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蓉桃
旅游是一種到居住地以外的短期的不以經濟利益為目的的活動。有錢有閑、健康的身體、旅游動機是旅游實現的條件。旅游目的地是旅游動機的關鍵因素,多數人對旅游目的地的選擇,是多番權衡、綜合考量的結果,人們希望通過一次旅游,既放松了身心,又提高素質。黔東南州旅游資源豐富,生態文化、民族文化和紅色文化的完美融合,且交通便利是黔東南州旅游業發展的優勢?!叭耸翘焐恼蝿游铩?、“愛國主義教育是政治人格培養的天然要求”以及“追求差異”的規律,使黔東南州成為體驗紅色文化的首選旅游目的地,旅游者可以在黔東南州接受愛國主義教育的同時體驗獨具魅力的生態和民族文化。因此,打造紅色旅游精品線路成為促進黔東南州旅游業繁榮發展的有效手段。
《國務院關于支持貴州在新時代西部大開發上闖新路的意見》(國發〔2022〕2號)文件提出“打造一批紅色旅游精品線路”是促進貴州文化產業和旅游產業繁榮的重點項目。這為黔東南州旅游產業化發展提供了遵循和指明了方向。旅游產業繁榮的基礎在于旅游資源的開發和利用。黔東南州旅游資源豐富,其最大的優勢在于州內民族文化、生態文化、紅色文化的完美融合,給旅游者帶來的復合性體驗。因此打造紅色旅游精品線路成為促進黔東南州旅游業繁榮發展的有效手段。
旅游的定義
旅游是一種到居住地以外的短期的不以經濟利益為目的的活動。1991年世界旅游組織在加拿大召開旅游統計國際大會,對旅游的基本概念作了定義,即“旅游”是指一個人旅行到他或她通常環境以外的地方,時間少于一段指定的時段,主要目的不是為了在所訪問的地區獲得經濟效益的活動。根據這個定義,旅游就是一個人到他或她通常居住地以外的地方進行短期的不以獲得經濟利益為目的的閑暇(休假、文化、參與體育、探親訪友等)、專業(會議、宗教、商務)、求學、就醫、過境等活動。所以,旅游并不只是一種到外地的度假休閑活動,還包含了很多其他方面的內容。
旅游實現的條件
旅游源自人的需要。根據馬斯洛的需求理論:人有旅游的需要,這種需要源自于人的各種需求。我們經常會聽到這樣的聲音:“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 “、期待一次說走就走的旅行!”等,這些就是對旅游需要的表達。
旅游不能“說走就走”,旅游需求變為現實須具備一定條件。
“有錢有閑”是旅游實現的首要客觀條件。要實現一次旅游,成為一個旅游者,首先,必須“有錢”。個人可以自由支配的收入是旅游產生的首要條件。旅游者必須具備一定的經濟條件,有能力支付旅游的費用,如果收入只能解決溫飽問題,旅游就只能停留在主觀愿望上。其次,必須“有閑”。個人可以自由支配的時間是旅游實現的重要條件。人類的活動時間,大體上可以分為:謀生時間、生理必須時間、家務和社會活動時間、閑暇活動時間(除去前四種時間才算是我們的閑暇時間)。閑暇時間越長、越多,那么就越有條件產生旅游行為。另外,健康的身體是實現旅游的必要前提條件。當前新冠疫情環境下,健康的身體尤其重要,個人的身體健康是活動范圍的第一限制條件。因此,當一個人的閑暇時間和可隨意支配的經濟收入達到了一定的水平,并且具備了健康良好的身體能力和既沒有牽掛又沒有拖累的家庭人口狀況,那個人也就具備了旅游者的客觀條件。只有當一個人同時具備了成為旅游者的客觀條件和主觀愿望及要求時,那場“說走就走”的旅行會才變為現實。
旅游實現的客觀條件通過旅游動機起作用
客觀條件和旅游動機是使個人成為旅游者的外部和內部因素。根據內因和外因的關系原理,“外因是變化的條件,內因是變化的根據,外因通過內因而起作用?!笨梢缘贸鲞@樣的結論:旅游動機是促使人們成為旅游者的根據,它在促使人們成為旅游者的過程中起顯著作用;客觀條件是促使人成為旅游者的條件,是通過旅游動機而起作用的。
因此,在客觀條件成熟的前提下,人們對某種旅游需要(這樣的需要可以是休閑度假、探親訪友、參與體育、文化、求學、看病就醫等一系列活動)進行主觀設計時,旅游動機就會一觸即發,讓旅游變為現實。
旅游目的地是旅游動機的關鍵因素
“去哪里”這個問題(即旅游目的地的選擇)是旅游動機的關鍵因素。旅游目的地的選擇源自于準旅游者的內心愿望和需要。比如說,有些人想去休閑度假,那么他會根據自己的性格個性選擇一個可以讓自己放輕松的地方;有些人想要參與體育活動,那么會選擇去體育項目的主辦地;有些人想要接受教育,那么他會選擇去合適的教育地點。更具體來說,有人想要接受培訓,那么他會去培訓機構所在地;有些人想要接受愛國主義教育、了解黨的歷史,那么他會到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去,或者到有紅色文化的地方去參觀和體驗。
對于旅游者來說,當他面對眾多可以滿足自己旅游目的的旅游目的地而要作出既定選擇時,他并不是總是理性的,除了自己的意愿和目的外,他通常還會受到其他因素的影響。第一,來自團體或群體的影響。比如人的從眾的心理,對權威的服從,以及兼顧家人的愿望等,這都會對旅游者旅游目的的選擇造成影響。第二,受到可選擇的旅游目的地所能提供的旅游產品能否有效滿足或者多方面滿足自己旅游目的主觀判斷的影響。第三,時間和交通狀況也能影響旅游目的地的確定。
我們生活在一個價值多元的社會,大多數時人們對旅游目的地的選擇,是多番權衡、綜合考量的結果。很多時候人們對某次旅游目的的期待并不是單一性的而是多重性的。他們希望通過一次旅游,既放松了身心,又得通過學習獲得素質的提高等。
名聲在外的民族文化和生態文化
民族文化和生態文化是黔東南州的名片。由于多方面的原因,黔東南州長期處于相對封閉的狀態,民族文化和生態系統保存比較完整。這里有得天獨厚的自然景觀和古樸濃郁的民族風情。
黔東南有著“綠色凈土,生態王國”的美稱。黔東南州以山地地形為主,冬季溫暖夏季涼爽,氣候宜人,擁有全省最好甚至是全國鮮有的生態資源。黔東南州森林覆蓋率為67.98%,森林覆蓋率居全省第一,是全國平均水平(23.04%)的近3倍,是長江、珠江防護林保護區。境內水系發達,河網稠密,清水江、舞陽河、都柳江三條主要河流平行貫穿黔東南州的中、北、南部,此外還有2900多條10公里以上的河流,多年平均地表水年徑流量為1.91億立方,地下水水平均年徑流量26億立方米,是長江、珠江上游的重要生態屏障。
黔東南州保存著大量的原生態民族文化,全州3296個民族村寨一直保持著“宋代服飾、唐朝發型、明清建筑、魏晉遺風”的習俗和風格。其中被世界旅游組織評選為世界級鄉村旅游村寨達30個之多。這里是民族建筑的博物館,吊腳樓、鼓樓、風雨橋成為獨具特色的建筑文化;這里是民族服飾展覽館,有64大類200多個品種,其中以“苗族盛裝”等為代表,被人稱為苗族歷史的“活化石”;這里是歌舞的海洋,蘆笙舞、錦雞舞、木鼓舞、板凳舞等極具魅力,名揚中外;這里是中國民族音樂富集地,保存有上千種苗侗等多民族生態歌曲,尤以苗族飛歌、侗族大歌為著名。在這里, “大節三六九,小節天天有”,素有“百節之州”的美譽。節日活動豐富多彩,有唱歌跳舞、斗牛賽馬、吹蘆笙、敲銅鼓、玩龍燈、唱侗戲等。這些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經過數百上千年的傳承發展,成為黔東南民族文化的瑰寶,在全國乃至世界的非物質文化上都占有一席之地。
這里還擁有全世界最大的苗寨——西江千戶苗寨,最大的侗寨——肇興、世界之最——黎平天生橋等。黔東南州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定為“返璞歸真、回歸自然”的旅游首選目的地之一,被譽為“是人類保存的最古老的歌謠,是我們疲憊心靈最后的家園”。
后勁有力的紅色文化
黔東南州紅色資源豐富,不僅長征文化主題突出,還有散布全州包括土地革命戰爭、抗日戰爭、解放戰爭各個時期發生的紅色歷史事件、紀念地、紀念物以及革命前輩足跡等豐富的紅色旅游資源,全州范圍內較為有名且連片分布的紅色文件遺址、景點就有85處。紅色火種長期在這里傳播,它就像一粒種子一樣,在這里落地生根發芽,滋潤著這片土地,滋養著苗侗各族人民,成為黔東南州寶貴的精神財富。在眾多紅色歷史、革命遺址遺跡中,最為著名的是“黎平會議會址”和榕江紅七軍軍部舊址。黎平和榕江兩縣也因此列為革命老區。黔東南州還有一個“唯一”,那就是鎮遠“和平村”較好地承載著 “日本八路”反戰同盟活動內容,這屬于全國唯一尚存。
黔東南州發展旅游業的優勢
首先,資源豐富,且相互融合,渾然一體。用一句話來形容黔東南州的旅游資源,可以是“豐富多彩且得天獨厚”。黔東南有三個寶貝,分別是:生態文化、民族文化和紅色文化。這三者并不是相互獨立的,而是相互融合,組合良好。紅色文化資源富集的地區,也是生態和民族文化精品的集中分布地,形成了生態、民族、紅色三種文化交相輝映的格局。這種特色和優勢,以黎平縣為最。就黎平而言,“黎平會議會址”是國家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肇興侗寨是全國最大的侗寨之一,黎平永從鎮三龍村是侗族大歌的發祥地,黎平天生橋是世界之最等等,呈現了紅色、民族、生態三種文化水乳交融交相輝映的格局。
2021年由文化和旅游部、中央宣傳部、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國家發展改革委聯合公布的“建黨百年紅色旅游百條精品線路”“紅色貴州·雄關漫漫”精品線路中,黔東南州“黎平會議舊址”入選。
雖然,單從紅色資源知名度來說,黔東南州與井岡山、延安等地區相比較,不占優勢;就算和同省的遵義地區相比較,也落于下風。但恰恰是,黔東南州的紅色文化和本地秀麗山水、民族風情完美結合的格局是其他紅色文化旅游區無法比擬的。三個寶貝的完美結合是黔東南州旅游業發展的最大優勢,這也使得黔東南州的紅色文化旅游資源進一步開發利用具有非常大的潛力和價值。
其次,區位優勢明顯,交通便利。黔東南州地處黔、湘、桂三?。▍^)結合部,素有“貴州東大門”之稱,是云貴川通往湖南、兩廣的主要通道。境內機場、鐵路、高鐵、高速公路等交通體系完備,交通便利。黎平、黃平兩個機場,至貴陽、長沙、杭州、昆明、成都等國內多條航線通航;黔桂鐵路,湘黔鐵路,320、321國道穿境而過,2015年全州實現縣縣通高速;州內有滬昆高鐵、貴廣高鐵兩條高鐵線,有凱里、三穗、榕江、從江四個高鐵站。2014年底貴廣高鐵的開通,黔東南州躋身“泛珠三角四小時經濟圈”,把黔東南州乃至整個貴州地區納入“一路一帶”建設體系中。這些都成為了黔東南旅游業發展的積極推動因素。
愛國主義教育是政治人格培養的天然要求
古希臘先哲亞里士多德曾說過“人類是天生的政治動物”,意思是:人的政治參與性是與生俱來的,是人的天性。接受愛國主義教育也同樣如此,是人的天性。
愛國主義教育是政治人格培養的天然要求。對一國公民而言,接受愛國主義教育是政治文化的傳承的方式,是天生需要。我們知道,紅色文化遺址在愛國主義教育中發揮著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這種不可替代的作用表現在立體的感官接觸。紅色文化遺址是不可復制的,它是歷史的產物,而當地紅色文化更是歷史的積淀。當一個人到一個愛國主義基地去接受教育時,他能聽得到,能看得到,能摸得到,他會有一個全面的感受和體驗過程。在基地之外的當地,那些經過歷史積淀的厚重,他也可以強烈地觸碰。這些都是其他教育形式無法達到的效果。
因此,在邏輯上,我們就不難理解,對一個旅游者來說,到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去體驗紅色文化成了他天生的需求,到某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接受紅色文化熏陶就成為了他天生的旅游動機。紅色文化資源也因此成了天生的具有開發利用價值的旅游資源。
復合性體驗使黔東南州成為紅色文化體驗的首選目的地
全國知名紅色旅游目的地眾多,但是,黔東南的紅色文化資源開發利用潛力巨大。因為,黔東南州的紅色文化和當地的秀麗山水、民族風情完美結合,提升了黔東南州紅色文化資源旅游開發的價值,使黔東南州紅色文化體驗天然具備復合性特點。
眾所周知,人是道德動物,人在給自己的行為作出合理解釋時,總是會給行為披上一層道德的外衣。人們在選擇旅游目的地時會遵循這樣的規律。在人們的心目中,選擇紅色文化旅游地作為旅游目的地遠比以休閑娛樂為主的目地要高尚。
復合性體驗使黔東南州成為紅色文化體驗的首選目的地。 旅游活動最根本的動力是差異。人們希望通過旅游去尋找、欣賞、體驗不同地方各式各樣的差異。當某個旅游目的地能提供多元化、多樣化的旅游產品時,這個旅游目的地對旅游者而言就具有天生吸引力。黔東南州在眾多紅色文化旅游目的地中脫穎而出的根本性原因就是差異性突顯,天然具有復合性體驗的特點。州內紅色文化、生態文化、民族文化完美融合,使紅色文化體驗旅游者在接受愛國主義教育的同時,體驗到絢麗多彩的民族文化和生態文化。黔東南州內旅游資源的這種復合性體驗,是來吸引旅游者把黔東南州選擇為自己紅色文化體驗旅游目的地的最大比較優勢,也使黔東南州成為紅色旅游首選目的地的原因。
打造紅色旅游精品線路促進黔東南州旅游產業繁榮發展
黔東南州旅游業繁榮發展,必須遵守和運用旅游的客觀規律和先進理論,突出黔東南州旅游產品的地區性差異,做好紅色文化、生態文化和民族文化綜合產品的開發及營銷。
1.圍繞愛國主義教育主題積極打造以“黎平會議舊址”為核心的多條旅游精品線路,開發集紅色文化、生態文化和民族文化為一體的綜合產品,使旅游者來黔東南州旅游一次就能夠體驗到多種文化。
2.圍繞提質增效為目的狠抓優質紅色文化旅游產品開發。通過深挖紅色故事、提升紅色文化旅游點的講解詞、豐富體驗方式等針對不同年齡、不同職業的旅游者分類分層開發旅游產品。同時,通過利用現代科技手段,讓紅色文化與現代接軌,提高表現形式的科技感,讓體驗更現代。
3.圍繞“吃、住、行、游、購、娛”旅游六要素,全面提升紅色文化旅游優質體驗感。通過爭取《國務院關于支持貴州在新時代西部大開發上闖新路的意見》(國發〔2022〕2號)文件政策紅利,積極在基礎設施建設、人才培養、環境提升、產業數字化建設等方面爭取項目和資金投入,保障黔東南州紅色旅游精品線路人、財、物的投入。
4.圍繞“弘揚長征精神,走好新時代的長征路”為主題組織開展黨性教育活動。從組織層面為提高黔東南州紅色旅游精品線路知名度作政策保障。
5.以“文化自信講好黔東南故事”為出發點,加強黔東南州紅的文化旅游品牌建設。用現代品牌建設理念、手段擴大黔東南州紅色文化旅游的知名度,強調黔東南州紅色文化旅游的復合性體驗,以人“求新求奇”的心理來吸引游客到黔東南州來體驗紅色文化。
(中共黎平縣委黨校)
參考文獻:
[1]惠寧,丁海琨,馬浩博.中國文化旅游產業融合發展研究[J].社科縱橫,2022,37(02):115-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