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英
摘要:課堂觀察的教研方法的出現(xiàn)代替了學校一直沿用的教研組的開會、研討等工作,以其獨特的理論知識和實踐方法,讓課堂教學更加透明化的同時也能夠改進教師的教學方法,從而實現(xiàn)教師教學水平提升、課題組教研成果明確、學生學習效率提升的根本目的。
關鍵字:課堂觀察;教學科研;合作學習
引言:當今的教學活動中傳統(tǒng)的“填鴨式教育”已經無法滿足知識爆炸增長時代的需要,學校及社會都在謀求一種集趣味性和互動性于一體的新型教育方式。繼而實現(xiàn)提升學生學習興趣,發(fā)揮主觀能動性的目標,讓“教學相長”成為常態(tài)化。課堂觀察通過其特有的理論框架、實踐方法,對課堂活動進行分析和研究。從另一方面來說,教學活動與科學的方法論相結合的方式,即課堂觀察的不斷推進是解決當前問題的有效方式。
1.課堂觀察的關鍵步驟
1.1確立觀察研究主題
針對小學生的性格特點及課程設計特征,明確課堂中易出現(xiàn)的問題及一般授課流程。在進入課堂之前必須明確觀察的主題及目標現(xiàn)象,通過團隊協(xié)同的觀察方法發(fā)現(xiàn)日常教學活動中老師授課過程中表現(xiàn)出的不足,學生在接受知識過程中的疑難點,提高課堂學習的針對性及教室的課堂氛圍的整體把控能力。
明確課堂觀察的任務后,通過綜合分析,以 “伙伴式學習”為觀察點和切入口,順應小學生活潑好動且注意力保持時間短等習慣,讓他們通過在伙伴與老師之間的角色互換實現(xiàn)思路的轉換,提升課堂注意力,發(fā)揮主觀能動性。
1.2制定課前觀察量化記錄觀察表
科學的記錄是課堂觀察發(fā)揮效果的重要途徑之一,然而如何對課堂上發(fā)生的現(xiàn)象及師生的表現(xiàn)進行量化和評價,以及如何通過記錄下的數據進行分析等問題是迎面而來的困難。因此,制定合理有效的觀察記錄量化表是課堂觀察不可或缺的一環(huán)。“伙伴式學習”中的主導因素、影響因素分別是什么,課堂觀察的記錄點應如何設計,課堂效果如何記錄。
針對這幾個問題,首先要明確觀察點即,課堂活動的主體老師和學生。對于老師的評價記錄可以從如下幾個方面入手:教室的課程設計如何、對學生的學習氛圍把控情況、課堂巡視情況、在伙伴學習中的參與度、對各組學生的評價指導情況。針對學生可以由:聽課狀態(tài)、小組參與情況、成果展示等方面來分析記錄。
1.3設計課堂活動——伙伴式結組學習
在傳統(tǒng)教育方式的影響下,學生和老師之間是一道不可逾越的鴻溝,學生在尊敬老師的同時也產生了深深的敬畏,在此狀態(tài)下學生無法自如的表達自己的想法,長此以往師生關系也會受到很大影響。由于數學本身就是一門邏輯性很強的學科,并且在小學階段形象思維的培養(yǎng)極為關鍵,如果學生無法跟隨老師的節(jié)奏投入到學習中來也十分不利于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
因此,在數學課中采用伙伴式學習的方式,師生通過構建伙伴式的關系,從而處于一個平等的位置。老師學生對同一知識點進行探討,在良好的氛圍中進行交流,在學生的思維處于活躍并且對知識的吸收保持積極態(tài)度時,加之老師正確的引導,勢必可以改善以往強硬無趣的教學方式,同時提升教學質量。
此法也并非一本萬利,在伙伴式學習中最關鍵的就是老師和學生分別處于什么樣的角色,是否雙方都在積極參與話題討論。如果老師拋出的問題并未引起學生的興趣,那么后續(xù)的討論也無法順利進行。如果老師在討論的過程中不加以引導和糾正,學生自發(fā)性的思考也極有可能偏離主題,只是浪費了時間而并未收到成效。當然,討論中也不乏各種突發(fā)情況的出現(xiàn),此時就需要老師及時的把控全局,防止出現(xiàn)過于沉默或者過激的言行。
只有師生雙方都在有規(guī)劃性的引導下,才能夠讓伙伴式學習在課堂活動中真正起到作用,才能夠讓師生關系在學習和討論中進一步拉近,從而改善課堂氛圍,提高學習效率和趣味性。
1.4課后研討——如何通過課堂觀察有效改進教學行為
所謂課堂觀察就是觀察學生及老師在課堂中的表現(xiàn),從而整體提升教學質量。在小學數學的“多邊形面積”的授課過程中,課堂觀察組的成員必須確定觀察對象,通過觀察學生性格特點、座位位置、發(fā)言頻率、課堂表現(xiàn)等多個方面,選取具有代表性的學生,并對其進行記錄和分析。老師在課堂中的行為舉止同樣會影響到伙伴式學習的效果。因此最妥善的辦法就是通過多次對老師教學行為所出現(xiàn)的問題進行分析,從而對教學策略的改善提出針對性意見。
課堂觀察后,需要對所收集到的信息進行整理和分析,并撰寫觀察報告,盡可能全面地對問題進行發(fā)絲和總結,并形成教學方法以便更好的在教學活動中進行應用。綜合來看,課堂觀察基于課堂活動,從實際問題出發(fā),通過科學的研討和方法論指導解決課堂出現(xiàn)的問題,從而實現(xiàn)了課堂觀察下的教育科研相融合的宗旨。
2.數學課堂中運用課堂觀察的必要性
2.1數學教學中的側重點
小學數學的授課方式有很多種,以其性質來劃分則可以區(qū)分為新課學習和課后鞏固,從課程設計的角度則是課前導學、新課講習、課后習題及知識回顧復習四個階段。由于數學重在發(fā)散思維,一味地灌輸理論和概念無法讓學生形象記憶和理解,更無法在課后習題中靈活運用。
尤其是在課堂導入階段,眾所周知第一印象的重要性,如果在課前導學部分就因過于生硬和死板讓學生失去了學習的欲望,后面的教學活動也無法實現(xiàn)師生之間的共情。因此,尋求一種更加形象化的教學方式,來提升學生的自主探索性及對知識的強烈好奇心極其重要。
2.2課堂觀察的特征及與數學課堂的適配性
課堂觀察的教學方法已經發(fā)展的相對成熟和完善,在以往的教學活動中發(fā)揮了不可或缺的作用。負責課堂觀察的團隊通過親身觀察體驗或者多媒體設備輔助觀察等方式,以量化記錄的方法記錄下課堂的進行情況。不僅能夠更加直觀的給出參考意見及改進方法,對后續(xù)的課堂反思及課程設計也有實際作用。
由于數學課堂的靈活性及發(fā)散性,加之小學生的活潑好動等特點,尋求一種極具個性且行之有效的授課方法并非易事。然而通過課堂觀察所得到的記錄和分析,不僅可以幫助老師更加直觀的看到自身的課堂表現(xiàn),能夠很好的體會到學生的反響及課堂氛圍,從而對自身教學方法進行改進,同時也能夠督促學校為學生尋求更加合適的教學手段和教學環(huán)境。EEA12D60-236D-4932-B72A-07FE45F27297
2.3課堂觀察及伙伴式教學的效果
在課堂觀察給予的教學引導及伙伴式學習的課堂模式下,構建出個性互補能力互補的學習小組,通過對“除法的應用”這一節(jié)的課堂效果觀察,確實有非常大的改觀。首先每個小組的同學都能在老師講解后,在同組同學的引導下進行討論和發(fā)表看法,老師的指導并非強行灌輸而是恰到好處的答疑解惑。尤其是在課堂小結部分中,在出現(xiàn)疑難點時,伙伴式的結組學習更是讓學生找到了組織一般,通過相互的討論和計算,能夠很快的給出結果。除了落實到紙上的結果外,從課堂的氛圍也可見一斑,從老師“一家獨大”到學生“百家爭鳴”,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得到了極大提升。
3.伙伴式學習的可行性
如今的社會在不斷提倡“活到老 學到老”,強調終身學習的重要性,當我們離開校園,離開公司,不再是集體的一份子時,便無法再從集體中獲取信息和知識。此時,伙伴式學習便是最好的學習方式。論語曰“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伙伴式學習的重要性在這里也有所體現(xiàn)。陶行知先生因為“知行合一”之意給自己起了這個名字,并且在其教育實踐中普遍的采用了伙伴式學習的教學方式,在緩解教師資源緊張的同時,也真正實現(xiàn)了教學相長和知行合一。
數學的學習中獨立的思考和積極的討論都是必不可少的部分,“學而不思”和“思而不學”都不可取,伙伴式的方法不僅能夠激發(fā)學生主動思考的積極性,也能夠讓基礎較好的同學進行再次“反思式”學習,通過給其他同學講解,實現(xiàn)溫故而知新。
因此,“伙伴式學習”通過讓學生在伙伴和老師之間的角色不斷轉換,激發(fā)其主觀能動性,不僅能夠發(fā)現(xiàn)合作學習的益處,也有助于促進教學方式的轉變最終實現(xiàn)教學質量穩(wěn)步提升。
小結:
課堂觀察以其獨有的科學性對課堂行為進行觀察和分析,并經結果進行量化分析、針對學生的學習特點和老師的授課方式提出建議,不僅能夠改善一些老師授課行為的缺陷,也能夠讓老師和家長更客觀的了解課堂情況。而“伙伴式學習”的推進,讓翻轉課堂成為現(xiàn)實,由之前的“師生對立”轉為教學相生,相輔相成。在此方法的指導下,數學的教學可以更具有針對性,同時培養(yǎng)學生的獨立思考和合作共贏的能力,
參考文獻:
[1]孫國棟.“電子書包”環(huán)境下小學數學新授課課堂觀察研究.淄博市淄川區(qū)教育科學“十三五”規(guī)劃課題《基于DIY理念下的小學數學實踐活動研究》(項目編號:2020ZCJG011)
[2]李國紅.課堂觀察,切實推進教學科研有機融合——記一次“伙伴式學習”數學課堂觀察活.教書育人2021,(16),43-44
[3]胡海霞.伙伴式學習——探討小學數學課堂中師生關系的重構.新課程.2020,(16),33
[4]顧麗萍.生本課堂“伙伴式學習”教學模式探究——兼述學校課堂教學改革歷程[J].教育研究與評論(小學教育教學),2015(3).
[5]高叢林.伙伴式學習:學生主動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J].江蘇教育,2015(45).EEA12D60-236D-4932-B72A-07FE45F272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