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云
版畫作為一門藝術形式,存在的時間已經非常長了,版畫是一種藝術的展現,我們欣賞版畫,也喜愛版畫的表現形式。那么在學前美術教學中融入版畫有其獨特的意義,能夠激發學生對藝術的敏感性,讓幼兒在動手實踐中提升主動探索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本次以版畫藝術作為主要內容,集中探討其在學前美術教學中的拓展。
一、學前教育美術教學開設版畫教學的可行性
(一)有利于幼兒動手能力的提高
版畫的制作材料有很多種,想要引導幼兒完成一幅版畫作品,就需要培養幼兒的多種能力。例如要選擇一幅木質的版畫或者說是木版畫的話,首先需要幼兒了解木材的種類和質地的特征等。教師可以帶領幼兒進行相關信息的查詢和獲取,然后篩選出有用的信息。這樣一來可以很好地發展幼兒的思維,并且也突出了幼兒的主體地位,發揮了幼兒的主觀能動性,幼兒在這一過程中學到了很多的知識和內容,在學習過程中逐漸增強解決問題的能力。選完材料后就是動手制作環節,制作過程是幼兒個性化思維的表達,并且也可以通過動手實踐提升幼兒在教學中的體驗感和參與感,提升幼兒的動手實踐能力,讓幼兒在實踐中學習知識。幼兒通過豐富獨特的想象力和創造力來完成木版畫的制作本身就是很有意義的。
(二)有利于幼兒創造力的提高
教師在教學中要立足于幼兒的階段性特點,培養幼兒的發散性思維,養成幼兒獨立思考和獨立解決問題的習慣,這對幼兒以后的成長和學習都是很有意義的。版畫本身的色彩就很多,在視覺上容易刺激幼兒的好奇心,讓幼兒產生自主探索的驅動力,從而讓幼兒在版畫的學習中提高參與感。幼兒是非常具有想象力的,對色彩創作和色彩想象非常敏感,所以在教學中,教師需要讓幼兒自行理解和創作,教師更多的是扮演引導者和合作者的角色,然后在幼兒完成作品的過程中給予陪伴。
二、版畫藝術在學前教育美術教學中的拓展方法
(一)強化幼兒的基本技能
教師需要意識到學習本身是一個需要長期堅持的事情,在教學中要注重循序漸進的教學方法,而且在幼兒階段進行美術教學的相關的內容可以很好地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動手實踐能力,提升幼兒的審美能力,還能很好地展現幼兒的個性化思維和個性化表達,這是促進幼兒全面發展的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教師在教學中首先要幫助幼兒打好基礎,其次就是要以幼兒的興趣作為主導,然后設置合理的教學內容,幫助幼兒完成相關的學習內容。
(二)關注幼兒的個性化發展
幼兒的想象力很豐富,教師在教學中要充分體現幼兒個性化思維的表達,在過程中要尊重學生的差異性和個性化思維,引導幼兒一步步地完成學習內容,將生活化的元素與教學內容相結合,要立足于幼兒階段性的發展水平和發展規律來設置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
(三)關注幼兒的操作過程與情感體驗
版畫制作需要很多步驟,教師要引導學生一步步地完成,過程中要注重發揮自己的引導作用,突出幼兒的主體性地位,培養幼兒獨立探索和獨立創作的能力,不過分干預幼兒動手實踐的過程,從而提升幼兒的參與感,強化幼兒的課堂體驗感,讓幼兒在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中完成學習和創作。
總之,在幼兒的教學中,教師要注重慢慢引導幼兒進行版畫的學習和創作,遵循幼兒的階段性發展水平和發展規律,尊重幼兒的個性化表達,以提升幼兒的審美能力和創作能力,展現幼兒思維的獨特性,體現版畫藝術與學前教育相結合的優越性。未來希望有更多創新性的教學方法應用于教學實踐中。
參考文獻
[1]董貝貝.版畫藝術在學前教育美術教學中的拓展[J].美與時代(中),2019(01):116-117.
[2]李樊.學前教育美術教學中版畫藝術的拓展[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7(09):134.
[3]江燕群.淺析版畫藝術在學前教育美術教學中的拓展[J].新課程(下),2013(07):52-53.
[4]況銳.淺析版畫藝術在學前教育美術教學中的拓展[J].美術教育研究,2012(11):123-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