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輝
山東省煙臺市交通執法監察支隊科技信息科 山東省煙臺市 264000
對于可持續發展背景下交通環境保護進行綜合分析,現階段交通系統在許多影響因素作用下始終處于一種動態化的平衡狀態,所以轉變系統的平衡狀態無法離開外力的基礎作用,只有推動交通系統的可持續發展才能從根本上為交通提供基礎的保障結構體系,研究者需要通過對城市交通可持續發展管理制度進行可行性研究,并且在總結我國交通環境保護建設的基礎上,充分借鑒我國城市交通發展歷史,總結出保障結構體系。
碼頭港口在交通環境的污染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由于港口管理過程中,石油能源是港口碼頭交通環境污染的主要物質之一,其主要原因則是由于船只在貨物裝卸或者停靠過程中,由于船體不斷碰撞與擱淺造成油液滲漏。當石油能源漂浮在水面時,其中少部分溶解在水中導致水環境的基礎氧含量不斷降低,其中分解在水環境中石油物質每一升需要至少消耗40 萬升水中氧氣,最終影響水生生物的不斷生長,如果水環境中含石油0.5 毫克每升時,則會導致水中魚、蝦以及其他種類生物吸收石油味道,長期以往會造成水生生物無法正常食用。
第二,如果港口與碼頭停靠的船只攜帶有毒化學物質時則會殺死水生生物,甚至導致人類中毒問題,而船舶自身所排出的生活污水,比如:廁所沖水或者其他生活污水等進入港口或者碼頭時,則會導致許多傳染疾病。加上船舶所排出的生活垃圾中含有大量的有機物質或者病毒,所以一旦處理不當則會產生環境污染問題。
第三,在港口和碼頭環境污染問題研究過程中,大氣污染是影響港口和碼頭運轉的重要因素之一,深入探索其主要原因則是由于船舶所產生的粉塵物質和廢氣物質所造成的,其中粉塵物質主要在貨物裝卸環節所產生,會產生巨大的不良影響,其中煤炭或者砂石等會導致人體患肺部疾病,而農藥或者化肥等物質則會導致人們中毒。除此之外,船舶停靠港口之后,設備所排放的廢氣物質主要由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以及碳氫所構成的物質。尤其是裝卸石油能源物質時,會導致大量的碳氫化合物質進入大氣環境中,嚴重損壞人類的生命健康,比如:身體疲勞無力、頭暈等不良癥狀。而在陽光照射下,碳氫化合物可以與氮氧化物充分結合,從而形成化學煙霧,嚴重刺激眼睛或者呼吸道。
對于港口交通來說,運輸載體的合理性成為影響交通環境污染問題的重要因素之一,所以想要不斷提高港口和碼頭的交通環境水平,需要結合我國運輸過程中的各個運輸形式,由于以上幾種運輸模式無論是應用范圍都屬于最為廣泛的運輸方式,所以能源和物資運輸環節上確保運輸基礎載體十分重要[2]。對于水上運輸來說,我國常見的油液運輸和應用比較常見且廣泛的船舶工具一般為8000噸左右,并且大多數船舶需要經過后續的完善和改造,因此,從本質上來看,油液運輸所使用的船舶設備時間較長,存在較大的安全和風險隱患問題,同時船舶運輸過程中所使用各項專業技術水平與層次相對較低。以上問題的主要原因則是由于我國碼頭和港口整個運輸行業的管理以及整合力度明顯較小,極易產生能源分割等情況或者問題產生,導致許多船舶設備無法達到能源運輸的基礎需求,極易產生各種安全生產的事故問題。
對于貨物的運輸來說,所產生的安全隱患問題主要來源于物質自身所存在的易燃性與易爆性,比如:在船舶運輸環境的建設上,如果運輸物質為能源油液,那么物質所產生的可燃氣體物質會形成具有爆炸性能的混合性氣體物質,一旦爆炸達到極限數值之后,會在觸碰火源的情況下導致火災或者爆炸等安全風險和事故,所以一旦想要運輸油液能源,則需要保證基礎的安全性。
所以在早期成品運輸過程中,能源儲存環境相對比較落后,導致許多能源儲存場地的運營資格需要詳細考核,如果不能結合船舶儲存環境則無法確保運輸過程中的基礎安全性。現階段我國油液儲存和運輸水平仍然需要不斷提升,致使安全隱患和問題較多的儲存長期已經全部停止運行,以此能夠確保油液的儲存安全性得到了明顯提升和強化。
為了保證交通環境保護水平和效果,企業必須獲得相應的資質管理證書,同時通過國家相關的安全監督和管理部門的檢查,然而實際開展港口碼頭交通環境管理和保護時,但是實際開展交通環境保護工作時,港口管理企業的綜合能力相對較多,市場的競爭能力同樣需要不斷強化,加上大多數港口和船舶企業的經營范圍和規模不大。所以對環境保護的投入也十分有限,受到了約束,所以企業想要在交通環境保護方面上不斷完善管理制度普遍具備一定難度。同時在理論研究研究方面上,同樣要求從業人員自身具備豐富的工作經驗和能力,同時能夠在日常工作環節上進行專業化的節能培訓,針對船舶的日常運輸模式以及停靠具有深入了解,進而針對環境保護產生的意外情況第一時間制定出解決策略,從根本上防止產生安全事故。
3.1.1 監管力度不高
目前,港口空氣自然污染的基礎防治能力明顯不高成為了目前我國港口空氣污染問題主要因素之一,所以技術人員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綜合分析和討論。
其一,現階段我國空氣監管體系明顯不完整,雖然相關管理部門已經相繼頒布了港口碼頭空氣污染防治策略,但是實際運轉環節上仍然不能滿足現代化交通環境管理要求,導致港口空氣污染監管結構體系明顯不夠完善。其二,監督管理技術手段落后,目前,我國無論是檢測技術還是設備始終處于探索階段,所以實際開展港口和碼頭空氣污染監管時,仍然缺少科學、合理的技術手段。其三,監管人才不足。由于人們對港口空氣污染的防治不夠重視,因此,并沒有指派較多專業人員進行港口空氣污染防治的監管,導致監管人才較為缺乏。
3.1.2 能源質量較低
現階段,導致我國港口碼頭空氣產生污染的主要問題則是由于裝卸設備、運輸設備以及船舶等設備運轉所產生的廢氣物質,加上目前,我國大多數船舶設備所使用的能源物質為重質燃油,由于燃油物質自身普遍包含一定濃度硫化物、顆粒物等,雖然目前,我國針對以上設備的環境保護處理作出的清晰的規定和管理體系,但是許多小型的船舶為了降低自身支出成本,仍然選擇污染較高的能源。
3.2.1 技術專業化水平較低
碼頭以及港口實際運轉過程中,船舶運輸需要技術人員進行長時間控制和操作,所以從理論來說,技術人員的自身水平應達到標準要求,并且可以在日常管理環節上,充分了解能源物質的儲存和運輸過程中所產生的危險因素和條件,并且在事故產生的前期階段使用適合的應急處理措施。但是在港口和碼頭工作中,許多操作人員仍然依靠傳統操作和管理模式,所以安全生產意識和思維相對比較單薄,但是在船舶行駛過程中會產生消極怠工心態,最終導致安全事故的產生。除此之外,在企業管理環節上還存在部分工作人員自身并不具有突發事件以及事故的處理能力和經驗,同時自身并沒有崗位教育以及安全培訓等基礎能力,所以如果產生安全事故,則不能利用專業技術有效減少安全事故的風險系數。
3.2.2 運輸設備質量較差
由于船舶運輸過程中具有較高的危險系數,因此物資運輸時的設備性能和使用質量應得到管理部門的關注和重視,只有使用科學、合理的運輸模式才能從根本上減少運輸的風險性,然而在實際運輸工作實施過程中,許多船舶運輸企業的為了最大程度增加經濟收益,導致許多船舶設備長期處于高壓承載狀態,并且許多運輸設備的核心零部件無法定期檢查和維護,進一步導致安全事故的產生。
3.3.1 接受處理方式
港口和碼頭管理過程中,所排出的污水雖然能夠直接上岸進行凈化處理,但是船舶內部機械設備所產生的油污水資源則不能直接連接岸上的污水處理系統。而設備受到作業安全性以及物資管理的約束和限制,致使污水處理設備無法靠近正在裝卸的傳播設備,導致船舶在運營過程中的交通環境保護效率受到不良影響和負面作用。
3.3.2 法律執法問題
由于港口、碼頭等想要正常運行和開放必須履行國際的法律條例,因此無論是經濟投入還是法律需求都需要從事船舶污染物質的第三方管理簽訂文件協議,同時委托單位提供船舶污水處理設備。但是在實際運轉過程中,許多污水處理企業沒有獲得相應的廢物處理許可文件和證明,長期以往則會產生法律問題。
4.1.1 強化防治力度
想要從根本上完善港口與碼頭的空氣污染現狀,則應不斷強化港口空氣污染防治的基礎力度水平,所以,針對港口空氣污染所產生的具體原因,需要從幾個方面分別制定出防治策略。
第一,針對船舶機械設備所產生的廢氣污染物,需做好基礎的設備運行管理,致使船舶在交通環境保護實施過程中,尾氣基礎排放達到標準參數,并且針對各種燃油設備開展一系列清潔能源管理策略。第二,針對施工環境的廢氣污染來說,港口和碼頭管理部門應該提前做好揚塵污染的基礎防治,為此部門應使用遮蓋、封閉、水資源噴射等處理措施,有效實現能源運輸過程中針對揚塵物質的防治。第三,對于貨物裝卸所產生的污染物質來說,貨物裝卸以及有害氣體物質的污染,應嚴格按照操作標準進行優化操作,有效做好空氣污染的防治工作。
4.1.2 利用清潔能源
加強對港口與碼頭的清潔能源使用,是完善空氣污染的重要策略,所以需要格外關注以下幾點內容。
其一,應大力推廣和宣傳油改電設備使用模式,通過利用多臺高壓發電設備以及減速設備,能夠針對傳統柴油設備驅動模式進行完善和更改。并且將其更改為交流電動設備進行系統驅動操作,從根本上減少燃油物質所產生的廢氣對空氣造成嚴重污染。
其二,積極推廣和宣傳油改氣運轉模式,想要充分利用清潔能源,則應全面推廣和宣傳天然氣的使用頻率,進一步完善天然氣的使用標準,為機械設備現狀天然氣運轉設備,致使設備能夠在燃油能源以及天然氣能源之間進行有效轉化,盡可能降低燃油的使用。
第三,推進船舶岸電技術的發展。建立健全船舶岸電系統,當船舶在港口停船靠岸的時候, 不再運用船上的發動機進行發電,而是運用陸地上的電源進行供電,減少船上發電產生的廢氣,降低對港口空氣的污染。
4.2.1 構建合理收費制度
在污水處理環節上,船舶污染物質的接受企業不僅需要具有明顯的公益性特點,還需要根據我國發展實際情況科學、合理的制定出適合我國國情發展的港口污水處理模式、生活污水處理模式、廢物轉運以及處理標準等,以此作為基礎條件構建出可行的經濟收費制度。在法律管理環節上,鑒于船舶運輸、污染物質接受以及港口碼頭等三方的法律責任和管理關系,則需要在保證污染物質接受單位基礎運行經濟成本的原則下,取消污水處理支出的上限范圍。除此之外,港口、碼頭以及船舶企業簽訂管理協議文件時,應適當給予船舶污染物質處理企業部分經濟補償費用,以此支撐企業的正常運轉。
4.2.2 建立部門聯合協調制度
在港口與碼頭日常管理和運轉過程中,監管部門自身具有監督船舶非法行為、污染物質處理以及交通環境保護等方面的崗位職責,其中港口的行政管理部門在日常管理和運轉過程中具有對環境保護設備的維護和驗收,而地區的環境保護管理部門則具有針對污染物質接受管路部門處理的崗位職責。為了有效解決多個部門針對船舶廢物接受環節不匹配、不協調等問題,必須構建出多個部門聯合協調管理結構體系和監管制度,同時碼頭管理部門還應該與當地的港口行政管理部門、環保部門進行溝通和聯系,從而構建出合理的協調制度,最終形成對污染物質接收的組合部門,以此保證港口的交通環境保護秩序。所以港口地區管理政府應該結合港口主管部門、自然環境保護部門等針對污染物質進行和運輸、處理,從而有效建設各部門專門聯絡機制、船舶污染物聯單機制、信息數據互聯互通機制,能夠對船舶殘油和污油水全過程跟蹤管理。
由此可見,在交通環境保護制度實施工程中,環保問題始終是我國社會發展和進步的核心問題和建設內容,隨著我國經濟水平不斷發展與進步,港口的經濟貿易越來越頻繁,因此只有做好港口空氣污染的防治工作,才能緩解我國港口空氣的狀況,提升我國沿海沿江城市的空氣質量,保證人們的身體健康,實現我國社會的可持續發展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