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煥娜
課題研究對于一個農村初級中學的教師來說,需要有一個摸石頭過河的過程。從2016年我第一次主持汕頭市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課題“中學課外閱讀教育教學實踐研究——以汕頭市外砂華僑中學為個例”的研究,到2020年申報廣東省“十四五”規劃課題“基于核心價值觀培養的整本書閱讀實踐研究”,我們磕磕絆絆走過了7個年頭。在課題研究中,一群從來沒有參加過課題研究的農村教師,懷著敬畏之心,腳踏實地探索著,實踐著,思考著,成長著,這一路走來,課題研究讓我們遇見更好的自己。
一、反思領悟,做學習型的教師
我校地處農村片區,生源參差不齊,學生學習積極性普遍較低,學習目標不明確。剛參加工作的前幾年,憑著單純的工作熱情,我一門心思想著的就是怎樣教好面前的語文書,也沒有考慮為什么而教,最簡單的想法就是認真備課,努力讓孩子們喜歡上我的語文課,抓背誦,重訓練,最大的目標就是提高學生的學業成績。當時最大的成就感來自于學生的考試成績比其他班級優秀,而很少思考語文應該教什么、怎樣教、為什么教。后來通過學習、觀摩,我對語文教學開始有了一些新的思考:兼具工具性與人文性特點的語文學科能為農村學生未來的發展帶來什么呢?
恰逢此時,學校的林奇岳校長布置一項任務,每位教師錄制一節課堂實錄,課后要反復觀看自己的課堂實錄,進行自我剖析,自我反思,找問題,尋對策。借此機會,我對自己的課堂進行剖析和反思,發現自己很多的教學方式都是為了應對考試,所做的大部分努力純粹是為了提高學生的考試成績,而對于如何使語文教學成為滋養學生成長的良好養料,在課堂的教學行為上卻較少做到。發現這一問題后我也是比較糾結的:是為了眼前看得見的考試成績繼續在應試教育的路上走下去,還是沖破“滿堂灌”“機械重復訓練”等應試教育的束縛,引導學生尋找一條可持續發展的道路?思索良久,我下定決心,要用自己的教學實踐,突破眼前的教學困境,改革創新自己的教學模式。
然而,在更新教學觀念和改革教學模式的路上,我迫切地感受到眼界的局限和理念的落后。2012年12月,我參加了廣東省教育廳組織的“農村中小學教師置換培訓”,此次培訓猶如一場及時雨,從觀念到理論到實踐全方位地拓寬了我的眼界,更新了我的教育理念,通過學習培訓,我的理論知識和實踐經驗都提高到一個新的臺階。參加培訓后,我開始閱讀專業的書籍,并思考:作為農村中學的語文教師,應該如何在應試教育和素質教育這兩條路上尋找到一個平衡點?語文學習能為農村的孩子未來的發展做些什么?應該如何以閱讀為切入點引領農村孩子走上一條可持續發展的道路?
教育家葉圣陶先生認為:“現在的國文教材似乎該用整本的書,而不該用單篇短章……退一步說,也該把整本的書作主體,把單篇短章作輔佐。”(《論中學國文課程的改訂》)閱讀教育科學在許多國家是顯學,大力促進學生“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也是許多國家長期以來的教育戰略。于是,我從課堂教學出發,我盡力突破原先的“滿堂灌”“機械重復訓練”,改變原先只及一點(教材)而不及或少及其余好書的閱讀教學模式,引導讓孩子們走上課外閱讀的道路。
二、實踐探索,做研究型的教師
隨著教育觀念和教育理念的更新,我努力嘗試新的教學方法,但是在教育實踐中我還是遇到了比較多的困難。
經過了一段時間的實踐摸索,我發現由于農村家長受教育的程度普遍較低,他們沒有正確認識到課外閱讀對學生成長的重要性,有些家長不僅不支持,甚至反對學生讀“與課本無關”的書,認為讀課外書是不務正業。這在相當大程度上阻礙了學生課外閱讀的推進。同時城郊初中生的閱讀文化環境差,城郊基本上沒有鄉村圖書館,學生在校外幾乎沒有可以借書的地方。即使有鄉村閱報欄、鄉村文化活動室,往往也是徒有虛名。在這樣的文化環境里,學生既沒有課外閱讀的重要資源,也無法得到應有的課外閱讀文化熏陶。
明確問題所在,林奇岳校長提出“讓閱讀進課堂”,并通過課題研究來突破當前困境。于是在學校領導的支持下,我們懵懵懂懂地開始接觸課題研究。結合當前遇到的教學困境,我們申請了汕頭市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課題“中學課外閱讀教育教學實踐研究——以汕頭市外砂華僑中學為個例”,并順利獲得了汕頭市教科所的立項。
于是我帶領學校語文教師開展課外閱讀指導,努力尋找解決問題的對策。在學校領導的重視和支持下,幫助農村學生解決課外閱讀資源,為學生開列書目,指導讀書方法,開展豐富多彩的語文活動,如讀書比賽、故事會、辯論會、手抄報等。不厭其煩地與學生家長進行交流溝通,幫助家長更新觀念,讓家長認識到課外閱讀對學生成長的重要性,進而支持學生進行有效的課外閱讀,使學生的課外閱讀從數量到質量都有了大的變化。隨著閱讀活動的有效開展,學生的語文素養和綜合素質有明顯提升,學校語文學科的中考成績也不斷提高,我校現已快速步入汕頭市高質量學校行列。學校、教師和家長形成合力,關注學生素質的全面發展,帶領學生走進廣闊的書籍的海洋。社區群眾對我們學校開展的課外閱讀活動紛紛點贊,家長們的支持程度也較以往有明顯的提高。
課題研究如火如荼地進行了兩年,這其中受益的不僅是我們的學生,更是教師自己。我的教育觀念更新了,專業能力提高了,教研能力也在不斷提高。隨著課題研究的深入開展,我開始喜歡上課題研究,享受做課題帶來的樂趣,這時我才開始有了真正意義上的專業成長。課題研究需要實踐,更需要反思和總結。在研究課題的過程中,我不斷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梳理問題與策略,撰寫論文,論文的寫作又促使課堂教學能力的提升。通過不懈努力,我已經有9篇教學論文發表在《語文教學通訊》《文學教育》等期刊。
市級課題雖然順利結題,但是其中還有許多值得繼續深入研究的內容,于是2020年我申報廣東省“十三五”規劃課題“基于核心價值觀培養的整本書閱讀實踐研究”,順利獲得了廣東省教育科學規劃領導小組的立項。我將繼續研究如何通過整本書閱讀教學實踐,促進小語文和大語文融會貫通,實現立德樹人的教育目標,并將思政教育融入整本書的閱讀指導中。837341F5-7F5A-42C1-A2C7-DB01FB127365
三、行而不輟,做有主張的教師
作為一線的教師,課堂是我的主陣地,是我開展教育教學研究的主戰場,同時也是我專業成長的主營地。立足課堂教學,多維度融會貫通小語文和大語文,引導學生“真真實實學語文,自主快樂讀名著,春風化雨育精神”。首先,在課堂教學中,我注重創設真實的語文學習情景,讓學生在真實情景中學語文、用語文。注重引導學生的社會生活,能夠表達和交流自己在生活中的發現和感受。比如鼓勵孩子們在家長的陪同下走出課堂,走進生活,去田間捕魚捉蝦、栽花摘果等,去生活中觀察和發現,寫觀察筆記,和同學分享交流。第二,在課題研究的引領下,我對三年的名著閱讀進行了整體的規劃。以主題式的閱讀形式開展整本書閱讀活動,引導學生自主地閱讀,快樂分享閱讀感受。如初二上學期以“胸懷人類、愛國愛家”為主題,選擇《紅星照耀中國》《紅巖》《傅雷家書》開展整本書閱讀活動;下學期以“尊重科學、熱愛自然”為主題,選擇《居里夫人傳》《昆蟲記》《繁星·春水》開展整本書閱讀活動。通過開展形式多樣的整本書閱讀實踐活動,促使學生積累閱讀經驗,養成終身閱讀的習慣。其次在整個語文教學過程中,在引導學生學習祖國語言文字的過程中,我立足核心素養,通過優秀傳統文化的浸潤,樹立學生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同時,在名師的引領下,我也借助廣東省中小學“百千萬培養工程”、廣東省名師工作室等平臺,通過做講座、參加各級公開課與討論會等多種方式,與語文教師交流探討我的教學主張。在各種教研活動中,我不斷打磨自己,反思自己,拓寬自己的眼界和視野,在實踐、反思和學習中不斷成長。
四、牢記使命,做新時代的大先生
當我開始思考“語文教學能為農村學生未來的發展做些什么”之時,我就明確了自己作為一個農村語文老師的使命所在。“教育不是注滿一桶水,而是點燃一把火”,作為語文老師,我所要做的事情就是要點燃農村學生學習的一把火,引導學生走“悅讀”的道路,讓學生們在語文學習中長大、慢慢長大、快樂長大,成長為一個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的時代新人。我堅信,只要我堅守著,就一定會有收獲。在熱忱嚴謹治學的同時,我也將繼續深耕科研,研究教育教學中的真實問題,帶動和輻射區域內的教師不斷提高教育教學研究能力。
教育是一場漫長的修行,這一路上有淚水,有汗水,有溫暖,我愿用千百倍的耕耘,換來桃李滿園的芬芳,引領農村學生在語文世界里快樂翱翔。教育前路漫漫,愿我們都牢記使命,做新時代的大先生,在教育的路上遇見更美好的自己。837341F5-7F5A-42C1-A2C7-DB01FB127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