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繼平 甘曉毅 耿達軍 侯嘉 梁勝
(南充職業技術學院體育教研部 四川南充 637131)
在我國高等職業教育方針指引下,民族傳統體育受到國家、社會、學校的高度重視。民族傳統體育是構成高職院校體育教育內容的重要組成部分,在豐富教師教學內容、培養學生體育精神、傳承民族文化、塑造學生健全的人格、建立校園體育文化等方面有著特殊功能。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是其具體的表現形式,是各民族間溝通交流的平臺、橋梁和載體,是對當代高職學院教師和大學生課余體育生活的有效補充,是推進學校體育整體發展的創新性重要舉措。
對于民族傳統體育項目在高職院校的開展情況,國內學者已經開展了很多研究。相金星等人認為,民族傳統體育有利于豐富體育教育的內容體系、夯實校園教育的文化傳承及鑄牢校園教育的共同體意識。李耀輝認為,民族傳統體育融入職業教育,讓學生參與,有效提高了學生參加體育鍛煉的積極性;開展民族傳統體育教學是對課程的創新改革,有利于學校更好地發展。孫超認為,民族院校匯集了多民族傳統體育文化,它在如何更好地發展傳統體育方面,對其他高校起到了實證和主導作用。黎明認為,以高校學生為教育主體,加強民族傳統體育的發展是一條必選之路。劉紅梅認為,在高職院校展開傳統民族體育的學習,能幫助學生強身健體,有效促進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繼承與傳播。蔣沁璋認為,高職院校在其體育教學中要不斷創新教學思路,將民族傳統體育融入體育課程,采取正確的發展策略和方法,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傳承和弘揚民族傳統文化,推動民族傳統體育的發展。
劉曉峰認為,民族傳統體育可以充分展現出傳統體育文化的內涵,它不僅蘊含著我國民族傳統體育的文化精神和現代文化價值取向,同時影響著人們的生產與生活。蔣沁璋認為,民族傳統體育是一項民間體育活動,是高職院校體育教學的一個小分支。張瑞超認為,民族傳統體育項目是我國精神文明的文化體現。黃劍認為,民族傳統體育活動是高職院校體育課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提高學生鍛煉身體的自覺性,培養學生終身體育意識和能力,使學生養成健康生活方式和鍛煉習慣等,具有重要意義。
該文認為,民族傳統體育包含健身、習武、競賽和娛樂等活動項目,它是指在一個民族內部或多個民族之間進行流傳、開展、比賽和繼承的,以體現本民族特色且具備地區影響力的體育活動的總稱。
該文以民族傳統體育為研究主體,選取四川省具有地方代表性的高職院校——南充職業技術學院的少數民族學生為調查對象,以四川省目前最為流行的8個民族傳統體育項目為基礎,運用問卷調查、數據分析和訪談法等科研方法,根據國家政策,結合學校實際,探討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在高職學院舉辦的巨大價值,為學校體育教育質量的提升和整體高職教育的發展,提供數據和智力支撐。
該文中的少數民族大學生,是指藏族、彝族和羌族大學生,發放問卷730份,回收有效問卷728份,根據統計學原理,達到最小樣本量的要求。根據問卷調查結果,從現狀出發,針對民族傳統體育項目的特點,提出在南充職業技術學院舉辦首屆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的價值所在。
從表1 可知,“您對民族傳統體育項目的了解程度”和“您的民族”之間的相關系數值為0.454,并且<0.01,存在顯著性相關,因而說明二者之間有著顯著的正相關關系。此外,有接近90%的學生認為,需要在學校普及民族傳統體育項目,說明其受到相當程度的歡迎,為舉辦運動會提供了學生基礎。

表1 您對民族傳統體育項目的了解程度
問卷調查顯示,超過70%的男生愿意參加學校舉辦的首屆民傳運動會;而有接近60%的女生也對參加首屆民傳運動會持有積極態度。說明在南充職業技術學院舉辦首屆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已是眾望所歸,體現了絕大多數少數民族大學生的意愿。
從表2可知,民族舞蹈最受歡迎,其表演項目將成為運動會的重要內容。極具民族特色和傳統文化的體育項目,為運動會的科學設置,提供了豐富的內容支持。

表2 民族傳統體育表演項目受歡迎度
梁源認為,由于高校體育課程改革和民族傳統體育自身發展等原因,使得高校民族傳統體育運動開展狀況,不如人意,其功能與價值未得到充分發揮。尹程認為,在當前的高職院校中,對民族傳統體育項目的重視程度不夠,嚴重阻礙了項目的健康發展。該文認為,在南充職業技術學院舉辦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將會體現出以下價值。
四川是少數民族聚集的省份,尤以甘孜藏族、阿壩羌族和涼山彝族3個自治州為主。南充職院目前在校少數民族學生已經超過3000人,是四川省內極具少數民族代表性的高職院校。少數民族大學生對民族傳統體育項目的熱愛,成為舉辦民傳運動會的基礎。舉辦運動會,會加深各民族學生之間的了解,促進彼此間的交流、學習和溝通,為營造優秀和諧的學校民族氛圍,促進民族融合,提供了優質、獨特的平臺。更是新時代國家高職教育形勢下,對相關民族政策的具體落實與體現。
高職體育課程質量的提升和優化,一直是高職課程改革中的難點。作為公共必修課,如何能在強化現代體育項目教學的同時,適度增加符合少數民族大學生身心特點的民族傳統體育項目,已經成為高職體育課程改革的一個突破口和創新方向。
無論是太極拳,還是民族式摔跤,四川流行的民族傳統體育項目都散發著少數民族飽滿的運動激情和對美好生活的無限向往。獨特的民族文化,通過運動會的方式表現出來,不僅給了少數民族大學生展現自我的舞臺,同時也讓體育教育的育人功能得到了體現。根據問卷結果顯示,分別有超過60%的男生和70%的女生認為,舉辦運動會可以豐富自己的課余生活;有超過50%的受訪者認為,通過運動會可以培養自己的人際關系處理能力。由此可見,傳播民族體育文化、豐富大學生的課余生活、培養人際關系處理能力,成為舉辦運動會的顯性價值。
在南充職院舉辦首屆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將是在四川省內高職院校的首創,會對省內高職院校體育教育的發展,產生積極意義和深遠影響。而由此設立的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機制,會成為高效運轉的優秀校園體育活動品牌,會對師生的體育觀念轉變、體育教師的專業能力、體育課程內容優化、學生正確體育習慣的養成、體育設施的完善、學校體育管理等方面產生較大沖擊和正面影響。將運動會機制化,做到可持續發展,是對高職體育教育充分而有效的補充。
在社會學中,一般認為校園文化是以學生為主體,以校園為空間,涵蓋校領導、教職工,以育人為主要導向,以精神、環境、行為和制度文化建設等為主要內容,以校園精神、文明為主要特征的一種群體文化。舉辦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是對校園體育文化的補充,更為構建優質的校園文化提供了土壤。此舉對學校體育教育質量的提升,促進整體發展,形成綜合競爭力,具有重要作用和現實意義。
在四川省具有代表性的南充職業技術學院舉辦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是對相關民族政策的貫徹落實,是對高職體育教育的內容補充與形式創新。其作為少數民族文化的傳播媒介、交流平臺和現實載體,對于學校師生之間的融合、體育教育質量的提升、校園優質文化的建立、學校品牌的打造和整體發展,具有巨大價值、重要作用和深遠意義。
以運動會的形式,促使民族傳統體育在高職院校得到開展,形成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這一相對獨立的可持續發展的校園體育運動品牌,培育適應社會發展的體育技能型人才,建立真正符合新時代高職改革和發展的校園體育文化,推動高職學院教育向優質化的方向發展。