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淑丹,蔣 強,鐘 勇,王燕武,曹元鑫,王先裕
(1.百色市現代農業技術研究推廣中心 廣西百色 533612; 2.百色市田陽區科技情報所 廣西百色 533600; 3.海南大學 ???570228; 4.廣西百色國家農業科技園區管理委員會 廣西百色 533612; 5.廣西大學 廣西南寧 530004)
番茄是國內外重要的果蔬產品,在我國栽培歷史悠久。隨著種植年限的增長和受氣候條件的影響,番茄晚疫病、病毒病、細菌性斑點病、青枯病等病害逐漸成為區域性番茄種植的重要病害。在全國著名的秋冬番茄生產基地百色右江河谷地區,在番茄黃化曲葉病毒病流行年份,部分種植區域發病率可達93.29%,受低溫陰雨天氣的影響,晚疫病在該地區發生也呈現傳播快、發生重的特點,威脅著產業的健康、持續發展,給番茄種植戶帶來嚴重的經濟損失,開展抗病品種推廣及提高植株抗性的技術應用迫在眉睫。
西大櫻粉1 號是以自交系YB-3-2-5-7-6 為母本、自交系YA-4-3-1-8 為父本的櫻桃番茄一代雜交種,含抗番茄黃化曲葉病毒病、抗根結線蟲病、抗枯萎病、抗葉霉病等多種抗病基因,具有在番茄黃化曲葉病毒病等病害流行的區域推廣種植的優勢,但在大田種植中對番茄晚疫病抗性不強。該品種口感甜酸,有番茄原始風味,屬國內自主選育的口感型、高品質櫻桃番茄品種,符合消費者追求高品質櫻桃番茄的需求,具有一定的市場前景,但也存在實生苗長勢旺、不便田間管理及果實單果過大等不足之處。采取嫁接技術可進一步提高品種抗病性及商品性,有利于推動該品種的推廣應用。
前人研究表明,番茄嫁接栽培在生產上具有很多的優勢,可以改善果實大小、使果實更均勻一致,可以提高根系對肥水的吸收、促進生長發育,還可以增產、提質、預防土傳病害、降低植株高度等,但不同的砧木品種對同一品種接穗的親和力不同,嫁接后的成活率、生長情況、產量、品質及抗病、抗逆性等都會受到砧木品種的影響。西大櫻粉1 號作為新推廣的品種,具有對多種病害抗性強、長勢旺等特點,但自根苗在生產上容易出現長勢過旺、果實不夠均勻、晚疫病易發生流行等問題。因此,筆者探討嫁接技術的應用能否填補該品種存在的不足。目前,關于西大櫻粉1 號嫁接在不同砧木上的試驗尚未見報道。為了比較西大櫻粉1 號嫁接在不同砧木上的綜合表現,筆者以百色市田陽區番茄育苗企業常用的砧木品種為試驗材料,對不同砧木嫁接后成活率、生長、產量、品質及病害發生情況等指標進行比較,以期為西大櫻粉1 號在該地區的砧木選擇提供參考,為該優良品種的推廣提供借鑒。
供試品種西大櫻粉1 號由南寧科農種苗有限責任公司生產,茄砧1 號由廣西田陽家得樂農業開發有限公司生產,托魯巴姆由廣西田陽家得樂農業開發有限公司生產,西大1 號番砧由南寧福井番茄科技有限公司生產,家得樂番砧1 號由廣西田陽家得樂農業開發有限公司生產,福井2 號由南寧福井番茄科技有限公司生產。砧木品種采用72 孔穴盤育苗,接穗品種采用105 孔穴盤育苗,基質為市售普通商品育苗基質。
育苗和嫁接在廣西百色田陽家得樂農業科技有限公司位于百育鎮洞忙屯的育苗場進行。為使嫁接砧、穗莖粗匹配,根據砧木出芽、幼苗生長特性,采用錯期播種,供試砧木以托魯巴姆出芽最慢、幼苗生長勢最弱,較接穗品種提前29 d 播種,其次為茄砧1 號,較接穗品種提前10 d 播種。播種期分別為:托魯巴姆于2020 年8 月2 日播種,茄砧1號于2020 年8 月21 日播種,西大1 號番砧、家得樂番砧1 號、福井2 號于2020 年8 月26 日播種,西大櫻粉1 號于2020 年8 月31 日播種。嫁接于2020 年10 月1 日進行(砧木約5~6 片真葉、接穗約4~5 片真葉)。移栽于2020 年10 月26 日進行,移栽試驗地位于百色國家農業科技園百育鎮九合村的南菜北供基地,露天栽培,前茬作物為葉菜。
嫁接采用劈接法,使用嫁接夾固定嫁接部位,嫁接后即將嫁接苗移入遮光、保溫保濕的嫁接拱棚,4 d 內完全遮光,之后逐漸增強光照,降低濕度,嫁接10 d 后揭棚,轉入正常管理。
移栽田采用單壟雙行種植,壟面寬1.0 m,壟高0.3 m,壟間溝寬0.4 m,壟面株行距0.4 m×0.6 m,壟面用黑色地膜覆蓋,膜下滴灌供水。
田間小區試驗隨機區組設計,3 次重復。處理1:茄砧1 號砧木嫁接西大櫻粉1 號;處理2:托魯巴姆砧木嫁接西大櫻粉1 號;處理3:西大1 號番砧嫁接西大櫻粉1 號;處理4:家得樂番砧1 號嫁接西大櫻粉1 號;處理5:福井2 號砧木嫁接西大櫻粉1號;處理6:西大櫻粉1 號自根苗。共18 個小區,每小區60 株。小區露天栽培,使用當地露天栽培常用的立架式3 稈整枝,常規綁蔓,各處理管理條件一致。
1.4.1 生長指標測定 嫁接15 d 后調查嫁接成活率,嫁接成活率/%=嫁接成活的株數/總嫁接株數×100。
盛花期每小區隨機選取5 株植株測量株高、莖粗及根、莖葉干鮮質量。方法:使用刻度尺測量株高,株高為根莖結合處到生長點的長度;用電子數顯游標卡尺測量接穗嫁接結合部以上1 cm 處莖粗;整株植物用自來水洗凈后用吸水紙擦干,從根莖結合處分為地上部的莖葉和地下部的根,分別稱鮮質量后,在105 ℃殺青10 min 后,于75 ℃下烘至恒質量,稱干質量。
采收期測定產量,每小區定點5 株,每次采收時記錄果實數量,稱果實質量,拉秧后統計單株果實產量、數量和單果質量,計算平均值。
產量=種植密度×單株果實產量。
采收期測定果實縱徑、橫徑和果形指數。果形指數=果實縱徑/果實橫徑。
采收期調查病害發生情況:
發病率/%=發病株樹/調查總數×100;
病情指數=Σ(病級×相應各級株數)/(最高病級×總株數)×100
病情分級標準(以葉片為單位)—0 級:無病癥狀;1 級:病斑面積占整個葉面積的5%以下;3 級:病斑面積占整個葉面積的6%~10%;5 級:病斑面積占整個葉面積的11%~20%;7 級:病斑面積占整個葉面積的21%~50%;9 級:病斑面積占整個葉面積的50%以上。
1.4.2 品質指標測定 取成熟果實測定果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折射儀法)、總糖含量(3,5-二硝基水楊酸比色法)、總酸含量(食品中總酸的測定)、維生素C 含量(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食品中抗壞血酸的測定)等品質指標。
采用Microsoft Excel 2003 軟件進行數據統計,采用DPS 9.01 數據處理系統進行方差分析,以Duncan’s 新復極差法進行多重比較。
由表1 可知,在各嫁接處理中,茄砧1 號為砧木的嫁接苗成活率最高,達92.41%;福井2 號為砧木的成活率次之,為90.48%,兩者差異顯著,且均顯著優于其他砧木品種,均與西大1 號番砧、家得樂番砧1 號達差異極顯著水平。

表1 不同砧木品種嫁接西大櫻粉1 號的成活率
由表2 可知,不同砧木品種對西大櫻粉1 號植株生長的影響有一定差異。植株株高以自根苗最高,福井2 號次之,分別為137.47、130.67 cm,兩者差異不顯著,均與茄砧1 號、托魯巴姆差異達極顯著水平;托魯巴姆株高最低,為102.87 cm。莖粗以自根苗最粗,為1.37 cm,與其他砧木處理差異達極顯著水平;以托魯巴姆莖粗最細,為1.07 cm。根鮮質量以家得樂番砧1 號最高,為11.01 g,與西大1號番砧、福井2 號、自根苗處理差異達極顯著水平;以自根苗最低,為9.41 g。根干質量以茄砧1 號最高,為3.00 g,托魯巴姆次之,為2.89 g,兩者差異不顯著,但與其他處理均差異達極顯著水平;西大1號番砧最低,為1.82 g。莖葉鮮質量以茄砧1 號最高,為645.77 g,與其他處理差異達極顯著水平;以自根苗最低,為394.03 g。莖葉干質量以茄砧1 號最高,為68.99 g,與其他處理差異達極顯著水平;以自根苗最低,為48.28 g。從各指標數據看,嫁接后番茄植株根系、莖稈較自根苗更健壯充實,其中以茄砧1 號、托魯巴姆最明顯。

表2 不同砧木品種嫁接西大櫻粉1 號植株生長情況
由表3 可知,平均單株結果數以茄砧1 號處理最高為103.40 個,福井2 號處理次之,為102.73 個,兩者差異不顯著,與其他各處理差異均達極顯著水平;平均單果質量以自根苗最高,達22.99 g,與其他各處理差異達極顯著水平;單株產量以福井2 號處理最高為2.07 kg,自根苗次之,為2.06 kg,茄砧1號處理為2.00 kg,三者之間差異不顯著,均極顯著優于其他處理;折合667 m產量以福井2 號最高,為4 555.47 kg,自根苗、茄砧1 號砧木折合667 m產量分別為4 532.00 kg、4 409.57 kg,三者之間差異不顯著,但與其他處理差異達到極顯著水平。

表3 不同砧木品種嫁接西大櫻粉1 號的產量
由表4 可知,不同砧木品種嫁接西大櫻粉1號,所測定的品質指標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后同)為6.60%~6.92%,各處理間差異不顯著;總糖含量為4.93%~5.31%,各處理間差異不顯著;總酸含量0.42%~0.52%,各處理間差異不顯著;除茄砧1 號處理外,各處理維生素C 含量均高于20.00 mg·100 g,且差異不顯著;糖酸比為9.67~12.10,各處理間差異不顯著。

表4 不同砧木品種嫁接西大櫻粉1 號品質指標
由表5 可知,不同砧木品種嫁接西大櫻粉1 號,田間病害主要發生晚疫病、葉斑病。晚疫病以自根苗發生最嚴重,發病率14.67%,與茄砧1 號、托魯巴姆、家得樂番砧1 號、福井2 號差異達到極顯著水平;病情指數以自根苗最高,為2.44,與家得樂番砧1 號差異達顯著水平,與茄砧1 號、托魯巴姆、西大1 號番砧、福井2 號處理差異達極顯著水平。葉斑病以自根苗發生最嚴重,發病率10.67%,病情指數1.19,發病率、病情指數在各處理間差異不顯著。

表5 不同砧木品種嫁接西大櫻粉1 號病害發生情況
番茄嫁接的目的是為提高果實產量、品質、抗性、商品性等,從而獲得好的經濟效益,砧木的選擇是番茄嫁接的基礎,需綜合考慮嫁接親和性、產量、品質、果形、抗病性等指標。本試驗結果表明,茄砧1 號、福井2 號砧木嫁接西大櫻粉1 號番茄成活率分別為92.41%、90.48%;折合667 m產量以福井2號砧木最高,為4 555.47 kg,自根苗、茄砧1 號砧木產量次之,分別為4 532.00、4 409.57 kg,三者差異不顯著,與其他處理相比差異均達到極顯著水平;果實品質除茄砧1 號砧木維生素C 含量存在差異外,各處理間差異不顯著;自根苗植株晚疫病發生情況顯著高于茄砧1 號、托魯巴姆、福井2 號砧木。綜合嫁接成活率、產量、品質、病害發生情況等指標,認為茄砧1 號、福井2 號在百色番茄產區可作為西大櫻粉1 號番茄嫁接砧木選擇的參考,特別是在秋冬季節低溫陰雨、利于晚疫病流行的氣候條件下,有利于減輕晚疫病的發生危害。
前人研究結果表明,番茄嫁接后,嫁接組合傷流增加,提高了根系活力,增加了葉片礦質營養元素含量,促進植株生長健壯,提高了抗病、抗逆性,因而嫁接苗收獲期普遍較自根苗長,更容易獲得高產。本試驗結果表明,砧木嫁接能提高番茄植株的根莖干質量,表明根莖較自根苗發達,植株更健壯,有利于促進植株生長及提高抗逆、抗病性,本試驗中表現出抗晚疫病較強,而對葉斑病的抗性沒有顯著的差異,這也可能是嫁接后降低了植株高度,減輕田間密閉性,使株行間通風透光條件更好,利于降低田間濕度,緩解了番茄晚疫病等在高濕條件下易暴發危害的病害的發生流行,或者是嫁接后植株體內保護酶活性的提高從而增強抗病性,這有待于進一步研究。
本試驗嫁接后番茄的產量、品質并未顯著優于自根苗,可能與西大櫻粉1 號番茄苗特性有關,該品種屬聚合多抗材料,具有多種抗病基因,長勢旺,抗性強,產量高,自根苗也能獲得豐產,也可能與試驗測產時間較早有關,嫁接苗的產能未能充分發揮。但從總體看,嫁接的意義在于進一步增強植株抗性,在病害發生流行嚴重的年份,嫁接苗的效益將凸顯,本試驗各處理均未發生青枯病、番茄花葉病毒病,與試驗地菌源、栽培措施、品種抗性、天氣條件等多種因素相關,但嫁接技術仍作為針對土傳病害防控的主要措施之一,在連作嚴重地塊更是作為能否種植成功的主要技術之一。本試驗西大櫻粉1 號嫁接后對番茄晚疫病有一定抗性,這對番茄晚疫病作為區域主要病害之一發生流行的廣西百色田陽秋冬季番茄生產區域病害防治具有一定指導意義,同時,嫁接后植株地上部分長勢減弱,植株高度降低、側芽生長減緩,利于種植者田間操作,減輕一定的勞動量。
番茄規模化栽培的目的在于獲得好的經濟效益,市場需求是番茄產業生產的導向,根據百色地區番茄收購商對櫻桃番茄果形、單果質量的要求,一般以單果質量在15~20 g 左右的橢圓形櫻桃番茄最受收購商歡迎。在本試驗中,嫁接后平均單果質量在18.95~20.16 g,自根苗平均單果質量22.99 g,嫁接優化了櫻桃番茄果實形狀及單果質量,迎合市場對櫻桃番茄果形外觀及單果質量的需求,因此更容易獲得價格優勢,取得較好經濟效益。
綜上所述,本試驗認為茄砧1 號、福井2 號可作為百色番茄產區西大櫻粉1 號嫁接砧木選擇的參考,為該優良品種在該區域的推廣提供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