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文旅融合背景下,受到經濟、政策、社會等因素的影響,特色小鎮逐漸起步,然而旅游紀念品產業發展參差不齊,大多數產品比較類似,缺乏地域性文化特色的創新。要使地域文化繼續以現代的契機點進行發展,各特色小鎮必須要打造一張“文化+旅游”的名片,將文化精神真正融入人們的生活當中,這是文創產品真正價值的體現。文旅融合背景下,魏家坡村極具發展潛力,采取多種策略發展魏家坡村旅游紀念文創設計。
關鍵詞:魏家坡村;文旅融合;文創產品;旅游紀念品;文化精神
文旅融合是我國結合實際國情作出的重大政策措施,為三方面提供了發展可能性:一是要致力推進文化和旅游扶貧,要為打贏脫貧攻堅戰貢獻力量;二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我國最深厚的文化軟實力,要大力宣傳我國傳統文化,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貢獻力量;三是我們抓住旅游高質量發展,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助力。堅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為富有內涵的文化增添現代的發展契機。自我國2018年提出文旅融合戰略以后,受到了社會的廣泛關注,各地區開始規劃特色小鎮項目,找到物質、精神文化,發展“文化+旅游”的名片,但目前旅游紀念文創產品大多數是將文化元素進行簡單提煉后,貼圖至抱枕、手機殼、書簽、鏡子等形式,千篇一律,缺乏景區地域性文化特色。
魏家坡村歷史悠久,是魏紫牡丹的發源地,有著豫西地區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清代建筑群以及地坑院、大槐樹等地域特色。這兩年,魏家坡村也在順應政策的支撐,按照高A級標準打造特色文旅小鎮,文化底蘊深厚是魏家坡村發展的一張王牌,有著地域和資源優勢,但目前文化和旅游結合的創新性發展不夠系統完善以及景區分區混亂、不均衡,顧客的旅游路線不清晰,導致部分景點不能面面俱,還有待思考創新,有待開發。
一、魏家坡村旅游資源發展潛力分析
(一)交通條件
魏家坡村位于連霍高速洛陽站西,南連洛陽、北接孟津,交通便利、地理位置優越,一下高速就到景區,為游客提供了便利,更為當地經濟的發展提供了基礎條件。隨著鐵路線路的普及,交通條件進一步改善,旅客出行更加便利,也為吸引省外的游客提供了有力保障。
(二)自然環境
魏家坡村所在孟津縣,有著豐厚的文化旅游資源。境內的黃河小浪底、漢光武帝陵、龍馬負圖寺、王鐸故居和中國牡丹畫第一村、邙山陵墓群、漢魏古城、大河古渡文化園、青銅器博物館等旅游項目已初具發展規模,小浪底旅游度假區、伏羲文化產業園、平樂牡丹小鎮等項目正在規劃開發當中。豐富的旅游資源不僅可以吸引游客前來旅游一站式體驗,還能推動銷售,帶動經濟發展。
(三)經濟發展水平
依托古民居資源優勢,積極引進社會資本,保護性開發衛坡古村落,逐步走上了一條鄉村旅游、文旅融合的發展之路。經過幾年的努力,目前魏家坡古民居已經成為洛陽新的旅游文化名片。自2016年底試運營以來,單日最大游客量達到了10萬人次,2018年春節期間推出“魏家坡·中國年”系列主題活動,七天假期共接待游客量更是達到40余萬人次之多,景區開放以來給本地經濟發展注入新的活力,安排就業崗位300余個,取得了很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2018年4月,孟津縣引進杭州藍城集團和河南華創公司,聯合對“魏家坡”小鎮進行升級打造,景區整體形象實行統一規劃、提升和運營,并于2019年4月1日正式開園迎客,2019年春節“魏家坡·中國年”活動再次引爆孟津旅游市場。GDP不斷呈上升趨勢,人們的生活水平質量也在不斷地提高。
二、魏家坡村文化旅游存在的問題
(一)規劃滯后,不嚴謹。由于景區內各分區沒有配套的規劃設計,造成園區建設過于隨意,各種風格并存,沒有規劃出有針對性的園區建設方案,與孟津片區旅游發展、文化環境結合的不夠緊密;在管理方面,雖然也嘗試著模仿其他成功案例的特色小鎮規劃了一些管理辦法和規范標準,但還處于摸索初級階段,并沒有形成一套成熟的、行之有效的經驗;且景區和農業產業園離得較遠,沒有相對應的旅游路線支撐,造成發展主題雜亂無序且措手不及,大大降低了對游客的吸引力。另外在景區內沒有合理的文創店安置地點,導致景區內游客量兩極分化嚴重。
(二)建設低檔,不標準。園區內旅游基礎設施還不完善,公共服務體系不健全,例如標識標牌沒有當地的特色,過于單一,主題與魏家坡村完全沒有關聯。大部分農業休閑園區的餐飲、住宿等設施不完善,缺少游客服務中心和商品展銷中心,導致購物、娛樂等服務設施跟不上,旅游交通標識牌有待更新完善。大部分休閑農業園區僅停留在采摘、銷售上,對體驗方面重視不夠,建設力度不大。這使消費人群定位死板,沒有一套標準的視覺識別規范,導致“一個園區一個樣。”
(三)文化短板,不支撐。現有景區觀光游覽項目難以滿足游客的多層次需求,大多數的生產區都成了觀光區,園區也只有品種介紹,文化元素融入較少,文化內涵欠缺。游客只是參與采摘購買環節,無法感受到文化底蘊的魅力,甚至有些個別的觀光園盲目發展,照搬其他特色景區發展規劃,特色產業嚴重單一,缺乏創新,尤其是體驗式的項目少之又少,缺乏知識性、趣味性和吸引力,難以持續發展。
(四)形式單一,缺乏融合。魏家坡村多數“農家樂”以餐飲為主、住宿為輔,對于挖掘民俗文化和參與性娛樂項目等方面少之又少,旅游產品僅僅局限于“吃”和棋牌娛樂,而鄉村住宿、農事體驗、民間文藝展演、民間工藝品展示等系列旅游紀念產品缺乏設計和打造,吃、住、行、游、購、娛各個環節未形成緊密聯系的產業鏈條,分散且單一,導致定位人群不夠全面,無法滿足游客多樣化需要,也無法實現良好的經濟效益,帶動村落的發展。
三、魏家坡村文化創意產品設計策略
魏家坡村有著大量的魏紫牡丹產業創業園,資源豐富、產品優質,可以研發出牡丹精油、牡丹籽油、牡丹花茶、牡丹酥等產品。最大的地坑院位于景區的中心,建于乾隆年間,屬于特殊的雙層天井窯院,整個屋檐采用清代古民居群落的風格建造,四壁用青磚砌建。由于魏家坡村是魏紫牡丹的發源地,所以迎面的大門墻上鑲嵌著牡丹磚雕壁畫,內部的壁畫也繪飾著牡丹花紋,極具地方特色。就在這樣深厚文化的背景下,景區的客流量依舊寡淡,旅游旺季時在小吃街的人群較集中,魏紫牡丹、地坑院等的文化內涵在旅游紀念品文創中沒有任何體現。魏家坡村有著與其它待開發特色小鎮一樣要思考的問題:如何將文化精神與旅游有效的結合在一起,形成具有地域特色的旅游紀念品產業,進而增加景區客流量,增加就業機會,帶動地方性經濟收益。綜合考慮沉浸式體驗是魏家坡村文化創意產品發展的最有利形式。
(一)魏家坡村文創沉浸式體驗
魏紫牡丹文創體驗:牡丹產業園是魏家坡村發展的一大契機點,將村頭的魏紫牡丹產業創業園作為文創的制作區,可實地觀賞魏紫牡丹的培育過程,參與可摘花的區域活動,將自己摘來的花和莖作為裝飾主題,制作成書簽、胸針的裝飾、花瓣面膜、牡丹酥、牡丹發卡等,絕大多數的消費者通過自身勞動創作的成果進行購買,既讓旅客近距離地感受魏紫牡丹的品質從而宣傳推廣,又能帶動經濟的發展。地坑院微觀文創制作:旅客游覽了地坑院的民族風情,了解其建筑構造,可參加定時舉辦的地坑院微觀制作大賽,根據自己的設計想法動手制作原創的微觀產品,其他游客可以現場參與投票環節,采用獎勵形式進行激勵,分成獎項,以此來增加景區游客的黏性與互動性,感受地坑院的文化特點。清代建筑群沉浸式體驗:根據魏家坡村魏氏家族的六個故事進行角色扮演或打卡處拍照上傳景區APP,增加闖關蓋章環節,使游客沉浸在清代古民居和魏氏家族的文化底蘊中。根據景區的地理位置和景點安排設計出一款魏家坡景區旅游地圖APP,其中增加VR環節,設計符合魏家坡村牡丹與清代古民居群為地域特色的IP形象作為主持人介紹景點歷史背景等。根據魏紫牡丹產業、魏氏家族的故事、地坑院的生活習俗等進行有關微電影的拍攝、話劇的排演、公眾號H5頁面的推送、表情包的制作等相關新媒體作為媒介進行創新推廣。這使原本松散的景區路線系統化,游客分布區域均勻,均衡發展。設計的一套地域特色視覺識別系統將從新標志、IP形象、文創、包裝、導視入手,使得景區內從餐巾紙到牡丹精油包裝等都有固定的識別系統。
(二)魏家坡村文創的創新性體現
在文旅融合背景下,魏家坡村沉浸式體驗文創大多數以人們的體驗感為主,針對定位年齡的不同作出相應的消費活動鏈。面對學齡兒童消費人群以故事扮演、動手體驗活動為主,激發兒童的好奇心,鍛煉其動手能力,延續文化的脈絡;面對青年、中年消費人群以工藝品制作為主,做到現做現賣,迎合“獨一無二”手工制作的消費心理;面對老年消費人群以打卡地拍照、觀賞活動為主,修身養性。我們所做的就是運用自身所學的設計知識和適應當代新媒體傳播方式,在文化和旅游的融合下,抓住景區沉浸式體驗文創空白的機會,推出一系列具有魏家坡村地域特色的產品,從而進一步向國人普及相關歷史文化信息,讓更多的人認識并前往魏家坡村進行體驗,推廣旅游業,增加經濟效益。因為景區的沉浸式體驗文創行業的空白,所以我們可以運用的創新想法和推廣方式有很多。利用文化和旅游的政策支撐,將景區的文化與旅游產業結合起來,推出各年齡段消費者都可以接受并且喜愛的魏家坡村文化的沉浸式體驗文創,同時也為與魏家坡村一樣具有豐富產業資源的特色小鎮提供想法靈感。
(三)魏家坡村文創產品的創新宣傳
將魏家坡村魏氏家族的六個故事融入到戲劇之中。豫劇被列為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是河南的文化驕傲,也是河南的一張宣傳名片,要借助這個精神文化發展。由于戲劇文化的不斷推廣普及,所在之處隨地都能成為舞臺,公園內、小區內等。這種戲劇方式,可以將原本傳說中的口述文字性故事變成活靈活現的人物形象,出現在人們的視野之中,鮮活的人物形象可以更好地吸引人們的目光,感受豐富的人物感情,從而改變大篇幅景區介紹牌文字性描述的現象;我們也可以結合當地文旅部門拍攝系列微電影,通過網絡媒體的宣傳傳播魏家坡村文化,讓更多潛在的旅客通過視頻觀看了解文化以及魏家坡村開發的沉浸式體驗文創的魅力。在現在信息化的時代,互聯網的傳播具有發散性的特征,極快的速度進行宣傳,從而吸引游客;另外可以舉辦一年一度的“豐收節”活動,為活動找到一個合理的主題,增加游客之間的互動,增強體驗感。
(四)現代化的制作
結合現代人群使用的社交軟件與娛樂軟件等,設計出一套專屬于“魏家坡村文化”的表情包和IP形象宣傳片,例如主題就可以設定為畫風可愛擬人形象的魏紫牡丹,可以讓更多人了解到其特征,結合傳說故事,用現代人的口吻進行講述,游客對幽默鮮活的對話比展示牌的文字要感興趣;根據景區的地理位置和景點安排設計出一款魏家坡景區旅游地圖路線APP,其中增加VR環節,掃一掃就可以通過IP形象的風趣介紹了解文化,增加游客的體驗感、新鮮感。
加入現代化制作的手段,可以將消費者的定位人群擴大,不僅有線下的體驗,滿足中老年人的需求;還有線上的宣傳推廣,滿足青年人的需求。
四、結語
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不能簡單的靠文字性語言描述來得到傳承發展,還有更多的可能性。在當下政策的支撐背景下,各景區的文化和旅游部門都在找尋最適合當地特色的項目活動,但在過程中難免出現千篇一律、全盤照收的情況。景區文旅部要結合現代的技術手段以及傳播方式,更快更好地促進文旅融合,進而發展當地農業產業,帶動各村落經濟,實現鄉村振興戰略。
魏家坡村可借助此政策支撐、深厚的文化底蘊內涵進行創新性的發展,不僅宣傳了魏紫牡丹、地坑院、魏氏家族故事等,還增加景區游客的黏性,帶動經濟,持續宣傳推廣,形成一套地域特色文化的設計方案,為其它文化旅游特色小鎮提供借鑒和學習的創新模板。將魏家坡村文化融入到我們的日常生活當中,讓旅游不再是風景的延續,而是具有體驗感與自豪感的文化支撐。讓原本的農業發展、教科書上的文化內容變成景區內可感受、可體驗和新媒體上可視的旅游活動。
無論是建設什么主題的特色小鎮,都要順著文化這一脈絡進行發展,很好地順應國家的政策,彰顯國家文化軟實力。
參考文獻:
[1]李淑琪,朱彥霄.文旅融合趨勢下文創產品的設計[J].藝術大觀,2021(8):47-48.
[2]徐媛,陳婧.文旅融合背景下的文創產品開發設計研究[J].智庫時代,2020(5):9-10.
[3]吳夢偉.文旅融合背景下國家非遺新余夏布繡的文化創意產品設計研究[D].南昌:江西師范大學,2020.
作者簡介:苗璐瑩,鄭州大學美術學院美術學專業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