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嘉 楊明


摘? 要:互聯網時代下,線上教學已然成為了教育教學發展的新方向。在此契機下,各高校積極探索設計專業課程線上與線下教學新模式。運用“三創”育人理念,對陶瓷設計專業慕課平臺線上課程資源庫和素材資源庫建設策略進行分析,探討線上資源庫建設對于課程體系創新、學生設計創意和創業能力培養的重要作用。高校、企業與慕課平臺應加強合作,以“三創”理念為指導,以“課程建設”為中心,積極完善線上教學課程模塊和內容。
關鍵詞:線上教學;慕課平臺;“三創”理念;陶瓷設計;資源庫
基金項目:本文系2019年景德鎮陶瓷大學校級重點項目“高校陶瓷設計專業慕課教學資源庫建設”(TDJG-19-Z02)研究成果。
李克強總理在2014年就提出了“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雙創”理念[1],并在2018年“升級版”中對“強化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培訓”提出了新的要求,指出高校應把“創新創業教育與實踐課程納入高校必修課體系,允許大學生用創業成果申請學位論文答辯”[2]。在此基礎上,高校結合教學實際提出了“創新、創意和創業”的教育理念,認為在新業態下,高校教學應注重大學生創新意識、創意手段和創業能力的培養(以下簡稱“三創”[3])。尤其是在互聯網、人工智能和大數據等技術的介入下,行業面臨新的轉型和升級,高校教育在此形勢下也應突出“創”的特征。陶瓷設計專業作為設計教育的一個重要門類,承擔著向社會輸送具有陶瓷產品設計和創作能力的人才,而現有的高校教學模式并不能完全滿足陶瓷設計類人才的全面發展,尤其是線下課程較多受制于學習地點、時間和教師選擇等因素,導致課程學習廣度和深度較弱。因此,加強線上課程資源庫的建設對于輔助線下教學,促進陶瓷類“三創”人才的培養具有現實意義。
一、研究基礎
當前,有關“三創”的研究理論頗多,但針對“三創”理念下陶瓷設計專業課程的理論研究十分稀缺,且探討多聚焦于職業類高校。而將“三創”應用于陶瓷類線上教學的研究也較為匱乏。經梳理發現,有部分文獻對本文啟發較大。首先是“雙創”模式下陶瓷工藝類課程的改革。其認為應在教學模式中采用線上線下混合模式,在加強實踐教學的同時和產業進行深度融合[4]。其次是“三創”人才理論邏輯與實踐路徑的探討。以課程變革為基礎,拓展通識課程,改革專業課程,增設綜合類課程。再次是職業院校有關陶瓷人才培養和教學模式的研究,根據企業需要重構課程體系,并結合慕課教學突出課程特色[5]。
二、線上資源庫建設的必要性
近些年來,“慕課”(MOOC)教學席卷國內,作為“大規模開放式網絡課程”對高校教學模式產生了重要影響,各高校借此也產生了一批特色和精品課程,但通過對中國大學MOOC、MOOC學院、網易公開課等主流慕課平臺的調研發現,陶瓷類課程總體占比較少,高校參與力度整體較低,國家級精品課程打造力度不夠。
(一)促進課程創新
通過慕課教學和資源庫建設,可實現學習效果的最大化,教師可通過課程考核與評價及時獲得課程的反饋情況,并根據反饋,優化課程體系和內容,尤其是針對課程中的關鍵問題,諸如陶瓷設計源流、器物的設計與裝飾動因、產品的功能性設計、不同材料和工藝呈現的釉色效果等內容,教師可篩選出部分進行重點答疑,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和“創新思維”。由于慕課平臺設置有“直播間”,各高??山M織教師定期以直播的形式為學生答疑解惑,以增加互動的直觀性,彌補線下課程教學的不足。因此,慕課教學平臺的有效利用可促進課程教學模式和內容的創新。同時,慕課平臺教學資源庫和素材資源庫的建設也十分關鍵,主要彌補線下課程教學中參考資料的不足,以提供相關視頻、課件、參考書目等資料的閱覽或下載。根據課程類別,在素材資源庫內上傳相關的圖片和視頻素材,以拓展學習內容,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尤其是在后疫情時代下,如何通過慕課教學平臺和資源庫建設做好線下與線上課程的有效互補和創新十分關鍵。
(二)激發設計創意
陶瓷設計類課程教學的首要目標即是激發學生利用瓷泥和釉料制作形式多樣的產品,并根據不同地區的文化、審美趣味和功能需求創作出適宜的陶瓷產品,這是考量教師教學能力和檢驗學生學習能力的重要體現,這個學習過程也是創意思維培養的過程。其中,課程教學形式、內容和考核機制的多元性對學生創意思維的訓練具有重要作用。當下,高校線下課程教學主要是以教師示范、學生實操和教師考核評分為主的教學和評價機制。該教學模式對學生能夠熟練掌握陶瓷產品制作方法具有重要作用,但對創意思維的引導則會產生諸多弊端。諸如“師徒教受”式教學模式會無形中形成教學與受眾的“一致性”,即學生一味模仿“標準”,即使教師強調學生應在模仿中創新,但固定思維模式有時很難打破。同時,陶瓷設計專業課程類別實踐性較強,學生容易形成技能第一的思維定式。當然,技能的確是產品實現外觀和功能的基本保證,但實踐的前提應具備新穎的思維,在創意思維的指導下實現對產品造型和裝飾的打造。因此,線上課程的學習變得尤為重要,學生可通過慕課平臺學習與各個高校有關的產品創意、設計思維與創新設計等課程。教師可讓學生預先學習觀看這些課程,在此基礎上展開線下課程的教學,并在課上進行“頭腦風暴”,以案例、元素和一些即時性事件為靈感讓學生們能夠快速形成設計思路,達到創意思維培養的目的。除此之外,教師可利用線上課程的教學資源庫和素材資源庫為學生提供圖片、視頻和文字資料的學習,教師可根據資源庫內容對學生進行課程的理論考核,創新考核形式和內容。
(三)提升創業能力
在陶瓷行業急速轉型的當下,“碳達峰”和“碳中和”對陶瓷產業的“綠色”發展提出了新的要求,教育部在今年7月份印發了《高等學校碳中和科技創新行動計劃》,其中就指出:“加強與人工智能、互聯網、量子科技等前沿方向深度融合,推動碳中和相關交叉學科與專業建設?!盵6]因此,陶瓷設計專業發展也應契合行業發展,充分利用慕課平臺打造線上教學資源庫,在設計專業主修課程之外,拓寬知識外延,將互聯網技術、先進陶瓷材料、市場營銷等專業課程也融入其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生學科交叉的學習能力。同時,線上教學應充分利用互聯網優勢,引入企業真實案例,將設計作品、創業故事和一些營銷策略融入其中,讓學生能夠充分體驗到創業和擇業始終貫穿于課程教學之中。學校和企業也可結合陶瓷設計專業特點,在線上平臺開設項目孵化區專題,學生通過自主申報、策劃案提交到企業對接,體驗自主創業的全過程,真正實現以“企”促“學”模式的打造。因此,線上平臺資源庫的建設為促進學生在校期間創業思維與能力的培養提供了更加多元化的空間。
三、線上教學資源庫建設策略研究
(一)課程資源庫建設
課程模塊的設置是教學資源庫建設的核心,如何打造基礎課程、優質課程、核心課程和精品課程的課程模塊應是慕課教學未來發展的方向。線下教學的有效開展是依托良好的課程體系,即對人才培養方案中先修課程、后續課程、理論課與實踐課、核心課程和基礎課程進行有效的劃分。相較而言,慕課平臺中的陶瓷類課程大多是以高校特色課程、精品課程為類目進行的通識性教學,這符合“大規模在線開放課程平臺”的本質要求,即滿足大多數人的學習要求和理解能力。然而隨著行業對人才需求的提高,各慕課平臺和高校之間應進行深度的交流與合作,為各高校量身打造課程版塊,豐富課程內容。高校也應積極向慕課平臺反饋用戶體驗,優化課程類目的設置。后疫情時代下,慕課等線上學習平臺已逐漸成為相關專業知識獲取的主流方式,社會人士、從業人員、高校教師和學生都希望隨時隨地獲取知識。然而由于各人群的差異性,對知識學習的動機與接受程度不同,各高校應參考線下課程體系建設經驗,按照課程類別、課程性質、受眾人群等類別在慕課平臺設置課程模塊(如表1),以此更加精準地劃分課程類目與受眾。當然,課程設置方式還需有慕課平臺的技術介入,能夠方便學習者搜集、收藏和訂閱。同時,陶瓷設計專業涉及的課程類別較多,課程建設也參差不齊,故這是一個長期且系統的工程,仍須高校、企業、慕課平臺的通力合作,為學習形式的多元化、學習效果的最大化、學習平臺的專業化提供更多的支持。
線上課程類目設置后,課程教學內容的選擇也十分關鍵。主要是按照各高校不同課程性質和類別進行教學內容的篩選。以景德鎮陶瓷大學產品設計專業為例,在人才培養方案中有關專業教學的課程分為學科基礎課程、專業核心課程、專業方向課程和實踐教學環節。在“學科基礎課程”中可選擇中國工藝美術史和世界近現代設計史歸于線上基礎課程類目下的“史論”內容。將設計素描、三大構成和人機工程學歸于基礎類目下的“設計”內容。在“專業核心課程”中產品包裝設計、交互設計、環境設施設計和衛浴產品設計歸于線上核心課程類目下。將專業方向課程中電子產品設計、陶瓷產品設計和服務設計可歸于線上特色課程類目下,在此基礎上打造優質課程和精品課程。同時,可根據人才培養方案,創新線上課程的教學內容,力圖在理論學習的基礎上,拓展出更多的案例分析,使受眾更好地理解產品設計內涵。
(二)素材資源庫建設
素材資源庫,顧名思義即能夠提供素材閱覽、下載和分享的模塊,以滿足學生在教學之外獲得知識拓展的需求。素材資源庫能夠同時輔助線上和線下課程教學,提供大量圖片、視頻、文字資料的參考,使受眾更加直觀地感受陶瓷產品的材質、造型、紋飾和釉色之美,也能夠看到陶瓷制作的動態視頻。雖然教師在PPT中也可以展示圖片內容,但由于PPT的篇幅原因,較多陶瓷產品都未能得到充分的展示,故素材資源庫的建立可有效彌補其不足。素材大致可分為四種類別:圖片、視頻、文字和PPT。根據不同類別的素材模塊還可進行類目的細分(如表2)。在“圖片”類別中主要是上傳與課程相關的器物類圖片,多以博物館展品和考古發掘實物圖片為主,其中圖片類別中的“科技類”是指以陶瓷為材料打造的各類智能設備,包括智能手表、智能手環、智能眼鏡及其它智能穿戴設備[7]。同時,還包含窯爐位置及內部結構圖等。在“視頻”類別中是以動態形式展示陶瓷制作和燒造工藝、考古發掘現場,并通過業內專家的訪談視頻了解最新的行業動態?!拔淖帧鳖悇e主要是一些研究性文獻的上傳,包括器物造型與功能的關系、不同工藝下釉色與紋飾的呈現、新材料的發展、陶瓷在智能產品設計中的應用等內容,還包括一些窯址的發掘報告?!癙PT”類別下,主要是針對教師或學生課程PPT資料的分享。以上素材模塊下的資料由于涉及知識產權和學術成果的問題,須提供相關賬號才可閱覽或下載。
四、結語
“三創”理念下,高校陶瓷設計專業課程應突出對學生創新創意思維的引導與訓練,培養創業能力。面臨陶瓷行業的轉型與變革,對高校師生的教育教學模式也提出了新的要求。鑒于此,慕課教學平臺課程資源庫建設變得尤為重要,學生通過在課程資源庫與素材資源庫的學習,拓展線下課程的學習內容,通過平臺中圖片、視頻和文字全方位的展示,學生可完善知識體系與內容,并在課程分享、討論和考核中形成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在此基礎上,利用慕課等線上學習平臺強大的課程資源優勢,強化學科交叉與跨界融合。
參考文獻:
[1]馬梅若.“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戰略扎實推進[EB/OL].[2015-09-21].http://www.gov.cn/2015-09/21/content_2935982.htm,.
[2]國務院.國務院關于推動創新創業高質量發展打造“雙創”升級版的意見[EB/OL].[2018-09-26].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8-09/26/content_5325472.htm,.
[3]陳文興.跨界與融合:地方高?!叭齽摵弦弧迸囵B“三創”人才的理論邏輯與實踐路徑[J].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21(4):34-40.
[4]于巖.創新創業背景下陶瓷工藝學課程教學改革設想[J].中國輕工教育,2017(2):46-48.
[5]蔣雍君,何皎月.高質量發展趨勢下高職院校陶瓷特色人才培養探析——以無錫工藝職業技術學院陶瓷學院為例[J].陶瓷科學與藝術,2021(5):18-21.
[6]教育部.教育部關于印發《高等學校碳中和科技創新行動計劃》的通知[EB/OL].[2021-07-12].http://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1-07/29/content_5628172.htm.
[7]余諾婷,謝志鵬.智能穿戴陶瓷外觀件的應用與發展[J].中國陶瓷,2021(8):1-9.
作者簡介:
詹嘉,景德鎮陶瓷大學教授。研究方向:陶瓷文化研究。
楊明,景德鎮陶瓷大學講師。研究方向:設計藝術歷史與理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