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國際性體育賽事促進入境旅游發展

2022-07-05 17:16:07顧振華,高翔
旅游學刊 2022年6期

顧振華,高翔

[摘? ? 要]我國舉辦各類大型體育比賽的數量逐年上升,測算國際性體育賽事的旅游促進效應具有現實意義。文章首先闡明了舉辦賽事→完善設施、擴大宣傳和提升效率→促進入境旅游這樣一條影響路徑。隨后利用1995—2017年175個國家或地區的數據,實證檢驗了國際性賽事對東道主旅游業的動態影響及其機制。結果表明:(1)以足球為代表的國際性體育賽事會擴大東道主國家或地區入境旅游規模并刺激旅游消費;(2)此效應不僅局限于球迷游客,也存在于普通游客之中;(3)除了足球為代表的團體項目外,網球為代表的個人項目也具有該效應。此研究既為體育旅游領域的研究提供了不同賽事類型視角,又探討了比賽、旅游、基建、媒體與政府間的關系,還為我國政府的賽事申辦決策和旅游業的發展方向提供了參考。

[關鍵詞]國際性體育賽事;足球和網球項目;入境旅游繁榮;體育迷與游客

[中圖分類號]F5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5006(2022)06-0135-16

Doi: 10.19765/j.cnki.1002-5006.2022.06.014

引言

中國體育事業的繁榮是我國綜合國力不斷提升的縮影,作為觀賞性和參與性極強的活動,它的可持續發展離不開旅游業的支持與融入。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了在2035年建成體育強國的宏偉目標,并描述了“十四五”及更長時期內,文化產業未來的發展藍圖。與此同時,隨著2022年北京冬奧會的成功舉辦,國際性體育賽事對旅游產業的促進效應受到了普遍關注。以北京冬奧會為例,圍繞冰雪主題的旅游場館和項目受到了國內外游客的大力追捧,根據《中國冰雪旅游發展報告(2022)》的數據,2021—2022年我國冰雪旅游人次將會突破3億,旅游消費收入將會超過3200億元1。因此,體育與旅游之間直接與間接的影響機制,值得對其進行深入的實證研究。

從理論上來看,國際性賽事會從直接和間接兩個渠道增加入境旅游人數和消費金額:一是精彩和激烈的比賽會吸引大量的觀眾,門票、住宿和相關商品的購買是他們消費的主要形式,而賽事給觀眾帶來的精神感受,也提升了東道主的積極對外形象以及良好經濟預期;二是為了比賽的成功舉辦,東道主會完善基礎設施,開展媒體宣傳并讓政府運行更具效率,而這些都是影響旅游產業的重要因素[1],它們會讓更多游客對東道主產生興趣。學術界也逐步對該問題展開了相關研究,Fourie和Santana-Gallego[2]、Vierhaus[3]均將貿易引力模型拓展至旅游領域,前者強調了奧運會和世界杯對東道主國家或地區入境旅游的即時作用,后者則發現上述賽事在舉辦數年甚至數10年后仍舊對旅游存在長期作用。但是,奧運會和世界杯等幾乎全球參與的賽事畢竟都是多年召開一次,而舉辦頻率更高的比賽是否也具有旅游促進效應,針對該問題的實證研究尚不多見。

基于此,本文首先闡明了舉辦國際性體育賽事→完善基礎設施、擴大媒體宣傳以及提升政府效率→促進入境旅游繁榮這樣一條影響路徑,隨后利用1995—2017年175個國家或地區13 359場足球比賽和3892場網球比賽及旅游數據進行了實證研究。在研究視角上,與實證檢驗奧運會和世界杯等全球性大賽的現有研究不同,本文考察的是每年連續舉辦的國際性足球賽事,并尋找到了賽事與旅游之間的影響機制,這是對已有文獻的有益補充。

1 文獻綜述

1.1 國際性體育賽事對旅游的直接影響

體育賽事本身精彩激烈,吸引了一大批觀眾入境東道主國家或地區成為游客。Vierhaus研究了1982—2014年奧運會和世界杯兩項大賽的旅游促進效應,他們發現夏季和冬季奧運會無論是在舉辦之時,還是舉辦前后都會對東道主國家或地區入境游產生作用,前者的影響效應時長可以保持20年之久,后者則有5~8年[3]。除了綜合性賽事外,專業性賽事同樣有類似作用,Falk和Vieru以冬季體育賽事為主要研究對象,發現冬季賽事同樣帶動了周邊旅游業的發展,酒店價格在舉辦期間顯著上漲了14%[4]。

除了對體育賽事本身的熱情之外,不少學者也開始發現賽事在精神層面的溢出效應。東道主積極向上的形象讓游客在精神上得到了愉悅,提升了他們對東道主的整體印象,使得許多人愿意更頻繁地入境旅游。陳方英[5]、Hinch和Holt[6]分別以青島奧帆賽和加拿大超級馬拉松為例,討論了它們對城市形象的提升作用。張驍鳴和黃秋芬將研究的賽事類型從傳統比賽拓展至民間體育和民俗體育之中,他們認為日常的一些民間體育活動事實上類似于一種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7]。金準認為,1972年札幌冬奧會給日本全民塑造了一個熱愛冰雪運動的風氣,也向其他國家和地區展現了日本國民的體育素養和身體素質[8]。

1.2 國際性體育賽事對旅游的間接影響

良好的基礎設施是游客選擇目的地的決定因素之一,Khadaroo和Seetanah基于貿易引力模型,利用1990—2000年28個國家間的雙邊旅游面板數據,驗證了基礎設施的重要性[9]。Allmers和Maennig在分析1998—2010年3屆世界杯的影響時提出,若南非想要從世界杯的舉辦中獲得像德國那樣的收益,除了體育設施的新穎性和相關硬件給游客帶來的舒適性外,他們還要考慮后續場館應用的問題[10]。李如友和黃常州針對不同研究區間內的交通設施對我國區域旅游發展的影響進行了回歸,估計了交通基礎設施與省際旅游的非線性關系[11]。

媒體宣傳讓潛在游客對目的地更加熟悉,降低了搜尋成本,增加了熟悉度和安全感。Kim等通過2011年美國65個城市的128家酒店相關的網絡媒體報道和客房收入數據,強調了網絡媒體的總體評價與酒店對負面報道的回應是影響游客入住的最重要因素[12]。Vierhaus提出,與夏季和冬季奧運會相比,世界杯的媒體關注點均與足球元素有關,這就會造成世界杯對旅游產生的作用不夠持續[3]。Salgado-Barandela等經過對某小鎮的1000余次調研發現,錯峰舉辦的小型賽事以其獨特性、傳統性和趣味性同樣受到了部分媒體的青睞[13]。新媒體的快速崛起也讓不少學者將其與旅游相聯系,他們認為,網絡媒體在旅游感受和安全信息傳播上發揮了作用[14-15]。

擁有高效的政府管理體系,從經濟角度而言,能夠減少游客入境后的辦事成本,從法律角度而言,保障了游客的權利、人身和財產安全,它們對游客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孫盼盼和夏杰長的研究結果表明,政府高效的建設行為將會有助于旅游產業的快速發展和技術進步[16]。王兆紅和羅樂[17]、張新等[18]均提出交通設施和政府政策是影響體育旅游資源的關鍵因素,想要吸引更多的游客參與到北京郊區或者京張地區的體育娛樂項目,就必須有便捷的交通和高效的政府管理,與此同時,包括知識產權和法律體系在內的良好制度環境,對當地旅游產業也存在正面作用。

1.3 文獻述評

雖然也有部分研究未能發現體育賽事對旅游的促進效應[19-20],但是總的來看,多數文獻的結論表明,國際性體育賽事本身對游客確實存在較強的直接影響,它們一方面通過精彩的競技性、豐富的娛樂性、特殊的地域性及傳承的民俗性直接吸引游客前往東道主國家或地區,另一方面,賽事的成功舉辦也彰顯了東道主的積極形象和經濟前景。除此之外,它們還會通過完善基礎設施、擴大媒體宣傳以及提升政府效率間接地吸引入境游客。

為了能夠更好地考察國際性體育賽事的旅游促進效應,本文從以下兩個方面進行拓展:第一,現有大多數實證研究的對象均為奧運會、世界杯等全球性賽事[2-3],但是它們的東道主要么是發達國家,要么就是經濟體量較大的發展中國家,且多年才舉辦一次,針對它們的研究難免會存在樣本選擇問題,因此本文以國際性足球和網球比賽作為研究對象,它們的東道主遍布全球各地且每年舉辦多場比賽,研究它們的旅游促進效應是對已有研究的有益補充;第二,受Vierhaus啟發,不同賽事的影響對象有所不同[3],但現有研究并未在實證中嚴格區分不同類型的游客,本文通過滯后性和樣本搭配兩種方法嘗試識別出體育迷和普通游客,以期考察賽事不同觀眾對旅游促進效應的差異性。

2 理論分析與假設提出

2.1 精彩賽事直接吸引游客

Hinch和Higham給體育性質的旅游進行了定義:它是在有限的時間內離開原生環境,以體育為基礎的旅行,所選擇的體育項目具有規則性、競技性和娛樂性的特點[21]。精彩的體育比賽歷來受到人們的關注,各種項目都擁有大批擁躉,他們愿意為了自己所喜愛的項目親臨現場助威,購買大量商品并且支付各類費用。以2016年巴西里約奧運會為例,奧運期間共接待了約117萬名游客,其中41萬名外國游客,酒店入住率超過94%1。不單是綜合性賽事,許多單項賽事也讓觀眾趨之若鶩。2010年世界杯在南非舉行,盡管地處非洲,許多場館所在城市的治安形勢和交通組織受到各方質疑,加上金融危機的影響,該屆大賽的總體效應在舉辦前并不被人看好。但是作為全球第一大運動,足球的吸引力是巨大的。根據南非旅游部門的統計,2010年南非共接待外國游客超過1000萬人次,酒店收入和入住率同比增長121.7%和63.7%,世界杯對南非經濟的拉動約為132億美元2,精彩的世界杯對旅游業的影響不亞于一輪經濟刺激方案。

2.2 賽事提升東道國對外形象和經濟預期

國際性體育賽事一方面以其規則性、競技性和娛樂性直接吸引體育愛好者,另一方面也將東道主積極向上的形象展現給了國內外游客,輕松自由的氣氛讓他們在精神上“感覺良好”[22],這不僅促使他們愿意在比賽期間在東道主國家或地區游覽和消費,還會讓許多原先對東道主國家或地區并不熟悉的游客對其留下一個良好的印象,使得他們期待在未來故地重游。2019年8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體育強國建設綱要》提出,到2035年,體育產業將成為我國國民經濟的支柱性產業之一3,擴大體育文化的感召力、影響力和凝聚力是未來的發展方向,源遠流長的中華體育精神深深感染著參與其中的每一個人,而健康活躍的體育外交也將成為我國特色大國外交的重要組成部分。

另外,除了積極向上的對外形象之外,國際性體育賽事的成功舉辦,還會增加游客以及觀眾對東道主經濟實力的信任感,讓他們認為東道主未來是值得投資的。Ashton等通過倫敦股票價值指數論證了這一點,他發現,只要英格蘭國家足球隊獲勝,股票指數就會表現出色,特別是在那些大型的賽事之中,英格蘭國家足球隊的良好表現將會激發投資者對本國的投資熱情[23]。

2.3 賽事改善基礎設施并促進入境旅游

除了直接影響外,國際性體育賽事也對東道主產生了間接影響,這些影響讓東道主國家或地區更具有吸引力,從而促進了入境旅游。與文獻綜述部分的觀點一致,基礎設施、媒體宣傳和政府效率在國際性體育賽事與入境旅游之間,形成了間接影響機制(圖1)。

想要承辦國際性體育賽事,擁有符合標準的比賽場館、住宿條件和其他硬件設施是前置條件,除了新建外,對老舊場館和設施的更新必不可少。就2022年北京冬奧會而言,沿用了2008年夏季奧運會的多個場館,新建場館8項、臨建或者改造場館10項4,并對所有新建場館制定了后期規劃,以期實現其可持續利用。這些基礎設施雖然造價不菲,但通過合理的規劃和后期應用,長期來看它們給東道主帶來的助益是十分巨大的[9]。

2.4 賽事擴大媒體宣傳并促進入境旅游

如圖1所示,國際性體育賽事歷來是媒體關注的焦點,大量的新聞報道讓游客對體育項目本身有了更深層次的了解,同時也宣傳了東道主國家或地區的地理和人文特點,讓潛在游客對目的地更加熟悉,降低了搜尋成本,增加了熟悉度和安全感。2022年北京冬奧會,來自全球50個國家或地區的近萬名媒體工作者,對為期16天的冬奧會進行了全程播報,全球約6400多萬人通過數字化媒體平臺關注冬奧會,人數創歷年新高1。隨著轉播技術的不斷發展,高質量不間斷的畫面讓精彩的賽事扣人心弦,這使得原本許多只在屏幕前觀看的觀眾萌生了直接到現場參與的想法,特別是北京冬奧會開幕式表演,它在震撼全世界的同時,極大地激發了國內外觀眾對北京的向往之情。

除此之外,對東道主的報道來說,國際性體育賽事其實是東道主向世界展示自己的一個窗口。在2007年主辦的“中國(青島)奧運與旅游國際論壇”上,澳大利亞旅游局局長白凱禮指出,澳大利亞充分利用奧運會這一窗口,向全世界展示了她的美麗景色和風土人情。在悉尼奧運會舉辦之前,澳大利亞先后邀請了3000多家國外媒體展開巡回報道,這些媒體不僅拍攝了澳洲獨有的都市鄉村美景,還制作了價值約23億美元的宣傳材料,這些報道的廣為流傳,一舉扭轉了過去許多人對澳大利亞“廣闊荒原”的印象,使其很快躋身“人們最向往的旅游度假勝地”之列2。

2.5 賽事提升政府效率并促進入境旅游

高效的政府管理體系和良好的制度環境是保障國際性體育賽事成功舉辦的重要因素[24],而在此過程中,東道主政府反過來也會受到賽事的影響。一方面,賽事各項工作會倒逼政府提升行政效率;另一方面,大型賽事的國際組織會對東道主政府提出要求并予以監管。

俄羅斯政府為了保障2018年世界杯的順利舉辦,從安保、交通和服務各環節加大改革力度,一方面設置人員“黑名單”,大力打擊流氓犯罪行為;另一方面在工程檢驗、藥物檢驗等方面嚴把質量關,使得政府公信力迅速提高。根據世界經濟論壇的數據,人均GDP非常接近的3個經濟體——俄羅斯、土耳其和阿根廷3,在2010—2018年呈現出了不同的政府效率發展趨勢,俄羅斯自2010年底申辦世界杯成功之后,大力進行政府改革,政府效率逐年提高,在2018年世界杯舉辦之年達到最高值,反超多年來一直領先自己的土耳其,并且始終保持對阿根廷的領先優勢。

除了賽事本身會推動政府改革之外,來自國際組織的監督和協調同樣也是東道主政府提升效率的重要動力之一。為了能夠符合2022年冬奧會順利舉辦的各項標準,北京冬奧會組委會設置了15個具體部門,共梳理出3000余項里程碑式任務。從中可以看出,舉辦賽事督促東道主政府的運轉更加有效4。

如圖1所示,國際性體育賽事對東道主國家或地區入境旅游,既有物質和精神感受上的直接效應,同時還通過完善基礎設施、擴大媒體宣傳以及提升政府效率間接地吸引入境游客。因此,提出以下假設:

H1:國際性體育賽事的舉辦對東道主國家或地區的入境旅游具有促進效應

H2:基礎設施、媒體宣傳和政府效率是賽事促進旅游的影響機制

根據Vierhaus的研究[3],即便都是大型國際性體育賽事,受眾也存在較為明顯的差異,奧運會的影響最具綜合性,它除了會吸引體育愛好者之外,商務型游客、觀光型游客以及消費型游客都會對東道主產生濃厚的興趣。相比較而言,以世界杯為代表的專業性項目則對該運動的愛好者會有更強的效應,但對普通游客的持續影響力不及奧運會。那么,不同類型的賽事對不同類型的游客是否存在不同促進效應?學術界對該問題尚未有定論。Vierhaus認為,奧運會存在長期旅游促進效應而世界杯沒有[3]。Fourie和Santana-Gallego[2]、Barreda等[25]則肯定了世界杯的旅游效應。本文的研究對象是每年都會舉辦多場比賽的足球和網球賽事,它們的東道主遍布全球各地,它們的受眾既有球迷也有普通游客,為了考察對不同類型游客的旅游促進效應,提出如下待實證檢驗的假設:

H3:國際性體育賽事的舉辦不僅對球迷,對普通游客也存在促進效應

3 實證模型、數據和方法

3.1 樣本選擇與數據來源

本文的研究對象包含全球175個國家或者地區,研究區間為1995—2017年。所選樣本中,有13 359場比賽有明確的主客場球隊,其中,也有4854場比賽是在第三方國家或地區舉辦的,因此,這些比賽的球隊雙方均是客場球隊。選擇足球比賽作為研究對象是因為,一直以來,足球都被認為是世界第一運動,無論是其所產生的商業價值,還是其在全球產生的影響力,都是其他運動無法比擬的。根據吳愛丹在“國家級門戶樞紐經濟暨世界地標足球經濟發展高峰論壇”上所獲得的數據,我國球迷總人數超過1.8億,預計到2025年,我國足球產業規模可達2萬億元[26]。

除了足球比賽之外,為了保證結論的穩健性,文本還選取了由國際職業網球協會(Association of Tennis Professionals,ATP)和國際女子網球協會(Woman’s Tennis Association,WTA)組織的3892場國際網球比賽進行研究,這些賽事分別在58個國家或地區舉行,研究區間則為2011—2017年。與足球相比,網球具有其鮮明的特色,一方面,足球是團體項目,而網球以個人為主;另一方面,近年來網球比賽的影響力不斷擴大,每年我國舉辦的國際職業網球賽事總獎金數超過兩億元,僅次于美國[27]。因此,選擇網球比賽作為足球比賽的穩健性檢驗,既從賽事差異性上驗證了結論的可靠性,又考慮了運動項目的普及性,使得結果具有一般性。

本文的主要數據來源由7個數據庫組成:(1)聯合國世界旅游組織(World Tourism Organization,UNWTO)的旅游統計概要數據庫,該數據庫提供了各國出入境旅游數據;(2)維基百科、國際足球聯合會(Federation International Football Association,FIFA)、足球數據基金會(Rec Sport Soccer Statistics Foundation,RSSSF)、ATP和WTA,這些數據庫提供了全球國際性足球賽事數據1,以及各類國際性網球賽事信息;(3)世界銀行世界發展指標數據庫(World Bank World Development Indicators,WBWDI),該數據庫提供了全球200多個國家經濟、社會、環境等各類宏觀指標;(4)法國國際經濟研究中心(Centre détudes Prospectives et dinformations Internationals,CEPII)以及世界紀實年鑒(World Fact Book)提供了不同國家的地理和文化數據;(5)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ited Nations Educational, Scientific and Cultural Organization,UNESCO)提供了世界文化遺產目錄;(6)Google提供的全球社會數據庫(Global Database of Events, Language and Tone,GDELT),記錄了各個國家或者地區作為新聞事件的發起方或者對象方被媒體報道的數量及類別等信息;(7)全球治理指標(Worldwide Governance Indicators,WGI)數據庫,提供了各個國家或者地區的政府效率預測值及其百分數排位2。另外,在穩健性檢驗中使用的印度季度數據來自其旅游部門。

對于文中所用樣本數據,按照以下步驟進行了相應的處理:(1)對入境旅游人數和旅游消費等主要變量均進行了線性插值處理,緩解缺失值帶來的影響;(2)使用2010年不變價格計算相應投入和支出;(3)剔除了經過插值法后,入境旅游數據仍舊缺失的國家或地區;(4)剔除了入境旅游人數以及控制變量中GDP對數值、人口對數值以及不隨時間改變的地理和文化數據缺失的樣本點。

3.2 研究設計與變量定義

為了檢驗H1,將需要實證檢驗的模型設定為以下形式:

INB_Tourismit=β0 + β1INT_Sportsit + β2trendit +

Xγ + yeart + τi + uit? ? ? ? ? ? ? ? ? ? (1)

在模型(1)中,被解釋變量INB_Tourism表示一個國家或者地區的入境旅游狀況,使用兩個指標進行反映,一是入境過夜游客數量的對數值lnovernight,二是旅游消費的對數值lnexpend,它們分別從人流和資金流的角度衡量了入境旅游的實際狀況。解釋變量INT_Sports表示一個國家或地區舉辦國際性體育賽事的多少,使用兩種不同的球類——足球和網球作為實證回歸中的比賽項目。對于足球比賽而言,一方面使用東道主舉辦國際性足球比賽數量matches,另一方面考慮到足球比賽的特點,將客場球隊對東道主的進球數away_ goals,也納入解釋變量的考察范圍之中。i表示第i個國家或者地區,t表示第t年,下同。

在穩健性檢驗中,首先,在世界杯舉辦年的截面樣本內,將第三方身份舉辦的國際性足球比賽數量matches_neu作為代理指標,它們被用來考察國際性體育賽事除了能夠促進純體育性旅游之外,是否還對其他性質的入境旅游存在影響效應;其次,將國際性網球比賽數量tennis也作為代理指標,它通過不同類型的比賽驗證文中所提出的假設。

X是一個國家或地區控制變量向量,參考Fourie和Santana-Gallego[2]、吳良平等[1]的觀點,將國家或地區的GDP對數值lngdp和人口對數值lnpop作為主要的控制變量,并在穩健性檢驗中加入了互聯網使用人數占比internet、進出口占GDP之比open以及對美元匯率exchange作為控制變量。與此同時,根據Huang等的研究,世界文化遺產也是吸引入境游客的關鍵[28],因此將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的景點數量heritage也作為一類控制變量。另外,Zhang和Jensen強調了時間趨勢項trend的作用[29],因此,將年度趨勢項加入模型中。

τ表示不隨時間改變的個體效應,其中,主要包括國家或地區的地理和文化特征,例如經緯度、是否為內陸國家、所在大洲的虛擬變量以及官方語言是否為英語等,當計量方法不是固定效應模型時,在模型中加入這些個體效應虛擬變量[30]。year表示年度固定效應虛擬變量,u則為隨機干擾項。

為了檢驗H2中,基礎設施、媒體宣傳和政府效率是否發揮了媒介作用,根據Baron和Kenny[31]、許峰和李帥帥[32]使用的中介效應模型,將整個模型設定為如下形式:

INB_Tourismit = β0 + β1matchesit + β2trendit +

Xγ + yeart + τi + uit? ? ? ? ? ? ? ? (2)

power/lnnews/govit = β0 + β1matchesit + β2trendit +

Xγ + yeart + τi + uit? ? ? ? (3)

INB_Tourismit = β0 + β1matchest + β2powerit + β3govit +

β4lnnewsit + β5trendit + Xγ + yeart + τi + uit? ? (4)

其中,參考唐睿等的做法[33],將一個國家或地區的通電覆蓋率power作為基礎設施的代理指標,這是因為無論是現場觀看國際性足球比賽,還是通過直播或者轉播收看比賽,電力供應始終是基本保障,與此同時,它也是旅游環境中不可或缺的硬件條件。另外,參考程盈瑩等的研究[34],將東道主作為新聞事件的對象方,全年被媒體報道的次數對數值lnnews作為媒體宣傳的代理指標,這是因為,國際新聞輿論能夠實時反映國際社會對東道主的評價,它既可以看作是媒體對東道主的關注程度,也代表了東道主的宣傳效果。參考陳升和張俊龍的研究[35],將東道主政府效率估計值的百分數排位gov作為政府效率的代理指標。其他變量的定義均與上文相同。

3.3 內生性問題和計量方法

引發內生性問題的原因主要有3個:雙向因果關系、遺漏變量以及測量誤差。

3.3.1? ? 雙向因果關系

對于足球比賽和入境旅游而言,大型的足球賽事會吸引更多的游客和消費,而反過來旅游往往與一個國家或地區的經濟發展緊密相連,而國際性的賽事傾向將發展水平較高的國家或者地區作為主辦地。因此,這就可能會引發雙向因果關系,從而導致內生性問題。為了緩解該問題,需要找到合適的工具變量予以處理。工具變量的選擇主要有兩個條件:一是要與國際性足球比賽的數量高度相關;二是與一個國家的開放程度和經濟水平基本無關。

本文選擇了兩個工具變量,一是虛擬變量fifa,它表示某個國家或者地區當年是否已經屬于FIFA成員。能否成為FIFA成員一般從以下3個方面予以考慮:第一,是否具備有利于足球發展的穩定社會環境;第二,足球是否已經在全國范圍內開始流行;第三,職業足球的發展是否已經成熟。顯而易見,這3個條件與國家是否舉辦國際性足球比賽有著較為密切的聯系,但是它和國家的開放程度與經濟水平并沒有直接的關系,不少欠發達國家在FIFA成立的早期就加入了該組織。

另一個工具變量是某個國家或地區在每4年一個周期內,是否進入世界杯的正賽之中的虛擬變量final,例如在1995—1998年的研究區間內,若某個國家或地區參加了1998年法國世界杯正賽,那么在該周期的變量final為1,否則為0。一般而言,參加世界杯正賽的國家或地區往往都有較為成熟的足球發展體系,每年會定期舉辦國際性的友誼賽或者世界杯預選賽。與此同時,是否能夠參加世界杯正賽基本參照的是預選賽成績,并沒有開放程度和經濟水平方面的限制。

3.3.2? ? 遺漏變量

采取以下3種方法捕捉潛在的影響因素。第一,在模型(1)中加入更多的控制變量,其中包括互聯網使用人數占比internet、進出口占GDP之比open、對美元匯率exchange以及擁有世界文化遺產名錄的景點數量heritage。第二,正如陳喬和程成的結論所指出的,出入境對象國和來源國的相關特征都應該在模型中加以考慮[36],因此參考Santana-Gallego等的做法[37],將模型(1)拓展為以下形式的雙邊關系模型:

INB_Tourismijt = β0 + β1INT_Sportsijt + β2trendijt +

Xγ + Zω + yeart + τi + θij + uit? ? ? ? ? ? (5)

模型(5)中增加了角標j,它表示游客來源國或者足球比賽的客隊。被解釋變量INB_Tourism表示第j個國家或地區的入境第i個國家或地區的旅游狀況,使用入境過夜游客數量的對數值lnpair作為代理指標。解釋變量INT_Sports表示第j個國家或地區在第i個國家或地區參加國際性足球比賽的情況,使用第j個國家或地區在第i個國家或地區參加比賽數量matches_pair以及進球數量pair_ goals作為代理指標。X和Z分別是客場國和東道主的控制變量向量,使用雙方的GDP對數值lngdp和人口對數值lnpop作為控制變量,trend仍舊是年度趨勢項。τ表示東道主不隨時間改變的個體效應,而θ則表示東道主和客隊之間不隨時間改變的個體效應,例如是否具有共同邊界、是否具有共同的官方語言、曾有無殖民關系和雙邊距離對數值等。為了避免樣本過于在0值集中,將研究對象聚焦于36個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rganis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OECD)國家,它們不僅是中高收入國家,而且雙邊旅游往來頻繁,它們作為東道主舉辦的國際性足球比賽已經達到總數的近50%,因此基本可以作為總樣本的典型代表。

第三,除了雙邊影響,出入境旅游的變化會存在一定季節性和時序性[38],上一期的旅游人數或者消費額度會有一定程度的持續性,從而呈現出規律性周期。考慮到這種周期規律問題,在模型(1)中加入滯后一期的被解釋變量,用來控制時間序列上可能存在的影響,那么,待檢驗的模型被拓展為以下形式:

INB_Tourismit = β0 + αINB_Tourismit-1 + β1INT_Sportsit +

β2trendit + Xγ + yeart + τi + uit? ?(6)

參考Gozgor等的研究[39],加入被解釋變量的滯后一期后,需要考慮該變量與隨機干擾項之間存在的內生性,采用廣義矩估計方法(generalized method of moments,GMM),用滯后期的樣本作為工具變量,以緩解模型中存在的內生性問題。在此基礎上,除了被解釋變量之外,解釋變量INT_Sports難免也會具有一定的持續性,國際性體育賽事的連續成功舉辦將會增加主辦國未來再次成為東道主的可能性。因此,采用Hausman-Taylor法進行回歸。

3.3.3? ? 測量誤差

正如Vierhaus所言,從游客的特點來看,部分游客可能僅因為對某場比賽感興趣而臨時入境,這類游客會隨著比賽主辦地的變化而改變目的地,與之相比,有的游客則會因為良好的旅游體驗將比賽主辦地作為長期目標,成為較為固定的入境游客,使得國際性體育賽事對旅游的促進效應保持延續性[3]。為了檢驗H3,更好地識別這兩類不同的游客,區分賽事促進旅游的短期作用和持續作用,將模型(1)的解釋變量滯后3期,考察前期的比賽是否對當期的入境旅游仍舊存在正影響,待檢驗的模型被拓展為以下形式:

INB_Tourismit = β0 + β1INT_Sportsit-3 + β2trendit +

Xγ + yeart + τi + uit? ? ? ? ? ? ? ? (7)

同樣地,使用世界杯舉辦年份的截面數據也可以對兩種不同的旅游促進效應進行識別。在世界杯舉辦年份,純粹為了球賽而旅游的球迷基本集中在世界杯的主辦地,他們會節約假期和金錢用于觀看世界杯比賽。此時,那些作為第三方舉辦地的國家或地區如果能夠吸引到游客,那么這些游客則應該并不是單純以看比賽為目的,而是確實將國家或地區作為旅游目的地。基于此,使用世界杯舉辦年份的截面數據,考察國際性體育賽事的旅游促進效應是否具有持續性和一般性。

另外,何昭麗和王松茂認為,入境旅游會存在空間溢出效應,如果不同國家或地區之間有較強的溢出效應,那么流入周邊國家或地區的入境人數和資金就會影響到自身,從而高估或者低估國際性體育賽事的旅游促進效應[40]。為了克服可能存在的溢出效應,選取印度作為單一研究對象,出于數據可得性和觀測值數量的考慮,將2005—2016年季度數據作為樣本區間,通過誤差修正方法進行檢驗。

3.3.4? ? 計量方法和檢驗

通過Hausman檢驗可以發現,不同的Hausman方法展現了不同的結果,傳統方法和聚類法得到的結果無法在5%的顯著性水平上拒絕不存在系統差異的原假設,而穩健法得到的結果則可以在1%的顯著性水平上拒絕存在系統差異的原假設。因此,在基準回歸中,同時采用混合最小二乘法(pooled least squares,PLS)、固定效應模型(fixed effects,FE)和隨機效應模型(random effects,RE),使結果更具有一般性,而在其他回歸中,以PLS方法為主,提高模型的有效性。為了緩解模型中可能存在的異方差問題,使用Huber_White穩健標準誤加以處理。除此之外,為了緩解離群值可能引發的偏差,對主要變量均在樣本前后1%的水平上,進行了winsorize縮尾處理。

3.4 描述性統計

表1中列示了文中所用主要變量的名稱、含義以及相關描述性統計信息。從被解釋變量的結果可以看到,在研究區間內每個國家或地區的平均入境人數約為100萬人次,平均入境旅游消費約為10億美元,最高入境人數約為5000萬人,最高消費額約為650億美元,而雙邊旅游入境人數最高時也可以達到1000萬人次以上。由此可見,入境旅游已經成為一個國家或地區的重要產業,厘清其主要的影響因素將有助于其蓬勃發展。

從解釋變量的結果可以看到,在研究區間內每個國家或地區每年會舉辦約3.5場國際性足球比賽,被客隊打進約3.4個進球,作為第三方則會舉辦約1.3場比賽。除了足球比賽之外,每個國家或地區每年還會舉辦約9.7場國際性網球比賽。這些數據表明,球類比賽確實受到了各個國家的歡迎,很多國家每年會舉辦多場不同類型的比賽。隨著國際性體育賽事的舉辦成本不斷提高,評估這些賽事給主辦方帶來的收益十分必要,而它們能否真正長期促進旅游產業的建設,正是本文想要研究的主題。

從機制變量的結果可以看到,東道主國家或地區的電力覆蓋率平均值為0.789,最小值為0.045,最大值為1,這說明各國或地區的電力供應狀況各有不同,有的國家或地區已經達到了電力全覆蓋,但是有的國家或地區只有不到5%的電力覆蓋率。東道主的政府效率排位較為平均地分布在0到1之間,這說明研究樣本中既有政府效率較高的國家或地區,同樣也有效率低下的國家或者地區。各個國家或地區在GDELT數據庫中被新聞報道的次數存在較為顯著的差異,被報道最多的國家或者地區,一年有高達上百萬次的新聞報道,而被報道最低的國家或地區,則只有不足百次。

通過表1對各主要變量平均值、標準差和最值的統計結果可以發現,樣本中所使用的數據經過相關處理后,已克服了離群值帶來的干擾。

4 結果與分析

4.1 基準回歸結果

表2報告了以入境旅游人數和旅游消費為被解釋變量,足球比賽以及客場球隊進球數為解釋變量的模型(1)結果。從結果中可以看到,無論采用哪種回歸方法,一個國家或地區舉辦國際性足球比賽數量增加,將會促進其入境旅游人數的增長,且該結果至少在5%的顯著性水平上保持顯著;一個國家或地區舉辦的國際性足球比賽中客場球隊的進球數量增加,將會促進其入境旅游人數以及旅游消費的增長,且該結果在1%的顯著性水平上保持顯著。

具體來看,加入控制變量后,若多舉辦1場國際性足球比賽,它的旅游人數促進效應約為0.7%~3.6%;若每年客場球隊在比賽中多踢進1粒進球,東道主的入境旅游消費將增長0.8%~2%。該結果驗證了H1,即國際性體育賽事的舉辦促進了入境旅游繁榮。從表2最后一行的F值或者Wald值的p檢驗結果可以看到,它們均在1%的顯著性水平上保持顯著,混合最小二乘法和固定效應模型下的調整后R2也都高于0.43,這保證了模型的整體擬合優度。

從控制變量的結果可以看到,一個國家或地區的GDP對入境旅游人數具有正影響,且該結果至少在1%的顯著性水平上保持顯著;而其人口則對入境旅游人數具有負影響,除了固定效應模型外,其余方法的結果均在1%的顯著性水平上保持顯著。該結果表明,經濟水平發展水平越高,人口規模控制越好的國家,其入境旅游人數越多,該結果與大多數其他學者的研究結論保持一致。表2的結果反映了國際性體育賽事能夠促進旅游繁榮,這給我國舉辦大型國際體育賽事帶來了數據上的支持,由于大型比賽的規模較大以及舉辦間隔較長,因此它們對舉辦城市和地區的旅游促進效應會更為顯著,屆時我國政府應該順勢而為,借大賽之機,一方面大力發展旅游業,另一方面也能在基礎設施、媒體宣傳和政府服務方面更上一層樓。

表3報告了模型(2)至模型(4)的機制檢驗結果,從結果可知,一個國家或地區舉辦國際性足球比賽數量增加,將會提升其電力覆蓋率、政府效率以及被新聞媒體報道的次數,且該結果在1%的顯著性水平上保持顯著,這就意味著國際性體育賽事確實會改善東道主的基礎設施,擴大媒體宣傳并且提高政府效率。與此同時,電力覆蓋率power和政府效率gov無論是在入境旅游人數還是消費作為被解釋變量時,它們均可以在1%的顯著性水平上產生正影響;而對于被媒體報道次數的對數值lnnews而言,雖然在入境旅游人數作為被解釋變量時,沒有產生顯著影響,但是當旅游消費作為被解釋變量時,它也在1%的顯著性水平上產生了正影響。

通過對中介效應大小進行計算可知,在入境旅游人數為被解釋變量時,電力覆蓋率power和政府效率gov的中介效應約為36%,而在旅游消費為被解釋變量時,它們加上被媒體報道次數的對數值lnnews的中介效應則約為40%。該結果驗證了文中有關影響機制的H2。

4.2 穩健性檢驗

表4的前兩列報告了使用FIFA成員國虛擬變量fifa和世界杯足球正賽參加國虛擬變量final作為工具變量的回歸結果。從結果中可以看到,無論是使用入境旅游人數對數值lnovernight,還是入境消費對數值lnexpend,采用工具變量法后的足球比賽matches系數均為正,且至少在5%的顯著性水平上保持顯著,這樣的結果既驗證了H1,同時又緩解了雙向因果關系帶來的內生性問題。從表4注釋中有關工具變量的檢驗結果可以看到,所有結果均在5%的顯著性水平上拒絕了弱工具變量檢驗以及內生性檢驗的原假設,說明工具變量與解釋變量之間存在較高相關性,而解釋變量也存在一定的內生性。與此同時,在過度識別檢驗上,表中前兩列結果出現了差異,這表明所選工具變量更適合以入境旅游人數為解釋變量的模型。

表4的后3列報告了兩個方面的結果:一是增加了更多的控制變量,以緩解遺漏變量的可能性;二是對印度單個研究對象進行回歸,以緩解國家或者地區間可能存在的溢出效應。對于印度而言,從誤差修正方法的結果可以看到,每季度多舉辦1場國際性足球賽事可以為其入境旅游人數帶來17%的增長,且該結果在1%的顯著性水平上保持顯著,這對于一個發展中國家的旅游產業而言是十分可觀的促進效應。此外,從后兩列的結果可以看到,增加了更多控制變量之后,舉辦國際性足球比賽仍舊會促進入境旅游人數和消費的增長,這樣的結果與基準回歸結果保持一致。

表5前兩列報告了模型(5)中OECD36個國家或者地區兩兩配對樣本經過PLS回歸后的結果,從結果中可以看到,國際性體育賽事對入境旅游的促進作用始終存在。與基準回歸中單邊樣本的結果相比較可以發現,來自客場國的入境旅游人數更容易受到比賽場次和進球數量的影響。該結果不僅再一次從雙邊樣本的角度驗證了H1,還發現了游客觀賽具有一定的目的性,客場國的比賽越多,進球越多,那么來自客場國的游客就會越多。

國際性足球比賽是團體項目的代表,為了考察是否其他類型的比賽也存在入境旅游促進效應,表5后4列報告了以國際性網球比賽為研究對象的PLS結果。相比足球比賽而言,網球比賽以個人單打或者雙打為主,網球場館的觀眾容量要明顯小于足球場館,比賽時長也不像足球那樣有明確規定,若以入境旅游人數作為被解釋變量,則比較的結果難免有失偏頗,因此以入境消費額作為被解釋變量。從結果可知,無論是否對足球比賽數量加以控制,國際性網球比賽的舉辦確實能夠促進入境旅游消費額的增加,且該結果至少在1%的顯著性水平上保持顯著。從系數大小上來看,當控制足球比賽數量時,國際性網球比賽若多舉辦1場,則入境消費額度會增加約0.9%~1.6%。給定網球比賽數據的樣本區間為2011—2017年,能夠同時舉辦足球和網球兩類國際性賽事的國家,其旅游產業的規模自然會較大,因此,在這個子樣本中,賽事的旅游促進效應也會隨之有所增加。

表6前兩列報告了使用Hausman-Taylor方法和系統GMM方法的結果。從結果中可以看到,若假定國際性體育賽事的舉辦存在一定程度的粘性,賽事數量和客隊進球數量仍舊存在入境旅游促進效應,系數大小與表2基本保持一致。它們從解釋變量和被解釋變量自身是否在時間序列上擁有前后聯系的角度克服了潛在的遺漏變量問題。

為了證實H3,區分國際性體育賽事除了對純粹觀看比賽的球迷具有吸引力外,是否能夠對普通入境游客也存在正影響,表6的后6列,不僅報告了模型(7)使用滯后3期賽事舉辦數量作為解釋變量的結果,還利用世界杯比賽年份的截面數據進一步展開驗證。從第3列的結果可以看到,滯后3期的賽事舉辦數量,對當期的入境旅游人數仍舊存在一定程度的促進效應。按照Vierhaus的觀點,若游客僅為球迷,則賽事的促進效應不會長久[3],因此,第3列的結果驗證了國際性體育賽事確實能夠讓普通游客數量增長。

從第4至第8列的結果可以看到,在世界杯比賽年份第三方舉辦地的國際性體育賽事仍舊對入境游客具有吸引力。一般而言,純粹的球迷在世界杯年份,會積攢時間和金錢用于觀看世界杯比賽,對在第三方舉辦地舉行的國際性體育賽事不會有濃厚的興趣,因此,該結果也較為充分地說明了國際性體育賽事對普通游客的作用。區分不同類型游客的促進效應是本文的一個貢獻,它的意義在于政府并不用擔心賽事的促進效應僅在短期有效,只要提升比賽的質量和環境,其促進旅游業的長期發展是可期的。表6中的被解釋變量均為入境旅游人數,若將其更換為消費額,結果基本保持不變。

總地來看,上述實證結果不僅驗證了本文假設,即國際性體育賽事的舉辦對入境旅游具有促進效應,還使用了各種方法緩解雙向因果關系、遺漏變量和測量誤差等可能的內生性問題,因此本文的結論是較為穩健的。

5 結論與政策啟示

5.1 結論

本文首先闡明了舉辦國際性體育賽事→完善基礎設施、擴大媒體宣傳以及提升政府效率→促進入境旅游這樣一條影響路徑,隨后將貿易引力模型用于旅游效應的測算之中,對1995—2017年175個國家或地區單邊或者雙邊的球類比賽及旅游數據進行了實證研究,主要結論如下。

首先,國際性足球賽事的舉辦會顯著促進東道主國家或地區入境旅游的繁榮,從影響大小上看,若東道主多舉辦1場國際性足球比賽,入境旅游人數約增長0.7%~3.6%;若每年客場球隊在比賽中多踢進1粒進球,則東道主的旅游消費約增長0.8%~2%。該結果證實了體育賽事對旅游產業的促進效應,為定量評估賽事的成本和收益提供了扎實的數據基礎。

其次,除了以足球為代表的團體項目外,賽事對旅游的促進效應同樣存在于以網球為代表的個人項目中,當控制足球比賽數量時,東道主若多舉辦1場國際性網球比賽,則入境消費額度會增加約0.9%~1.6%,該結果從項目差異化的角度再次證實了賽事對旅游的促進效應。

再次,基礎設施、媒體宣傳和政府效率在賽事促進旅游中形成了間接影響機制,國際性體育賽事完善了東道主國家或地區的基礎設施,擴大了媒體宣傳且提升了政府效率,這些影響進一步傳導到了旅游產業之中,這種間接影響機制的中介效應約為40%。

最后,若將游客按入境目的分為純粹的球迷和普通游客,那么國際性體育賽事的舉辦對二者均存在促進效應,該結果不僅從旅游目的差異化的角度又一次證實假設,還明確指出了賽事所發揮的影響力并不局限于體育領域,需要從各個方面予以全面考察。

5.2 政策啟示

上述結論一方面實證檢驗了國際性體育賽事對旅游產業的正面作用,另一方面也對中國政府實現體育強國夢想具有十分重要的啟示作用。

第一,國際性體育賽事的成功舉辦對旅游產業具有顯著的提升作用,東道主政府可對舉辦國際性大賽予以更多的支持。社會各界從收益和成本的角度指出,大型體育賽事需要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賽事給東道主帶來的收益往往又沒有一個統一的衡量標準,因此不少賽事的舉辦成本事實上高于收益。面對此類疑問,本文的研究結果以入境旅游為例,探究了國際性足球和網球比賽對旅游人數和消費的促進效應。本文的研究范式可推廣至一般均衡框架中,有助于主辦方更加全面地定量評估大型賽事的效益,為賽事的承辦與否提供數據上的支持。

第二,細分游客類型可以進行更為精細化的服務,讓旅游產業有一個質的飛躍。本文區分了純粹觀看比賽的游客和普通入境游客,這兩類游客的需求以及忠誠度都存在較為明顯的差異,若想要提升他們的數量就需要采取不同的對策,前者需要加強比賽的精彩程度和觀看的便捷度,而后者則需要改善基礎設施和旅游整體環境。從該思路出發,通過大數據挖掘,向不同類型的游客推出符合他們期望的服務將會改變過去旅游的傳統模式,獲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三,本文數據主要來源于國際組織,盡管我國現有數據庫對我國出入境旅游的人數和消費有所記錄,但是雙邊旅游往來數據存在缺失,且詳盡的各類體育賽事數據更為缺乏。我國“十四五”規劃中已明確提出“加快數字發展,建設數字中國”的目標,因此政府應該細化旅游與體育的微觀數據,并輔以大數據分析技術,這將有助于東道主和參賽方提供更加快速和高效的服務,同時也可以使得政府在基礎設施建設、監管體系搭建以及媒體廣告宣傳上更為有的放矢。

參考文獻(References)

[1] 吳良平, 胡健敏, 張健. 中國省域入境旅游發展的空間計量建模與影響因素效應研究[J]. 旅游學刊, 2020, 35(3): 14-27. [WU Liangping, HU Jianmin, ZHANG Jian. Spatial econometric modeling and the influencing factor effects of inbound tourism development in China’s provincial regions[J]. Tourism Tribune, 2020, 35(3): 14-27.]

[2] FOURIE J, SANTANA-GALLEGO M. The impact of mega-sport events on tourist arrivals[J]. Tourism Management, 2011, 32(6): 1364-1370.

[3] VIERHAUS C. The international tourism effect of hosting the Olympic Games and the FIFA World Cup[J]. Tourism Economics, 2019, 25(7): 1009-1028.

[4] FALK F P, VIERU M. Short-term hotel room price effects of sporting events[J]. Tourism Economics, 2020, 27(3): 569-588.

[5] 陳方英. 城市居民對重大事件感知與態度的縱向變化研究——以青島市舉辦2008奧帆賽為例[J]. 旅游學刊, 2010, 25(10): 77-84. [CHEN Fangying. Study on the longitudinal changes of urban residents perceptions and attitude towards mega-events—A case study of Qingdao hosting the 2008 Olympic sailing regatta[J]. Tourism Tribune, 2010, 25(10): 77-84.]

[6] HINCH T, HOLT N. Sustaining places and participatory sport tourism events[J]. Journal of Sustainable Tourism, 2016, 25(5): 1084-1099.

[7] 張驍鳴, 黃秋芬. 把日常的還給日常: 從龍舟賽看傳統體育文化遺產的當代適應[J]. 旅游學刊, 2019, 34(5): 7-9. [ZHANG Xiaoming, HUANG Qiufen. Returning the daily to the daily: Looking at the contemporary adaptation of traditional sports and cultural heritage from the dragon boat race[J]. Tourism Tribune, 2019, 34(5): 7-9.]

[8] 金準. 冬奧會帶來的旅游業高質量發展契機——以1972年札幌冬奧會為例[J]. 旅游學刊, 2020, 35(4): 3-5. [JIN Zhun.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pportunity of the tourism industry brought by the Winter Olympics: Taking the 1972 Sapporo Winter Olympics as an example[J]. Tourism Tribune, 2020, 35(4): 3-5.]

[9] KHADAROO J, SEETANAH B. The role of transport infrastructure in international tourism development: A gravity model approach[J]. Tourism Management, 2008, 29(5): 831-840.

[10] ALLMERS S, MAENNIG W. Economic impacts of the FIFA soccer World Cups in France 1998, Germany 2006, and outlook for South Africa 2010[J]. Eastern Economic Journal, 2009, 35: 500-519.

[11] 李如友, 黃常州. 中國交通基礎設施對區域旅游發展的影響研究——基于門檻回歸模型的證據[J]. 旅游學刊, 2015, 29(2): 1-13; 27. [LI Ruyou, HUANG Changzhou. Research on the impact of traffic infrastructure on regional tourism development in China: Based on the evidence of threshold regression model[J]. Tourism Tribune, 2015, 29(2): 1-13; 27.]

[12] KIM W G, LIM H J, BRYMER R A. The effectiveness of managing social media on hotel performance[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ospitality Management, 2015, 44: 165-171.

[13] SALGADO-BARANDELA J, BARAJAS A, SANCHEZ-FERNANDEZ P. Sport-event portfolios: An analysis of their ability to attract revenue from tourism[J]. Tourism Economics, 2021, 27(3): 436-454.

[14] 陳瑩盈, 林德榮. 強關系網絡移動社交平臺旅游分享行為研究——基于微信與QQ用戶的資料分析[J]. 旅游學刊, 2020, 35(4): 89-103. [CHEN Yingying, LIN Derong. Research on tourism sharing behavior of strong-tie network mobile social platform—Data analysis based on WeChat and QQ users[J]. Tourism Tribune, 2020, 35(4): 89-103.]

[15] 陳巖英, 謝朝武, 張凌云, 等. 旅游危機中線上媒體聲量信號對潛在旅游者安全溝通行為的影響機制[J]. 南開管理評論, 2020, 23(1): 40-52. [CHEN Yanying, XIE Chaowu, ZHANG Lingyun, et al. The influence mechanism of online media volume signals on potential tourists’ safety communication behavior in tourism crisis situation[J]. Nankai Business Review, 2020, 23(1): 40-52.]

[16] 孫盼盼, 夏杰長. 地方政府的環境構建行為與旅游產業潛在增長——來自中國省際層面的實證認識[J]. 財貿經濟, 2016, 37(3): 148-161. [SUN Panpan, XIA Jiechang. Local governments’ environment construction behaviors and potential growth of tourism—Empirical evidence from Chinese provincial data[J]. Finance & Trade Economics, 2016, 37(3): 148-161.]

[17] 王兆紅, 羅樂. 促進京張體育文化旅游帶體育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戰略思考[J]. 北京體育大學學報, 2021, 44(4): 25-38. [WANG Zhaohong, LUO Le. Thinking on facilitating quality development in the sports industry in the Beijing-Zhangjiakou sports culture and tourism belt[J]. Journal of Beijing Sport University, 2021, 44(4): 25-38.]

[18] 張新, 劉家明, 朱鶴, 等. 北京郊區參與型體育旅游資源時空演化特征及影響因素[J]. 資源科學, 2020, 42(11): 2196-2209. [ZHANG Xin, LIU Jiaming, ZHU He, et al. Spatiotemporal change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participatory sport tourism resources in Beijing suburbs[J]. Resources Science, 2020, 42(11): 2196-2209.]

[19] CHIKISH Y, HUMPHREYS B R, LIU C H, et al. Sports-led tourism, spatial displacement, and hotel demand[J]. Economic Inquiry, 2019, 57(4): 1859-1878.

[20] DEPKEN C A, STEPHENSON E F. Hotel demand before, during, and after sports events: Evidence from Charlotte, North Carolina[J]. Economic Inquiry, 2018, 56(3): 1764-1776.

[21] HINCH T, HIGHAM J E S. Sport tourism: A framework for research[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ourism Research, 2001, 3(1): 45-58.

[22] HUANG H F, HUMPHREYS B R. Sports participation and happiness: Evidence from US microdata[J] Journal of Economic Psychology, 2012, 33(4): 776-793.

[23] ASHTON J K, GERRARD B, HUDSON R. Economic impact of national sporting success: Evidence from the London stock exchange[J]. Applied Economic Letters, 2003, 10(12): 783-785.

[24] 李恩荊, 張現成. 論賽事舉辦中政府行為的失范與弱勢群體的權益保障[J]. 西安體育學院學報, 2014, 31(3): 285-288. [LI Enjing, ZHANG Xiancheng. The anomie of government action and right preservation for the vulnerable social groups in management of the large-scale sport events[J]. Journal of Xi’an Physical Education University, 2014, 31(3): 285-288.]

[25] BARREDA A A, ZUBIETA S, CHEN H, et al. Evaluating the impact of mega-sporting events on hotel pricing strategies: The case of the 2014 FIFA World Cup[J]. Tourism Review, 2017, 72(2): 184-208.

[26] 吳愛丹. 恒大新主場成全球第一!劍指“世界足球之都”,廣州未贏夠![J]. 房地產導刊, 2020(11): 58-63. [WU Aidan. Evergrande’s new home stadium becomes the first in the world! Guangzhou aims to be the “World Capital of Football”, Guangzhou has not won enough![J]. Real Estate Guide, 2020(11): 58-63.]

[27] 蔣宏偉, 尹樹來. 對中國職業網球未來發展走向的思考[J]. 成都體育學院學報, 2019, 45(2): 83-86. [JIANG Hongwei, YIN Shulai. Thoughts on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professional tennis[J]. Journal of Chengdu Sport University, 2019, 45(2): 83-86.]

[28] HUANG Q, LI X Y, JIA X J, et al. Global hospitality growth and institutional quality[J]. Journal of Hospitality and Tourism Management, 2019, 41: 117-128.

[29] ZHANG J, JENSEN C. Comparative advantage explaining tourism flows[J]. 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 2007, 34(1): 223-243.

[30] MORALES E, SHEU G, ZAHLER A. Extended gravity[J]. The Review of Economic Studies, 2019, 86(6): 2668-2712.

[31] BARON R M, KENNY D A. The moderator-mediator variable distinction in social psychological research: Conceptual, strategic, and statistical considerations[J].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1986, 51(6): 1173-1182.

[32] 許峰, 李帥帥. 旅游移動APP能夠持續吸引用戶嗎?——一個有調節的中介檢驗模型[J]. 旅游學刊, 2016, 31(8): 52-60. [XU Feng, LI Shuaishuai. Could tourism mobile Apps continuously attract users? A moderated mediation confirmatory model[J]. Tourism Tribune, 2016, 31(8): 52-60.]

[33] 唐睿, 馮學鋼, 馮斐. 金磚國家旅游投資環境評估及協調度分析[J]. 經濟地理, 2018, 38(10): 226-233. [TANG Rui, FENG Xuegang, FENG Fei. The analysis of tourism investment environment and coordination in BRICS countries[J]. Economic Geography, 2018, 38(10): 226-233.]

[34] 程盈瑩, 成東申, 逯建. 國際輿論對中國引進外資的影響: 基于Gdelt新聞大數據的實證研究[J]. 世界經濟研究, 2021(7): 19-33; 135. [CHENG Yingying, CHENG Dongshen, LU Jian. The impact of international public opinion on the introduction of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in China: Empirical research based on Gdlet news big data[J]. World Economy Studies, 2021(7): 19-33; 135.]

[35] 陳升, 張俊龍. 東道國制度水平對我國對外直接投資的影響——綜合運用全球治理指標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數據的實證[J]. 產經評論, 2019, 10(3): 56-66. [CHEN Sheng, ZHANG Junlong. Influence of institutional level of host country on China’s outward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Empirical analysis based on the WGI data of countries along “One Belt and One Road”[J]. Industrial Economic Review, 2019, 10(3): 56-66.]

[36] 陳喬, 程成. 貿易對旅游的門檻效應和國別差異——基于中國與24個對象國的實證[J]. 旅游學刊, 2018, 33(11): 37-47. [CHEN Qiao, CHENG Cheng. The threshold effect and interaction difference between tourism and trade: Based on the empirical evidence of China and 24 countries[J]. Tourism Tribune, 2018, 33(11): 37-47.]

[37] SANTANA-GALLEGO M, LEDESMA-RODRIGUEZ F, PéREZ-RODRIGUEZ J V. The euro effect: Tourism creation, tourism diversion and tourism potential within the European Union[J]. European Union Politics, 2016, 17(1): 46-68.

[38] 余向洋, 張圓剛, 朱國興, 等. 旅游季節性測度框架及其實證研究[J]. 經濟地理, 2019, 39(11): 225-234. [YU Xiangyang, ZHANG Yuangang, ZHU Guoxing, et al. An analytical framework and empirical study for tourism seasonality[J]. Economic Geography, 2019, 39(11): 225-234.]

[39] GOZGOR G, LAU C K M, ZENG Y, et al.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legal system and inbound tourism[J]. 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 2019, 76: 24-35.

[40] 何昭麗, 王松茂. “一帶一路”沿線四大區域入境旅游全要素生產率的空間差異及溢出效應研究[J]. 數量經濟技術經濟研究, 2020, 37(6): 130-147. [HE Zhaoli, WANG Songmao. Study on spatial differences and spillover effects of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of inbound tourism in four regions along the “One Belt And One Road”[J]. Journal of Quantitative and Technical Economics, 2020, 37(6): 130-147.]

International Sports Events Facilitate Inbound Tourism Growth

GU Zhenhua1, GAO Xiang2

(1. College of Business and Economics, Shanghai Business School, Shanghai 200235, China;

2. Faculty of Professional Finance & Accountancy, Shanghai Business School, Shanghai 200235, China)

Abstract: With the increase in the variety and frequency of mega international sports events held in China every year, it is imperative to further the understanding of how such events can facilitate the inbound tourism growth in host countries/areas. Therefore, this paper conducts a comprehensive empirical study by utilizing a long panel that consists of information on 13 359 soccer matches and 3892 tennis matches and tourism data in 175 countries/areas from 1995 to 2017. The aim is to examine the dynamic effects of hosting sporting contests on tourist arrivals and expenditures in host countries/areas and then continue to explore the relative importance of potential underlying mechanisms.

We figure out four regularities. First, hosting international soccer competitions significantly increases the number of inbound tourists and stimulates the amount of tourism consumption in host countries/areas. Second, the identified effects are not limited to tourists who are sports fans but also spill over into general-purpose tourists. Third, international tennis events could lead to a similar boosting impact even after controlling for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ontemporaneous soccer matches. Fourth, the results derived from a mediating effect model confirm that infrastructure, media coverage, and administrative efficiency play equally important roles as the functionary channel through which major sporting events promote tourism development. From a theoretical point of view, the facilitative effects operate both directly and indirectly. Concerning the direct impact, on one hand, the exciting competitions and intense games will attract a large crowd of spectators, and the purchase of tickets, accommodation, and related souvenirs constitute the main forms of their spending. On the other hand, the strong feelings induced by the events can reinforce the positive public image of the host along with fresh shopping experiences. In terms of indirect influences, countries/areas hosting large-scale matches will also invest to renovate infrastructure, organize media campaigns, and improve institutional quality. These efforts all serve as the long-run drivers for the domestic tourism industry, attracting more tourists to visit the host countries/areas in the future.

This study hence adds to the literature in the following aspects. First of all, unlike existing studies that only emphasize discrete events such as the Olympic Games,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most-watched games of soccer and tennis with international sporting events that are held continuously every year across the globe, and digs deeper to reveal the mechanisms linking these events and tourism. Then, with respect to heterogeneity analysis, it moves one step further by disentangling this effect into two groups of tourists with different purposes of traveling. Finally, this paper validates the above findings by a list of robustness tests. The present findings are supplemented by using individual-player sports like tennis rather than just team sports as represented by soccer. Also, to mitigate the concern for the endogeneity problem, this paper employs instrumental variables chosen based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occer tournaments and runs two-stage least-square regressions to provide collateral evidence that corroborates the main findings. In addition, our results stay robust in either unilateral or bilateral tourism samples.

Keywords: international sports events; soccer and tennis programs; inbound tourism boom; sports’ fans and tourists

[責任編輯:鄭? ? 果;責任校對:周小芳]

主站蜘蛛池模板: 青青草国产免费国产| 亚洲中文久久精品无玛| 久久公开视频| 亚洲成网站| 韩国v欧美v亚洲v日本v| 夜夜拍夜夜爽| 日本高清免费一本在线观看| 狠狠五月天中文字幕| 夜精品a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乱妇高清无乱码免费| 亚洲第一视频免费在线| 国产精选自拍| 区国产精品搜索视频| 在线观看无码a∨| 国产制服丝袜91在线| 99久久精品免费看国产免费软件| 久久亚洲精少妇毛片午夜无码| 欧美精品成人| 国产美女无遮挡免费视频网站| 国产福利微拍精品一区二区| 精品久久久久久成人AV| 欧美日在线观看| 国模私拍一区二区| 亚洲国产精品人久久电影| 波多野结衣视频一区二区| 成年人国产视频| 美女国内精品自产拍在线播放| 国产91高清视频| 国产SUV精品一区二区| 无码专区国产精品一区| 中文字幕日韩丝袜一区| 国产成人精品高清不卡在线| 国产a网站| 毛片久久网站小视频| 久久夜色撩人精品国产| 国产精品视频导航| 国产精品三级av及在线观看| 青青青草国产| 久久久亚洲色| 欧美日韩中文字幕在线| 一级毛片在线播放免费观看| 欧美亚洲欧美| 高清精品美女在线播放| 欧美视频二区| 丝袜久久剧情精品国产| 免费无码AV片在线观看中文| 国产高潮流白浆视频| 亚洲浓毛av| 免费av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好紧太爽了视频免费无码| 亚洲欧美一区二区三区蜜芽| 中文字幕永久在线观看| 一本大道视频精品人妻| 国产精品极品美女自在线网站| 亚洲成人网在线播放| 国产v精品成人免费视频71pao| 91美女视频在线| a级毛片一区二区免费视频| 亚洲三级成人| 亚洲精品无码不卡在线播放| 国产中文一区二区苍井空| 亚洲精品无码av中文字幕| 无码AV日韩一二三区| 91精品国产自产91精品资源| 天天综合天天综合| 999国产精品| 激情综合五月网| 国产女人在线| 色香蕉影院| 国产色爱av资源综合区| 国产www网站| 在线国产毛片| 亚洲成aⅴ人在线观看| 欧美日韩中文字幕在线| 日本精品影院| 久久免费看片| 欧洲欧美人成免费全部视频| 在线国产欧美| 国产一级做美女做受视频| 一本一道波多野结衣一区二区 | 色屁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国产| 精品福利视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