[1]。
2? 當前水域救援存在的不足
水域救援具有突發性強、危險性高、時間緊迫、救援難度大等問題。據統計,世界各國水域救援隊伍中,約有三分之一的救援人員存在缺乏專業技能、水性不佳、裝備不精良或訓練不足等問題,主要是因為水域救援理論的學習和日常訓練相對較少,在處置復雜水域救援時,部分救援人員心理素質和判斷能力較差,存在焦慮、恐懼、畏難的情緒,對急、難、險、重水域救援處置經驗欠缺,在處置水域救援中技戰術水平、安全評估、救援方案制定等方面相對薄弱,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2.1? 水域救援理論知識掌握的不系統、不深入
救援人員對水流特性、水流力學、水流危險、裝備使用等理論知識掌握相對較少,對水域救援準則、水域救援安全注意事項掌握不夠。
救援人員對各種水流形態及其存在的危險認識不夠,當進行救援時,救援人員未穿戴消防專用救生衣、未捆綁固定繩索的現象時有發生,導致救援人員在水中遇到危險時無法及時逃離。要遵循高效、安全的救援法則,因地制宜地利用好拋繩包、拋投器、駕駛舟艇、氣墊船、直升機等設備實施救援。
救援人員對水域救援中的風險認識不夠,當采取涉水救援方法不當或救援中不慎落水時,要通過觀察、自救、待援或延緩等方法,避免被沖往下游危險水域。在水域災害救援中,必須遵循高效、安全的救援法則,按照救援行動優先順序,合理采用拋過去救、劃過去救、游過去救,確保救援人員的絕對安全。
2.2? 水域救援訓練偏少,方法單一、內容簡單
由于水域救援訓練沒有“訓練場地”、江河等自然場地訓練危險性大等問題,各單位開展水域救援訓練較少,日常訓練以基礎體能、消防技能和器材熟悉為主,即使開展水域訓練,思維仍局限在傳統的訓練項目和方法上,模擬水域救災現場環境少,救援人員技能學習掌握不夠。
2.3? 水域救援現場組織指揮人員經驗欠缺,自身業務能力不強
部分指揮員參與處置水域救援實戰較少,對轄區水文、地理了解不夠,所學理論掌握不足,加之沒有經過專業的水域救援系統培訓和學習,參與水域救援災害處置時,還存在裝備運用不合理、安全評估不全面、救援經驗欠缺等問題,難以滿足急、難、險、重等危險水域災害救援現場技術處置需求。
2.4? 水域救援技術全面性專業人員缺乏
游泳能力強的救援人員數量偏低,兼顧對繩索救援、舟艇駕駛、現場急救、水域指揮等內容學習掌握的人員數量更低,全面性、全能性人員缺乏。近年來,雖然上級不斷重視也組織了許多相關培訓,但是,一方面,相較于陸地救援而言,水上救援任務相對較少,受訓人員無法在實踐中積累經驗,鞏固知識;另一方面,原來消防隊伍為現役制,人員流動快,救援專業人員難以保留。改制后,相關配套規定人才培養機制有待完善,導致消防救援隊伍嚴重缺乏水上救援人才[2]。
2.5? 個人水域救援裝備缺乏
配齊個人水域防護裝備,才能為日常訓練和救援提供保障。水域救援的基本裝備包括:水域救援頭盔、干濕式水域服、個人浮力裝置、拋繩包、水域救援手套、水域救援靴、防水頭燈、口哨、潛水刀具等,這些裝備除了為救援人員提供沖擊保護外,還能為救援人員提供保溫、浮力、防止皮膚感染和傷害、信號聯絡與求救等。然而,當前許多消防救援站水域救援、個人防護裝備不僅老舊而且功能不全,部分基層隊伍僅配備有救生圈、拋投器等基礎救援裝備。一些大型救援裝備,如:沖鋒舟、橡皮艇、兩棲車及水下機器人等專業設備數量短缺,這就導致在面對復雜水域,如急流、旋渦時,許多基層隊伍僅能依靠救生拋投器、通用安全繩、救生圈和防墜落輔助部件等器材進行救援,不僅裝備可操作性差,救援效果差,還給救援徒增了許多困難,導致救援開展不順利。
2.6? 政府各部門聯動機制不全
實施聯動機制的主體有偏差。搶險救援預案由消防部門制定,但事故發生后,往往是各級黨委、政府根據災情確定是否調動醫療衛生、國土、水利、環保、交通、氣象、安監等部門人員參與,而消防部門在實施預案時僅限于部門工作,聯動機制不能及時啟動。
聯動時間有偏差。在距離城區較遠的山區發生水域救援災害事故,往往是消防隊伍率先趕赴現場,在消防隊伍營救出被困人員后,由于缺乏醫療衛生、交通、通信等部門的有力支持,影響救援效率。
搶險救援現場缺乏科學統一的組織指揮。災害發生后,民兵預備役人員、當地干部群眾、武警內衛、解放軍指戰員均會相繼趕赴現場實施救援,有時存在各自為政的現象,缺乏科學合理的統一調度指揮,特別是在收集災情、對外發布災害信息的問題上亟待規范。
外宣工作力度不夠。在災害搶險救援中,僅注重內部宣傳報道工作,缺乏與地方媒體的聯系,對外宣傳報道工作成效不明顯,未能及時反映消防員的英勇表現和先進事跡。
3? 提高水域救援能力的對策
3.1? 強化救援理論學習,全面提升水上救助能力
近年來,消防救援人員在水域救援過程中犧牲的案例逐年上升,例如沖鋒舟被湍急的洪水沖倒倒扣、營救跳河輕生群眾時不幸被水流卷入、救助落水戰友受傷等事件,事件發生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一些基層隊伍在進行水域救援訓練時,側重于開展裝備操作、救援方法訓練,缺少理論學習,導致救援人員對裝備操作、救援方法不熟悉,掌握技能不牢固。因此,在水域救援訓練開展過程中,應注重對專業理論知識的學習,不斷提高救援人員水域救援水平。
學習水域基礎理論知識,掌握不同水域的流動規律和運動軌跡,水中障礙物、漩渦、水洞等存在的危險。
學習掌握水流力學知識,利用水流力學開展救援。當容量不變,水流速度成倍增加時,水流產生的沖擊力更強,要及時預判和估算水流沖擊力對救援人員、舟艇造成的危害[3]。
學習掌握不同水流形態對救援人員和群眾造成的危險,掌握不同水流形態自救和他救的方法。
3.2? 強化專業訓練,提高專業救援能力
根據水域救援的實際情況,消防救援隊伍應加大對水域救援專業知識的培訓,提高水域救援工作訓練的力度,邀請專業人員組織訓練,培養一批相對穩定、戰斗力較強和心理素質過硬的救援人員,不斷提高消防隊伍水域救援的能力和水平。
開展水域救援培訓。緊貼水域救援實戰需要,組織開展游泳訓練、活餌訓練、舟機組裝、急流舟艇駕駛、舟艇運輸、翻舟和失動自救、舟機故障排除、水域繩索救援、拋投器救助等課目,建立定期培訓制度,不斷提高救援人員水域救援技術[4]。
加強水域救援指揮人員培養。在較大或復雜的水域救援現場,指揮員戰術的安排決策關系救援的成敗,指揮人員不但要掌握水域基礎理論知識,還應對本轄區水域災害類型進行了解和熟悉,能對水域救援現場進行科學評估,合理制定救援方案和備用方案。
強化安全教育,杜絕救援人員在組織水域訓練時發生傷亡事故。因水域環境復雜、危險性高,參與訓練人員、車輛和裝備器材多,組織開展水域救援實兵、實裝到自然河流訓練時,應經水域救援培訓教練或相關專家實地考察,在開展水域救援訓練中,要把安全防范放在首位,講究科學,從實戰出發,嚴守操作規程,有效杜絕救援人員訓練傷亡。
3.3? 完善水域救援預案,規范救援處置和指揮程序
充分發揮救援人員和裝備的作用。要統一思想認識,制定水域救援器材配備標準。
完善水域救援處置和指揮程序。從組織領導、戰斗編成、后勤保障等方面,不斷修訂完善水域救援方案和指揮程序。
3.4? 加強水域救援裝備建設,配齊配全各類救援器材裝備
配齊個人水域防護裝備。配置適應轄區救援特點的裝備,并確保器材質量。
加強救援人員對水域救援裝備的應用訓練。建立定期學習培訓體系,提高救援人員對裝備使用、保養、維修的能力,實現人與裝備的最佳結合。
不斷推進機械設備配備、培訓和操作使用。適時將挖掘機、裝卸機等機械救援設備運用到水域救援中,更好地滿足水域救援任務和實戰化訓練的需要,做到“召之即來,來之能戰,戰之能勝”,進一步提高水域救援的能力。
3.5? 強化社會力量協同作戰能力
消防隊伍應積極同地方政府部門建立常態化溝通、匯報機制,積極爭取地方政府支持和幫助,努力構建以地方政府為統帥、消防救援隊伍為精兵、其他有關職能部門共同參與的水域救援聯動應急體系。
根據各地水域救援特點、有針對性地制定應急救援聯動預案,定期組織開展聯合救援實戰拉動演練,切實提高各部門聯合協同作戰能力和效率,保證災害事故發生時能夠得到快速科學的處置[5]。
4? 結語
消防救援隊伍作為一支新時代水域救援專業力量,只有不斷加強自身學習和訓練,對惡劣水域救援環境、復雜氣象、長時間高強度地進行實裝實地訓練,按照災前做好人、裝、訓充分準備,災中突出決策、作戰、保障專業擔當,災后全面總結人、裝、心理的歸建,積極探索消防救援隊伍在處置水域災害救援的方法和能力。隨著消防救援隊伍的建設和發展、水域救援裝備的不斷更新、救援技能的不斷提高,消防救援隊伍定能發揮“尖刀和拳頭”作用,更好地為人民生命財產和地方社會經濟建設保駕護航。
參考文獻:
[1]邵薇.消防部隊水域救援能力提升的幾點思考[J].職業衛生與應急救援,2017,35(6):579-581+584.
[2]汪煬.提升水上搶險救援能力的幾點思考[J].水上消防,2011(3):20-22.
[3]陳駿華,盛超.內河急流水域救援技術探討[J].中國應急救援,2018(1):42-46.
[4]匡一虎.淺談水上消防救援訓練[J].水上消防,2008(4):24-25.
[5]王士軍.提升消防救援隊水域救援能力的思考[J].消防科學與技術,2019,38(11):1595-1598.
Some thoughts on current water rescue of fire and rescue team
Wang Keyi
(Zibo Municipal Special Firefighting and Rescue Detachment, Shandong Province,Shandong? Zibo? 255000)
Abstract: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definition, categories and difficulties of aquatic rescue, and analyzes the main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lacking of theoretical skills, rescue equipment, training and linkage mechanism of rescue personnel in China. Some measures, such as strengthening theoretical study, strengthening professional training, are brought forward for perfecting our rescue plan, standardizing rescue disposal and command procedures, strengthening the construction of water area rescue equipment, so as to lay a solid basis for China's fire rescue team in improving aquatic rescue ability.
Keywords:fire and rescue; aquatic rescue; deficiency; strateg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